看板 chiench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reader.udn.com/reader/story/7048/2653889 2017/08/21 09:54:08 聯合報 簡媜、李惠綿 1.心靈後裔 ●李惠綿 方東美說:「學生是心靈的後裔」,這是我們共同閱讀齊邦媛老師《巨流河》的句子。沒 想到,我也能擁有「心靈後裔」的喜悅。 1970年代,家姊和許多同學因家境清苦放棄明星高中,選擇公費師專。彼時師專院校不准 身障生報考,我傻傻地讀書,無形中跨越師範體系的設限,這似乎也是「行到水窮處,坐 看雲起時」的寫照。 獲得正式教職,人生峰迴路轉。那年永義師為此「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啟蒙文學思想 的柯慶明、樂蘅軍、陳修武老師等,視如門生,指點提攜。台大中文系破格聘任一位身障 教師的膽識,堪為公私立學校、企業機構之典範。二十三年來,唯有以信仰的精神盡心教 學,用以答報。唯文學院因列為市府三級古蹟,不准設置電梯,中文系辦公室和會議室在 二樓,無能為系上做更多的服務,深感愧對! 傳授古典文學,時有機緣將作品當作生命教材,進行知性與感性的傳授。「心靈後裔」就 從師生的對話誕生。有一年講授莊子對形體與心神「殘/全」的思維,莊子認為涵養生命 之主,不在形全,而在神全。我問,覺得自己「形全神全」請舉手,寥寥無幾。我又問: 「這個題目可以反問我自己嗎?」全班無言。當天晚上收到佳佳的郵件:「只要老師認定 自己是形全神全,您就是。」再次相見,我說:「妳讓我哭了,得賠償我的眼淚。」佳佳 說:「老師!寫信時我也是哭著的。」 某一天,畢業十五年的小雨突然來訪:「我昨晚夢到老師在哭,不放心,直接來了。」那 段時日,我病痛纏身,萬念俱灰。小雨輕緩地說:「老師一路走來經歷種種奮鬥,對於那 些您曾經幫助過的人,曾經發生影響力的人,不能一瞬間將他們借以生存的信念一舉瓦解 了。」第一次看到理性的小雨流淚,也是第一次驚覺生命存在的意義已不僅止於個人。是 怎樣的牽繫?當下的、過往的學子,如此心有靈犀? 做一個老師,我更看重學習態度與人品性靈。妳出版《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引發我在 課堂上對美國小學充滿人文精神與意象的物品進行二度詮釋:不要自以為中文造詣不佳而 自卑,我會發掘你的優點(牙籤)。即使語文較為薄弱,相信你仍是一個有創造力有價值 的人(銅板)。每周帶著喜樂的心上課,書寫筆記(鉛筆)。雖然課程有壓力,修完一年 必能成長(口香糖)。請具備抗壓的彈性(橡皮筋),接受學習的挑戰。我們將進行小組 討論,請使用和善讚賞的語言(棉花球)。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即使用「橡皮擦」 ,仍有痕跡。心靈困頓請找我(救生圈)。如果你很悲傷,我給「面紙」,請吃「巧克力 」,為你貼「OK繃」療傷止痛。共聚一堂研讀文學作品,因緣難得,請珍惜當下,永結善 緣(金線)。往往多年後,收到學生來信:「老師!我在教書,也送給學生十二樣開學禮 物。」妳的作品,我的解讀,有了洄瀾,何其欣慰! 有一年台大中文系邀請妳擔任「現代散文及習作」,是否也曾體會心靈後裔的悸動?妳經 常受邀至各校演講,是否也看到一些動容的師生故事? ●簡媜 是的,妳永遠不知道妳的影子落在何方?我非常尊敬「老師」,從小到大,每階段成長得 之於老師的提攜甚多,他們留給我的溫暖與鼓勵永生難忘。高中時,國文老師在課堂上朗 誦我的作文,極具鼓舞,大學時曾陷於低潮鬱鬱難歡,某課老師當堂命題為文,題目中有 一恨字。我交卷時老師低聲說︰「這個題目是為妳出的。」有哪一門行業擔得起「春風化 雨」讚辭? 我去過不少校園,從富裕私校到偏鄉小校,我都會問︰學生人數與水準、家庭環境與低收 比例、升學與就業。佐以演講互動、觀察所見,老實說,有時不忍拿那份鐘點費,回捐給 校方急難救助基金。不久前,我去中部一所女子名校演講,熱情、認真的國文科老師推動 校園書香計畫,每年選一位作家,舉辦班級共讀、徵文徵海報、演講,辦了幾屆,到我這 一場經費縮水了,承辦的兩位老師自掏腰包五千元給得獎學生獎金且抵死不讓我分擔。唉 !一所名校拿不出五千元。外面沸沸揚揚在推「前瞻」,這些老師在講台上不止掏心掏肺 ,還掏錢,我問她們這麼辛苦為什麼要辦?他們的回答是︰「我們的孩子可憐,如果不做 ,他們真的沒機會接觸到藝文。」 我曾寫過一段話︰「富人和貧家最大的差異在於,當黑暗降臨,富家之子手上有燈,而窮 人家的孩子只剩老師。」我是流淚寫這段話的。固然校園裡有不適任者,但大多數都是對 教學有熱情的老師,我從他們身上看到「無私」。砍年金之前,請不要砍掉對他們的尊敬 啊! 惠綿,妳也是稀有品種的老師。妳未婚未育,對學生的關愛內含「母性」成分。學生跟父 母爭執不回家,妳勸小的勸老的,為他們搭橋;畢業多年的學生遭到婚變,妳喊來家裡吃 飯陪著哭;有學生健康、學業出問題欲重考得不到父母支持,妳盯他做規畫還代管存摺免 得他把錢花光。妳的身體早已搖搖欲墜,眼睛坐骨腸胃筋脈都出問題,每周須針灸滑灌整 復,但只有兩件事能讓妳「起死回生」,一是研究一是學生。相較之下,我欠缺妳的耐心 ,不適合在講台上久站。那年開設散文課留下頗美好記憶,學生優得不得了,十倍於我當 年的才情。不過,備課過於耗費心血終究牴觸創作,黃埔一期同時也是最後一期。 2.難道就這麼沉入泥漿之中? ●李惠綿 藝術本無國界,何況海峽兩岸同文同種,台灣作家作品不需要翻譯,可有更多的讀者群。 妳的作品在兩岸出版,對學子之啟迪,自是不容小覷。我屢屢接受妳贈書,轉送學生當作 嘉獎禮物。送書時,總有學生早已購買。無獨有偶,曾經收到來自大陸交換生懇託的郵件 :「我帶來簡媜老師所有的作品,難得到台灣,非常渴望拜訪簡老師。」我欣然為他穿針 引線。因此得知妳獲得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主辦「2017青年最愛作家」第一名,引以為榮之 餘,一點也不驚訝。莘莘學子的「文學導師」,妳當之無愧。 我們共同期待江山代有才人出,然而不免憂心:新世代脫穎而出的創作才人,身處「月落 烏啼霜滿天」的茫茫大海,前景在何處?台灣的「文學市場」是否可以讓他們兼顧現實生 活與創作夢想?文學創作何止僅於新詩、散文、小說,六○至九○年代,風靡一時的電視 歌仔戲、布袋戲、傳統戲曲,早已停播,有深度的台劇少之又少;有線電視亦已淪陷為日 劇、韓劇、陸劇。演員流失、編劇缺少、製作萎縮、財力匱乏,加之進入網路世代,電視 文化幾乎瓦解。傳統戲曲全盛時期、兩岸戲曲交流時期,三家電視台避開相同時段,每周 播出戲曲節目。至於京劇、豫劇、崑劇、歌仔戲各劇團相互爭勝,也曾經是劇壇的風華歲 月。唯崑劇團至今尚未納入國家編制,已出現推動危機。2001年崑曲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頒發「世界首批人類口述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面對台灣崑劇的困境,有心人士 束手無策。 普及性的電視文化藝術日趨式微,傳統戲曲劇團欲振乏力,中文教育也逐漸縮減。小學生 要分心學習母語與英文,中學、大學相繼減少國文授課時數。大學國文原是新生必修,一 年六學分。聯考引導中學的教學與學習,大學國文則不再著重記問之學,而是培養閱讀文 本的能力、訓練問題意識的能力、學習思辨表達的能力、提高問題寫作的能力、發揮想像 創造的能力、增廣經典文學的視野,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各校大多減為必修四學分,甚至 納入通識課程改為選修。老師憂心,學生的語文能力普遍下降;學生陶醉於小確幸,渾然 不知他們正逐漸喪失競爭力。 台大中文系戲曲學門,自鄭騫、張敬先生傳授曾永義先生以來,恢弘戲曲為顯學,指導之 博士、碩士研究生逾百七十餘人。如今研究戲曲人才出現斷層,響徹雲霄的交響曲,似乎 即將進入尾聲。人文學科面臨的困境何止戲曲學門,近日得知教育部正在進行「學科標準 分類調查」,擬將「中國文學系」歸屬於「華語文細學類」。中國文學系本屬「中國語文 」學類,傳授經學、史學、子部、集部四大領域,兼顧現代文學。秦始皇焚書坑儒,尚且 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而今竟以一時的政權,意圖扭曲世界認知的學術分類 ,令人髮指。簡媜!難道「文化.文學」不是維繫一個國家重要的命脈嗎?我們是否即將 進入「文化沙漠」的世紀?台灣是否即將上演文化大革命的翻版?走筆至此,不禁潸然… … ●簡媜 「台灣版文化大革命」怵目驚心!當今時勢,「去中國化」蔚為主流,「中國.古典.文 學」令執政者厭惡,欲去之而後快,彷彿把「中國成分」去除乾淨,台灣就富強康樂。我 揣度其規畫路徑︰文言文全面退出教科書,「中國文學系」列入外語學院(誠如妳戲言︰ 外國詩人李白。既如此,外國詩人屈原的死跟台灣有什麼關係?粽子也別吃。)另設「本 國語文學院」下轄台文系、客語系、原住民語文系、新住民語文系。我在月光書末絮語首 句就是「向中國古典文學致上最高禮敬」,原因在此,我已預見其衰亡。然而,惠綿,我 們要不要讓它亡?我們要不要摀住眼睛任憑它亡得一乾二淨? 古典有難,當代豐饒嗎?先說一件小事。二十年前,我已出版九本書算是成熟「新生代」 ,擬了寫作計畫申請補助卻被刷下。可見資源多麼欠缺,競爭何等激烈。這件事促使我自 問︰「能否在寂靜無聲之中,獨自一人長途跋涉?」自此遠離補助及獎項之競逐。二十年 來,我近似文壇幽靈,在空氣稀薄的地方自成野生品種。 有朋友認為我是版稅充裕的「專業作家」,這是個誤解,在我們這一行,叫好不一定叫座 。以2007年為分界(那一年因見面禮出版帶來變化),在這之前我已是筆耕二十二年、出 版十七本書的「中生代」作者,然而每年「舊書再版」的版稅總額幾乎不超過一個大學教 授「一個月」薪水(現在好些,可望達到二、三個月)。如果不是有一個死心塌地的護法 當我的靠山,我也必須奔波謀生、多方競逐。可能受學術界造假抄襲事件影響(在創作者 眼中,抄襲等同於精神強暴),我不免有憤怒情緒︰與創作相較,研究機構與學院裡的資 源豐沛極了;有辦法的學者同時保留國內外兩份「正職」穿梭自如,即使像妳這樣做冷門 研究的學者也長年有科技部補助可申請。而我們「搞創作」的,單兵作戰、自生自滅。我 聽聞有盛年作家為了專心寫作向銀行信貸,有的參加文學獎獲取賞金以挹注生計。對矢志 建立個人風格的作家而言,台灣「文學市場」小得可怕;過去二三十年出版界捧大把銀子 買國外作品不看重本地作家,圖書館推動閱讀衝高借閱率無助於作家收益。現今3C潮浪下 ,捷運上已看不到拿書讀的人。一個嚴謹自律的作家花一兩年完成一本書,一般版稅行情 ︰定價乘以百分之十(或十二)乘以印量(兩、三千本甚至只有一千),這幾年出版產業 以可怕速度萎縮,讀者不看到七九折不買,文學類作家每年能結算到的「再版版稅」更少 甚至掛零。我知道說這些,會有父母拿給鬧著要念中文系、當作家的孩子看︰「給我看清 楚,你要餓死啊?」說不定就此擋下一個曹雪芹。 我很悲觀,新生代作家怎麼辦?有能力用三五年執行「大計畫」挑戰自我極限、最需要奧 援的盛年作家怎麼辦?當看到五花八門的前瞻計畫,看到種滿小花小草的城市美化計畫, 實言之,我們比不上那堆廢土。無論哪一黨執政,漠視文學最上游作家卻是一致,因為我 們最難收編、無法換算為選票。難道就這麼任憑政治黑幫(民粹就是政治版地下錢莊)撕 裂分贓?難道就這麼集體沉入滾滾泥漿之中?難道我們爬出坎坷命運就是為了親眼見證毀 滅?惠綿,妳甘心嗎?我不甘心。 我知道社會上有各種文學獎,大企業也重金舉辦「高中生」文學獎(首獎獎金相當於一個 作家兩本書的初版版稅,如此豐厚令人動容!),政府相關部門也有新秀出版與文學創作 補助,相信也成績斐然。我無意責備,他們已做了他們認為能做的一切,理應肯定。惠綿 ,我只是厭倦了小確幸,厭倦了關起門來自己鼓掌的鎖國自嗨感,我期待社會能脫胎換骨 ,有魄力有格局有遼闊的視野,展現無所不包無所不納的海洋性格。如果我有錢也有權, 我不想再造腳踏車,我要主動去找幾個有能力升空的「火箭」直接給燃料,待作品完成, 直接推中英日文版,發射洲際飛彈,而不是讓他們困在文學市場荒蕪角落忙著打零工。我 們這一行不缺人才,缺一個霸氣孟嘗君。我不想看到有一天這個孟嘗君出現在別的地方, 他什麼都不要求,唯一要求是先出簡體版並代理全球版權。擲筆一嘆,惠綿,知我者謂我 心憂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137.2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enchen/M.1503294254.A.17A.html ※ 編輯: fondness (220.128.137.242), 08/21/2017 13: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