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l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蕭士塔高維契的十五首交響曲中,除了早期附合唱的兩首單樂章交響曲之外,第十二號 《1917年》可說是最受非議的一首,甚至有其為失敗作的說法存在。 在蕭氏的創作生涯中,不乏有為了「交作業」而寫的曲子,第十二號也可以算是這種例子 :不過不是出自委託,而是對於自身「獲准」加入共產黨的回應。 事實上,這種交作業的情形不僅對蕭氏來說屢見不鮮,甚至連題材都是非常熟悉的,十二 號不僅是描寫1917年的革命,更順便描寫了蘇聯的創立者:列寧。而創作一闕《列寧交響 曲》的意圖在蕭氏早年便曾出現,原本的第六號交響曲,據蕭氏宣稱,會是附有合唱、獨 唱與大型管弦樂團的列寧交響曲,當然我們知道結果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最後創作出的作品是一首純器樂交響曲,樂思簡單清晰,有循環曲式的影子。至於每個樂 章都附有標題、且不間斷演奏,則接近於第十一號交響曲。 此曲寫於1960~1961年,首演於1961年10月1日,由穆拉汶斯基指揮列寧格勒愛樂演出。在 蘇聯的反應尚可,西方的回應不佳,尤其是與首演時間相近、語彙個人化的第四號相比, 此曲就被視為蕭氏屈從於蘇聯淫威的象徵了。 雖說此曲顯得簡單,但據指揮家Gennady Rozhdestvensky回憶,他對此曲與四號一樣地嚴 肅看待,以至於出席排練並就細節處一一指示。「直到多年以後,我已經演出多次、並錄 製此曲,才瞭解到此曲並不差於第四號,它們並不相同。第十二號並非列寧的畫像,也非 描繪與其相關的革命事件。它所要述說的是『蘇共宣傳之下的列寧』。或者可以更精確的 說是在描繪神化的『列寧』:一個由史達林創造出的可怕形象。這種現象也說明了此曲宣 傳式的手法與令人發噱的樂章標題,其中一個讀作『人類的黎明』。」 或許此曲無聊而少有可取之處,然而此曲卻可作為藝術家的証言:對於集權體制摧殘藝術 靈魂的証言。 -- 我們來去匆匆的宇宙 \ 上不見淵源,下不見盡頭 \ 從來無人道出個中隱密 \ 我們從何而 來,向何方走 Omar Khayyám 《魯拜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46.241.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426382912.A.6C2.html
AMX40: 推 03/15 11:15
partneraaa: 推 03/15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