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allan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wildfox (寂滅為樂)》之銘言: : 小弟在觀看林書豪的nba轉播賽程時,發現東西方人種差異性的確很大, : 利如身高與體重,其中差異性最大的恐怕仍是肌肉與骨架方面。 : 由此讓我想到一個問題,中國從古自今體質與骨架是否有很大的轉化? : 其中魏晉南北朝應該是一個最明顯的轉折期,依照呂思勉的兩晉南北朝史的意見, : 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文化且並武力的大轉折時期,在此之前,華夏民族拓邊征伐外族, : 純用本族部曲武力,自是之後,則多任蕃兵蕃將建其功,本族武力僅不過佐用之。 : 以此觀看,漢族經過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混血,體質與骨架應當有大轉變, : 例如當時的鮮卑族便是白皮膚高鼻藍眼。且先秦至兩漢與魏晉本族武力對抗 : 外族絲毫不遜色,即使是南朝,也能帥眾北伐,以少敵多,為對方所畏懼, : 打仗最重用的唯憑武勇,武勇最與身材、肌肉關聯。 : 又如漢朝時有提到在西域一漢兵可敵五胡兵,但是到了唐中期後漢人武力已明顯 : 不如外族,無法純靠本族軍力平定亂事,反到需要大食等外籍兵團均力支持以收復兩京。 : 且關於唐時期的一些壁畫或圖畫,也可以看出外邦民族的體格的確比唐人還雄偉。 : 因此這讓我想到,漢人體質在歷史上想必有很大的變化轉折,這方面的探討是否有專題 : 論文的書寫? : ps.關於魏晉南北朝之後漢人會總打不贏北方游牧民族,有學者表示其中一主要因素是 : 在這時期發明的馬蹬,使得戰馬的的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對於不多產馬的中原民族形成了 : 很大的威脅。 此說不確。 漢俑已經發現了馬鐙,所以馬鐙早就已經出現了。另外,馬鐙這東西很簡單,真是胡人先有的話,一交手,一兩場仗就能學會,不會成為長久的技術差距。何況古代騎兵都是下馬戰鬥的,馬只是交通工具而已。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97.24.11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gallantry/M.1403501488.A.5D6.html
jimmy5680:誰跟你說古代騎兵一定要下馬的...這是錯誤觀念 06/23 14:19
ps20012001:古代騎兵 應該還是以馬上持重槊撞擊步兵為主... 06/23 14:57
ps20012001:胡人士兵的強處 生活都與馬匹在一起 靈活度非漢人能比 06/23 14:59
calebjael:沒記錯的話﹐漢俑的馬鐙是“單邊”﹐且高度比較高﹐一般 06/23 15:49
calebjael:認為是僅起協助上馬的工具作用。要到魏晉時期才演變成雙 06/23 15:50
calebjael:邊都有且高度降低﹐適合騎乘時腿部用力。至於說是草原發 06/23 15:51
ps20012001:突然發現有錯...馬槊長矛都是配合馬鐙而出現的近戰長兵 06/23 15:51
ps20012001:而且是揮擊為主 不適合衝刺 06/23 15:52
calebjael:明再傳入中原的說法﹐我印象中是沒有証據支持。 06/23 15:52
ckshchen:同意1F 川島和津實到現在都沒下馬過 06/23 16:36
zeumax:樓商害我去查是哪位名將…… 06/23 17:51
hgt:馬鐙實物最早是北燕出土,東晉的是陶俑上,所以到底是遊牧民 06/23 17:56
hgt:還是農業民族發明,很難說 06/23 17:58
PAULDAVID:c大:釣到一個也姓c的 顆顆 06/23 19:13
hgt:更正一下 西晉的單馬鐙才是在陶俑上發現 不是東晉 06/23 19:57
mstar:美人上馬馬不知 06/23 20:09
cluku:貴妃上馬馬不支 06/23 21:01
Lorenzia:誰說鮮卑人是藍眼睛的~ 06/24 00:31
munichuihsin:川島和津實在某的領域也算是名將(誤) 06/24 08:09
Zsanou:樓上的名將(誤)推文中的人都想來戰.... 06/24 09:53
allensua:名(ㄇㄧㄥˊ)將(ㄑㄧˋ) 06/24 23:02
roseritter:立花暗千代(里子)也找來算了 07/02 03:16
KFDD:C大XD 07/09 01:36
kingstong:鮮卑人的眼睛不是藍的,據調查鮮卑人裡可能含有少數白種 07/15 00:23
kingstong:人,不過大多數應該還是像信仰伊斯蘭教現今的中東人 07/15 00:24
kingstong:另外鮮卑人入主中原時伊斯蘭教應該還沒出現 07/15 00:26
nsk: 準備在劉院長視察台南市府時給他排頭吃吃丶就剛好行政院要求 02/14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