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allan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兩篇。 哲宗紹聖元年 (1094) 科舉,狀元畢、榜眼趙諗, 京裏的人匆忙製作傳遞全國的榜單,用蠟刻版時,「漸」字的三點水偏旁都沒印好, 因此大家喊上榜者時都喊「狀元 畢 第二名趙諗」 聽到的人都覺得很不吉祥。 後來趙諗真的因謀逆而被處斬,真的是「必斬趙諗」。 (其實只是外族酋長的公子年輕氣盛打嘴砲,但古時候這種事情是想都不能想的....) ---- 畢漸為狀元,趙諗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於傳報,以蠟刻印,漸字所模點水不著墨。 傳者厲聲呼云:「狀元畢斬,第二人趙諗。」識者皆云不祥。 而後諗以謀逆被誅,則是畢斬趙諗也。 蘇大璋,研究易經有名, 寧宗慶元四年 (1198),考鄉試前夢到考上第十一名,因此一直跟別人講, 考完要放榜前,有個也是鑽研易經的考生到衙門檢舉, 說他講得那麼有把握,肯定是買通考官了; 考卷批閱完,第十一名果然是選考易經, 知州把檢舉狀拿到闈場裏給各考官看,說如果蘇真的是第十一名,各位要怎麼解釋? 建議不如拿備取第一名來換,大家都同意。 等一切弄完、拆彌封一看,從備取變為第十一名的,是蘇大璋, 而本來正取第十一名降為備取的,是去檢舉的人。 隔年,蘇就考上會試第一名。 ---- 三山蘇大璋顒之,治易有聲。戊午鄉舉,夢為第十一人。數為人言之。既試。將揭榜, 同經人訴於郡。謂其自許之確,必與試官有成約。及拆號,第十一名果易也。 帥攜此狀入院遍示考官,謂設如所言,諸公將何以自解?不若以待補首卷易之。 眾皆以為然。既拆號,則自待補為正解者,大璋也。由正解而易為待補之人者, 乃訴牒之人也。次年,蘇遂冠南宮。 -- 據了解正夯英國研究驚傳宅男大喊吃不消崩潰柔腸寸斷欲哭無淚M型營養午餐付之一炬 踢爆算一算對當事人來說受害高達八成真是超扯形成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活不下去 爆料低調希望有關單位重視確切的回應官員震怒掉頭離去各說各話羅生門各界傻眼痛批 高層透露指出其中緣由耐人尋味有待釐清靜待真相曝光後自有分曉顯示出公道自在人心 一場風波令人費解憂心忡忡不禁要問景氣差物價上漲股市大跌爭議中政府都在做些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04.134.19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llantry/M.1538053491.A.D04.html ※ 編輯: mstar (123.204.134.199), 09/27/2018 21:10:04
c22748872: 每次看到彌封又有人自作主張搞到出包都覺得到底在幹嘛 09/27 21:43
QuentinHu: 第二則,哈哈哈哈哈 09/27 22:30
chordate: 第二則我不太瞭解,既然怕做易經的是蘇,那麼不能找 09/27 22:57
chordate: 做別的人來換嗎?怎麼又換一個做易經的 09/27 22:57
ThreeNG: 不用太深究這種八卦故事的細節啦 XD 09/27 23:01
ThreeNG: 八成都是掰的 09/27 23:01
RZPTT: 樓樓上,蘇研究易經出名,不代表他應試就一定也是選擇寫易經 09/28 00:55
RZPTT: 而且再回頭仔細看第二篇,裡面也沒說原本備取第一名的卷子 09/28 00:57
RZPTT: (也就是蘇的卷子),裡面內容是寫易經喔 09/28 00:57
RuleAllWorld: 另類說法,學易經的,算不出自己考第幾,那一定沒 09/28 05:53
RuleAllWorld: 學好 09/28 05:53
waggy: 名字被誤寫為畢斬的沒事 反而是名字在他後面的有事.... 09/28 11:25
unclefucka: 畢鵰長得也不像鵰啊 09/28 12:54
ThreeNG: 易經其實不能算命。第二則也沒說是算出來,只是夢到啦 09/28 14:05
ThreeNG: 易經是觀察天地萬物後寫出的哲學書 思考天地人事 09/28 14:10
ThreeNG: 會變成算命是因為當年民智未開,用卜卦形式比較好 09/28 14:11
ThreeNG: 推廣知識到民間。 當年要當卜官都要求學問深厚 09/28 14:12
ThreeNG: 後來用易經算命反而自成一派 自己發展起來 09/28 14:13
ThreeNG: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卻為易經做註解。便因是哲學研究 09/28 14:15
ThreeNG: 而非為了算命學。 09/28 14:15
vajra0001: 樓上請解釋一下太卜的職責 09/29 02:30
log56: 善易者不卜,表示一堆不擅長易經的人還是很熱衷占卜 XD 09/29 07:35
m0630821: XDDD 09/29 11:39
pups914702: 扯XDDD 09/29 18:49
lore: 善易者不卜 這樣不是打臉管輅? 01/16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