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allan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 ──李贄 過往記載缺乏,只能以《史記》的〈李斯列傳〉為本,對李斯做出道德評 價,而在北大簡〈趙正書〉面世後,記載了一段與史記完全不同的李斯形象, 兩者何者較貼近真實,在千百年後的現在難以論斷,但兩者間文本的比較,可 以了解李斯在秦漢間形象的轉變。 一、《史記》筆法 〝行文以五嘆為筋節,以六說當實敘。 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云云,是其未遇時而嘆,不得富貴也 李斯喟然而嘆曰:「嗟乎」云云,是其志滿時而嘆,物極將衰也。 「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云云是已墮趙高計中,不能自主而嘆也。 「仰天而嘆曰:『嗟乎,悲夫』」云云,是已居囹圄之中,不勝怨悔而嘆也。 「願謂其中子曰」云云,是臨死時無可奈何,以不嘆為嘆也。 以上所謂五嘆也。 記說秦王,著李斯入秦之始也;記諫逐客,著斯留秦之故也; 記議焚書,著斯佐始皇行惡也;記勸督責,著斯導二世行惡也; 記短趙高語,著斯之所以受病,藉其自相功擊,以示痛快人意也; 記獄中上書,著斯之所以結局,令其自定功罪,以作通篇收捨也。 以上所謂六說也。 凡幾萬言,似秦外紀,又似斯、高合傳,而其實全為傳李斯作用。文至此 酣暢之至,亦刻毒之至,則謂太史公為古今文人中第一辣手可也。〞 ──李景星《史記評議》 司馬遷筆法之兇狠、行文之暢快,令讀者無不讀罷通體舒暢,連說好!好!好! 讀者受太史公的價值判斷影響很深,太史公認為李斯不忠,因此特意在文 中一面讓李斯被關時仰天而嘆,說自己是一名忠臣,卻不提更改始皇遺言之事; 另一方面將扶蘇故事置於傳中,「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扶蘇之仁突顯李 斯之惡,讓讀者感到李斯〝你也有今天,死好!〞的道德教訓。 太史公寫李斯不忠主要著眼於兩件事,一是沙丘立儲、一是為保爵祿阿謏 胡亥,這兩點直接導致李斯功雖大,形象卻很差,為一小人。 二、〈趙正書〉筆法 〈趙正書〉的趙正何人?即始皇嬴政,〝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 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史記‧秦始皇本紀) 據文中直稱秦王而不稱始皇或二世,顯然此篇作者不認為秦國是正統,在 西漢初期的六國遺民一向不承認秦國一統天下,寧願承認漢才是承繼周天子正 統,從文中用語與書體,跟其他篇章有書寫到的時間,應是文景到武帝早期抄 寫的作品。 〈趙正書〉是一篇以對話為主的著作,文中時間從始皇第五次出巡死亡之 前到秦滅的歷史,敘事頗為簡略,主要描寫重點在始皇死前與李斯對話和李斯 死前的自白,能與《史記》的記載互相參校。 此篇與《史記》最大的不同在與繼位者人選,《史記》是趙高與李斯合謀 竄改遺詔立胡亥為帝,〈趙正書〉則是李斯與馮去疾共同建言胡亥為帝,經始 皇核可。 〈趙正書〉中始皇跟李斯的對話,跟後代常見的托孤內容頗像,「吾霸王 之壽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其後不勝大臣之紛爭,爭侵主。吾聞之: 『牛馬?,而蚊虻死其下;大臣爭,齊民苦。』吾哀憐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 之民,死且不忘。其議所立。」 李斯等人自然不敢議立少主,一邊說吾皇萬壽無疆,只是身體微恙;一邊 說大家會竭盡所能的扶佐陛下,以報陛下的知遇之恩。 始皇聽到流淚說:「我不是懷疑你們的忠心,我自己的身體我最清楚,為 了朝廷和諧,你們快快議儲吧。」 李斯與馮去疾冒死叩首道:「今天我們遠離朝堂,如果貿然傳詔,恐怕大 臣有異心,因此請立胡亥代後。」 始皇曰:「可」 這裡的不同讓李斯的形象完全不同於《史記》,畢竟托孤大臣跟矯詔奸臣 差異巨大。 胡亥要殺李斯,李斯上奏的內容〈趙正書〉與〈史記〉記載相似,但因為 前提條件的改變,感受大為不同,尤其〈趙正書〉在李斯死前補上一段話,表 露他的絕望。 「變古亂常,不死必亡。今自夷宗族、壞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所, 謂變古而亂常者也。 王見病者乎?酒肉之惡,安能食乎?破國亡家,善言之惡,安能用乎?桀 登高知其危矣,而不知所以自安者;前據白刃自智且死,而不知所以自生者。 夫逆天道而背其鬼神之神零福,滅其先人及自夷宗族、壞其社稷、燔其律 令及中人之功力,而求更始者,王勉之矣。斯見其殃至今矣。」 忠言逆耳,賢主會聽,不肖主會誅,他已對大秦盡最後的忠誠,以死明諫。 三、雜談 李斯其人已遠,是忠是奸,在歷史長河裡漸漸模糊,文本的傳播一方面取 決於寫作者,一方面取決於讀者,時代在改變,當讀者口味不同,會選擇不同 的敘事風格,六國遺民已遠,設定六國遺民為讀者的〈趙正書〉終究被時代淘 汰。 李斯忠臣的形象只餘留太史公曰:「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 乃與俗議之異。」(史記‧李斯列傳) 認知偏差裡有〝正義世界信念〞(Just World hyopthesis),李斯極忠, 下場卻極慘,尤其太史公經歷過李陵事件,跟他經歷越相近,越會產生焦慮, 不自覺產生責怪受害者的傾向,把錯誤過度歸咎於當事人,而忽略外在情境。 秦之速亡,是因為胡亥、李斯等人不是聖君賢臣嗎?或者有更深沉的社會 結構背景呢? 參考資料 本文主要參考〝試談《史記‧李斯列傳》與《趙正書》對李斯形象的塑造〞, 曾磊,《古代文明》第12卷第1期(201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6.103.2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llantry/M.1551707820.A.2CA.html
tucker: 好文推 03/05 04:15
gtfour: 老實說 主要差異只在於有沒有矯詔而已 李斯依然是推舉了一 03/05 09:48
gtfour: 個不聽他諫言的爛人胡亥當上皇帝 那李斯的下場會被視為他 03/05 09:51
gtfour: 應得的報應 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03/05 09:52
李斯的下場自然是不會變,不管是史記或趙正書都是相同 而是形象的不同 就跟荀彧是不是大漢純臣一樣的道理 如果吵的是道德問題,這可是很重要的差別 而歷史群組最常吵的不就是這個嗎? ※ 編輯: asdf95 (59.126.103.216), 03/05/2019 11:52:50
leptoneta: 趙高表示: 03/05 11:47
趙高有另外的討論,主要針對他不是宦官做題目 是秦漢官制的用詞跟制度的演變 ※ 編輯: asdf95 (59.126.103.216), 03/05/2019 11:54:23
sutekidesune: 推 03/05 14:33
leptoneta: 那立胡亥這件事和趙高有沒有關係? 03/05 22:02
就目前出土文獻或就史料做的推斷 沒關係的可能比較大 趙高掌權跟胡亥為鞏固權力大殺特殺造成的權力真空比較有關 這涉及到另一個人──子嬰 子嬰在趙正書裡是直接對胡亥進諫勿殺扶蘇等兄弟宗親 依子嬰的諫言看來,他輩分應不低於胡亥 另一件記載不同的事趙正書殺趙高的是章邯 不管是史記或趙正書 趙高權傾朝野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才要清君側 ※ 編輯: asdf95 (59.126.103.216), 03/05/2019 22:33:17
kenco: push 03/10 07:31
awakim: 推 03/27 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