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allan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崔幹,是唐朝初年的一位政治人物, 他的名字用臺灣現代眼光來看很有喜感, 彷彿他是天下間最不爽的一個人似的 事實上,身處唐朝初年的他,心裡應該真的「很幹」 以下閒聊一下這位仁兄的小故事 崔幹,他的名字一開始並沒有這般簡潔有力, 最初他叫作「崔民幹」,不巧他生於隋末唐初, 後來李世民殺害自己的兄弟(還搶了他們的老婆)當上了皇帝, 於是崔民幹就因為避諱而改成崔幹 就像是 徐世勣→李世勣→李勣 然而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 崔幹可能會「覺得很幹」的事還不止這一樁, 彷彿是李世民看著崔幹的幹字OS「你怨朕嗎?」 然後打定主意要欺負他似的.. 崔民幹字道貞,他的名字在史書中的記法, 除了崔幹、崔民幹以外,也有紀為「崔幹略」的紀錄 他的一生在史書中的紀載並不多, 除了被唐太宗欺負的紀錄外,其他的紀載也不精采, 最顯著的大概還是他的出身----他是博陵的崔幹 博陵崔氏是從漢朝綿延至唐朝的世族 以下是崔民幹的生平略歷... 崔民幹隋擔任醴泉縣令 李淵反叛他的表弟楊廣的時候, 崔民幹帶著醴泉縣當禮物投靠過來 李淵不久稱帝,崔民幹擔任黃門侍郎 (按照唐朝的宰相制度, 黃門侍郎(門下侍郎)相當於宰相副手) 之後李神通任「山東道安撫大使」攻擊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是隋末割據勢力之一,代表作:殺害隋煬帝) 崔民幹擔任李神通的副手,然而兩人意見不合, 因此崔民幹一度被李神通囚禁 儘管如此,崔民幹在唐高祖在位期間大體還算是身處高位 之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當上了皇帝 崔民幹的好日子就算是到頭了 首先,李世民跟房玄齡說: 「比有山東崔、盧、李、鄭四姓,雖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 好自矜大,稱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廣索聘財,以多為 貴,論數定約,同於市賈,甚損風俗,有紊禮經。既輕重失 宜,理須改革。」 (大意:崔盧李鄭四姓嫁女兒,收取的嫁妝豐富,朕看了不爽,要改革!) 於是李世民找高士廉來修訂「氏族志」, 只是不曉得高士廉是裝傻、還是房玄齡忘了跟高士廉說? 高士廉竟然還是以崔幹為第一等 李世民說: 「我與山東崔、盧、李、鄭,舊既無嫌,為其世代衰微,全無 官宦,猶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際,則多索財物,或才識庸下 ,而偃仰自高,販鬻松檟,依託富貴,我不解人間何為重之 ?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稱,或 道義清素,學藝通博,此亦足為門戶,可謂天下士大夫。今 崔、盧之屬,惟矜遠葉衣冠,寧比當朝之貴?公卿已下,何 暇多輸錢物,兼與他氣勢,向聲背實,以得為榮。我今定氏 族者,誠欲崇樹今朝冠冕,何因崔幹猶為第一等,只看卿等 不貴我官爵耶?不論數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級 ,宜一量定,用為永則。」 於是把崔民幹所屬的博陵崔氏等山東世族降為第三等,外放出去當刺史 第一等皇族、第二等外戚 (潛台詞:我家最大才是真理!) 貶官外放當刺史的崔民幹,後來的經歷就很少了, 只知道他後來曾擔任宋州、豳州刺史,死後諡博陵元公 這位曾經是第一等世族的代表人物, 就這樣淹沒於歷史的洪流之中了 事實上,整體而言博陵崔氏在唐朝還是混得還不錯, 只是崔民幹適逢皇帝打壓的當口,生不逢時, 大概心理不會太好受吧 -- 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ose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g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t to know. 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 I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g about something so beautiful... 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 and makes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43.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llantry/M.1580027838.A.06A.html
jjjohnny1282: 你是不是想釣金魚? 01/26 17:08
如果能釣到金魚固然不錯(她寫的盛唐今語真的好看~) 若釣到其他有趣的回覆,也是令人很開心的事啊!! ※ 編輯: moonlike (150.117.43.44 臺灣), 01/26/2020 18:23:53
kanx: 崔幹後來葬在哪邊啊? 01/26 22:49
雍州萬年縣,現在的長安區 ※ 編輯: moonlike (150.117.43.44 臺灣), 01/26/2020 23:57:26
Uber: 過年撈金魚 ><> 01/27 09:03
wittmann4213: 也還好吧,雖然沒大發到名留青史,也沒受什麼苦 01/27 15:31
wittmann4213: 難道博陵崔氏就一定得幹到宰相才算不枉門第? 01/27 18:40
釣到一個有趣的觀點~ 我覺得這也言之成理, 博陵崔氏畢竟是一個大世族, 當過宰相的也不過十餘人而已 跟其他多數人相比,崔民幹的經歷其實也不算壞 這觀點很像白居易貶謫期間所說過的: 「詩人多蹇,如陳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遺,而迍剝至死;李白孟浩然輩, 不及一命,窮悴終身;近日孟郊六十,終試協律;張籍五十,未離一 太祝。彼何人哉!彼何人哉!況僕之才,又不逮彼。今雖謫佐遠郡, 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萬,寒有衣、饑有食,給身之外施及家人, 亦可謂不負白氏之子矣!微之微之,勿念我哉。」 凡事如果能夠從「知足」角度出發,抱持「感恩的心」之類, 人生看起來將美好許多 不過也正如白居易的經歷,他說得雖然有道理, 「江州司馬青衫濕」畢竟是他寫出的名句 說得好聽,真的能放下不介懷,又談何容易? 上面談及崔民幹的「心情」,其實也是閒聊 崔民幹這位仁兄,紀載太少,他為人性格如何,我一無所知 如果他性格是「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之類之類, 相信李世民那酸言酸語,外加後來的貶官外放,他一定不會掛懷 如果他胸懷稍次一點,如白居易一般,經歷貶官,人前說: 「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時不時忍不住又題詩發牢騷: 「春生何處闇周遊,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風報消息,續教啼鳥說來由。 展張草色長河畔,點綴花房小樹頭。若到故園應覓我,為傳淪落在江州。」 這種情緒跟理智相反矛盾,相互調和又反覆凌亂, 不正是情之所鍾的我輩的日常寫照嗎 (白居易的自我調適,在文人裏已算是不錯了..) ※ 編輯: moonlike (150.117.43.44 臺灣), 01/27/2020 23:04:20
wittmann4213: 說到白居易的仕途,最近出了《唐朝官場生存指南》, 01/28 01:02
wittmann4213: 講21位唐朝詩人的仕途,還滿有趣的 01/28 01:02
QuentinHu: 推 01/28 01:54
yzfr6: 徐幹 01/28 02:23
aaagun: 以古人來說,如果本身沒幹了什麼錯事而只是避諱後來也沒被 01/28 17:10
aaagun: 重用反而要慶幸,當權皇帝要整人隨便都能找出理由來 01/28 17:11
aaagun: 而且唐朝開國時本身就是往關隴集團靠攏,關東一方懂得視 01/28 17:14
aaagun: 時務向太宗數誠,即使虧本也不至於血本無歸。 01/28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