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radu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兩次考試都有參考版上一些文章, 覺得自己也能做些微薄貢獻。 一方面積積陰德, 祝福還在奮鬥研究所的所有朋友們 都能考上心中的第一志願。 -----------------------------------文長慎入---------------------------------- 先說個人認為考上學士後建築的關鍵: 不論如何,請隨時保持著熱愛與追尋建築的心, 不時就要思考建築對你來說究竟是什麼? 2009普立茲克獎大師 Peter Zumthor 執業到現在都還在詢問自己這個問題, 這個心態與作品集一樣,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答案, 只能把目前的你以及最好的你呈現出來。 還有請勇敢的走出門,走向建築, 請不要埋在書桌前閉門造車,建築就是生活, 多參與相關活動,結交也想走建築的夥伴, 兩個人、三個人等等會比自己一個人更讓你獲益良多。 ------------------------------------文長慎入--------------------------------- 【背景】 基隆靠海邊消波塊大學 河海工程系 歷年班排:35% 歷年系排:42% ----------------------------------------------------------------------------- 【結果】 -106年考試入學- 東海大學: 交通大學: 設計基礎I :70 設計考試:75 設計基礎II :70 英文 :34 設計基礎III:85 審查 :75 面試 :148.66(皆加權後) 總分 :167 總分 :373.66(←最低備取標準) 結果 :初試不通過(複試最低通過標準182) 結果 :備取5 台北科技大學: 書面審查 :72.5(最低通過標準62.5) 面試 :缺席(跟東海撞期) -107年推甄入學- 實踐大學: 交通大學: 書面審查 :84 審查 :90 面試 :91 口試 :82 總分 :88.9 總分 :172 (正/備取最低:86.8/75.2) (備取最低:173.5) 結果 :正取4 結果 :初試通過、不錄取 ----------------------------------------------------------------------------- 【動機】 本科念到大一下左右就發現不是自己想念的科系, 原本抱著設計夢,但當初也是被家人說服念國立大學, 念到大二專業科目進來之後發現跟土木系有87成像, 但教學效果有如天壤之別,因為系上課程搞得什麼技師都能考, 但什麼科目都學得不專精,到最後大家還是靠自己比較實在, 不過我很感謝河工讓我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 轉念建築的契機是想說原本學科不偏廢又加上設計的領域似乎就是建築, 恰好家人有一個機會能去事務所實習, 就在某個暑假去了嘉義實習一個半月左右, 主持建築師本身也是116土木與東海學士後出身, 給了我許多建議與方向,才讓我決定踏上學士後的不歸路。 ----------------------------------------------------------------------------- 【準備過程】 一開始像無頭蒼蠅一樣, 但還對自己抱著莫名的自信覺得反正就是畫畫嘛, 結果一查才發現似乎自己什麼都不瞭解。 實際接觸建築的方法大致有(依推薦順序排列): 1.旅遊 2.展覽與講座 3.建築系旁聽 4.工作營、課程(ex.學學) 5.實習 6.補習(ex.築建、放築塾、王健......) 這時在網路上看到築.建 - Architecture design works (雖然建築系老師大多不喜歡考生有補習,但其實兩次考下來, 我認為補習並不是原罪,但過於依賴補習就是一個大問題, 請了解自己為何而補,而補習對你的角色是什麼, 不要陷入為補而補的情節,建立自己的觀點,面試才不會吃鱉。 真心覺得從這邊收穫很多,既然要分享就不用有所罣礙, 八卦是我在上完課後一年才考上XD,所以不算業配吧。 P.S.很多建築系的課也可以旁聽,請鼓起你的勇氣去詢問授課老師, 通常老師看到有熱情的學生是不會拒絕的,重點是你自己的心態。) 看到榜單上有同系的學長,隔天就打電話去問了。 去上了一段時間的課才發現,跟自己當初想像的完全不同, 念建築不是一般科系,制式的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而是不斷丟東西讓你自己思考你認為建築是什麼 一方面也開始會去看許多展覽,去書店找建築的書來閱讀, 算是培養了一丁點基礎,不過其實這一年的課程我沒有很專心放在這邊, 或許是補習的心態影響,覺得有補就ok了, 一方面是大三開始一堆力學還有系學會美宣, 好幾次覺得很懶散,不想去了,但每次去又覺得收穫良多, 但是做作業也都不太認真就是了XD 最後在誤打誤撞下考了第一次的筆試(其實推甄我有投東海,但是60幾分被刷掉了) 因為一年斷斷續續的練習,初試的狀況還算可以, 而且東海的題目指示非常清楚,只要有平均之上的功力都可以通過初試, 請參考考古題,且記得工具備齊,工具寧願多不要少。 但往往最困難的就是面試, 因為當你不了解自己為何而念建築,以及建築對你來說是什麼的時候, 教授們很輕易就可以從你的談吐察覺。 而我在這次考試就是一個失敗的案例, 當教授問我為何念建築時,我完全答不出來。 通常情況有2: 1.心裡想了很多,但面試時答不出來,代表表達能力不足, 需要多點類似的場合磨練(多報幾間,或能逼自己參與有在公開場合對談機會的活動), 或者考前多找人與你練習。 2.心中「好像」有個答案,但在面試的當下氣氛以及教授銳利的提問與眼神, 會直指心中,其實沒有明確動機,就回答得支支嗚嗚。 上述我的情況大致屬於2 其實想念建築的理由很多,不用擔心自己想得太單純, 但是這個動機與目標絕對要夠強烈, 而且是在自我的經歷與過程中自然由心而生的答案 ------------- 而在第一次落榜後,說不失落是騙人的, 但想念建築的心反而更加明確, 我知道當我走上考建築的這條路時,我改變了許多, 會開始主動蒐集相關的資料,無時無刻在觀察生活中的事物, 喜歡一個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就是這種感覺吧。 第二年大概做了幾件比較關鍵的事情 1.環島 如同我一開始講的接觸建築最好的辦法就是旅遊,親身經歷。 盤纏不夠可以看台灣(參閱:台灣的世界級), 盤纏很夠,可以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各國的文化都會反映在建築上 就在畢旅之際,同學們都去日本、東南亞,而此時我大約確定自己落榜了, 但一場日本建築師的演講啟發了我, 會後簽書時我用我的破英文問了他一句話: 不是建築系也能成為建築師嗎?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建築師? 他說:當然可以,關鍵就是多親身去看、去體會。 所以我就把機車環島建築之旅當成我的畢業旅行了, 存了一筆錢,每個縣市都設定了3~5個要看的建築, 以及先去了解建築師設計的意圖以及詳細資訊。 2.工作營 工作營是除了學校之外少數可以實際操作的環境, 以及認識同好的好機會,也是作品集充實內容的好機會。 而我參加的是 進擊建築 舉辦的工作營, 是由挪威的建築師帶著大家實際1:1的空間操作, 了解了歐洲的建築系統的思考模式。 3.結交同好 承上,在工作營更重要的是結交了同好, 在工作營結束一直到考上這段時間,都是大家一起討論、評論, 也分享講座、展覽資訊,互相給對方的作品集建議, 個人認為這對我來說是第二次考試最重要、也最開心的一件事, 真心真誠地分享,互相交流,雙方都會有很多的收穫。 4.旁聽 旁聽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能直接了解這間學校的教學方向, 以及老師的思考模式。 我在交通大學旁聽何震寰老師開設的'設計基礎',這門課不是交大建築所的課, 而是交大的跨領域通識課程(交大有'設計基礎'以及'基本設計'兩門通識課程, 分別在上下學期由應藝所及建築所的老師輪流開設,想要旁聽請注意開課教授) ,而沒有去詢問所內課程是考量到自己還不是建築系的學生, 不想馬上瞭解太核心的課程,以免對建築教育與各學校有既定印象, 當然每個人的考量都不同,可以依照個人想法去做。 ----------------------------------------------------------------------------- 【考試過程】 ※如報考多間,請注意時程,通常都會有撞期。 這邊分成各學校的狀況: A.106年東海考試入學: 筆試前面有提過就不多贅述,大抵上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考古題, 面試是多對一,郭老師、邱主任以及林老師, 比較特別的是作品集跟資料是面試當天繳交。 1.5~10分鐘簡短自我介紹(可用簡報) 2.被問到的問題: 有什麼特質適合念建築?有沒有報考其他間學校?為什麼選東海? B.106交通大學考試入學: 團體面試,多對多,一批大概5~6個人對設計組教授全部 1.1分鐘簡短自我介紹 2.統一回答的問題: 作品集如何準備?準備的邏輯為何? C.107交通大學推甄入學: 多對一,設計組全部教授 1.3~5分鐘簡短自我介紹 2.被問到的問題: 有沒有報考其他學校?為什麼?根據自我介紹以及針對作品集的隨機問題 D.107實踐大學推甄入學: 多對一,王老師、林老師、李老師、謝老師 1.3~5分鐘簡短自我介紹 2.被問到問題: 環島去哪?有沒有報考其他學校?為什麼選實踐?知道實踐在幹嘛嗎? 基本上考試都是兩大部分: 1.作品集: 關鍵是:如何用作品集表達出你這個人 個人的重點是:從封面、內容的順序、到整本作品集的串聯邏輯, 不論是用時間軸或是事件都很好,但請務必能跟人分享改進就分享, 因為自己一直做容易看不見盲點。 格式、版面可以參考ISSUU有許多不錯的範例,以及書店販售的建築作品集, 不過在生活中看見的任何出版品其實都可以取材,請內化這些東西。 最後是印刷的材質以及版面,請務必先自己去影印店拿普通紙試印一次, 如同做模型也要先做草模一樣。 以及最前面所言,作品集沒有最好,只有「目前」最好。 2.面試 請反省並真正認識你自己,這樣就夠了。 然後就是多找人練習、找能夠有類似經驗的活動,以及對著鏡子練到不會彆扭。 不要把考上當成終點,請先有最壞的打算。 老師在挑你,但你也在挑老師跟學校。 但如果你認為考上就是你的全部,那就會變成絕對的上對下關係, 自然會變得非常緊張,畢竟你會認為沒有後退的空間, 情況不是大好就是大壞(通常是後者)。 ----------------------------------------------------------------------------- 【報考學校選擇】 至於選擇學校也是一門功課 請先大量去認識每間學校,再判斷你自身適合或者希望的去處。 最好的方式就是「畢業評圖」。 目前有學士後建築碩士的學校:交大、東海、實踐、朝陽 其餘皆是一般碩士班,但是也不排斥收非本科學生,可以多多打聽 以我自身舉例, 第一年我是抱著非東海不可一定要應屆考上讓大家刮目相看的心態,但是我報名了交大、 東海、北科,心裡這樣想卻又多頭馬車,所以失敗了。 第二年,我只報名了實踐以及交大,就我自身理解: A.交大→ 強調設計前的思考邏輯,比較偏原先我自身的理科思維,先完全詳細分析後操作。 B.實踐→ 藝術創作能量豐沛,鼓勵瞭解建築對自身的意義,能夠顛覆我自身原先的線性思考。 所以兩間學校我都有想要的東西,就清楚地朝這兩間去走。 ----------------------------------------------------------------------------- 【結語】 http://forgemind.blogspot.tw/2010/03/blog-post_17.html 基義老師的文章非常精闢點出想念學士後的重點, 之前也有板上大德貼過了, 不過歷史悠久所以再貼一次。 總之,感謝在建築路上遇見的每一個人,父母女友的支持, 感謝建築師前輩讓我認識並踏上學士後之路, 也感謝前公司的主管,讓我一邊打工也尚有餘韻準備考試。 考上不是終點,未來以及人生的志業才是更要思考的事情 與大家共勉,希望不管在任何領域,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標與方向。 - 有任何問題請站內信,我會盡量以我所知一一答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145.2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14953261.A.543.html
alan8427: 推推舜神 115.82.64.234 01/03 13:01
sam7708909: 恭喜! 140.114.87.231 01/03 13:43
seasa2016: 恭喜 有方向的朝目標邁進 140.113.65.126 01/03 19:33
yyyyyyyv: 推 36.231.108.26 01/03 21:06
sos01030: 謝謝你的分享QQ也恭喜你 123.205.14.62 01/03 21:11
Mariobrother: 同校推220.133.105.127 01/03 22:24
happyjohnny: 恭喜推 140.122.86.153 01/04 12:44
Myrd718: 推223.141.149.111 01/04 21:33
NestleTea: 恭喜 同是建築人 努力中 223.136.218.83 01/04 22:19
CJHsu: 推 115.82.1.131 01/05 18:21
chiaju: 推! 223.136.76.172 01/10 20:10
neverleave9: 恭喜~ 42.76.143.102 01/12 02:22
※ 編輯: tedy8855 (118.168.151.214), 01/17/2018 1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