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einherd (浣熊提督萊茵哈特)》之銘言: : ※ 引述《matnk ()》之銘言: : : 借標題問一下 : : 小弟還蠻好奇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對這些問題有研究 : : 南韓對于歷史上發生在北韓土地上的事視不視為"外國"史 : : 東西德尚未統一前對於發生在對方土地上的歷史如何劃分 : :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在印巴分裂前發生在對方土地上的歷史如何界定 : : 土耳其教歷史是以突厥人的征伐史為主體還是安那托利亞高原為主 : 我認為當代"國別史"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 : 其實歷史不該用國別劃分 : 現實就是以人類歷史數千年來看,我們的當代文化深受千年文化影響 : 但是現有的國家疆域卻往往只有百餘年歷史 : 所以當你堅持"本國史"或是"外國史" : 或許在近代百年還勉強說得通, 但是超過近代就變得無法自圓其說 : 畢竟現代的國家疆界大多數都是當代的產物 只是"歷史的瞬間"而已 : 我舉個最有趣的例子, 小弟我最愛德國史 : 講道德國史就不能不提普魯士王國 : 但是普魯士王國應該要追朔到條頓騎士團 : 但是條頓騎士團的大本營主要卻不再今天的德國, 而是今天的波蘭或立陶宛 : 統一德國的普魯士王國也有一大塊領土位在今天的波蘭 也就是當年的東普魯士 : 那請問條頓騎士團到底是不是"德國史",還是"波蘭史" : 小弟我曾經在美國念過中學 : 美國中學的歷史課如果教美國史 : 其實就是單純的"美利堅合眾國史", 而不是真正的"美國史" : 怎麼說呢? : 今天的美利堅合眾國,其實是一個由北美英屬省分/殖民地組成的聯邦 : 所以你如果追溯美利堅合眾國 就是北美十三州 : 但是問題來了,今天美國所有地方的歷史都是當年北美十三州的延伸嗎? : 這就未必了 : 我舉幾個最好的例子 : 今天美國有個屬地波多黎各,那個屬地追溯下去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西班牙的殖民地 : 後來一直都是西班牙王國的歷史,一直到美西戰爭才併入美利堅合眾國 : 所以波多黎各的歷史遠遠比USA/北美十三州還要久遠的多 : 另外一個好例子是美國西南地區, 包含德州 新墨西哥 亞利桑那等等 : 這塊區域也是西班牙王國的領地 : 後來變成墨西哥的國土 一直到美墨戰爭才搶過來 : 這些地方的殖民歷史也超過USA : 但是美國歷史課, 至少我上的 : 卻少談這些西班牙王國在當今USA領土的殖民史 : 而是一開始就從詹姆斯城第一個殖民地 到 五月花號這樣教起 : 嚴格來說 這與其說是美國史 : 更應該說是"英屬北美殖民地/美利堅合眾國史" : 但是如果我們換用德州的角度或是波多黎各的角度 或是夏威夷的角度 : 那就大不相同了 : 所以這就是我之所以認為國別史不合理的地方 : 國家的疆域會改變,民族國家也不一定能長久維持 : 國家朝代甚至只是歷史的瞬間而已 : 我認為比較合適的是文化史 : 比方說,我們如果提到西班牙在北美洲的文化史 : 那就應該是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始 : 然後建立新西班牙殖民地,然後殖民地擴張一直擴張到德州和加州 : 之後才碰上更強勢的安格魯薩克遜文化而被停止下來 : 安格魯薩克遜在北美洲的文化 就可以說是詹姆斯城 到五月花號 一路過來 : 我認為國家只是容器 文化才是實體 : 容器不斷的更換 但是內容物卻長期持續 : 並且文化是人類族群構成 人類會移動會遷移 : 所以根本不該用當代國家疆域去看歷史 : 我再舉一個更妙的例子 : 突厥人(土耳其人)是從今天的中亞草原/新疆一代發源 : 然後一路向西擴張, 最後征服今天的小亞細亞半島 : 但是千年以前, 今天的土耳其小亞細亞 : 可能是羅馬人 希臘人 菲尼基人 波斯人的活動範圍 : 反而不是突厥人的文化勢力. 突厥人打敗東羅馬帝國慢慢進入小亞細亞取而代之 : 所以如果你講土耳其突厥史, 卻不提中亞草原 因為這是外國史 : 反而更奇怪 本版有之前laipy版友有分享德國畢業統考考試歷史科的題目(看各邦規定 如薩克森邦德語、歷史、數學都一定要考) 題目的閱讀理解、考試的重點都寫的非常清楚 我就引用laipy分享的題目(選1~2題回答,看規定) 第一題很明顯在考歐洲統合,也就是德法怎麼化解歷史宿怨,從「德國鬼子」 、「法國鬼子」互相抹黑,經過和解失敗經驗(Stresemann是威瑪的鴿派外長), 再一次的衝突(二次世界大戰),最後成立歐洲煤鋼組織來建立互信的基礎 ,這個東西後來變成歐洲共同市場的前身。 題目開宗明義就是說統合沒辦法用武力去完成,也不是用一些好聽的論述完 成,而是靠「事實」的累積,考的就是這個和解的事實。學生即使滿紙要怎 麼和解共生理論一堆也是零分,必須要從實際的史實去操作分析 能力課程的考題就更...... 學測筆試2005 朗讀講解時間 30min 作答時間 300min 主題一:美國國家(民族)意識的發展 主題二:國家社會主義作為革命的貫徹 此題的題幹 請討論,國家社會主義者掌權的過程,包含希特勒統治的貫徹, 能否被稱為一個全面革命? 1.請整理出,Hans-Ulrich Wehler教授如何描述「古典革命」、「全面革命」 這兩個概念 2.回顧「革命」這個整體概念,請您舉出「古典革命」和「全面革命」 在歷史上的例子各一項 3. Hans-Ulrich Wehler教授認為,沒有其他的概念,比「革命」這個概念 更適當,更能貫徹希特勒在國家與社會的魅力型統治(譯按:Charismatische Herrschaft,這是出自韋伯「經濟與社會」一書中,三種正當性的統治類型, 台灣也有人直翻做「奇力司瑪型」),請您討論Wehler教授的論點是否適當。 4.大部分的歷史論述和教科書,都很少談到國家社會主義的「革命」,反而常常 談到俄羅斯的十月革命,請問您對這件事的看法與立場是? 處理資料: Hans-Ulrich Wehler教授論文一篇「關於國家社會主義黨的掌權」, 出自2003年出版的社會史第四冊 主題三:1961年8月13號的當代評價 下面則是我從網路找到的考題 http://goo.gl/EGT0xM 2010漢堡德語基礎課程能力是(任選一題) 從啟蒙到古典時期的文學— 歌德的詩歌 從浪漫主義到19 世紀末期的文學-- 格奧爾格·畢希納(1813 ~1837 ,德國劇作家) 談20-21 世紀的文學 談教育 能力課程則是 從啟蒙到古典時期的文學— 倫茨的作品:《莊園管家》、《士兵》 從浪漫主義到19 世紀/20 世紀的文學— 世紀之交的詩歌 20/21 世紀的文學— 家庭關係 論教育。 基礎課程與能力課程考察的重點各不相同,基礎課程是描述性的, 只對題目內容進行理論介紹;能力課程則重點考察學生的論述水平, 和對某一時期的理解能力。 考試時會發草稿紙跟答題本 草稿紙讓你整理思緒,就算答題本沒提到題目中要學生處理的論點 如果草稿紙有也會給予部份分數 http://goo.gl/jfYMa8 自然學科以2001年的數學為例(不知何邦) 則是在微積分、分析幾何、機率裡面選4題回答,並有加分題 考試時間4小時...... 通常會有三~四科筆試+一科口試 有10多門學科可供選擇,每邦的必考科目不一樣 法國則一定要考哲學科 這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思辯能力 因為課本知識畢竟有其極限 思辯能力則是探索知識的工具 給他魚不如給他釣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13.2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33586566.A.154.html ※ 編輯: asdf95 (111.253.13.238), 06/06/2015 18:32:56
verdandy: 台灣的教育是給你得分能力,非思辨能力 06/06 20:48
ronray7799: 有啦 建構式數學就算是開始往思考理解而非死背前進了 06/06 20:54
verdandy: 那是理想XD 我學的時候老師不鳥課本,現在就不知了 06/06 20:56
caseypie: 認為考試能考思辨能力,就是缺乏思辨能力的體現..... 06/06 23:03
verdandy: 不,我認為思辨能力還是可以透過測試作啟發 06/06 23:40
verdandy: 之後要如何發展就要看個人造化 06/06 23:41
asdf95:轉錄至看板 DummyHistory 07/15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