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oslaa (萬變蛾)》之銘言: : 如題 : 網路發達後 現在有時會看到ㄧ些人去蒐購少見的書籍或刊物 : 譬如日治的教科書啦 清代的賣身契啦 : 然後在網路上寫寫文章 : 因為史料少見又有趣 通常挺能博得掌聲 : 但我的疑問是 : 個人藏書的保存能力 (防火防蟲) 會有國家級圖書館好嗎? : 就算該藏書家很盡心收藏 終究也是種資訊不夠流通 : 這類史料如此難得 為什麼不捐給學術單位以國家力量來保存與研究? : 譬如中研院台史所? : 就我所知 這類單位的圖書館有對外開放 自己捐出去後 : 不但自己想看時 可以回去看 也能讓大家一起來研究啊? 以台灣的情況來說,公立圖書館、博物館裡的人員是公務員, 他只是按照館方的工作規定來辦事,談「熱情」有些奢侈。 第一代私人藏書家通常有財力又有熱情,這些寶貝在他們手上 受到的照顧應該不會比送到公立機構來得差。但是第一代往生 之後,問題就來了,除非子孫也有足夠的財力和熱情,否則在 他們眼中這些東西就是可以待價而沽的遺產,幾乎不可能無償 捐贈。拖久了賣不掉,沒有讓它們轉移到另一個有錢又有熱情 的人手裡,下場大概就很慘。 公立機構也別像蚌邪一樣動不動就來個「民族大義、為國爭光」, 人家先輩當年也是花了大筆錢收寶貝進來,憑什麼要無償捐贈呢? 至於學者和公家館藏之間的關係就更複雜了,絕對不會是等號。 以下應該轉到八卦版。 學者拿資料做研究,都希望自己掌握的是獨門資料,放在公家 機構裡誰都看得到的,他們恐怕不希罕。 曾有位XX院的研究員,研究的題目是跟歷史有關的,有一次呢, 南部某文化名人的後裔借他一份先輩的日記正本,結果一去不復還, 怎麼討都討不回來。這位後裔的朋友知道了,氣不過,想出個辦法。 幸好當時有先留影印本,於是拿影印本再印了好幾份,寄給其他同 一領域的研究者,沒多久,正本就歸還回來了。 另一案例是某超級大家族,某一年修整房子時,從高處的角落裡找 出一大包清代文件,學界聞風而至,後來借給某人帶走研究,同樣的, 催討很久才歸還,由於借期太久,當初也沒本事先整理造冊再出借, 根本搞不清楚有沒有「如數奉還」,有位後人信誓旦旦地說:絕對有少。 這家還有另一個寶藏,就是玻璃板底片,也是一樣借出去給學者做 研究之後很久才還,後人現在就是覺得回來時少了很多張。 學者遇到藏書家時,他要的是把資料給我一個人就好,很難期待 他們主張開放成公共財。 推文回文嚴禁猜測姓名,免得你被學者告喔。 -- 「親愛的史達林同志,請你不要再派刺客來找我了,你派來的五個刺 客,不是死了就是在牢裡。如果你不停止這樣的行動,我也將派我 的刺客到莫斯科去,而且我保證不必派第二個。」 -------你堅定的革命同志 鐵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131.2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36763750.A.36C.html ※ 編輯: seafood (203.67.131.216), 07/13/2015 13:07:36
hizuki: 跟張大千一樣,偷書仿畫真是中華傳統美德 07/13 15:26
zeumax: 收藏和借藏品都是為了哪獨特性,藏家想捐出時,主要是家人 07/13 16:17
zeumax: 不願意繼續維護,索性捐出去,當然也有賺名聲的藏家 07/13 16:17
ocean11: 這篇正解 07/13 17:54
moslaa: 感謝s大回文 備感光榮^^ 07/13 22:27
hsujerry: 太垃圾了~ 07/14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