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erevian (689.2.0)》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OzWvyfr ] : 作者: nfish (這個世界是怎麼了) 看板: Gossiping : 標題: Re: [新聞] 黃智賢:八田與一種的米 不是給台灣人吃 : 時間: Tue Apr 18 21:02:49 2017 : ※ 引述《sobiNOva (星星徹夜未眠)》之銘言: : : 你是反串??上面台灣人的消費量比移出量還高阿XD : : 每人年平均消費1石...台灣人現在都沒吃這麼多米好嗎 : : 這篇我早看過了 : : 日本人規劃的大東亞共榮圈是各自有不同雜糧產物, : : 產米的也不是只有台灣啦,只是台灣蓬萊米真的棒^^ : : 朝鮮 台灣 南洋 糧食自給率都是超過100% : : 是會互相交易的好嗎...原本台灣要推小麥,可惜品質不好 因為我們家是地主,在日據時代,我爺爺、曾祖父因為算是統治階級, 所以都只吃白米。 我曾祖父和林獻堂是拜把兄弟,曾組過台灣民眾黨, 也是台灣文化協會的成員。 曾祖父娶得不曉得是林獻堂的親妹還是堂妹, 所以我也算是一點點的霧峰林家的後代。 : : 關於甘藷,的確是作為代用糧食之用 : : 但你知道那時候甘藷也不便宜嗎? : : 因為甘藷是當時酒精的原料之一 : : 甘藷太貴台灣人是會轉去吃米的!! : : 自己看看圖也知道台灣米年年增產的幅度可是移出並沒有瘋狂增加 : : 甚至還有下降的,文獻都有記載,所以不要秀下限了 : : 台灣米產量在日治時代是完全足以供給台灣人自用的 : : 是因為二次大戰後期 日本運輸艦 常常被擊沉 加上本土被轟炸 : : 肥料不足,米價上揚,甘藷簽才廣泛成為主食好嗎.. : : (這原因是甘藷比較不吃肥料,而米要吃重肥,特別是蓬萊米 : : 上面文章也提到因為蓬萊米好價,台灣農民多已轉種蓬萊米) : : 當時日本人自己也都是這樣吃的 我問過我爸,基本上我們家人沒有吃過甘藷簽飯。 : 皇民為了舔日,真的好噁心,假造歷史 : 來看一下台灣真正的歷史文獻 : 看看日本人怎麼迫害台灣,把米運到日本打仗用 : 台灣人吃不到自己的米 : 1938年日本帝國為了因應戰爭的需要,頒佈〈國家總動員法〉,對國家 : 各種資源進行強力的掌控,包括食物的生產、分配。國家總動員法實施 : 的範圍不僅在日本本土,也包括其殖民地臺灣,對臺灣所產的稻米嚴加 : 控管並統籌調度。因此,1939年5月公佈〈臺灣米穀移出管理令〉,規定 : 臺灣生產的稻米不論出口或島內消費,一律集中管理,透過日本米穀株式 : 會社統一移出日本,而民間不得自行移出。而臺灣的米穀生產,必須配合 : 日本中央的米穀政策,由總督府與農林省事先商量,按月別決定數量,依 : 一定計畫將米由臺灣輸往日本內地販賣。 : 藉此使得日本中央政府能掌控殖民地臺灣的糧食資源。 : 1939年10月臺灣總督府公佈〈米穀配給統制規則〉,因為戰爭局勢規模擴大 : 且日漸緊張,物資消耗劇烈,實施對島內米穀食糧進行「總收購總 : 配給」制度。為全面掌控米穀生產與流通過程,臺灣總督府設置專責糧政 : 的機構「米穀局」,執行〈臺灣米穀移出管理令〉和「總收購總配給」制 : 度。米穀局則利用各地農會(1944年改為農業會),執行糧食收購、流通 : 等業務。由此可知,從米穀局到各地農業會,糧政體系更具「組織化」與 : 「一體化」,糧食流通全然掌控在國家手中,不論是輸出或是島內消費的 : 分配,臺灣總督府皆能進行整合式統制,徹底控制臺灣的糧食資源。 : 關於「總收購總配給」制度,可以分為糧食收購、糧食配給兩大部分。關於 : 米穀的收購,各地區的碾米業者以州廳為單位組成「米穀納入組合」,向農民 : 收購稻穀。農民所生產的糧食,除保留規定量的自食糧及種籽外,應全面繳交 : 「米穀納入組合」;經由「米穀納入組合」加工後,繳納給政府,再由總督府 : 米穀局出口至日本。 : 然而,隨著戰爭的惡化,總督府為了確保因應戰爭所需要的糧食,將收購數量 : 加以攤派各市街庄農業會。因此,農務課先評估田生產量,制定減去農家使用 : 的數量,用公定價格向農家收購。 : 由此可知,統治者企圖透過農業會的動員達到預定的收購數量。此政策也造成了 : ,農民無法負擔徵收米糧,而將維生米供出,如《灌園先生日記》記載 : :「南屯佃人五名來,謂郡役所命令供出粟之數量不足,盡將伙食粟以抵額, : 而不許可米榖配給券,似此無飯可食,何能耕作。」 : 透露出官方將收購與配給相配合,若沒有交足規定額度,將無法領到配給, : 藉此提高糧食的徵收率。 : 至於糧食的配給,實行計口定量配給,配給量則根據各州廳消費量的 : 調查結果,由政府訂立配給計劃。根據計劃,政府將收購的米糧轉售於臺灣食糧營團 : ,由該營團實施配給。實際上,對人民而言,配給的食物總是不夠, : 有時候一連幾天用副食品地瓜或麵包來代替三餐。 : 隨著戰勢的惡化,官方配給數量日漸減少,導致了人民僅依靠配給糧是不足裹復, : 即使是霧峰林家,也面臨無米可炊之窘況,需向他人借糧。 : 參考文獻 但是我爸不記得小的時侯有這種情況, 所以而底事實為何得查證。 如果連林家都得借糧,何況是我家呢。 : 臺灣省政府糧食管理處編,《臺灣百年糧政彙編》,第1編(臺北:臺灣省政府糧食管理 : 處,1997年),頁 2-9。 : 鐘淑敏等訪問、吳美慧等紀錄,《曹永和院士訪問紀錄》(臺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 : 所,2010年),頁37。 : 林獻堂著、許雪姬主編,《灌園先生日記(17)1945》(臺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 ,2010年),頁19。 : 食糧營團:日治末期,總督府鑑於原來的米穀及其他食糧配給機構組織紛冗,致配給 : 制度及消費節約運動實施困難,故依據食糧管理令,將各地的食糧配給機構合併為 : 單一機構,於1944年1月設立「臺灣食糧營團」。 : 其任務在配合總督府所規定之食糧配給計畫,辦理主要食糧之配給,並依照總督之指定 : ,統一辦理必需食糧之貯藏。州農業會將徵集來的主要糧食加工後,再轉由食糧營團 : 配給,而民眾則需持領米簿至食糧營團領米。 : 參見李力庸,《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農會與米作》,頁223-229。 : 臺灣食糧問題研究所,《臺灣食糧年鑑》(臺北:臺灣食糧研究所,1943年),頁46 : 。 : 林莊生,《懷樹又懷人:我的父親莊垂勝、他們的朋友及那個時代》(臺北:自立晚 : 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年),頁234 : : 國民黨一接手,一年後立馬暴飢荒,不要說番薯簽 : 和國民黨什麼關係,被美國轟炸,水利設施都沒有了,國民黨不用重建啊 : 皇民真噁心,還好都有歷史文獻 : 台灣文獻 : 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1945年第1期插秧期間,臺灣北部發生寒害, : 南部出現旱災,第2期作又遭遇颱風,並加上肥料不足、人工缺乏、水利遭破壞 : 等原因,1945年全臺稻米生產僅剩63.8萬公頓,不及1938年總生產量140萬公頓 : 的一半,減產約54%。(參見表1)臺灣面臨糧食短缺的現象, : 地方士紳認為回復自由買賣,商人恐搶先一步收購、屯積,哄抬糧價,導致糧食 : 供給失調問題更形嚴峻。如當時霧峰士紳們擔心地方糧食被外地商人買走, : 以致鄉內糧倉空虛。地方士紳商討後,決議由霧峰鄉農業會副會長林士英出面 : 勸告地主,將所收之米糧寄在農倉,切勿出售米糧給商人。再由農倉依時價出售 : 給民眾,避免鄉內民眾無米可糴。21說明地方士紳關心的是如何維持社會秩序, : 避免糧食大量流出,維持地方上糧食供給充足。 : 17 林獻堂著、許雪姬主編,《灌園先生日記(15)1943》(臺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 ,2008年),頁194。 : 18 許雪姬等訪問、邱慧君紀錄,《王世慶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 ,2003年),頁76。 : 19 鐘淑敏等訪問、吳美慧等紀錄,《曹永和院士訪問紀錄》,頁37。 : 20 郭怡棻,〈戰時體制下的警察與臺灣社會(1937-1945)〉(臺北:臺灣師範大學臺 : 灣史研究所,2011年),頁61-64。 : 21 林獻堂著、許雪姬主編,《灌園先生日記(17)1945》,頁359。 : : 路上野草泥巴都有人吃 : : 本來自殺率不高的台灣居然天天有人上吊自殺 : : 一堆人養不起兒子女兒全家自殺的也有 : : 飢荒完就是228了,為何 百姓都沒東西吃了四處抗議 : : 結果9.2還會說228是歷史必然的結果(笑) : : 給KMT統治的確就是這種結果啦.. : : 會輸掉大陸真的不意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94.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92697364.A.090.html ※ 編輯: william2001 (61.230.94.203), 04/20/2017 22:16:01
tony3366211: 所以你們家是怎麼處理土地換來的股票,是也被收購還 04/20 22:27
tony3366211: 是有留著 04/20 22:27
這個就是傷心事了, 那個沒有什麼用, 家族會失勢部分原因也是在於此。 也因為如此,我對於國民黨沒啥好感, 以前支持國民黨是因為我的大中國主義的情懷, 就因為如此,我也不想加入民進黨或台聯。 另前面推文有提到教育狀況,我奶奶在日據時代是彰女畢業的, 不曉得學歷算好還是不好。 ※ 編輯: william2001 (61.230.94.203), 04/20/2017 22:29:55 ※ 編輯: william2001 (61.230.94.203), 04/20/2017 22:32:53
zeumax: 算好,女中在哪年代算高學歷啦! 04/20 22:36
milk7054: 林家沒米的說法還蠻豪洨的 04/20 22:50
zeumax: 林家真沒米,其他人都吃樹根了,還沒有乾蕃薯 04/20 22:51
milk7054: 當時比較熱門的是師專吧 04/20 22:52
milk7054: 考到師專橫著走路,講話都比較大聲 04/20 22:53
milk7054: 缺米是那些不種田的人,要花錢買米,當時惡性通膨 04/20 22:55
milk7054: 地主有佃農繳田租,怎麼會缺米 04/20 22:56
EvoLancer: 當時幾個出路 師範學校 農校跟帝大醫學院 農校人最多 04/20 23:12
EvoLancer: 師範學校是基層公務員跟學校教師 臺大醫院則是最強的 04/20 23:12
EvoLancer: 當時能念到中等教育的台灣人 比現在的碩士生有前途多了 04/20 23:14
nerevian: 林家缺糧借糧是事實 不是說法 但不應把林家作為絕對標準 04/21 00:43
nerevian: 林家吃不上不代表所有臺灣人吃不上 很簡單易懂的邏輯 04/21 00:44
noonee: 50~60年代的台灣狀況也是類似 成績最好的都跑去念師專 04/21 00:46
noonee: 薪水雖然很低 但是是鐵飯碗 穩定 有退休金 04/21 00:46
noonee: 所以現代的砍公務員退休金 是否有參雜仇恨鐵飯碗的因子在? 04/21 00:47
yuriaki: 恩啊 林家快餓死其他人還是可以吃牛排冰淇淋 04/21 00:48
milk7054: 要看缺糧是缺多久的糧吧,有可能在存2~3年的戰備儲糧XDD 04/21 00:58
milk7054: 也有可能是生意往來缺米,找人周轉,這不一定是三餐不繼 04/21 00:59
milk7054: 能借糧給林家,肯定財力更雄厚,不然就是林家不是真的缺 04/21 01:00
milk7054: 也有可能是家丁人口太多,餵不飽這麼多張嘴,不是真的窮 04/21 01:02
mackulkov: 日據時代的彰女非常好喔 中部第一中學 04/21 03:42
nerevian: 臺灣當時畢竟還有2%的人口選擇做了皇民 物資待遇會相對 04/21 07:41
nerevian: 好些 04/21 07:41
像我們這種和日本當局對幹的,命就不好了。
HomerEDLee: 推口述,不過你們家應該算菁英,應該在228死光了 04/21 08:50
HomerEDLee: 彰女那個時候的中部應該前三,很不錯的學校 04/21 08:56
kk8921647: 那時代能上彰女幾乎都可以去日本留學了非常優秀 04/21 10:22
bbsabc: 口述歷史是參考價值很低的史料 04/21 17:05
ila9970: 日據時代能高中畢業,第一是家境優渥,二是少數知識份子 04/21 19:15
是啊。她家的確是比我家有錢很多。XD 她以前會拉小提琴呢!
rockocean: 口述參考價值很低? 那二十四史可以直接丟掉 裡面多的是 04/21 20:59
EvoLancer: 是真的很低 史記有很多東西就有問題 04/21 21:15
EvoLancer: 趙氏孤兒就是一些橋段史記瞎掰出來的 04/21 21:20
EvoLancer: 唐德剛生前寫李宗仁回憶錄就有講過口述歷史的問題 04/21 21:21
EvoLancer: 最終 人的記憶 是非常不可靠的 04/21 21:21
與其說人的記憶不可靠,倒不如說是說謊。 蔣光頭是寫日記比事後的回憶來的準確,但是日記也是有避重就輕的問題。 你吵這個有意義嗎? 以前歷史很少人會關注,所以錯誤多。 現在歷史工作者那麼多,而且可以把每個當事人的說法互相比對驗證, 還原真實性的可能性非常地高了。
jackliao1990: 人的記憶只能看到片段 甚至有立場誇大問題 04/21 21:22
EvoLancer: 不要說古人 你現在問我幾年前做的案子 書面資料跟我記 04/21 21:29
EvoLancer: 憶都會有落差了 何況是口述歷史採訪的老人家 04/21 21:30
amaranth: 有個好例子,你現在去東部問當初是不是用工廠偷渡核廢 04/21 22:23
amaranth: 放置應該一堆人會信誓旦旦回憶說是 04/21 22:23
amaranth: 雖然實際證據都指向這是人為偽造,原始出處是一二十年 04/21 22:24
amaranth: 後的媒體類似副刊文章 04/21 22:25
shihpoyen: 印象中有本科普書叫「記憶如何對你說謊」 二十四史應該 04/21 22:25
shihpoyen: 算因為古代技術的限制 所以沒辦法 04/21 22:25
hgt: 說史記價值低??? 有錯跟價值低兩回事 04/21 22:27
EvoLancer: 我的意思是口述歷史價值很低 而史記確實採用部分口述與 04/21 23:57
EvoLancer: 道聽塗說的神話故事 跟史記價值低是兩碼事 04/21 23:57
EvoLancer: 閣下要這樣認知 我也沒辦法 04/21 23:59
yuriaki: 價值是比較性的 史記就算都是道聽途說但也是保存了2000年 04/21 23:59
yuriaki: 前的道聽途說 可是在當代若有更可信賴的來源自然可以取捨 04/22 00:00
※ 編輯: william2001 (1.171.254.252), 04/22/2017 11:36:01
ottokang: 日本時期台灣人國中升學率3%,能念到高中是精英了 04/24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