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1945年8月終戰之後,日本在臺增發鈔票,從8月底的16億5千萬增到10月底的28億9千萬,不過行政長官公署成立後隨即凍結增印的12億圓中的7億5千萬,12月底的台銀券發行額隨即降到23億圓,反應國府確實有能力收縮通貨,不過由於需要融通重建工作跟墊借中央在臺軍政機構,台銀券於換發舊台幣前夕(1946年5月18日)又增發至29億圓。 之後舊台幣剛推出時即設有最高發行額30億圓,若國府之後不在增印,則日本印鈔帶來的通膨影響最多僅到1946年5月18日換發舊台幣時。但是從1946年開始臺銀為了融通臺糖在上海以低於市價的價額售出砂糖及不利的官定匯率造成的損失,必須印鈔融通,使舊臺幣發行額突破原先的30億圓限制。 加上1948年8月金圓券推出,行政院即設定舊台幣跟金圓券的固定匯率,但當時大陸人士早已認定金圓券最終會失敗,舊台幣"相對"保值,因此大量金圓券熱錢從大陸流入臺灣換舊台幣,臺銀必須增印應付兌換,而這一時期為了融通中央財政赤字金圓券也在快速增印,讓舊台幣在1948年8月到11月必須跟隨金圓券的腳步增印。 1948年11月取消舊台幣跟金圓券固定匯率後,熱錢不再湧入,但是此時國軍在大陸軍事逐漸失利(此月遼瀋戰役開打,揭起三大戰役序幕),這時變成大陸官民逃難資金大量流入台灣,臺銀一樣要增印舊台幣應付兌換,例外中央政府撤退來臺後,財政赤字即由臺銀接手融通。最後在舊台幣被換成新台幣前夕,發行額已達1兆2千億。 從上面時間順序及印鈔原因來看,可以推斷1946年的通膨確有日本因素(增印12億多),不過從1946年5月換發舊台幣後,之後3年的通膨則為國府本身赤字帶來(增印1兆1970億)。 參考文獻 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ltes/BigInflation-Historica.pdf 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ltes/TaiwanMP.pd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32.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92785106.A.CBA.html
iincho: 老K當年沒處理好戰爭通膨這點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04/21 22:55
hgt: 推! 真理越辯越明! 04/21 22:57
iincho: 反過來說,當年有機會避開這種狀況可能性是日屬還美屬? 04/21 22:57
AN94: 共屬吧 還發什麼錢 一律國有啊 04/21 23:11
Alica: 日本只會一樣被用均貧卡吧 #1K0_d80o (HatePolitics) 04/21 23:38
Alica: 另外據說吳百福先生反制均貧卡的方式是中華民國國籍.. 04/21 23:42
EvoLancer: 日本人搞的新元切替 似乎也沒比較高明吧 04/21 23:51
EvoLancer: 想止住惡性通膨 真的只能靠美援才能有解 04/21 23:52
milk7054: 簡單來說就是兩個經濟體合併後,台灣被中國貨幣政策害到 04/22 00:03
milk7054: 有點像歐盟內部固定匯率制度,被幾個豬的隊友拖累 04/22 00:04
afv: 我是找到這一篇,日本49年通膨徹底消解最後也是靠美援達到平 04/22 00:05
afv: 衡赤字,不過貨幣緊縮政策還是有帶來負面影響 04/22 00:06
EvoLancer: 緊縮政策不是在Leaders這部日劇就有批評嗎 04/22 00:06
afv: 突然想到之前有部日本劇講戰後國產車發展,就提到過當時日本 04/22 00:07
afv: 銀行緊縮銀根的情形 04/22 00:08
milk7054: 台灣尚不缺物資,但中國缺,在統一貨幣政策下被拖累 04/22 00:09
afv: 對,就是Leaders這部 04/22 00:09
EvoLancer: 沒有愛知佐一郎 就沒有神A.......... 04/22 00:09
milk7054: 過多的貨幣追逐少數的商品,當中國印的鈔票多就拖累台灣 04/22 00:10
milk7054: 能避免的方法只有把台灣當成特區,跟中國的經濟切割 04/22 00:12
EvoLancer: 陳儀也很清楚 所以才禁止法幣流通台灣 04/22 00:14
milk7054: 雖然貨幣禁止互相流通,但貨幣政策還是依中國那邊的意思 04/22 00:18
milk7054: 而且官定的匯率,跟市場認定的兌換率有偏離,有套利空間 04/22 00:22
milk7054: 若是浮動匯率則影響較小,可惜當時世界經濟還沒這概念 04/22 00:23
milk7054: 在固定匯率制度盛行的年代下,不可避免的悲劇 04/22 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