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innominate (innominate)》之銘言: : 之前已經發過文了 : 再說一次: : =========================================================== : "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吳聰敏" : 貨幣經濟學的研究文獻上, 關於惡性物價膨脹研究的兩個重要結論是 : (1) 物價膨脹是貨幣現象, : (2) 惡性物價膨脹幾乎都是嚴重財政赤字所引起, 因此, 財政收 : 支平衡才能使物價穩定下來 : =========================================================== 這是錯誤的阿 因為當時物價通膨的主要因素是戰爭,不是財政,因此單純用財政來解釋 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否定掉最重要的因素,當你否定掉戰爭這個因素怎麼 會對? 十元金圓券換一公斤白米,金圓券變成一千倍白米還是只有一公斤,請問白米 的價格會是多少?白癡計算法一公斤白米等於一萬金圓券 因為戰爭還有其他的因素,導致物資趕不上貨幣發行量,正確來說是物資趕不上需求 因為物資消耗並不會計算被炸彈炸掉的,被敵人搶走的,這些東西是無法量化客觀 計算的,你沒辦法計算出敵人炮彈射擊每萬發消耗我國多少白米,可能一炮打到糧倉 數萬噸白米付之一炬,像是2014年中國發生一場大火燒掉4.2萬噸白米 但是發行量上還是用人頭在計算,我國徵兵萬人每人發安家費一百公斤白米約合 新台幣多少 這就是為甚麼要打擊囤積?為甚麼國府遷台後一段時間經濟就可以穩定,一塊換四 萬的政策可以起效用,因為不在需要負擔對岸龐大的物資支出,才有辦法用貨幣手段 消除通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3.35.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95215935.A.107.html
innominate: 你文章可以這樣截頭去尾,然後自己講自己的嗎? 05/20 03:06
innominate: 我後面打了一大串的東西... 05/20 03:07
innominate: Monetary Dynamics of Hyperinflation這篇論文拿去讀 05/20 03:09
innominate: 找不到來源我可以傳給你 05/20 03:09
cu87: 定案之後,說什麼都沒用了,反正都是日本發動戰爭的錯 05/20 20:38
cu87: 不用再多費唇舌了,直接別提供資料比較快 05/20 20:39
cu87: 否則向外提供的資料,被扭曲然後再內銷成網路霸凌,沒意思 05/20 20:39
cu87: 歷史版又不是中現版 05/20 20:40
cu87: 每天看那些定案結成塊的無聊文字堆砌 真的很煩 05/20 20:41
cu87: 這裡就不能談真正的,大氣的歷史嗎? 05/20 20:42
zeumax: 就一堆人轉這類文,你怎麼不發? 05/20 20:45
zeumax: 是說後面拿出經濟學來戰還是精彩,這就很大器了,不是只淪 05/20 20:47
zeumax: 為單純口水戰,即使各方論點不同又如何?針鋒相對的是學術 05/20 20:47
zeumax: 就精彩多了 05/20 20:47
cu87: 真正討論經濟學的也沒幾位,很快又被其他人用假想帶偏去了 05/20 23:05
cu87: 總經個經統計生統又不是只有你們幾位有摸過 05/20 23:06
cu87: 在網上取暖,用零碎資料做偏蓋全,這點誰看不出來? 05/20 23:07
cu87: 只要稍微談一下國府主動引導通膨的部分,就會有人生氣圍觀了 05/20 23:08
cu87: 殊不知本來國府就有主動的動作在,資料上都有 05/20 23:09
cu87: 只要一想到國府可能主動製造通膨,就有人受不了以為抹黑國府 05/20 23:09
cu87: 那是因為把通膨給外加一個負面標籤,才會如此 05/20 23:10
cu87: 戰時國府引導通膨,目的就是為了一些其他面向的政策而為之 05/20 23:11
cu87: 日本激發戰爭的因素是通膨的一個原因,但也有其他的原因在 05/20 23:11
cu87: 而國府一些正面的行動正是加強通膨的其他因子之一 05/20 23:12
cu87: 當然 國府的政策失誤,以及上下貪腐,則是負面的,意外的肇因 05/20 23:13
cu87: 不能只看日本激發戰爭的部分,而應把整個情況都看下去 05/20 23:13
cu87: 這裡的討論很多都缺乏對當時歷史事件,數據,因果關係的掌握 05/20 23:14
cu87: 只要有空去圖書館翻翻書,上網找找期刊,就可以明瞭 05/20 23:14
cu87: 版上資訊不少看似剖析鏗鏘,其實對照史料根本就不對 05/20 23:15
cu87: 即使是經濟學討論,對照經濟學書籍又能都完整有據嗎? 05/20 23:16
cu87: 只在這裡取暖圍觀,進步的空間有限 05/20 23:16
noonee: 在推文推沒辦法自己刪喔 05/20 23:17
cu87: 不礙放下.這裡只能是交友找同好的地方,用來亂罵人可沒意思了 05/20 23:17
cu87: 刪不刪沒差啊 05/20 23:17
cu87: 只在這裡取暖圍觀,進步的空間真的會有限 05/20 23:18
cu87: 可以看看一堆m或者紅暴紫暴的史版文 05/20 23:19
cu87: 真拿到學苑裡去問問老師們 05/20 23:19
cu87: 或者問問學歷史的同學或同好們 05/20 23:19
cu87: 到底是真?是假? 05/20 23:20
cu87: 有一些資料我看過了 這邊根本都不知道 我才懶得多講咧 05/20 23:20
cu87: 史料就是史料 不會因為板上人不認同 就不被我看到吧? 05/20 23:21
cu87: 你們這裡高談闊論的 真的都有史料跟經濟學理作支撐嗎? 05/20 23:22
cu87: 我真的非常懷疑 05/20 23:22
cu87: 實在懶得講了 05/20 23:22
cu87: see you~ 05/20 23:23
Kavis: 上網這麼多年第一次看到內心這麼脆弱的人 05/20 23:26
cu87: 以酸代史能研究出什麼? 05/20 23:33
yuriaki: 不必再理霍克准將了啦 05/20 23:33
cu87: 我說過就此議題絕不會多摘錄1個字的資料給你們看 05/20 23:34
cu87: 我一定說到做到 05/20 23:34
cu87: 我寧可讓你們酸,我也絕對不讓你們多看到一個字的資料 05/20 23:34
cu87: 省得讓你們去做曲解的動作 05/20 23:35
cu87: 你們這裡高談闊論的 真的都有史料跟經濟學理作支撐嗎? 05/20 23:35
cu87: 你們應該跟你們自己去爭,而不是在這邊跟我酸 05/20 23:35
cu87: 畢竟是你們自己創造了你們自己的史觀 05/20 23:36
cu87: 那不是我的問題,是你們自己的問題 05/20 23:36
cu87: 我不願意協助你們,就這樣 05/20 23:36
cu87: 我寧可看你們自己溜滑梯,也不願多打1個字給你們當罵本 05/20 23:37
cu87: 想要更多的史料,就自己翻書去逐字引吧 05/20 23:37
cu87: 老套銀英傳的梗酸人,以酸代史能得到多少史實? 05/20 23:38
cu87: 酸就能廓清史實? 真好笑 05/20 23:39
cu87: see you~ 05/20 23:39
ksacet: 不想說就不要說呀... 這樣也能通邊大論一串推文... 05/20 23:43
Kavis: 沒人想看你的"資料",相較之下你那些跟題目無關的推文比較 05/20 23:49
Kavis: 令人困擾 05/20 23:50
cu87: 跟你們這種已經預設好定論的人談,只能被酸被罵被瞧不起而已 05/21 00:14
cu87: 1942在山西河北的法幣數量與逼出能力,跟法幣幣值的"資料" 05/21 00:15
cu87: 我看這些"資料",最好都不要釋放在這版,省得被扭曲 05/21 00:16
cu87: 我最喜歡看對我不禮貌的人,自己在那邊繞著錯誤的圈子團團轉 05/21 00:16
cu87: 看他們轉個10年都轉不出圈子裡,也算是一種阿Q式的實驗精神吧 05/21 00:18
cu87: 真正被你們預設定論給困擾到的,其實是你們自己,而不是"資料" 05/21 00:19
cu87: "資料"並沒有百分百支撐你們的預設定論 05/21 00:19
cu87: 你們找不到"資料",又與我何干呢? 05/21 00:20
cu87: 連"困擾"都可以拿來酸,真是. 05/21 00:21
cu87: 滿口不要"資料",真看到"資料"才不會用定論先驗導向去談哩 05/21 00:22
cu87: see you~ 05/21 00:22
amaranth: 動不動就說別人是預設立場,該算是阿Q還是愛紮稻草人呢 05/21 00:36
noonee: 你還好嗎? 05/21 00:42
cu87: 閱. 05/21 00:50
zeumax: 結果最預設立場的是你,你自己看看你整系列推文都一樣,我 05/21 01:58
zeumax: 看上篇跟這篇推文差不多 05/21 01:58
zeumax: 然後回答不了就會一個字,你自示範: 05/21 01:59
zeumax: 大多人是已經不會敢不懂裝懂,當然還是有反串成性的跑出來 05/21 02:01
zeumax: 另外 05/21 02:01
zeumax: 還有些政治戰在後頭根本收斂的很多,多知道不行別獻醜 05/21 02:02
zeumax: 能行的指出問題也根本和氣,大家都知道對方有一手就有尊重 05/21 02:03
zeumax: 有人指點錯誤,還說可以發資料私下給人參考,沒跟人討尊重 05/21 02:05
zeumax: ,別人也會給尊重 05/21 02:05
zeumax: 跟人討尊重,結果竟然說不尊重不給資料,誰要給尊重啊? 05/21 02:06
Nakata0911: 都用推文就不能砍文了 幫QQ 05/21 12:25
cu87: mshuang寫的:因為當時物價通膨的主要因素是戰爭,不是財政 05/21 12:57
cu87: 這其實就是一種先入為主,先驗式的預設定論 05/21 12:58
cu87: 這種預想定案論式只會越來越充斥,一言堂化會正增強 05/21 12:59
cu87: 你們一開始用謾罵引導一言堂化,篩選結果後,就只會不斷正增強 05/21 13:00
cu87: 正增強是一個客觀的結果 05/21 13:00
cu87: 我比較喜歡逐頁翻原始資料,蒐集,然後看看經濟學能解釋什麼 05/21 13:01
cu87: 而不是追求版面上的m、紅爆紫爆或追捧跟風,那樣沒有意義 05/21 13:02
cu87: 只是讓自己離史實越來越遠而已 05/21 13:02
cu87: 歷史群各版面討論本來就充滿網路人際關係 05/21 13:04
cu87: 跟誰誰誰的史觀,資料,手法較用功程度較好....沒啥太大關係 05/21 13:05
cu87: 要酸要圍觀,在政治板八卦版衝力更刺激.但對史實探討是沒用的 05/21 13:06
cu87: 你們盡可以裝中立客觀,包裝一些假定的預想,再用臆度的數據去 05/21 13:06
cu87: 實驗出一些意義不高的經濟模型推導過程 05/21 13:07
cu87: 看得懂的人,找得到資料的人,根本就不會有興趣上網多說什麼 05/21 13:07
cu87: 真有心得早就寫寫文章投稿期刊換點數了 05/21 13:08
cu87: 歷史版本來就是網路人際關係占比高的地方 05/21 13:08
cu87: 如果要用預想定案先驗式,再套一些網路人際關係,那只會驅逐 05/21 13:09
cu87: 一些不對盤的人而已 05/21 13:09
cu87: 歷史版早就發生過很多次這種情形,沒想到到現在都還是老樣子 05/21 13:10
cu87: 我還不如去翻林琳亞述史新探,學習新的領域還比較划算 05/21 13:10
cu87: 跟你們談中現史,能夠協助我進步的速度很慢很慢,還不如靠自己 05/21 13:11
cu87: 你們繼續酸吧 05/21 13:11
cu87: 我倒想看看,史料跟經濟學理,真的會毫無保留支持你們的假想? 05/21 13:12
cu87: 根本就禁不起史實的考驗 05/21 13:12
cu87: 酸吧 05/21 13:12
noonee: 你還好嗎? 05/21 13:22
cu87: 我很好啊 05/21 13:32
cu87: 我只想上歷史版輕鬆看各種說法,不想看一言堂化的謾罵和虛想 05/21 13:33
cu87: 中現版更適合這類議題,麻煩不要在歷史版弄這些空談 05/21 13:34
cu87: 還有,不用再問候我了.那對我沒有意義 05/21 13:34
cu87: 在我看來那只是謾罵我之後,改用平淡口吻要趕人而已 05/21 13:35
cu87: 史料和經濟學理就是沒有支持日本引戰是戰後通膨的唯一因素 05/21 13:35
cu87: 你們可以繼續猜,繼續酸,繼續預設定論,但我建議可轉去中現版 05/21 13:36
cu87: 歷史版可以開放給更有意思的題目去做對話 05/21 13:37
cu87: 沒有意義的操作只會導致沒有意義的結果,拿到學院裡都沒意思 05/21 13:37
cu87: 問候我好不好更是沒意義的舉動 05/21 13:38
cu87: see you~ 05/21 13:38
godivan: 我只看到有人自吹很公正. 05/21 14:54
godivan: 反對cu的意見都是"偏見" 05/21 14:55
godivan: 每次出來都是在裝中立 結果文章出來就是完全替日本說話ˇ 05/21 14:55
cu87: 紮稻草人,先驗論式,酸假中立,這真的看了很膩 05/21 17:03
cu87: 謾罵+亂酸+圍觀+跟風 通常導致的是1言堂化 提升同質性而已 05/21 17:04
cu87: godivan你的一些說法 我也覺得不對胃口 你要酸我我也沒辦法 05/21 17:04
cu87: 總之出來酸 總是要還給人酸的 05/21 17:05
cu87: 不過酸來酸去在網路上通常只能求退步就是 05/21 17:06
cu87: 你們的文章完全替國府說話,說完還要放大絕痛罵人瞧不起人 05/21 17:06
cu87: godivan你的標準可否同樣去指正一下他們那些真中立的人? 05/21 17:07
cu87: 我可沒問候別人老師和眼睛什麼的 05/21 17:08
cu87: 你們說的我都看得到,很nice吧~ 05/21 17:08
cu87: see you see you 05/21 17:08
cu87: 看史料,看專書,看期刊論文,偶爾問問老師同學同好,比上網強 05/21 17:10
cu87: 我的心得是如此,這些話跟你說了,很難理解嗎? 05/21 17:10
cu87: 別在那邊酸cu有多假中立了 05/21 17:10
cu87: 1次解決1個問題,然後把每個問題都解決掉,那才有價值 05/21 17:11
zist: 某87有在看人家文章嗎?看完再回比較好吧 05/21 17:11
cu87: 酸cu87或者酸其他意見不同者的人格是台派右翼皇民瞧不起啥的 05/21 17:11
cu87: 拿出史料再談吧 05/21 17:12
zist: 不要老是借題發揮,自己說自己的,這樣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 05/21 17:12
cu87: 還有 zist你的經濟學模型,到底是對的?還是有的需要商榷的? 05/21 17:12
cu87: 如果拿錯的模型跟公式出來,也很難有討論的空間 05/21 17:13
cu87: 別老是怪東怪西,酸c罵u刪8瞧不起7的,那對掌握史實能有幫助嗎 05/21 17:15
cu87: 看史料,看專書,看期刊論文,偶爾問問老師同學同好,比上網強 05/21 17:15
cu87: zist我好心告訴你我的心得,不需要酸我吧? 05/21 17:16
cu87: 反正國府是不能有丁點責任的,否則先驗論式跟風馬上酸爆起來 05/21 17:16
cu87: 看了真煩 05/21 17:17
amaranth: 從頭到尾就你一個整天再紮稻草人說一言堂而已啊 05/21 18:48
cu87: 你就繼續跟風酸吧 05/21 18:50
cu87: 史料真的都照你們先驗論式在走,是嗎? 05/21 18:51
cu87: 真好笑耶 05/21 18:51
william2001: 這篇講得才是原因 05/21 22:39
william2001: 感覺cu87沒修過經濟學。 05/21 23:09
cu87: 當時物價通膨的主要因素是戰爭,不是財政 05/21 23:16
cu87: william2001大當時打的是二戰還是準備打國共內戰? 05/21 23:17
cu87: 二戰戰爭都打玩了,戰爭通膨本來就會慢慢自然消退 05/21 23:22
cu87: 為何不是慢慢自然消退而是很奇怪繼續飆高? 這當中政策自然有 05/21 23:23
cu87: 問題 這些問題不光是準備打國共內戰而已 05/21 23:23
cu87: 還有貪污,中儲券兌換,民間資金避險潮 很多事件 05/21 23:24
cu87: 你們想把日本製造二戰戰爭期間的通膨,通通嫁接到戰後通膨 05/21 23:24
cu87: 那是沒有意義的,只具有部分的解釋力而已 05/21 23:25
william2001: 慢慢到底是多久啊。樓上以為蓋工廠找工人是有那麼快 05/21 23:37
william2001: 哦。XD你幫幫忙。 05/21 23:37
cu87: 我個人認為,戰後復甦大約需要1~3年的時間而已 05/21 23:43
cu87: 但是像南韓花了15年,國府花了5年在台灣,中共花了6年 05/21 23:44
cu87: 那都是不正常的現象 05/21 23:44
cu87: 戰後自然復甦物價回穩,我看資料的感覺是需要1~3年即可 05/21 23:45
cu87: 可是當時的各國執政當局都有一些其他的目標,平穩物價居次 05/21 23:45
cu87: 所以平民的生活穩定某種程度上被往後擺,就被犧牲掉了 05/21 23:46
cu87: 蘇美分佔南北韓很早,僅1年就已經準備軍事對峙了 05/21 23:47
cu87: 所以根本沒給時間去做自然復甦,而是抽南韓的資源去供應美軍 05/21 23:47
cu87: 整個導致了戰後連續15年的南韓經濟問題 05/21 23:48
cu87: 日本是因為日本政府依舊採行照顧二戰財閥的政策 05/21 23:48
cu87: 二戰期間下的舊訂單仍大規模交付價金,犧牲民眾權益 05/21 23:49
cu87: 這使得整個經濟生產產生扭曲 05/21 23:49
cu87: 不能夠只看數據就做出生冷的解釋,而不考慮到相關的史事 05/21 23:50
william2001: 日本佔領韓國、中國大陸期間所造成的破壞,你有沒有 05/21 23:50
cu87: 國府在中儲券兌換法幣上,採取不公平的比例,結果讓華中區域 05/21 23:50
william2001: 算進去,難道你覺得美軍對於日本本土轟炸的損害會遠 05/21 23:51
cu87: 引爆新一波的物價動盪 05/21 23:51
william2001: 大於日本陸軍在中國本土所造成的損害嗎?XD 05/21 23:51
cu87: 然後擴散,連動到國內各地,包括台灣.產生很多民間避險投機潮 05/21 23:52
william2001: 而且中國是人口比日本還要多的國家,時間怎麼可能會 05/21 23:52
cu87: 我就跟你說了,大規模戰損的復甦,戰後只需要1~3年即可 05/21 23:52
william2001: 一樣呢?你是不是犯了先入為主的毛病了? 05/21 23:52
cu87: 中原大戰+918+國府剿共,整體破壞也不小 05/21 23:52
cu87: 但是國府還是可以透過貨幣改革扭轉局勢 05/21 23:53
william2001: 硬是要講1到3年,把這標準套在所有的國家,我想這很 05/21 23:53
william2001: 可笑吧。 05/21 23:53
cu87: 整個來看,中國的經濟遭遇大問題有好幾次,為何二戰後卻撐不過 05/21 23:53
cu87: 這當中的確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05/21 23:54
cu87: 我基本上不是硬講1~3年的,那是我看資料後的心得 05/21 23:54
cu87: 你可以不相信我的說法,我沒有意見,畢竟我的心得是很個人化的 05/21 23:55
cu87: 由於我沒有看東北流通券的書,所以暫時不清楚東北的情況 05/21 23:55
cu87: 就恕不能談那塊 05/21 23:56
cu87: 我認為戰後中國通膨,因素是多重疊加的 05/21 23:57
william2001: 世界各國的人口、經濟規模、現代化程度、政府治理能 05/21 23:57
cu87: 而且是一體連動的 05/21 23:57
william2001: 力,經濟地理條件等等都各不相同,為何會有通膨會在 05/21 23:57
cu87: 日本破壞+國府失政+國共內戰+民間預期心理避險潮 05/21 23:57
william2001: 1到3年內就自然地消失,我百思不得其解啊。 05/21 23:57
cu87: 這些原因是一起互相共振激盪的 05/21 23:58
cu87: 1~3年的自然消失,我是看資料憑感覺抓的 05/21 23:59
EvoLancer: 如果以1936年為基準 那中共不到3年就算恢復了 05/21 23:59
EvoLancer: 不過 蘇聯這中間也幫不少忙就是 05/21 23:59
cu87: 我在想中共花了6年在大陸 國府花了5年在台灣 那最多就5~6年 05/21 23:59
william2001: 你說別的國家花比較長的時間是異常,我覺得就是先入 05/21 23:59
cu87: 因為南韓花了15年的確是異常啊 05/22 00:00
william2001: 為主地以為別國就得如何。這不是和你在推文講別人先 05/22 00:00
EvoLancer: 15年是指到1960年結束吧 05/22 00:00
william2001: 入為主很像嗎?XD 05/22 00:00
cu87: 國府花5年是在國共內戰結束1~2年後就實現的 05/22 00:01
cu87: 所以其實很清楚,戰後1年就有機會解決戰爭通膨問題 05/22 00:01
cu87: 只要不打內戰的話 05/22 00:01
EvoLancer: 問題是日本也沒有在戰後一年就解決問題阿 05/22 00:02
cu87: 只要沒有施政錯誤的話 05/22 00:02
cu87: 日本的問題你可以看依田熹家的日本通史 05/22 00:02
EvoLancer: 西歐各國似乎也沒有在1947年就脫離戰後混亂期 05/22 00:02
cu87: 那本書的資料比較紮實,而且是較具批判性的 05/22 00:03
cu87: 西歐我沒有研究,不過我認為應該1國1國去做深入研究 05/22 00:03
cu87: 但是舉西歐的例子來對比東亞,相對來說較無意義和對比性 05/22 00:04
cu87: 同樣受二戰日本支配的地方是東北,汪偽,韓國,台灣,東南亞 05/22 00:04
cu87: 用這些國家的戰後情況去做分析,會看得更清晰 05/22 00:04
cu87: 基本上如果是我,不會考慮去看西歐的例子,因為東方的例子更好 05/22 00:05
EvoLancer: 你講的這些地方 也沒有戰後一年就恢復的例子 05/22 00:05
cu87: 例如印尼,戰後一開始獨立軍就跟英軍開打,那麼要期待自然消退 05/22 00:06
cu87: 就不容易了 05/22 00:06
EvoLancer: 所以你說的一年恢復 終究只是理想值而已吧 05/22 00:06
cu87: 所以二戰日本在印尼破壞,戰後的自然消退,會受到戰後印尼的 05/22 00:07
EvoLancer: 如果情境配合得宜 確實能達到理想 但現實世界不是如此 05/22 00:07
cu87: 戰事(打英軍,打荷軍,印尼軍內戰)的通膨因子,給互相干擾到 05/22 00:07
cu87: 所以我認為戰後如果是純和平環境,1~3年就應當自然消退掉 05/22 00:08
cu87: 如果不是的話,那就有其他的原因,要嘛準備打新的戰爭,要嘛 05/22 00:08
cu87: 政府施政產生了錯誤 05/22 00:09
cu87: 戰後各國很快就轉變到與共黨熱戰或國際冷戰格局中,準備這些 05/22 00:09
cu87: 都會妨害到戰後復甦的通膨自然消退 05/22 00:10
cu87: 更何況美國軍政府在南韓,日本政府在日本,國府在中國,都有 05/22 00:10
cu87: 政策上的一些方向錯誤 05/22 00:10
cu87: 結果就是二戰通膨不僅不能在戰後3年內自然消退 05/22 00:11
cu87: 反而還出現通膨增加,甚至夾雜其他經濟問題惡化的現象 05/22 00:11
william2001: 你的1到3年是一點兒依據都沒有啊。 05/22 00:12
cu87: 戰後4年的通膨問題,能夠推給日本引發二戰的程度不是100%的 05/22 00:12
cu87: 是啊 我說過 1~3年是我的看法 我也還在想這個問題要怎樣想 05/22 00:13
cu87: 用如何的資料才能夠解釋得清 說服我自己 05/22 00:13
cu87: 還是看自己手邊的資料最實在 05/22 00:18
william2001: 問題你手邊的資料能夠佐證1到3年的假說嗎? 05/22 00:30
william2001: 你手邊的資料也許實在,但是1到3年的結論我覺得很虛 05/22 00:31
cu87: 我說過那是我看資料的感覺啊 我自己就是資料來源 05/22 00:38
cu87: 至於你不相信也沒關係啊,不強迫的 05/22 00:39
cu87: 你可以去看看民國經濟史這本書,可以掃除很多只看wiki的疑惑 05/22 00:39
cu87: 很實用喔 1頁1頁看吧 05/22 00:40
cu87: 至於一些另外政令集子,原始檔案的出處,恕我就不奉陪提及了 05/22 00:40
cu87: 實在沒興趣分享給你們拿來酸我 05/22 00:41
cu87: 就這樣囉 05/22 00:41
cu87: see you~ 05/22 00:41
william2001: 這本民國經濟史有論證出1到3年的結論嗎? 05/22 00:48
william2001: 不同的人看同一本書會有不同的感覺啊。 05/22 00:48
cu87: 想看就自己去借囉 05/23 00:36
zist: to Cu87,通常取那種暱稱我都會覺得是故意取給人開玩笑的 05/23 00:52
zist: 如果讓你覺得被酸,那就抱歉囉 05/23 00:52
zist: 然後,如果你覺得數學式有什麼問題,敬請指教 05/23 00:54
william2001: 我沒有想看啊。我是要你論證出來啊。結果你也沒有 05/23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