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goo.gl/Sjjaf1 公視官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fLoRtt8sM 預告
8/4 22:00 公視主題之夜《蘆葦之歌》(Song of the Reed) 官網簡介:蘆葦之歌 Song of the Reed 吳秀菁 / 100' / 2015 「他坐在那,就站起身走過來,把我的行李箱丟出去……丟到門外去。丟到門 外時還罵我一句……」小桃阿嬤說著摀住臉,深吸一口氣,才終於擠出那句 讓她痛心數十年的話:「我們姓陳的沒有妳這樣的賤女人」。阿嬤放聲哭了, 哭聲中還能聽見當年那個受盡傷害與委屈的少女。 日本政府在二次大戰期間以誘騙、強徵等手段,動員殖民地與佔領地的部分女性到 軍中當性奴隸。據史料估計,亞洲地區至少三十萬以上的女性受害,台灣地區約二到三 千人。慰安婦的來源則包括來自日本、韓國、台灣、中國、菲律賓、印尼及荷蘭等國女 性。日本戰敗後,大多數慰安婦都被就地殺害,即使逃過一劫,卻淪落異鄉,能夠苟活 回到家鄉者少之又少。 這些受害女性回到台灣後,因社會觀念還很保守,她們難以對人傾訴創傷,甚至受 到家人嫌棄。直到1992年,日本國會議員伊東秀子找到戰時電報,證實台灣也有受害者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立即開放電話接受申訴,背負五十年秘密的阿嬤們才有了出口 ,當時經確認曾為慰安婦的台灣女性共有58人。 從難以啟齒到公開身份,台籍慰安婦相繼站出來發聲,走上東京街頭,跨海對日訴 訟。2005年,東京最高法院宣判敗訴,日本政府至今不承認、不道歉、不賠償。本片所 記錄的,正是對日訴訟失敗之後,等不到道歉的阿嬤選擇與自己生命「和好」的後半段 旅程轉折。 1997年,婦援會成立「身心照顧工作坊」,讓阿嬤們集結為互助團體,運用戲劇、 藝術、瑜伽、攝影等方式進行團體諮商,開啟了長達十六年的陪伴與療癒之旅。本片以 工作坊為主軸,歷經三年拍攝,記錄下2011至2012兩年間阿嬤們的身影,最後於2013年 拍攝完成。 影片中的告別式一場接著一場,參與工作坊的阿嬤也一個少掉一個,慰安婦阿嬤們 日漸凋零。然而,在阿嬤生命的最後階段,卻從自己身上找到療癒的希望。《蘆葦之歌 》片名來自《聖經・以賽亞書》:「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祂 憑真實將公理傳開」。阿嬤們的「蘆葦之歌」,在戰爭終結七十年後,卻唱得更嘹亮, 歌聲中繚繞著與生命和解的愛與力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00.82.1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01811600.A.E15.html ※ 編輯: Aotearoa (122.100.82.143), 08/04/2017 09:54:12
ronray7799: 有點不忍卒睹 但還是要直視邪惡才能戰勝 08/04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