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qw30404224 (κ℅)》之銘言: : 爬了版上的文章 : 大多都是在闡述一個論點 : 就是南越政府腐敗使然 : 扶不起的阿斗動輒就在當拖後腿的 : 外加越共已經完全滲透南越 : 但疑惑的是 : 美國幫助南越主因就是要防止共黨在亞洲擴大勢力 : 應該沒期待南越的戰力才是 : 迫使北越投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 : 難道北越的人數真的多到可以抵檔美軍的高科技火力? : 空擊 大炮 水戰都應該是美軍佔優 我個人的看法不是因為南越政府腐敗, 我有另外一個看法, 那就是戰略上美國 不可能戰勝. 我覺得戰爭行為再發動前, 所有決策者都要想清楚一件事情, 就是戰爭只是解 決漫長的和平時期的政治紛爭的一個手段. 所以戰爭的目的是, 透過戰爭手段, 達到在未來的和平時期, 能夠出現一個我預期的政治格局. 那問題變成, 美國希望的政治格局是什麼? 有可能透過越戰的戰爭手段達成嗎? 美國所希望的政治格局是, 類似兩韓的南北分治或是德國的東西分治, 南邊是 一個親美的市場經濟國家. 而蘇聯陣營所希望的政治格局是, 不旦是南北統一, 並且整個中南半島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蘇聯和中共等共產國家所使用的戰爭手段是, 大量物資源源不斷地從陸路或是 水路進入北越, 然後從北越把物資走私到南越, 來支援的南越共產黨發動叛亂. 美國的手段是, 軍事援助南越政府來弭平共產黨叛亂. 從這一點來看, 美國的手段幾乎不可能達成美國所希望的南北分治格局. 因為 美國的戰略只是被動地協助平叛, 但是南越剿共戰爭的源頭並不只是南越共黨 叛亂, 更重要的是, 中蘇兩國政府能夠不斷地支援南越共產黨叛亂. 所以美國 只是不斷地治標但是無法從根本治癒共產黨叛亂. 美國如果要贏, 一定要從上游下手, 讓中共和蘇聯不支持南越共產黨叛亂. 再 不就一定從中游下手, 把北越打到沒有辦法繼續支持南越叛亂. 所以不可避免 的美國如果要打贏越戰, 就一定要在南越以外用兵. 一定要進攻切斷援共路線. 例如徹底切斷胡志明小徑, 佔領高棉, 徹底讓越共無法在高棉和寮國立足. 如 果找到北越正規軍入侵南越的證據就一定要對北越境內發動大規模反擊. 講來講去, 美國的越戰戰略最大的敗筆就是, 兩個選擇: 不介入越戰, 或是大 打一仗. 這兩個選擇都好, 但是美國卻兩者都不選擇. 為什麼韓國沒有赤化? 因為美國在韓戰那時候有勇氣. 韓戰就是美韓聯軍把南 韓的勞動黨加上北韓正規軍打趴以外,還繼續"源頭反制"打到中共也撐不下去最 後大家打到怕, 然後妥協. 美國這種打越戰的打法是比耐心, 看誰先把耐心消 耗掉先抽腿. 當然美國這種客軍一定會先沒有耐心. 打仗最忌諱比耐心, 要贏 一定要比膽量, 把敵人打到怕你才可能贏. 最後回到原PO問題, 為何美國高科技武器沒有打贏越戰. 因為高科技武器 沒有讓北越, 蘇聯和中共喪失作戰意志. 打仗總要有一方認輸. 認輸就是 失去作戰意志. 美國的高科技武器有讓蘇聯和中共認輸放棄支援北越嗎? 北越有認輸不支持南越共產黨嗎? 沒有阿. 這就是武器的極限, 戰略上要 有讓對方認輸的戰略那才叫戰略, 只靠武器去殺傷是沒有用的. -- 夫英雄者 胸懷大志 腹有良策 有包藏宇宙之心, 吞吐天地之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3.95.177.2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01968499.A.DB9.html ※ 編輯: reinherd (173.95.177.212), 08/06/2017 05:36:57
Kavis: 戰爭在政權對政權的較量時比較容易有停損點,政權對上民眾 08/06 09:20
Kavis: 意志的時候就可能沒完沒了,除非殺光所有人。簡單來說,政 08/06 09:22
Kavis: 府的維繫力量(或民眾意志)等於血條,軍事武力等於武器,雖 08/06 09:22
Kavis: 然越南武器比美國差,但血條長很多很多。 08/06 09:24
KJK7: 請問會打到出現抗美援越志願軍嗎 08/06 09:48
chungrew: 美國只要敢全面轟炸北越 不要東顧忌西迴避的就行了 08/06 10:19
Kavis: 國共內戰、韓戰、越戰這三場戰爭連貫起來看會比較清楚,因 08/06 11:25
Kavis: 為國共內戰美國失去了中國,所以對韓戰特別用力,又因為韓 08/06 11:26
Kavis: 戰的結果越戰打得綁手綁腳。 08/06 11:27
CGT: 韓戰也有米格走廊這種限制,美國還是不敢越境打到中共 08/06 13:08
CGT: 但是越戰美軍不反攻北越,也斷不了越共的補給來源 08/06 13:25
stoneruler: 但美國也是有大批轟炸北越 08/06 18:23
ChoshuArmy: 08/07 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