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arthCod (鱈魚)》之銘言: :   維基百科「臺灣清治時期」條目:「由於清廷據有臺灣純係因據有台灣可為中國 : 東南沿海四省的屏障,以及預防漢族渡海割據,成為反清力量的根據地。因此在澎湖 : 駐屯重兵達一萬多人,而台灣本島則有班兵制度與台灣不築城,也禁止台灣人服兵役, : 更嚴禁私製武器、組織會黨。」 : 禁止台灣人服兵役,台人可以透過參軍從政? 對滿清時代 台人從軍問題 我有點興趣,查了一下。 結論: 嚴格說 是禁止台灣人在台灣從軍 而不是禁止台灣人服兵役 (若要咬文嚼字的來講 滿清沒有現代的義務役制度 我想其實沒有服不服兵役的問題) 另外 台灣人有機會透過參軍從政 --------- 這份資料 <清代台灣武舉的初探> 是一位高中生林珊玉同學調查而得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5/03/2015032418360138.pdf 另外可參考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678 摘要 (先插話 提個歷史小知識 施琅打下台灣是1683年 康熙22年) 武舉,是在武則天時開始實施的,目的是儲備和發掘優秀的戰備人才。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台灣開科考試獲准,隔年,台灣開始正式舉行文、武考試, 凡優秀的台灣學生都可以應考。因當時台灣隸屬於福建省,所以鄉試以上的舉人 必須到福建參加科考。 清朝政府為了鼓勵台灣人參加考試,特別提供了保障名額, 例如: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起,福建鄉試特別設台生保障名額 1~2 名。 乾隆四年(1739)起,京城會試規定:台生赴考 10人至少錄取 1 名, 這也是對台灣考生特別設的(武舉)保障名額。 雖然清政府鼓勵台生赴考,卻直到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 台灣才有了第一個武進士阮洪義。 ------------- 可能有人會質疑 這位阮進士 真得是台灣人嗎?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626/422944/ 所以再查 http://120.116.50.2/xiyv/bnoo01/rquro01.htm 柯參天 台灣籍出身的 第三位 武進士 康熙四十四年〈西元一七0五年〉中武舉人,康熙四十八年再中武進士 這位應該是台灣出生沒錯 --- 那麼 成為武進士 就真能進入滿清軍事體系嗎? 下面這位 就是真台灣出生 還當上滿清將軍了 http://blog.xuite.net/apex.cheng/blog/317565447 周士超(1760-1837)生於台灣府淡水廳竹塹〔今竹北市新社〕。 乾隆五十八年 (1793) 武進士,而且是第三名探花,授二等侍衛。 曾隨御駕前往熱河,因抓獲刺客有功,賜單眼花翎,賞穿黃馬褂,誥授武功將軍。 --- 最後 武舉人/武進士 有可能因而從政嗎? 這個問題有點刁鑽 滿清把科舉分成文舉與武舉 意思就是要文武分離 要中武舉的 跑去當尚書 侍郎 知縣 這類文官 制度上我想是很難的 (當然我沒花多少時間查 或許真有吧 請強者指教) 不過如果把標準放寬 有沒有因為中了武舉人/武進士 因而享有巨大聲望 後來得以從政? 這樣就有了 還好幾個 不過這當然只能發生在滿清不再統治台灣後 (如果繼續統治 只能繼續從軍啊 笑) 請看上面高中生的調查 好幾位滿清割台前中武舉人/武進士 甚至只是武秀才的 日治時期都改當了地方行政官員 ------------- 對了 雖然我做了這些簡易查證 但還是要指出 能不能當兵 恐怕不是 <是不是殖民> 的重要依據 第一 不能當兵 雖然的確是不公平 但或許是偏向"特權"的不公平呢? 第二 最簡單的反例 一戰二戰時 英國都有殖民地部隊啊 譬如印度部隊 但印度仍算英國殖民地對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25.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05121027.A.CC1.html ※ 編輯: moslaa (140.112.125.14), 09/11/2017 17:45:56
kauosong: 沒記錯宜蘭的陳氏「鑑湖堂」就是武舉受封的宅邸。還有 09/11 17:47
kauosong: 祖傳的練武石 09/11 17:47
goenitzx: 跟從軍無關 平埔族每年有強制勞役 09/11 18:10
yuriaki: 又跳針XDD 09/11 18:40
bruce79: 武舉和勞役有什麼關係w 除了東拉西扯 沒招了嗎wwwwwwww 09/11 19:03
chiefoflaw: 清初時漢人不用服勞役,平埔族要 09/11 19:27
ChoshuArmy: 09/11 19:37
zeumax: 滿清延續明代,明代甚至更早就有強制迴避本地官治理本地 09/11 20:58
zeumax: 的慣例,還有一些特別案例,像是出使琉球由於“琉球館-柔 09/11 20:58
zeumax: 遠驛”設在福建,福建籍官員就必須迴避 09/11 20:58
zeumax: 雖然‘兵’不能在籍,但‘勇’就可以在籍,畢竟是團練 09/11 21:00
zeumax: 土司土目是接近半封建制度,在臺灣不設土司,但對大社承 09/11 21:04
zeumax: 認土目對社民管轄權,同時番社周邊土地劃歸番社,番社有 09/11 21:04
zeumax: 權收大租,現在所謂的原住民專屬領域可能還比這制度弱, 09/11 21:04
zeumax: 而且現在也沒有實踐 09/11 21:04
zeumax: 土目享受領域租金,就有服役與貢賦的義務,制度設計上是 09/11 21:09
zeumax: 有對貢賦勞役有設限,當然違規浮濫徵用也時有多聞 09/11 21:09
zeumax: 土目不限平埔族,只有分生熟 09/11 21:12
zeumax: 高山的如果有臣服基本就是延用制度,註冊列管 09/11 21:13
moslaa: 推樓上 09/11 21:45
zura: 推這篇 也推zeu 有營養多了!!XD 09/12 08:00
EvoLancer: 但為何有人認為土目是讓平埔族耕地減少或漢化原因? 09/12 10:24
reinherd: 舉手發問 土司制度和番社制度異同在哪裡呢? 09/13 02:33
reinherd: 因為我一直以為番社頭目制度和土司制度只是名義不同而已 09/13 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