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推 hankiwi: Schopenhauer 版友你的那句五蔬果沒效果的引用應該是受 01/16 08:23 : → hankiwi: 到8年前的自由時報內容影響吧... 01/16 08:24 : 推 hankiwi: 稍微去追溯了一下,這個引用也是國外的一個醫學健康網站 01/16 08:26 : → hankiwi: (礙於板規違法直接貼國外來源 不過可以查這段標題 Five 01/16 08:27 : → hankiwi: fruit and veg a day does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 ca 01/16 08:27 : → hankiwi: ncer risk: research) 01/16 08:27 : 推 hankiwi: 不過蠻有趣的一點是 同樣用類似的關鍵字去搜尋 同樣出自 01/16 08:32 : → hankiwi: 於紐約 西奈山醫學中心的報導 01/16 08:32 : → hankiwi: 在去年2017的這篇報導Vegetarian Diet Could Lower Risk 01/16 08:33 : → hankiwi: of Heart Failure 倒是提供了不同的論點 XDDDD 01/16 08:33 : 推 hankiwi: 當然 資源和時間有限 我也沒辦法完全相信我找到的這兩篇 01/16 08:37 : → hankiwi: 報導 畢竟內文都只是採訪住院醫師的口述 沒有找到可信 01/16 08:37 : → hankiwi: 度佳的科學期刊來源...只能說如果版友們有這方面的文獻 01/16 08:38 : → hankiwi: 歡迎打臉~謝謝^^ 01/16 08:39 : 推 hankiwi: 另外身為醫學生物研究的背景 蠻好奇您那句 『19世紀沒人 01/16 08:54 : → hankiwi: 得過心血管疾病』的依據在哪?據我所知羅馬時代就有使用f 01/16 08:54 : → hankiwi: oxgloves來作為藥劑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紀錄 如果您那句話 01/16 08:54 : → hankiwi: 是正確的話可是可以讓醫學教科書重寫的等級呢~ 01/16 08:55 這位hankiwi大大問我的依據在哪,我一時想不起來在哪看過, 去圖書館查了一下,發現出處是《真食物的奧秘》第323頁,提到「 心臟病在二十世紀前還很罕見」「美國心臟病的首例於一九一二年發 現」,所以算是我講話不精確,心血管疾病在20世紀以前不是沒人得 ,是很少人得。許多人說西醫延長了人類壽命,所以慢性病是老化的 正常現象。這我認為應該不是。畢竟我們觀察因紐特人或其他狩獵採 集民族,他們的老人也並沒有這些慢性病。尤其是,文明社會罹患慢 性病的年齡層開始逐漸往下降,年輕人也會得了。 另外,關於壞血病,西方好幾個科學家和民眾有拿自己身體做實 驗,只吃肉和水為期一年,而且肉有煮過,結果檢查,身體非常健康 。 不知道為什麼,西醫很喜歡宣傳一些沒有事實根據的觀念。比如 說「飽和脂肪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事實是西醫明明知道飽和脂肪是 唯一已知能大幅提高好膽固醇的東西,卻隱瞞不提。而好膽固醇指數 比壞膽固醇指數更能預測心血管疾病。還有像是什麼「不攝取碳水化 合物會酮酸中毒」,我們去搜尋醫學文獻有記載過哪一個案例是正常 人因為沒攝取碳水化合物而酮酸中毒?一個都沒有。西醫故意散播這 些不實謠言,是何居心,是一個有趣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85.22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16572782.A.140.html
shihpoyen: 「我們只有10%是人類:認識主宰你健康與快樂的90%細菌 01/22 07:06
shihpoyen: 」一書也有提到慢性病在20世紀中後段大量出現應該不是 01/22 07:07
shihpoyen: 單純因為老年人口增加 而是飲食習慣改變造成腸內細菌的 01/22 07:08
shihpoyen: 改變而造成的 01/22 07:08
bce: 連續一年只吃煮過的肉和水身體仍然非常健康?可以檢附相關的 01/22 08:57
bce: 論文及出處嗎? 01/22 08:57
bce: 而"飽和脂肪是唯一已知能大幅提高好膽固醇的東西"這句話又是 01/22 09:03
bce: 從哪裡來的? 01/22 09:04
hizuki: 你不是醫生吧?生物學的基本概念也沒有對吧? 01/22 10:21
verdandy: 我怎麼關鍵字搜尋第一篇就是健康人的case report? 01/22 10:28
leptoneta: 因為死因不是寫中風或心臟病你就真的當成不是啊 01/22 10:57
shihpoyen: 順道一提 我在一樓提到的書認為20世紀中後段慢性病大量 01/22 12:39
shihpoyen: 增加是因為蔬菜吃太少、大量使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 01/22 12:40
hankiwi: 純推原po細心的回文 我覺得對健康醫學知識可以不照單全 01/22 14:38
hankiwi: 收有懷疑是好事 但是可能要請原po小心 目前國內許多醫 01/22 14:39
hankiwi: 學健康書籍 用詞其實不算精確 有時也有誤用或錯譯的時 01/22 14:39
hankiwi: 候 加上這類的研究往往是針對歐美的飲食型態 各地區各人 01/22 14:39
hankiwi: 種的體質都有所不同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東西方人對乙醇和 01/22 14:39
hankiwi: 乳糖的代謝就有許多差異 然後這篇又提到了有關吃肉ㄧ年 01/22 14:39
hankiwi: 的研究...我建議您可以先去閱讀Lehninger生化有關胺基酸 01/22 14:40
hankiwi: 代謝路徑的章節可以釐清ㄧ些觀念上的謬誤 01/22 14:41
vfgce: 心臟病少不少要怎麼定義?20世紀初期一堆人根本等不到心 01/22 16:27
vfgce: 臟病發就先死於戰爭,營養不良,傳染病.然後醫療技術大幅普及 01/22 16:28
vfgce: 進步也是這幾十年的事,20世紀早期有人暴斃,誰佑知道他是不 01/22 16:30
vfgce: 死於心臟病? 怎麼診斷? 01/22 16:30
vfgce: 另外,人種的差異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因紐特人的觀察不見 01/22 16:36
vfgce: 得可以推論其他人種.... 01/22 16:36
tony15899: We report on a 51-year-old white woman who does not 01/22 16:37
tony15899: have diabetes but had ketoacidosis while consuming 01/22 16:37
tony15899: “no-carbohydrate” diet. 01/22 16:38
tony15899: The patient strictly adhered to a low-carbohydrate 01/22 16:39
tony15899: diet for four years, with an estimated carbohydrate 01/22 16:39
tony15899: intake that was often less than 20 g per day. 01/22 16:40
r790528: 看到後面快要斷理智線 01/22 17:22
hankiwi: 樓上別這樣XDD 原po可能比較少接觸或直接閱讀原始文獻的 01/22 17:50
hankiwi: 機會而已 多看多查就知道這種醫學研究沒這麽容易有那種 01/22 17:50
hankiwi: 直線條的定論 偏偏出書或是新聞喜歡下一些聳動的章節 01/22 17:50
hankiwi: 標題(嘆 01/22 17:50
crohns: 原po絕對不是醫療從業人員或是生醫背景:( 01/22 18:58
leptoneta: 不是閱讀文獻太少 而是文章農場看太多 01/22 21:30
jack0123nj: 想一想心臟病是什麼時候被發現的... 01/23 16:55
jack0123nj: 然後你再想想18-19世紀的知識和技術能確診多少心臟病 01/23 16:57
jack0123nj: 你的問題就跟為什麼古人不會得癌症一樣 01/23 16:57
jack0123nj: 因為癌症是現代才確認而且有能力充分確診的病 01/23 16:58
jack0123nj: 古人即便得了癌症也不會記下來因爲根本不認識癌症 01/23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