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剛剛在故事看到了關於蔣介石運台黃金更詳細的文章 也可以順便回覆上一篇版友,關於黃金流向台銀的後續 在這邊轉貼來給大家看 前篇(#1RLQcAwK) 給懶得看的版友簡單結論: 央行部分,蔣介石運來的黃金總計約375萬兩, 至1949剩90萬,1950只剩37萬兩。 雖然其中約有100兩黃金流入台銀,但至1950年,也只剩47萬兩 原因是政府進行黃金儲蓄,金價、匯價、物價脫節, 促使商人套利、欲避共軍攻台,有人將資金流到國外 台銀流出共約160萬兩 所以,韓戰爆發時,央行只剩37萬兩,台銀剩47萬兩 總結 從1947-1949年運來的375萬兩,一年後,1950年只剩84萬兩(央行+台銀) https://gushi.tw/gold-in-taiwan/ 蔣介石運來臺灣的黃金去哪了? 2016 年 8 月 18 日,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表示,黃金、故宮寶物運來臺灣,對臺灣經濟穩 定與人心安定起相當大作用,國民黨對國家相當大貢獻,不可忽略不談。[1] 雖然洪秀柱 的「黃金黨產說」爭議較大,但長久以來,臺灣社會普遍認為蔣介石運來臺灣的黃金數量 龐大,為臺灣未來發展「奠基」。 例如,在國史館 2012 年出版的「中華民國近六十年發展史」一書中,周琇環寫道「至於 國庫資金的遷運,包括黃金 480 萬兩,其中 80 萬兩耗於國共內戰;外匯、純銀(含內 戰剩餘銀圓)各約 200 萬兩,全部相當黃金 800 萬兩的資金運臺。 在民國 37 年 12 月至 38 年 5 月 27 日國軍放棄上海時,分三批由上海及國外運來, 主要作為新臺幣準備金以穩定新臺幣、軍費及財政支出,使得隨政府遷臺的軍隊、公教人 員及一般百姓,來臺後的生活得到安置。…… 遷移來臺後,黃金、外匯穩定了金融飭序 ,奠基了新臺幣的發行幣信。」[2] 不過,曾長期擔任蔣介石侍從官的周宏濤在回憶錄「蔣公與我」中提到,1950 年 6 月央 行總裁向蔣報告,運至臺灣的國庫存金,共 375 萬多兩,至當年 5 月底,共耗掉 321 萬多兩,僅剩 54 萬兩。周宏濤說,政府遷臺初期,雖有來自大陸的黃金作為支撐,但當 時因美援斷絕,加上 60 萬大軍的龐大開支,讓原本已捉襟見肘的國庫存金迅速消耗。 而消耗存金最大宗的就是「軍費」,平均每個月必須撥付近 18 萬兩,「依這樣的速度, 幾個月下來就要花掉 215 萬餘兩,運臺存金僅夠再支撐 3 個多月。」周宏濤指出:「黃 金消耗速度非常快。長久以來,國內外以為政府攜來臺灣的黃金數量龐大到花用不盡,可 為臺灣未來發展『奠基』,其實不然!」 [3] 這些互相矛盾的說法哪種更接近歷史事實 呢? 國史館新解密的「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案」提供了確切的答案! 1948 年底,蔣介石選擇臺灣為復興基地,一方面因為地緣政治上靠近美日,遠離蘇俄, 另一方面因為臺灣沒有本地軍閥,且臺共力量不強。1948 年 11 月 23 日,蔣介石就與 蔣經國商量,準備放棄大陸基業,重起爐灶,建立反共基地。[4] 12 月初,他讓蔣經國運送國庫的金、銀和外匯到臺灣,12 月 28 日又任命陳誠為臺灣省 主席。1949 年 2 月 10 日,蔣自記「中央銀行存金已大部如期運廈,臺,存滬者僅 20 萬兩黃金而已,此心略慰。」[5] 5 月 24 日,蔣介石來臺灣後,再與陳誠討論幣制改革 方案。6 月 3 日,蔣自記「臺灣改革幣制基金已經撥定,今後應以臺灣防務為第一矣。 」[6] 6 月 15 日,臺灣省政府公布「幣制改革方案」,正式發行新臺幣,規定 5 元新 臺幣折合 1 美元,以 80 萬兩黃金作為發行準備金,使新臺幣有後盾,又限制發行總額 為 2 億元,以遏止通貨膨脹。[7] 1949 年 6 月 24 日,中央銀行總裁劉攻芸向蔣保告,當時央行庫存(包括已運到臺灣的 )黃金 382 萬兩,折 1 億 9000 萬美元; 白銀和銀元折 2000 萬美元;外匯頭寸 3300 百萬美元,外幣現金 270 萬美元;總值 2 億 4800 萬美元。[8] 也就是說,當時 蔣如果將國庫所有資金運來臺灣,也不過 2 億 4 千多萬美元。 此後,國軍節節敗退,不少金銀流失在大陸,而外匯在英美也遭損失(如毛邦初貪污案) 。1950 年 2 月 7 日,中央銀行新總裁俞鴻鈞報告,央行來臺後控制的外匯非常少,只 有 400 餘萬美元加 420 萬枚銀元。[9] 而中國銀行總經理席德懋從美國報告,中國銀行 紐約分行帳上只有 2200 萬美金,而且受美國監管,動用困難。[10] 因此,蔣介石實際 帶來的資金大約 2 億 1000 萬美元,相當黃金 450 萬兩。周琇環「相當黃金 800 萬兩 的資金運臺」一說,與國史館新解密的檔案不符。 根據俞鴻鈞向蔣提交的「中央銀行運臺保管黃金收付及存餘數量表(民國 37 年 12 月 4 日至 39 年 2 月 12 日止)」,中央銀行黃金收入包括(1)第一批由滬運臺(37 年 12 月 4 日):200.4 萬;(2)第二批由滬運臺(38 年 2 月 7 日):55.4 萬;(3 )第三批由滬運臺(38 年 6 月 5 日):19.2 萬;(4)第一批由美運臺(38 年 8 月 23 日):9.9 萬;(5)第二批由美運臺(38 年 8 月 30 日):9.9 萬;總計約 295 萬純金市兩。 同期,中央銀行付出總計約 202 萬純金市兩,其中民國 38 年 6 月 21 日撥付臺灣銀行 80 萬兩為新臺幣準備金,38 年 12 月 31 日再次撥付臺灣銀行 10 萬兩,39 年 1 月 20 日臺灣銀行借用 12.6 萬兩,其它近 100 萬兩主要為支付各地軍費。所以,截止 1950 年 2 月 12 日,中央銀行存餘 92.8 萬純金市兩。[11] 到 3 月底,蔣介石在日記中評論道「新臺幣雖未膨脹,但黃金售出之數,三個月來已有 60 餘萬兩之多,現存黃金總數已不足 150 萬兩,而米價已上漲至百元,殊為可慮,幸 軍費確定,今後財政運用與收支已定有辦法,當不致如過去漫無管束與限制矣。」[12] 這時蔣恐怕過於樂觀了。 1950 年 6 月 3 日,俞鴻鈞再向蔣報告(即周宏濤回憶的那份報告)。俞說「收入部份 :甲,運臺部份,計純金 296 萬 9000 餘市兩:一,自上海陸續分三批運臺,計純金 275 萬餘市兩,二,自美國分二批運來,計純金 19 萬 9000 餘市兩,三,自日本運來 賠償黃金,計純金 1 萬 9400 百餘市兩。乙,由滬穗各地運廈門部分,計純金 78 萬 6540 市兩,以上甲乙兩項共計純金 375 萬 5540 餘市兩。」可見,周宏濤沒記錯,由 滬穗各地先運廈門的 78 萬兩,可能這時也到了臺灣,(或已在大陸各地被國軍花掉了) 。 而支出部份,俞鴻鈞報告「共支出純金 321 萬 2540 市兩。(內除撥付臺灣銀行發行準 備金 80 萬市兩,及撥借臺灣銀行 26 萬 1000 市兩),實際共付軍政各費為純金 215 萬 1 千餘市兩。自上年六月起平均每月撥付 17 萬 9000 餘市兩。實在存金截至 39 年 5 月 31 日止,本行實存純金 54 萬 2911 市兩。」[13] 難怪周宏濤着急,認為「純金 僅夠再支撐 3 個多月」。當時如果毛澤東按原計划秋天攻臺,臺灣可能會不攻自破,因 為蔣介石很快會沒有黃金支付軍餉了。 臺灣銀行不是還有 100 多萬兩準備金嗎?6 月 6 日,俞鴻鈞另報告,截止 50 年 5 月 31 日,新臺幣發行約 1 億 9000 萬元紙幣和 3000 萬輔幣。可是,臺銀在 49 年 12 月卻墊付 20 萬兩軍費,準備金明顯不足。經臺灣省主席吳國禎向蔣介石求助,[14] 蔣 批准央行於 49 年 12 月 31 日撥付臺銀 10 萬兩,50 年 1 月 20 日又借給臺銀 12.6 萬兩,以充實準備金。 到 50 年 5 月 31 日,臺銀黃金準備只剩 47 萬 3000 餘兩,另加外匯折合抵充黃金共 22 萬餘兩,而這些外匯的絕大多數屬管制美元,只能在日本易貨交易。 發生了什麼事 呢?原來臺銀為配合穩定新臺幣政策,自 1949 年 6 月起舉辦黃金儲蓄,民眾可拿新臺 幣定存後兌換黃金。自 1949 年 6 月至 1950 年 5 月,經由黃金儲蓄,臺銀兌出黃金近 160 萬兩,這些黃金大部份流出臺灣。 俞鴻鈞報告「黃金外流加劇之主要原因有二:一為資金逃避。由於共軍之揚言進攻臺灣, 準備赴港澳及國外逃難者,紛紛均以其資金移送省外。…… 二為商人套匯。黃金套匯走 私,雖經政府嚴查重懲,然而大利所在,刑罰難禁。目前美金市價既高至每元合新臺幣 12 元以上,如商人以千元美金在臺灣售出,向臺銀購置黃金 43/44 兩,走私運港,可 復購進美金 1700 元,故即以其三分之一作走私各項費用,仍有厚利可獲。以上兩種原因 互相激蕩,足使臺灣銀行現有之黃金準備,於一二月之內即可完全流出,而動搖臺幣之信 用。」[15]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俞鴻鈞認為是「金價,匯價與物價乃互相脫節,今物價與美金市價 已漲至改幣時二倍以上,黃金儲蓄仍維原價不變,外匯官價僅加百分之六十,徒予套購黃 金走私者以厚利。」[16] 新臺幣發行一年,在發行量不變的情況下,臺銀兌出黃金近 160 萬兩後,物價與美金市價為什麼還漲至改幣時二倍以上呢? 事後查出,原來從 1950 年 2 月起,臺銀一直以帳外定額本票方法向企業提供流動資金,常常高達 8、 9000 臺幣,行政院長陳誠認為這就是違法秘密發行新臺幣,但省主席吳國禎不同意。 [17] 問題的本質是「臺省人口僅 700 萬,全年國民所得估計不足新臺幣 30 億元,欲其負擔 戰時全部國庫支出(39 年全年預算總額約計新臺幣 10 億 4000 餘萬元),勢不可能。 故在今日外援未增以前,政府支出不得不以黃金彌補一部份赤字。」[18] 6 月 10 日,蔣介石召集陳誠,吳國楨,財政部長嚴家淦,央行總裁俞鴻鈞等開會商討黃 金儲備問題。俞鴻鈞報告,中央銀行現存黃金約為 54 萬餘兩,臺灣銀行準備金實存 45 萬餘兩。「本年一至五月,本行付出軍費平均每月約 11 萬餘兩,此外,軍事器材油料軍 米等項外匯支出折合黃金平均約 5 萬兩。同時期內,臺銀辦理黃金儲蓄平均每月兌出 20 萬兩。故以現存之黃金餘數,欲兼顧發行準備與財政之需要情形確甚困難。」[19] 對此,蔣指示,黃金須保存,黃金儲蓄辦法可變更,外匯應調整。…… 須做美國不會援 助,最後全島被蘇聯潛艇封鎖之準備。[20] 所幸不久韓戰爆發,導致美國東亞政策急劇轉變。1950 年 6 月 27 日,美國總統杜魯門 發表聲明,提出「臺海中立化政策」和「臺灣地位未定論」,救了在臺灣的中華民國一命 。7 月 27 日,杜魯門批准從「共同防禦互助法案」專款中撥出 1400 萬美元,緊急軍援 臺灣。[21] 但美國並未立即提供大量經援,臺灣的財政金融狀況還在惡化。 根據俞鴻鈞給蔣的新報告,截止 10 月 31 日,中央銀行「黃金存額為純金 37 萬市兩」 !1 至 10 月份國庫外匯收入累積才 400 多萬美元,而同期外匯支出 1400 多萬美元。 [22] 另外,嚴家淦向蔣報告,1 至 10 月份國庫總收入新臺幣 2 億 6000 餘萬元,支出 6 億 1000 餘萬元,差額 3 億 5000 餘萬元,由央行庫存黃金外匯抵付。而 1 至 10 月份國庫支出軍費占 73%,政費占 19%,其他 8%(主要是撥付臺銀抵補上年度軍費挪用 的準備金!)[23] 6 月 10 日,7 月 7 日,8 月 4 日,11 月 15 日,蔣介石連續召集財金會議,商討黃 金,外匯儲備問題,批准臺灣省府自 6 月初起將黃金儲蓄搭配愛國公債,每市兩 70 元 至 150 元,即提高金價 25%至 50%,因此,6 月份黃金儲蓄開始逐日減少。[24] 10 月 30 日,臺銀將公定黃金價格每兩折合新臺幣從 280 元調整為 410 元後,黃金儲蓄不再 搭配愛國公債。12 月起,臺銀干乾脆取消了黃金儲蓄。 1950 年上半年,臺銀用官價每兩折合 280 元兌售黃金,卻對穩定新臺幣幫助不大,新臺 幣兌美元還是從 5:1 貶為 12:1。臺銀反爾遭受匯兌損失近 60 萬兩黃金,庫存只剩 47 萬餘兩。1950 年 10 月底,蔣運來臺灣的 375 萬兩黃金只剩下 84萬兩(37+47)。 [25] 可見,蔣介石運來的黃金數量沒有外界想像的多,一年多下來,就已經花掉了 80%,既沒 能真正穩定新臺幣,也沒錢為臺灣未來發展「奠基」了。 隨着美國第七艦隊來臺灣海峽,人心逐漸安定,加上臺銀將公定價格調整,黃金才不再外 流。1950 年 10 月初,毛澤東派「志願軍」加入韓戰後,10 月 10 日,美國國會通過「 共同安全法案」,從經濟,技術及軍事多方面協助盟國抵抗共產主義擴張。 一般統計,1951 年至 1965 年,美國對臺無償經濟援助高達 15 億美元。而 1951 年至 1974 年期間,美國無償軍事援助高達 42 億美元。[26] 按當時 35 美元兌 1 盎司黃金 的美國官價計,相當於 24 年內美國送了臺灣約 1 億 2 千 2 百萬兩黃金,是蔣介石運 來臺灣的 30 多倍! 本文原刊於風傳媒,文字經作者修改後,授權轉載於故事,原文〈汪浩觀點:蔣介石運來 臺灣的黃金去哪了?〉 [1]中央社,2016年08月18日電。 [2] 國史館:中華民國近六十年發展史,呂芳上總纂,國史館印行,2012 年 9 月出版, 18-20 頁。周琇環採信吳興鏞的「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臺 - 一九四九年」一書,時 報出版社,2007 年, 141-156 頁。 [3] 周宏濤:蔣公與我-見證中華民國關鍵變局,周宏濤口述、汪士淳撰寫,臺北:天下 遠見出版,2003 年 9 月 30 日第一版,300-310 頁。 [4] 國史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九冊,191-192 頁。 [5] 國史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九冊,244 頁。 [6] 國史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九冊,293 頁。 [7] 國史館:臺灣省政紀要-穩定物價,數位典藏號 008-010804-00006-001,陳誠副總 統文物/文件/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政紀要,1949/00/00。 [8]國史館:劉攻芸呈蔣中正核查交卸中央銀行庫存金銀銀元外匯外幣明細表及金銀外匯 外幣折合美金等表單, 數位典藏號 002-080109-00004-007,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案/ 分類資料/財政,1949/07/08 。 [9]國史館:俞鴻鈞呈蔣中正簽報中央銀行資產及負債實際數字及銀元收支等表單,數位 典藏號 002-080109-00004-027,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財政, 1950/02/07 。 [10] 國史館:蔣中正電席德懋勿使中國在美日外匯落入匪偽手中及席德懋回電中國現存 美日外匯情形及紐約銀行監管甚嚴應照原辦法辦理為妥,數位典藏號 002-080109-00005-001,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財政,1950/04/14。 [11] 國史館:中央銀行彙報各地運臺黃金收付及存餘數量表及中央信託局十月份初外匯 與物資報告單,數位典藏號 002-080109-00004-002,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案/分類資 料/財政,1948/02/04 ~ 1948/02/04 (這裡,國史館把日期標錯了)。 [12] 國史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九冊,470 頁。 [13] 國史館:俞鴻鈞呈蔣中正臺灣銀行發行準備外匯暨黃金儲蓄及收付各情形,數位典 藏號 002-080109-00005-005, 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財政,1950/06/03 ~ 1950/06/03。 [14] 國史館: 吳國楨電蔣中正飭中央銀行撥黃金十五萬兩補足準備金方可維持幣信, 數位典藏號 002-020400-00037-080,蔣中正總統文物/革命文獻/戡亂時期,1949/12/29 。 [15]國史館:財政金融黃金外流原因與補救之道與暢通進出口貿易廢止進口貨物自備外匯 簽證制度及金融外匯方針補充原則草案,數位典藏號 002-080109-00005-004,蔣中正總 統文物/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財政,1950/05/25。 [16]國史館:俞鴻鈞呈蔣中正臺灣銀行發行準備外匯暨黃金儲蓄及收付各情形,數位典藏 號 002-080109-00005-005, 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財政,1950/06/03 ~ 1950/06/03。 [17]陳誠呈蔣中正查核臺灣銀行新臺幣秘密發行及吳國楨面交舊臺幣發行定額本票與墊放 款統計表等情附該案簽呈,數位典藏號 002-080109-00005-010,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 案/分類資料/財政,1951/03/03。 [18]國史館:俞鴻鈞呈蔣中正臺灣銀行發行準備外匯暨黃金儲蓄及收付各情形,數位典藏 號 002-080109-00005-005, 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財政,1950/06/03 ~ 1950/06/03。 [19]國史館:俞鴻鈞呈蔣中正臺灣銀行發行準備外匯暨黃金儲蓄及收付各情形,數位典藏 號 002-080109-00005-005, 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財政,1950/06/03 ~ 1950/06/03。 [20] 國史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九冊,507 頁。 [21] 國史館:中華民國近六十年發展史,呂芳上總纂,國史館印行,2012 年 9 月出版 , 33 頁。 [22]國史館:俞鴻鈞呈蔣中正十月份中央銀行庫存黃金暨經理外匯收支情形及臺灣銀行發 行準備及黃金儲蓄各情形,數位典藏號 002-080109-00010-001,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 案/分類資料/財政,1950/11/11 。 [23] 國史館:嚴家淦呈蔣中正三十九年一至十月份國庫收支總數及各幣類各科目收支詳 數情形,數位典藏號 002-080109-00010-002,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財政 ,1950/11/13 。 [24] 國史館:俞鴻鈞等呈蔣中正臺灣省府自六月份起將黃金售價搭配儲蓄券或愛國公債 辦理情形附臺灣省物資調節委員會承兌商業匯票輔助工礦產銷辦法等草案,數位典藏號 002-080109-00005-007,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財政,1950/06/19。 [25] 國史館:俞鴻鈞呈蔣中正十月份中央銀行庫存黃金暨經理外匯收支情形及臺灣銀行 發行準備及黃金儲蓄各情形,數位典藏號 002-080109-00010-001,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 檔案/分類資料/財政,1950/11/11 。 [26] 根據「維基百科:美援」條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223.15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32564694.A.EEC.html
fayever: 美國人給錢應該的啊。國府弄到最後要敗逃台灣,還不是死 07/26 10:09
fayever: 老美在剿匪時從中作梗,想搞隔江分治,兩邊騙錢? 07/26 10:09
MiddleRe: 中國情勢乃杜魯門無能誤判所致,時至今日仍導致十四億07/26 10:12
MiddleRe: 兩岸三地中國人的苦難07/26 10:12
WOOOOOOOOOOOOOOOW 兩位是來反串嗎,我看不懂XDDDDDDDDDDD
DarthCod: 呃,為什麼談黃金怎麼花要去怪美國不給錢? 07/26 11:07
fayever: 沒說美國不給錢啊,是說美國給錢剛剛好而已。 07/26 12:27
jason748: 都是they的錯 07/26 12:33
moslaa: 正想轉這一篇07/26 13:14
moslaa: 初步看來 還算公款公用啦。 07/26 13:22
moslaa: 至於到底算不算奠基跟穩定局勢 07/26 13:23
moslaa: 就看你認為 沒有這筆黃金 蔣光頭兩手空空來台灣07/26 13:23
moslaa: 局勢會更差 還是一樣07/26 13:24
moslaa: 由於歷史不能做實驗 來個對照組 實驗組07/26 13:24
moslaa: 所以說穿 那筆黃金的貢獻度如何07/26 13:25
moslaa: 終究回歸到個人怎麼看蔣光頭07/26 13:25
moslaa: 當你恨死他 自然講那點黃金沒屁用07/26 13:26
moslaa: 當你支持他 就會講有用 07/26 13:26
moslaa: 要我來蓋棺論定的話 就是我第一句07/26 13:27
moslaa: 還好啦 至少有盡量公款共用了 07/26 13:27
當然有用啊,沒有黃金的話光軍費付不出來可能就暴動了吧(?) XD 也的確靠那些黃金拿來做些新台幣預備金 說那些黃金沒用的人跟說靠黃金基礎建設的人,我覺得都是過猶不及的兩端 不過如果你有看到文本的話,還有一些很有趣的東西,各箱短缺一小部分之類的XD
jiayuan: 老蔣真可惡,黃金帶不夠,還騙美援,欺騙臺灣人 07/26 13:28
yuriaki: they一家都是賊 07/26 13:41
網路上盛傳杜魯門這樣幹譙過 但似乎也是假的
EvoLancer: 黃金救急 美援救窮 中間少了環節就不是現在發展 07/26 16:58
godivan: 周的部分後來有提到被斷章取義07/26 17:26
godivan: 汪士淳有在臉書上說到這件事情07/26 17:28
godivan: https://video.udn.com/news/55604307/26 17:30
godivan: 國民黨黃金早花光? 回憶錄作者:自由時報扭曲07/26 17:31
這就是過度極端的可惡例子 也感謝g版友的平衡打擊
moslaa: e大說的真棒 黃金救急 美援救窮07/26 18:16
我也認同e大的說法 但某些人把老蔣說成積極建設台灣也是扭曲了當時的脈絡 如下面版主所言
mattc123456c: 像樓上一樣同意E大07/26 18:46
DarthCod: 這部分會起爭議其實是因為會引伸到「是否要以此來評價 07/26 22:20
DarthCod: 老蔣和國民黨的貢獻」07/26 22:21
DarthCod: 如果今天是在中正紀念堂潑漆事件的留言中故意講說「如果 07/26 22:22
DarthCod: 沒有國民黨帶黃金來台灣根本不會有今天的發展」07/26 22:23
DarthCod: 那麼實際上根本不是在討論歷史的發展,而是政治口水07/26 22:23
DarthCod: 但像這篇只是在談論這些黃金的實際運用情形,這類話就可07/26 22:24
DarthCod: 以成為客觀的描述像是「當初好在有這些黃金可以緩解194907/26 22:25
DarthCod: 年那陣子台灣的經濟危機」07/26 22:26
DarthCod: 當然如果沒有要刻意評價某個人物或組織,也就不會討論到07/26 22:27
DarthCod: 「當初那個經濟危機怎麼來的」爭論了 07/26 22:27
※ 編輯: hanhsiangmax (111.82.60.65), 07/26/2018 22:50:43 ※ 編輯: hanhsiangmax (114.26.223.158), 07/27/2018 09:03:07
hundreder: 小蔣時代才比較有積極建設台灣 07/27 10:00
afv: 用在中國徵收來的黃金最後只守住台灣這成效...畢竟當初發金 07/27 17:54
afv: 圓券徵收黃金時是為了穩住至少半壁江山 07/27 17:54
ChoshuArmy: 光頭搞了不少,橫貫公路、加工出口區等 07/28 18:02
dragonclwd: 金圓券收的黃金跟來台時的黃金差了十幾年又有全面戰 07/28 18:29
dragonclwd: 爭,拿來互比是搞笑嗎? 07/28 18:30
EvoLancer: 這要想一件事情 台灣為了抵禦中共 同時也為自己壯膽 07/28 20:56
EvoLancer: 擺幾十萬部隊在島內絕對必要 黃金除了用在準備金 還有 07/28 20:57
EvoLancer: 就是軍費軍餉 如果幾十萬人只能領新台幣 估計過沒多久 07/28 20:58
EvoLancer: 好一點是部隊直接上街搶東西 糟糕的話 就是譁變甚至 07/28 20:58
EvoLancer: 通電投共 在1954年國軍沒整編前 真的很可怕 07/28 20:59
EvoLancer: 如果只有兩三個軍來台灣 是不需要黃金養軍人 但同時人 07/28 21:05
EvoLancer: 民也會對政府缺乏信心 軍人也缺乏自信 從內部垮很容易 07/28 21:06
EvoLancer: 既然垮了 當然不會需要美援作為反共前線 自然不會長成 07/28 21:06
EvoLancer: 現在的台灣 07/28 21:07
afv: 金圓券1948年8月開始發行,要民眾把自己的金銀外匯全換成金 07/28 21:57
afv: 圓券,1949年底撤退來台,差十幾年是怎麼算的 07/28 21:57
afv: 黃金作為軍費付給軍隊從三大戰役前夕一路付到兵敗到台灣 07/28 21:59
EvoLancer: 徵發來的黃金 還是留在大陸的居多 運量沒這麼大 07/28 22:15
dragonclwd: 樓上,是我誤會金圓券為30年代的法幣,抱歉 07/28 22:18
EvoLancer: 人民幣穩定後 光廣東省收兌黃金700萬兩 國府能榨出來的 07/28 22:19
EvoLancer: 也是一部分 07/28 22:19
afv: 畢竟在大陸徵來的黃金作軍費發下去,基本上是就地買糧食,黃 07/29 00:09
afv: 金自然流到有糧可賣的人手上 07/29 00:09
afv: 三大戰役完到渡江、國軍敗退來台,國軍在大陸還過了段日子, 07/29 00:11
afv: 自然要在大陸買糧食付黃金 07/29 00:11
a2935373: 抱歉 一百兩流入台銀? 08/07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