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關於原文提及的:國家債務是貨幣發行的基礎的說法,我認為這是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的一 知半解。 早年金本位時代,紙幣必須要能在發行銀行兌換紙鈔面額上所寫的金幣,因此造幣局工作 就是製造那些金幣,如美元、英鎊金幣,央行發行的紙鈔如一英鎊紙鈔就兌換一英鎊金幣 ,因此央行就有保持一定水準的金幣準備金應對可能的兌換需求,剩下的存入金幣可拿去 買國債收利息賺錢(跟現在銀行幹的事差不多,只是是收付央行紙鈔來做)。 因此金本位時代央行金幣來源有股東(美國銀行的國會法案允許政府出資、英格蘭銀行的 那些貴族、紳士出資)的股本(資產負債表中的股東權益),以及接受其他商業銀行及政 府的存款(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而這些金幣除了留在金庫當提領準備的準備金外剩下 都拿去買債券跟放款賺利息。 所以在金本位時代,是金幣的多寡影響紙鈔的發行,央行買國債跟買其他債券或放寬給銀 行意思差不多,賺利息回來,英格蘭銀行股東們發財,美國銀行的聯邦政府股東把獨立戰 爭的債用這筆收入還。 來到信用貨幣的現在,央行想發紙幣就沒有任何限制,規則上不用準備金幣也不用準備任 何有價物品。 因此這時央行資產負債表開始出現一個新項目:負債項下的流通貨幣。因為央行如今可以 需要印多少紙鈔就印多少,接下來就可以用這些印出來的紙鈔買債券或放款給銀行,因此 央行資產負債表中負債項下的流通貨幣,就隨者央行想新買多少債券、新增多少放寬給銀 行(即增加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而增加。 這時大家就可以看到央行資產負債表中負債的流通貨幣隨者資產的債券、放款漲跌,同時 也是這些新印出來的紙鈔怎麼流入市場的途徑,即透過買入債券,放款給銀行來進行寬鬆 貨幣政策。反過來央行覺得物價上漲速度太大,就賣掉債券,收回紙鈔,停止對銀行新增 放款等方式讓流通貨幣數量下降,即資產收縮同時也讓負債(流通貨幣)下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190.2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54818036.A.5A1.html ※ 編輯: afv (1.172.190.237), 04/09/2019 21:54:35
absor: 非常感謝。我會用我微薄的腦力努力消化... 04/09 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