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ARUTO (鳴人)》之銘言: : 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 : 孔子就是 : 他姓子不姓孔 : 可是孔子這個例子是貴族 : 嬴政是嬴姓趙氏 : 不過大家叫嬴政比較多 直到漢朝,許多人還是叫他趙政 例如淮南子 「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滅,商鞅支解,李斯車裂。」 「趙政晝決獄而夜理書。」 越絕書 「秦始皇帝立三十七年,號曰趙政。」 史記楚世家 「十六年,秦莊襄王卒,秦王趙政立。」 稱呼他為嬴政的反而較少見 話說回來,秦始皇的氏似乎是個吵很兇的話題 照先秦的慣例用法,應是「秦氏」較合常理(秦政) 不過秦始皇不能用常理來度之, 或許他真的自己也認可為趙氏? : 好了那平民呢 : 比如出身平民的劉邦 : 大家都知道他姓劉 : 似乎沒有所謂的氏 依照通志氏族略的說法,劉邦的「劉」就是氏,他本姓為「祁」: 「劉氏,祁姓,帝堯陶唐氏之後,受封於劉,其地今定州唐縣也。」 : 韓信也是平民就是韓姓 : 好像也沒有氏 : 所以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氏是一種誤解 : 還是只限定貴族才有稱氏來說明家世的意義? 再抄一段通志氏族略的話給您參考: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 氏所以别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今南方諸蠻此道猶存。 古之諸侯,詛辭多曰「墜命亡氏,踣其國家」, 以明亡氏則與奪爵失國同,可知其為賤也。 故姓可呼為氏,氏不可呼為姓。... 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 -- 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ose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g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t to know. 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 I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g about something so beautiful... 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 and makes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43.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60271485.A.EBF.html
dragonclwd: 推 06/12 01:05
DarthCod: 季勝(趙國先祖)後代造父受封趙城、改成趙氏時, 06/12 02:41
DarthCod: 惡來(秦國先祖)後代也改成趙氏 06/12 02:42
DarthCod: 因此秦國君主其實都是趙氏,以上根據史記 06/12 02:44
unclefucka: 原來漢代是祁家威,難怪會有斷袖之癖。 06/12 08:32
hedgehogs: 姓氏合一是因為太麻煩還是戰國末傳統貴族跟平民被打亂 06/12 11:39
hedgehogs: 在一起索性不分了? 06/12 11:39
IBIZA: 秦之先,非子復贏氏祀,秦國是贏姓贏氏,稱贏政並無不妥 06/12 13:47
shyuwu: 國君稱國 06/12 14:17
a46911a149: 秦皇真會叫自己趙政?? 他只是早年被質於趙,好像沒 06/12 21:46
a46911a149: 有其他國君或公子以被質國國名為氏或稱呼的先例? 06/12 21:46
a46911a149: 一般氏都是某個公子的後代以該公子的字或官職拿來當 06/12 21:47
a46911a149: 自家的氏 06/12 21:47
a46911a149: 而且他都繼承秦國國君,慣例不會另立他氏吧 06/12 21:48
IBIZA: 樓上, 秦國原本是嬴姓趙氏, 不是因為質於趙所以稱趙政 06/12 22:02
秦始皇的氏好像是個很複雜的議題 維基百科「秦始皇」也吵了很久 補充一下「潛夫論」的紀載:「六世而始皇生於邯鄲,故曰趙政。」 這句可能可以解釋為「因為質於趙所以稱趙政」 然而「潛夫論」較晚出,已是東漢的作品了 ※ 編輯: moonlike (150.117.43.44 臺灣), 06/13/2019 01:24:59
dragonclwd: 原本是嬴姓趙氏的話卻少見秦國歷代王族宗室使用趙氏, 06/14 00:02
dragonclwd: 不知有沒有其他例子? 06/14 00:02
齊國的狀況或許有些類似?史記齊太公世家: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 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 康公貸......二十六年,康公卒,呂氏遂絕其祀。田氏卒有齊國。 司馬遷的時代姓與氏大概已經有些混淆, 不過大意仍看得出齊國君主是姜姓呂氏 然而除了齊太公呂尚、第二代齊丁公呂伋以外, 少見稱「呂氏」的紀載 然而康公去世,仍稱「呂氏遂絕其祀」 或許在受封齊國時,這些國君同時有「齊氏」與「呂氏」兩種身分, 田氏篡齊後,就回復原來的「呂氏」? 末代君主齊康公去世以後,「呂氏遂絕其祀」, 田敬仲完世家紀載「故齊康公卒,絕無後,奉邑皆入田氏。」 我以前以為是指齊康公沒有子嗣的意思 後來看到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紀載戰國時期呂禮、漢初呂青、隋呂仁宗是齊康公的後裔 這些系譜可靠程度姑且不論,如果「絕無後」真的只能解釋成沒有子嗣, 後世人應該也不會附會是他的後裔吧? (畢竟齊康公本身並非甚麼特別光彩的人物...) 「絕其祀」「絕無後」大概是指因為失國導致宗廟的祭祀斷絕,而非子孫絕後的意思? ※ 編輯: moonlike (150.117.43.44 臺灣), 06/15/2019 03:02:47
tiuseensii: 是否封建式微後氏姓合併,然後字號興起? 06/18 15:28
不確定耶.. 不過在春秋時期,「字」已經很流行,如孔丘字仲尼
dragonclwd: 時人也不一定會以國名為姓當常態,同樣是諸侯的楚國記 06/18 22:10
dragonclwd: 載多為熊氏而非楚氏 06/18 22:11
按照通志氏族略的講法,楚國是「蠻夷之道」,所以稱王、稱熊氏: 熊氏,楚鬻熊之後,以名為氏,望出南昌江陵。 臣謹按:古之諸侯傳國者,為諸侯則稱國,支庶非諸侯乃稱氏。 今楚有國稱王,而其君世稱熊氏,蠻夷之道也。 說楚國蠻夷,雖然是貶詞,然而楚國最早稱王,跳脫當時的秩序也是事實 ※ 編輯: moonlike (150.117.43.44 臺灣), 06/19/2019 20: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