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覺得要回答最一開始的問題,不需要牽涉到人類發展文明的動機:因為不管是前面各位 討論到解決糧食問題,又或者人們想做一些額外工作以敬拜神明、誇飾武力,甚至只是姻 親同盟、愈抱愈大團,要解決彼此溝通問題,都有可能。發展文明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 式,想發展文明的人在適合的環境下成功了,留下遺跡讓我們知道;不想發展文明的人在 其他環境生存下來,後代也活到現在,差別只是沒有留下文物讓人知道而已。 問題在於,什麼樣的環境會適合文明發展? 先回過頭來,可以看「大型古文明」究竟是代表什麼意思? 文明要被人認知到,一定是有些東西,像是器物、建築啊、記載等等流傳下來;而這些東 西代表的是,這群人不僅生存下來,還能讓人有閒暇搞出這些東西。如果又是「大型的」 ,表示,這些東西,僅僅靠人們利用閒暇時間是做不出來的;它們需要專門技術或知識, 還有一大群人合力,花費時間才能建造。也就是說,要被稱作大型文明,社會裡必須要有 一群人,負責規劃、決策、收集需要的人力物力,而且很可能不事生產。不僅如此,其他 人必須要有多的時間,在上面這些人的指揮下收集材料、或去貢獻勞力。 要有足夠多的人、多餘的糧食,還要有個社會架構能夠指揮一批人做同一件事,不管這個 統治架構是部落聯盟、城邦、國家也好;然後,還要維持足夠長的時間,讓有足夠多的遺 跡留存到現在,才能稱作大型古文明。 而要同時滿足這四個條件,穀物有很大的優勢。 首先,前面有人提到的,穀物的單位面積產量高,可以乘載較高的人口密度。穀物容易保 存、轉移的特性,也能夠累積財富,供養非農業人口與未來所需;非農業人口發展的技術 又增進了產量。 其實,根莖類也可以養活很多人:雖然種植密度比不上穀物,它們容易生長,而且單位產 量所需的勞動力是最低的;可以保存在地面下1-2年,足夠撐過災荒;山藥、芋頭、樹薯 ,是很多族群文化的基礎,番薯、馬鈴薯也讓近代舊世界人口暴增。 但穀物還是比較有優勢:文明剛起步時,一開始能有效統治的範圍有限,所以一樣的範圍 用穀物養活的人數還是比較多。另外,米跟麥等穀物,對於建立統治架構,或者說文明, 還有幾個好處,是根莖類沒有的: 主流的穀物需要長時間照料,所以如果選擇種穀物,農民就必須定居下來;在定居下來後 ,統治者可以掌控這些人口,要求徵兵、收稅,比較容易。反過來,如果種其他的,統治 者就比較不能強迫農民為他服務。 在有統治力的狀況下,可以要求農民種植單一作物,這時候,一般都會要求種植穀物。因 為,穀物的生長週期固定,生長於地上不易隱蔽,方便統計、徵收,財政可辨性較高,不 容易逃漏稅。 同時,種植穀物需要耗費的勞動力比較大(相對根莖作物),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資本(如 水利設施或農具),這些需要一定程度的社會組織才能負擔,已經加入體系的農民要放棄 這些投入,或要逃離掌控也比較有難度。 所以整體來說,穀物種植跟文明維持,可以形成一個正回饋。 並不是說沒穀物就沒文明,但是有穀物的環境下,比較容易發展出文明,而且容易維持。 穀物的優勢如此強大,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國家文明比較晚建立,當然就跟沒有適合當地氣 候、能跟穀物效果比擬的種子庫有關係;不管是外在傳入種子、改良作物(庫施或埃比西 尼亞),靠效果較差的根莖類作物(班圖大擴張),或者改靠貿易來累積財富、建立文明 (像西非黃金、鹽、奴隸),都需要更多時間醞釀或外來刺激幫忙,自然建立時間晚上許 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6.82.17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70380522.A.ED1.html
shihpoyen: 不過我印象中「人類大歷史」一書是說定居比農耕早 10/07 01:15
shihpoyen: 書不在手邊 不過網路上搜尋結果好像跟我說的相反...... 10/07 01:28
shihpoyen: 啊 找到了 書中有一段是說「最早的漁村可能出現在四萬 10/07 01:34
shihpoyen: 五千年前,出現在印尼群島的沿海地帶。」 10/07 01:35
shihpoyen: 不過原PO也沒說要有穀物才會定居就是了 10/07 01:45
duriamon: 問題的關鍵一直是規模,要能養這麼多人必須要有相對應的 10/07 01:58
duriamon: 糧食,農耕算是一種投入人力越多糧食生產量越大的生產形 10/07 01:58
duriamon: 式(當然前題是同一區域的土壤、氣候性質相似),而採集跟 10/07 01:58
duriamon: 狩獵並不是人多收穫就多。 10/07 01:58
duriamon: 大家也不用把早期的農耕想成耗人耗時,更可能的情況是這 10/07 02:05
duriamon: 些穀物的祖先像雜草一樣,種子丟在家附近隨便丟隨便長。 10/07 02:05
duriamon: 原始人之後照樣出去採集跟打獵,只是後來發現這種懶惰就 10/07 02:06
duriamon: 能收穫的好處很大,才會進一步去馴化。 10/07 02:06
duriamon: 以夏商主要的糧食作物粟(小米)來說,它的祖先狗尾草想必 10/07 02:10
duriamon: 大家以前在學校操場或是公園都有看過。 10/07 02:10
duriamon: https://s.yam.com/zZttx 10/07 02:12
gary76: 漁獵採集肯定是先出現的,因為穀物種植至少要等3個月,漁 10/07 11:30
gary76: 獵採集一個星期就至少有2,3次收穫,但是當漁獵採集的收 10/07 11:31
gary76: 穫量降低時,就會開始增加對種植的依賴,但在農業技術非常 10/07 11:31
gary76: 發達前,漁獵採集和種植都是同時存在的,因為早期農業的 10/07 11:31
gary76: 風險非常高,收穫量很難預測且不穩定 10/07 11:31
gary76: 順便漁獵採集照樣是可以定居,不要小看上古時代的動植物 10/07 11:32
gary76: 數量,反而遊牧是農業社會出現後才出現的 10/07 11:33
gary76: 不要把現代的產量直接套進幾千年前的農業產出上,史前時代 10/07 11:38
gary76: 到上古時代的農業產出是很低且不穩定的,先秦時代五穀的地 10/07 11:39
gary76: 位就足以說明一切,單一作物根本撐不起來社會需求,都是多 10/07 11:39
gary76: 種作物輪流種植 10/07 11:39
LaiTW: 遊牧是農業社會出現後才出現?? 10/07 11:57
duriamon: 大…型…古…文…明? 10/07 13:20
tiuseensii: 農業文明開始馴獸,遊牧是馴獸技術成熟後才有的 10/07 19:56
CGT: 狗尾草是那種可以燉雞湯的材料嗎? 10/07 20:50
saram: 狗尾草是梗米的元祖嗎? 10/08 02:24
duriamon: 稻米的馴化研究超級多,網路上隨便找都一狗票,中共有出 10/08 03:34
duriamon: 土考古證據,台灣也做了很多基因體相關研究。 10/08 03:34
amaranth: 狗尾草是小米祖先,小米=人工馴化篩選過的狗尾草 10/08 15:22
gm79227922: 新石記狗尾草拉麵 10/19 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