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omniscience (Leo chiu)》之銘言: : 事情是這樣的 : 我有一天跟一個中國同學聊天 : 他表示 : 他可以大概學各種腔調的普通話 : 沒有問題 : 但就是臺灣版本的沒辦法 : 因為有些讀音根本就不一樣 : 我好奇的問他 : "所以你們的ㄨㄟˊ險不只唸法,拼音還真的是拼成ㄨㄟ險?" : 他點頭稱是 : 這就讓我感到非常好奇 : 語音這個東西到底自古有沒有一個正確的標準 : 可以考究或確認呢? : 還是就一個教育部,各自表述,反正唸得習慣就好? 單就你說的「危」字 https://ytenx.org/zim?dzih=%E5%8D%B1&dzyen=1&jtkb=1&jtkd=1&jtdt=1&jtgt=1 宋.廣韻 1 危 魚爲切 危小韻 (危為濁聲,依清陰陽濁規則,應為陽平) 元.中原音韻 1 危 影母 齊微韻 陽平 圍小韻 明.洪武正韻牋 1 危 吾回切 平聲七灰 危小韻 對應廣韻小韻 危 清分韻撮要 1 危 我母 威韻 陽平 危小韻 依照以上的韻書,危字都念陽平,也就是ㄨㄟˊ,二聲危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些韻書出現的時間,各地方言也都是各聲混雜的,未留紀錄的很多 而且中古音跟上古音也都常相去十萬八千里 官話跟方言,誰的音存古較多都不一定 套到現在皆然 例如「見」,現在國語念作「ㄐ」, 但在閩南語裡,見反而念作存古較高的「ㄍ」, 我們也沒因此而將「ㄐ」念成「ㄍ」認為正確的標準 在這點上,所謂「正確的標準」,確實可以說是教育部各自表述 例如老是在修,讓人無所適從的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就非常的無謂 不過語音還是能夠從韻書上找到源流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57.5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74034825.A.6F3.html
duriamon: 雖然自古有許多記錄聲韻的書籍,但其實還是沒人知道該字 11/18 08:34
duriamon: 最原始正確的讀音,畢竟沒有錄音媒介。像古代記錄漢字跟 11/18 08:35
duriamon: 漢語的韻書會用反切,但是仍舊避免不了聲母和韻母的讀音 11/18 08:35
duriamon: 發生變化。舉例來說你要廣東人和上海人用反切來讀同一個 11/18 08:35
duriamon: 字,由於聲母跟韻母的唸法不同,這個字唸起來有很高的機 11/18 08:35
duriamon: 率不同。 11/18 08:35
duriamon: 以我國來說,很多人ㄣㄥ不分,ㄦ也不捲舌變成ㄜ,這跟正 11/18 08:38
duriamon: 音班的標準唸法就差很多了。 11/18 08:39
在有韻書韻圖的中古音時代(宋代以降), 雖然可能還有個別問題,(主要表現在介音跟韻母上),不過已相當程度可考據讀音 例如韻圖清楚的標明唇舌牙齒喉,再標清濁,開口、合口等等,已不再是簡單的反切系統 而藉由韻圖的內容去繫聯反切的聲韻,也讓我們能大致底定反切的聲韻面貌 韻圖長這樣: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9/Yunjing.jpg/1200px-Yunjing.jpg
就例如蒙娜麗莎時代沒有照片,我們很難清楚知道蒙娜麗莎實際長怎樣 不過我們有她的畫像,知道她大概長怎樣還是辦得到的
tiuseensii: 切音的初衷是科舉時代因應不同方音統一韻腳,本來就發 11/18 09:23
tiuseensii: 音不同了 11/18 09:23
tiuseensii: 相同韻腳各地發音不同,不同韻腳在方言中也可能同音 11/18 09:24
※ 編輯: a00080245 (123.192.157.51 臺灣), 11/18/2019 10:43:13
LonerEver: 教育部重編辭典,強迫把「尷尬」一詞的發音「進化」了 11/24 17:23
saram: 古韻四聲分明,平上去入,當時何來陽平陰平? 12/30 05:25
saram: 莫非有對等八聲? 12/30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