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古代沒有飛機可以噴灑農藥,那蝗災是如何滅絕的?? 東漢有段關於蝗害自然平息的軼事,《東觀漢記》云馬棱為廣陵太守時, "郡界常有蝗蟲傷穀",結果"蝗蟲飛入海,化為魚蝦" 網路上可找到一些古代專門用來防蝗的書,但似乎偏向明清時期的居多 在此提供更早先的記載,譬如先秦的《呂氏春秋》: "得時之麻,必芒以長,疏節而色陽,小本而莖堅,厚枲以均,後熟多榮, 日夜分復生;如此者不蝗" 其次是版友提到的人工方法,《漢書》:"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詣吏,以石碭受錢" "夏,蝗從東方來,蜚蔽天,至長安,入未央宮,緣殿閣。(王)莽發吏民設購賞捕擊" 《前漢紀》:"蝗蟲蔽天。自東來至長安。入未央宮。發吏民。設購賞以捕之" 東漢《論衡》也提到簡單的防範之道: "蝗蟲時至,或飛或集,所集之地,穀草枯索。吏卒部民,塹道作埳,榜驅內於塹埳, 杷蝗積聚以千斛數" 北魏《齊民要術》引西漢主張"種傷濕鬱熱則生蟲也"的《氾勝之書》: "又取馬骨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漬附子五枚。三四日, 去附子,以汁和蠶矢、羊矢各等分,撓呼毛反,攪也。令洞洞如稠粥。先種二十日時, 以溲種如麥飯狀。常天旱燥時溲之,立乾;薄布數撓,令易乾。明日復溲。 天陰雨則勿溲。六七溲而止。輒曝,謹藏,勿令復濕。至可種時,以餘汁溲而種之, 則禾稼不蝗蟲。無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穀之精也,使稼耐旱。 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於地中.." "骨汁、糞汁溲種:剉馬骨、牛、羊、豬、麋、鹿骨一斗,以雪汁三斗,煮之三沸。 取汁以漬附子,率汁一斗,附子五枚。漬之五日,去附子。擣麋、鹿、羊矢等分, 置汁中熟撓和之。候晏溫,又溲曝,狀如『后稷法』,皆溲汁乾乃止。若無骨, 煮繰蛹汁和溲。如此則以區種之,大旱澆之,其收至畝百石以上,十倍於『后稷』。 此言馬、蠶,皆蟲之先也,及附子,令稼不蝗蟲,骨汁及繰蛹汁皆肥,使稼耐旱, 終歲不失於穫" 又上面這2段再參考東漢楊厚對漢順帝上言的"「今夏必盛寒,當有疾疫蝗蟲之害」。 是歲,果六州大蝗,疫氣流行" 以及馬融說的"臣愚以為雖尚頗有蝗蟲,今年五月以來,雨露時澍,祥應將至"(後漢書) 來推論發生於乾旱後的蝗害,乃肇因於蝗蟲本身喜歡乾燥,更甚於喜歡溫暖之故? 因此強化農作物種子的吸水能力並萌芽長大以後,小弟我猜蝗蟲就沒那麼願意吃它們 而轉而尋求其他沒經過這層處理的食物來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5.25.1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81876119.A.F3D.html
becseger: 感謝!推! 02/17 03:10
articlebear: 推 02/17 07:09
imsphzzz: 推 02/17 09:42
filmystery: 感謝資訊提供 02/17 09:42
fayever: 蝗災防治系 02/17 10:02
filmystery: 其實我還有一個疑問,為何古人把釀災的蝗蟲稱作"蝗"?? 02/17 11:00
filmystery: 蝗跟皇不但同音,且字形也相近,這不是冒犯當今聖上?? 02/17 11:02
LaiTW: 皇有神明的意思在裡面 02/17 11:35
LaiTW: 古代有些老百姓是把蝗災當成神明降下的災難 02/17 11:39
chungrew: 推 02/17 21:09
chungrew: 對 古代人對蝗蟲是有迷信的 02/17 21:09
chungrew: 記得唐太宗貞觀初年也是有蝗災 02/17 21:11
wittmann4213: 有啊,唐太宗還當場吞蝗蟲,算是政治性表演 02/18 00:38
wladimir: 古代時候蝗災來了有祭拜的,如黃河下游的蝗蟲廟 02/18 15:08
wladimir: www.sohu.com/a/228782338_100128875 02/18 15:08
wladimir: 劉猛將軍治蝗有功 02/18 15:09
hqu: 下雨會使蝗蟲的翅膀變溼 飛不動 就會自已踩自已 也較好滅 02/24 09:59
verdandy: 很久以前澎湖有小型蝗災,許多單位派人去抓不到 02/24 11:59
verdandy: 後來就是趁清晨有露水飛不動抓光光 02/24 11:59
overno: 不是可以讓雞鴨去吃蝗蟲嗎? 02/26 11:09
verdandy: 東非這一波的可以去找影片來看,夭壽大隻,雞鴨沒被咬死 02/26 15:47
verdandy: 就不錯了,大概要鵝才有機會一拚 02/26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