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ucifax (虎爺:犬科動物給我滾開)》之銘言: : 由於黃河屢次決口,開封地下埋有六座古代城池,大梁城約距現在地表12至14米深,汴州 : 城約距地表10至12米深,東京城約距地表8至10米深,金汴京城約距地表6米深,明開封城 : 約距地表5至6米深,清開封城約距地表3米深,距地表12至14米,具體範圍尚未查明。據 : 考証研究,應與現存的開封城牆部分重合,稍偏西北。 : 等於在同一塊地上 : 可能往下面鏟個1公尺就會到上個朝代的遺跡上去了 : 那這樣的話 不就有可能 假設有個明朝的摩天大樓高5樓 算15公尺 : 運氣好在戰火中跟洪水中沒有被沖垮 : 那他到現在就可能還剩下10公尺 : 那地面上不就到處都是坑坑巴巴一堆之前的建築碎片嗎? : 這樣還有辦法住人嗎 還是把東西破壞掉 然後就開始住 : 而他們也沒想到下面埋著的可能是前朝的高樓大廈? 重點是古人沒有現代挖掘工具 蓋房子的地基根本不用打那麼深 你用的思維是現代水泥才有的問題 古代就算蓋很高 材料主體還是木頭跟夯土 不會有你所說的問題 夯土其實就是紮實的土堆 除非被燒過變成紅磚土 而黃河每次決口 都會加劇淤積作用 而本來的房子已經被淤土沖垮或掩埋 再重新往上蓋就好 這才是古人生活的樣貌 並且天災跟戰亂會使人口流動 可能這塊地方會有很長一陣子沒人住 那淤積上去很正常 如同漢長安城的情況 經過渭河多次氾濫跟水文環境的改變 被水淹過自然會有一層淤泥 地上物除宮體、牆體這種夯實土之外 每次水淹或火燒就會崩塌 自然會蓋在原來的建體之上 而唐代此處已變成禁苑 各通行門道用牆築實 正常來講沒有什麼人居住了 書上用一個探溝來談這些地層堆積有多厚 宮城南宮牆深溝東壁剖面圖 http://miupix.cc/pm-LBAU59 第一層:耕土層,灰褐色,土質疏鬆,厚0.15~0.25米 第二層:擾土層,黃褐色,土質較硬,距地表0.15~1.2米,厚0.45~1米,含有少量近代 瓷片和漢代磚瓦遺物。 第三層:漢代文化層,黑褐色,距地表0.6~2.2米,厚0.6~1.5米。其中包含有大量漢代 筒瓦、板瓦、瓦當、磚和五角形水管道殘塊等,還有數量不多的紅燒土塊。 第四層:黃褐色土中夾紅斑,即所謂的五花土(夯土),距地表1.3~2.9米,厚0.9~1.5米。 此層次中含有少量漢代瓦片。 第四層之下為生土。 由於這是快30年前的挖掘資料,地層分層較少,現代考古像第三層會再細分 這些土層並不厚,如果像現代建築通常就會直接挖到第三層 但過去的房子並不需要打這麼深的地基,擾動較少 一次大淹水能不能累積數十公分的淤泥? 以渭河的含沙量並不困難 http://goo.gl/t0XVg0 凡那比颱風過境時高雄淹水的報導,仔細看第二張圖 就能看到淤泥,現代水泥牆不像過去土牆會倒掉,淤泥較少,淹個幾次 就跟漢長安城上面的土層差不多厚了 古人當然知道下面有以前的遺物 像北京紫禁城 明代就蓋在元代的遺址之上 考古有很明顯的證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3.98.2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86988862.A.86D.html
jackliao1990: 推 04/16 08:50
※ 編輯: asdf95 (61.223.98.220 臺灣), 04/16/2020 09:53:57
Ariettina: 推專業 04/16 09:55
articlebear: 推 04/16 11:12
mikamikan: 國家地理雜誌去年12月的主題剛好也是在講耶路撒冷地下 04/16 13:30
mikamikan: 很有以前有一期在講阿什克隆 也都是城市一層一層建立在 04/16 13:31
mikamikan: 古代城市上方的情形 04/16 13:32
amaranth: 疑似特洛伊遺址也是疊了九層啊 04/16 15:13
這不是中國特有 很多歐亞大草原上的古城都有此特徵 一個城市歷史越悠久,而且有明顯斷代遺物的比較好分層 如果城市使用歷史是由幾乎不同的文明統治,文物的分層會非常清楚 ※ 編輯: asdf95 (61.223.98.220 臺灣), 04/16/2020 15:29:18
allgod: 推,以前老家也淹過,一次淹完的泥淤就可以有腳踝高,黃河 04/17 09:45
allgod: 這種大量淤泥與容易氾濫的,情況只會更糟吧 04/17 09:45
JustSad: 推個 04/17 13:54
JustSad: 補 04/17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