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將結論,可節省沒興趣端詳由來的版友,直接左轉出去的時間QQ 首先,楚國之爵秩,春秋時未見如中原諸國的卿 僅於《穀梁傳》載"僖公四(前656)年,楚無大夫” 後來《公羊傳》在文公九(前618)年,方有"楚始有大夫"之句 而楚國專屬的爵秩,更遲至戰國時期才出現,所以砍掉卞和雙腳的楚厲王 他所活到前741年的年代,楚國應沒有辦法發給他爵位的 在無法視"和氏"為其貴族地位下,以致《韓非子》之後的史料 皆以卞和,而非和氏來稱呼他,其實是有道理的 接著來講古一下楚爵,《史記楚世家》有一段陳軫問楚國柱國昭陽: "「願聞楚國之法,破軍殺將者何以貴之?」昭陽曰:「其官為上柱國,封上爵執珪。」 陳軫曰:「其有貴於此者乎?」昭陽曰:「令尹。」" 同樣內容亦見於《戰國策東周策》:"「君謂景翠曰:『公爵為執圭,官為柱國,戰而勝 ,則無加焉矣;不勝,則死..」" 得知執珪已經是楚爵的最高位階,官位最高則為令尹,所以權貴如鄂君子皙者: "親楚王母弟也。官為令尹,爵為執珪"(說苑) 再參考《史記黨錮列傳》: "或起徒步而仕執珪,解草衣以升卿相" 把執珪比做卿相,可見執珪其層級之高 跟《史記灌嬰列傳》: "從攻秦軍亳南、開封、曲遇,戰疾力,賜爵執帛,號宣陵君。從攻陽武以西至雒陽,破 秦軍尸北,北絕河津,南破南陽守齮陽城東,遂定南陽郡。西入武關,戰於藍田,疾力, 至霸上,賜爵執珪,號昌文君" 看出同樣封君,因戰功累積,而連帶提高從執帛到執珪的爵位 爵位高低另有下列史料旁證,《漢書補註》:'《禮》孤執皮帛,楚僭王號,故次於執圭 ,高祖初起,官爵皆以楚制" 《戰國策楚策》另有莊辛向楚襄王說道:"「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 ,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 "於是乃以執珪而授之為陽陵君,與淮北之地也" 以這些為例,可看出既然封君所兼有的執珪,為最高等 & 第2等 則通侯肯定會低於執珪、甚至執帛 也因此《楚策》裡: "陰謀有吞天下之心也。楚嘗與秦構難,戰於漢中。楚人不勝,通侯、執珪死者七十餘人 ,遂亡漢中。楚王大怒.." 把通侯擺執珪之前,顯示合乎理論上數量較多的,出現於數量較少的前面之邏輯 最後,眼尖的版友可能會注意到,上面已帶到楚國的軍功制了 那就來看《史記伍子胥列傳》一段,捉拿伍子胥的獎賞之記載: "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珪,豈徒百金劍邪" 告訴我們楚國並沒有像秦國末期,非得靠軍功才能獲得爵位 兩國軍功制仍存在些許差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14.2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07606347.A.670.html
stantheman: 未看先推 我文章那些噓我的人看到此文應感到汗顏 12/11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