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恕刪 其實科舉究竟有沒有那麼大的動力促進社會流動,我認為還有待商榷,至少在王朝中後期 以後,科舉造成的流動性應該不會像王朝初期那麼明顯。 如果要實打實地研究,根本問題還是在於史料的缺乏,像何炳棣的《明清社會史論》,就 把向上流動的最終目標定為進士。 而何氏光材料篩選就把傳記、名人集、墓誌銘都刪除了,因為這些資料都很主觀,集子裡 面的選人標準也很浮動,拿來量化一定會失真。 只能透過一些《進士登科錄》、《同年齒錄》為材料,但有些都是斷簡殘篇,也不是每次 科舉都有材料留下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很久以前讀的),以明朝來說,何氏認為王朝初期透過科舉(以及明 朝前期彈性的用人制度),流動性的確較明朝中後期明顯,而中期以後出身清寒的進士比 例逐漸降低。 搞不好科舉造成的影響根本就沒那麼大也說不定,倒是戰爭造成的社會流動(像明初戰爭 、明清戰爭、太平天國),這其中又以武人的崛起居多,流動性也比較明顯一點。 不知道國外有沒有學者研究歐洲或者其他地區的社會流動,也許有些方法可以參照XD ---- Sent from BePTT on my iPhone X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3.2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19353446.A.085.html
milk7054: 古代又沒有繁星計畫,科舉設立目的也不是要讓寒族翻身 04/25 21:06
milk7054: 有錢人家小孩本來就是比較會,階級複製古代就有 04/25 21:07
milk7054: 真正打擊唐朝士族的是黃巢之亂 04/25 21:08
milk7054: 清朝軍校還不是一堆世家子弟 04/25 21:11
milk7054: 領死薪水怎麼贏過用錢滾錢的,用小學數學就能想到結果 04/25 21:12
dosoleil: 不過在亂世後 開國初期能登科當官的 家境怎會差 04/25 23:10
mikamikan: 就文化資本累積的問題啊 04/26 00:01
moslaa: 有 04/26 00:24
moslaa: 父酬者 04/26 00:24
moslaa: 這本書完全在講你在問的 04/26 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