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9655 舊台幣4萬元兌換新台幣1元的故事:戰後台灣為何被捲入中國嚴重的通膨風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純就財金政策來看,從陳儀接收台灣開始,最晚到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到台灣,台灣 和中國大陸曾經處於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一國兩制」。 文: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暨台史所合聘教授) 1945年10月接收台灣以後,陳儀在蔣介石的支持下,透過不採用法幣而實施台幣的政策, 試圖防堵中國大陸嚴重的通貨膨脹,透過輸入的方式衝擊台灣的經濟。[1] 但是,此一政策是否有效,實際上是以國民政府的匯率政策作為依歸的。而此一戰後台灣 史中短暫的「一國兩制」經驗的意義,比起對國民黨當局統治政策,或是陳儀不當施政的 批判,過去較不受重視。但是對戰後初期的台灣經濟而言,則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一、初期匯率問題的影響 對此,汪彝定的回憶錄便清楚地指出,(中央的)國民政府所訂的匯率如何對台灣造成不 公,而有利於中國大陸來台取得物資,過程中以匯兌不當的狀態,取得財經上的利益,這 也就是低估台幣的價格所帶來的影響。 汪彝定回憶:「1946年初來臺時最令我驚喜,後來卻深感遺憾的是臺幣與法幣匯率(一比 二十)不公平。拜此匯率之賜,我們這些早期來臺的窮公務員,忽然之間發了一筆小財。 我帶來臺灣約有一、二十萬元法幣,按照二十比一的匯率,變成六、七千元,甚至上萬元 臺幣。 我穿著一條舊卡其褲子來到臺灣,這時趕緊去太平町(延平北路)做衣服,一口氣做了兩 套款式不甚高明的西服,共花了我二、三千元而已。如果在重慶,這筆錢(六萬元法幣) 連一條卡其布褲都買不到。不公平的匯率,是臺人怨懟的一個原因。」[2] 另一方面,也由於台灣的廠商或個人,要在中國大陸購買物資必須使用法幣,而台灣的法 幣供給相對不足,而導致法幣價格被高估的一個狀態。但是,台幣與法幣的匯兌制度,所 帶來的不良的影響,在當時少被提起,因此在後二二八之後的狀態,不比二二八事件當時 更為嚴重。 二、後二二八的通貨膨脹問題 後二二八台灣的通貨膨脹問題,與二二八之前造成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並沒有太大的差 異。 1945年10月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以後,積極建立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貿網絡。大量的糖 、茶、香蕉與鳳梨等產品,被輸入中國各省。但是,國民政府(及其後的中華民國政府) 發行的貨幣(法幣、金圓劵改革後此一狀況依然)對台幣明顯高估,[3] 且因中國大陸嚴 重惡化的通貨膨脹及貨幣劇烈貶值的狀況下,由於買方付款的延遲,貿易局壟斷對外貿易 ,導致經貿利潤遭到嚴重侵蝕。[4]而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匯兌,更嚴重的是造成台灣發 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除了原有的問題外,1948年8月中華民國政府推動金圓券改革,同時實施的經濟管制,不 僅沒有改善台灣的經濟,反進一步傷害了臺灣的經濟。根據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的〈幣制 改革在臺灣〉一文:金圓券改革實施後,中央政府於8月25日實施物價管制,規定全台物 價以8月19日金圓所標示的各項定價為準。臺幣對法幣的比率的與貨物售價之調整皆需經 行政院核定。 由於此一政策的實施,韓麗珍在〈幣制改革後的臺灣經濟〉便指出:「採購外國貨物,在 8月19日以前,是要結匯,美金一元結匯法幣八百萬元;8月19日以後,結匯須一千二百萬 元,即等於8月19日前的美鈔黑市。因此,商人要多花四百萬元,才能買到同樣美金一元 的東西。成本提高,售價不提高,商人是無人敢去採辦的;此外腳踏車零件、車胎、西藥 也有同樣的情形。」 透過前述的管制機制,台灣的物價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因為不僅是台灣的物價將直接而完 全的受制於中國的京滬市場,更因為工業品多係由中國大陸輸入,結果台灣成為高物價區 域。原本1948年8月19日的台灣物價比起中國大陸京滬市場,不但輸入品的價格與原採辦 地的價格有距離,而且台灣特產品的價格也偏低。結果以當日的水準作為限價的起點,對 台灣的商人和生產者就造成嚴重的損失。 整體而言,二二八事件過後,雖然國民政府撤換陳儀,並將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台灣省政 府,但是,原本的財經政策並沒有徹底的改弦易轍,也就是對台灣不利的匯兌制度不僅沒 有改善,而且在之後出現了更嚴重的問題,而中央駐台各機關不斷地要求台灣省政府代墊 相關款項,也造成台幣發行數目持續增加,這是後二二八之後,台灣嚴重通貨膨脹的重要 原因。 換言之,透過不當的匯兌制度低估台幣的價格,以及台灣與中國緊密的經濟聯繫、貨物流 通,彼此的輸入輸出狀態,導致台灣在二二八之後,原本的通貨膨脹問題不僅始終沒有改 善,甚至出現更為嚴重的狀態,這樣的狀態越往新台幣改革的時間點逼近,問題就更為嚴 重。而這種匯兌問題的解決,或是台灣與中國緊密經貿關係問題的解決,基本上是在1949 年新台幣改革之時,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根據林鐘雄的研究,除了1948年1月15日至8月18日,及1948年11月12 日至1949年6月15日之外,台幣對法幣或是金圓券的匯率都是由中央政府決定。因此,匯 率政策對台灣財經情勢的負面影響,或是台灣物資價值被低估地輸往中國大陸,相關責任 也都應該由中央政府層級承擔。 https://tnl-static.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015/10/6a01a3fce68f54970b01b8d16af408970c-500wi.png
1946/8/20~1948/8/18 法幣兌換台幣變動圖(作者自繪) 省政府決定本省金融經濟問題處置案三點:1.各省營機關的輸出入物資必須經過台灣省物 資調節委員會處理。2.各省營機關在上海的法幣餘額,全部存入台灣銀行上海分行,禁止 自行保存或存入其他銀行之用。3.各省營機關的存款由台灣銀行限定。 https://tnl-static.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015/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5-10-26-%E4%B8%8A%E5%8D%883.33.41.png
1946/8/20~1948/8/18 匯率問題重要紀事(作者自製) 三、新台幣改革政策及其後續問題 1948年12月,中國大陸金圓券改革失敗以後,中國大陸巨額資金迅速流入台灣,進行避險 或謀取匯兌上的利益,透過匯兌導致台灣的通貨膨脹更加激烈。[5] 整體而言,當時台灣 經濟情況不佳,民間更只有小型工商業活動,民間部門的資金需要很難獲得官營銀行的支 持,因此,既有的研究便指出,台灣惡性貨幣膨脹的兩個主要原因都是外來的。 一是台灣銀行以省庫的角色,採取增加通貨發行的方式而墊付中央政府的各項墊支款項; 二是台灣銀行係以法幣(後來改為金圓券)作為發行準備,且舊台幣與法幣、金圓券之間 長期採用固定匯率制度,因而法幣及金圓券在大陸之惡性通貨膨脹乃藉固定匯率而輸入台 灣,轉變成舊台幣的惡性通貨膨脹。 由此可知,陳誠主政的台灣省政府如欲壓制台灣的通貨膨脹,先須控制貨幣供給額的增加 ;而為控制貨幣供給額的增加,則須斷絕這兩項外來不利影響因素的關係。[6] 從1948年 8月至1949年5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台幣從1835比1兌換金圓券,成為1比2000,[7] 這是 台灣被迫推動新台幣一元兌換舊台幣四萬元的幣制改革的重要背景。 1949年5月,由於台灣情況特殊,及財政廳嚴家淦廳長力爭結果,中央政府同意對台灣財 政予以特別支持,關於過去台灣省替中央在台機關所墊款項,中央政府特准全部以存台黃 金美鈔歸還。[8] 6月15日,台灣省政府以中央銀行撥還台灣銀行的八十萬兩黃金作為發 行準備,並撥借一千萬美元外匯作為進口貿易資金,公告新台幣發行辦法,進行幣制改革 。[9] 其中除舊台幣四萬元折合新台幣一元之外,並規定新台幣最高發行額為兩億元,及 一美元兌換新台幣五元。[10] 此一政策對台灣被捲入中國大陸經濟風暴所引發的通貨膨脹,有相當程度的改善效果,但 是此一效果之所以產生,並不是因為四萬元舊台幣換新台幣一元這種單純面額的改變,更 重要的是,台灣貨幣供給額的控制基本上必須切斷與中國大陸的匯兌關係,以及台灣銀行 不再藉增加通貨發行墊付中央政府各項墊支款項,才得以根本解決。 就在新台幣幣制改革的第二天,陳誠主政下的台灣省政府下令停止與金圓券及中國大陸其 他貨幣的匯兌措施。[11] 此後,台灣雖曾恢復與中國大陸通匯,但是不僅時斷時續,而 且商匯更見限制。[12] 加上中共政權已經逐漸控制了中國大陸的大部分區域,因此,台 灣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幾乎中斷。 https://tnl-static.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015/10/6a01a3fce68f54970b01bb0884ef9b970d-500wi.png
1948/8/20~1949/5/27 台幣兌換金圓券變動圖(作者自繪) https://tnl-static.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015/1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5-10-26-%E4%B8%8A%E5%8D%883.37.39.png
1948/8/20~1949/5/27 匯率問題重要紀事(作者自製) 四、結語 純就財金政策來看,從陳儀接收台灣開始,最晚到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到台灣,台灣 和中國大陸曾經處於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一國兩制」。由於台灣對主導政權的國民黨當 局無法發生足夠的影響力,整體財金政策也出現對台灣嚴重不利的狀況。從台幣對法幣的 匯率,到台幣對金圓券的匯率,始終如此。 這也是造成戰後初期台灣被捲入中國嚴重的通貨膨脹之中,無法自拔的關鍵性因素。必須 等到新台幣改革之後,台灣脫離中國經貿圈,特別是在中華民國政府失去中國大陸的統治 權,終結此一短暫「一國兩制」時期,台灣才能擺脫中國嚴重通貨膨脹的影響。而在美援 來了之後,透過經貿制度與對外經貿關係的重整,開啟後續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契機。 ------------------ 參考資料 [1]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明田,1996),頁 4、14。 [2] 汪彝定,《走過關鍵年代:汪彝定回憶錄》(臺北:商周,1991),頁16-17。 [3] 林鐘雄,〈1940年代的台灣經濟〉,張炎憲等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頁46。 [4] 劉士永,《光復初期台灣經濟政策的檢討》(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96), 頁71。 [5] 隅谷三喜男、劉進慶、涂照彥,《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 人間出版社,1993),頁33;林鐘雄,〈1940年代的台灣經濟〉,收入《二二八事件研究 論文集》(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頁46。 [6] 林鐘雄,《台灣經濟發展四○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頁34。 [7]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明田,1996),頁 70、84;《台灣新生報》,1948年12月22日;《中央日報》,1949年5月27日。 [8] 《台灣新生報》,1949年5月26日。 [9] 《臺灣省政府公報》,卅八年夏字第六十二期,頁770-774。 [10] 《台灣新生報》,1949年6月15日;《中央日報》,1949年6月15日。 [11]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明田,1996), 頁86;《中央日報》,1949年6月16日。 [12] 《台灣新生報》,1949年12月31日。這是官方公佈的時間,實際上收兌日期稍有延 後。 本文經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戰後初期台幣與法幣(金圓券)的匯兌問題–「一國兩制」財金政策的回顧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 戰後通膨都是日本人亂印鈔跟美國人殘忍轟炸台灣造成的。 我大KMT貨幣專家已經全力善後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9.101.242 (臺灣) Q※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37852770.A.F14.html
zeumax: 其實一開始也是為了避免貨幣相互影響,才刻意保持專用劵 11/25 23:12
zeumax: 結束問題實際上就是被問題解決掉了,跟啥一國兩制有影響是 11/25 23:14
zeumax: 沒關係的,現實香港金融也是因為區隔可以比較避免直接影響 11/25 23:14
zeumax: 香港經貿基礎一直是緊貼大陸地區 11/25 23:14
zeumax: 內文論述歸論述,結尾還是往自己想要的結語去寫 11/25 23:16
笑死人,結尾處是參照上面版友推文引述來的喔!!! ※ 編輯: ronray7799 (39.9.101.242 臺灣), 11/25/2021 23:21:17 ※ 編輯: ronray7799 (39.9.101.242 臺灣), 11/26/2021 00:00:01
A6: 完全跳過日本的武尊券耶 11/26 12:02
jason222333: 這篇才完整 11/26 13:13
jason222333: https://bit.ly/3cF9Bbr 11/26 13:13
afv: A6,因為武尊券只影響國府接收前的物價,無法影響國府接收後 11/26 14:51
afv: 的物價 11/26 14:51
afv: 貨幣政策的特點是效果產生迅速 11/26 14:51
afv: 如果國府接收後不再增發紙幣,自然物價就回穩了 11/26 14:52
afv: 而國府增發紙幣是跟它自己的財政收支有關 11/26 15:09
afv: 跟日本之前印的紙鈔沒什麼連結 11/26 15:09
moslaa: 這邊提出有一點意見,其實從afv大過去對這議題的看法 11/26 16:50
moslaa: 我感覺afv大八成是經濟相關出身 11/26 16:50
moslaa: 我的提問是,舊台幣以1比1的兌換比交換日本幣 是否合理 11/26 16:52
moslaa: 以我來猜,當時日本已是戰敗國,而第二次國共內戰 11/26 16:53
moslaa: 尚未開打,我認為舊台幣不應該以1比1來換 11/26 16:54
moslaa: 這高估了當時日幣價值,所以這個高估/落差 11/26 16:54
moslaa: 或會造成舊台幣的價值繼續下跌。 11/26 16:55
A6: 武尊完全無擔保 你說自然回穩我是不信的 11/26 17:28
A6: 國府不曾發 幫忙補洞 當然可以 問題當時國府也沒能力 11/26 17:29
A6: 前面的坑 後面補不上 不能完全說前面挖坑的都沒問題吧? 11/26 17:30
A6: 況且上萹說日本的"嚴格控制" 自己本土最後也得做貨幣改革 11/26 17:32
A6: 日本制度本來就也存在問題 不是全部推給國民黨就可以帶過了 11/26 17:33
A6: 直接跳過 日 本 戰 後 全部檢討國府 有點刻意忽視了 11/26 17:35
moslaa: 我講個小故事好了,先說,我保證是以前看到 絕對不是我 11/26 17:39
moslaa: 這裡編劇。故事大概是有對同時間同一醫院生產的夫婦 11/26 17:40
moslaa: 因為護士的不小心,抱錯,所以兩邊交換了小孩 11/26 17:41
moslaa: 後來重新發現抱錯後 雙方家長決定換回來 11/26 17:41
innominate: 不補洞也行,重點是人家挖了一個大坑,你之後是挖了一 11/26 17:42
innominate: 個黑洞,然後說哎呀這個坑好大我補不上 11/26 17:42
moslaa: 本來也算美事一樁? 不過出了點小問題: 11/26 17:42
moslaa: 兩對夫婦的經濟實力差距很大 11/26 17:42
moslaa: 被換回窮的家庭的小孩 長大很怨恨自己父母 11/26 17:43
moslaa: 覺得為什麼要換回來,不換的話 他的人生會整個不一樣 11/26 17:43
moslaa: A大你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小故事 (笑 11/26 17:44
A6: 你不用用小故事啦 現實比這還殘酷 中國前幾年還有一個 有遺傳 11/26 19:37
A6: 病的小孩 故意去換到有錢人家去 你可以去思考這件事情 11/26 19:37
A6: 而且這是真實的事情 11/26 19:37
A6: 對方還算家底後能治 如果對方家底不厚呢?? 我倒覺的你可以思考 11/26 19:38
A6: 思考這個真實案例 11/26 19:39
A6: 還有另一個是 要找原生父母換骨髓 原生父母還不願意 11/26 19:43
A6: 不用設想小故事 現實遠比小故事殘酷 11/26 19:43
afv: 就算不是一比一換,以國府赤字問題無法解決,最終也是落得金 11/26 20:10
afv: 圓券的下場 11/26 20:10
afv: 當初設定三百萬法幣換一元金圓券 11/26 20:11
afv: 金圓券也有黃金準備跟發行上限 11/26 20:12
afv: 如果說坑是指戰爭造成的生產力損失,還能說得過去 11/26 20:14
afv: 講武尊券造成舊台幣崩潰就太過了 11/26 20:14
afv: 擔保之所以是擔保,是因為必要時要拿出來償還才算 11/26 20:15
afv: 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當擔保,就是央行要準備好黃金供民眾拿紙 11/26 20:17
afv: 幣來按官訂匯率兌換 11/26 20:17
afv: 現在新台幣不是金本位制,也沒有官訂黃金價位讓你拿新台幣紙 11/26 20:18
afv: 鈔去央行換黃金 11/26 20:18
afv: 武尊券就跟現在的新台幣一樣地位,都沒擔保 11/26 20:19
afv: 貨幣政策的特性是收放造成的效果迅速,武尊券造成通膨,之後 11/26 20:34
afv: 國府用舊台幣換完之後不增發,那物價就卡在武尊券發行量的水 11/26 20:34
afv: 位上不增加 11/26 20:34
zeumax: 我覺得不增發也太天真了,不論各種原因都不可能不變 11/26 20:43
zeumax: 舊政府發了鈔錢都拿去用,然後要新政府不能用,撇開濫發部 11/26 20:45
zeumax: 份我是覺得有點苛刻。 11/26 20:45
afv: 為什麼新政府要跟著舊政府一起印鈔,甚至狂印? 11/26 20:56
afv: 我也沒說新政府不能印鈔,新台幣推出的時候,發行上限是兩億X 11/26 20:58
afv: D 11/26 20:58
afv: 你看現在新台幣都發多少了XD 11/26 20:59
moslaa: 感謝兩位A大都惠賜回應 11/26 21:03
zeumax: 因為有需求,不然你以為舊政府為啥也濫發,因為問題存在 11/26 21:27
zeumax: 就現實來說其實只要不狂印,也許問題還不會加劇。 11/26 21:27
zeumax: 當然是犯了 11/26 21:28
saltlake: 現行新台幣總發行額哪裡可查? 11/26 23:06
A6: 先講清楚喔 我表達的是 不是說一定是某個單一因素造成的 11/26 23:56
A6: 我沒有說國府一定沒問題 但是像這幾篇全推給國府 那是有問題的 11/26 23:56
A6: 日治戰時問題 用日本嚴格限制帶過 11/27 00:00
afv: google “新台幣 發行量”就能查到 11/27 00:01
afv: 今年農曆年發行量已經破三兆了 11/27 00:01
afv: 是說要說是日本拖累國府,可問題是中共建國又平息了惡性通膨 11/27 00:03
A6: 其實類似的問題 一兩年前的糧食問題也有說到 11/27 00:03
afv: 中共更有理由說日本加上國府的問題 11/27 00:04
A6: 如果要牽扯大陸的部份 國府的法幣要另外來說 特別是最近中共 11/27 00:04
A6: 又再說 當年對國府金融戰的事情 應該會有更多有趣的資料出來 11/27 00:04
afv: 但中共掌權後確實穩住物價與物資供應 11/27 00:04
A6: 解放區 他一直是獨立貨幣 而不用國府的法幣 11/27 00:07
A6: 而且當時是打土豪分田地 很多問題應該是延遲到"3年自然災害" 11/27 00:07
A6: 那時候爆發的 三年自然災害 是中共官方說法 11/27 00:08
A6: 三年自然災害 可以YT找找袁騰飛早年講課影片有比較犀利的評論 11/27 00:11
afv: 中共獨立貨幣,所以可以視為是兩個國家對打 11/27 00:13
A6: 中共的機制 要請對岸的朋友來說 因為他還有一個糧票系統 11/27 00:14
afv: 那問題就變成為何共方能穩定財政收支不需印鈔補赤字到崩潰 11/27 00:14
A6: 中共建政後的糧票系統 和錢的關係 我沒有很清楚 11/27 00:14
afv: 而國府方無法控制赤字導致印鈔印到崩潰 11/27 00:15
afv: 配給制度我知道,那國府為何不能搞? 11/27 00:15
afv: 畢竟連英美在戰時都曾有過配給制度 11/27 00:16
afv: 打土豪分田地與大躍進完全相反 11/27 00:17
afv: 打土豪分田地把土地所有權轉移給耕作的佃農 11/27 00:18
A6: 國府方的問題 還有中共在後面搗蛋 11/27 00:18
afv: 大躍進則是把土地從那些原佃農手上收回來 11/27 00:18
A6: 也就是最近我看到中共開始在講的 當年對國府的金融戰 11/27 00:19
A6: 這部分 我是還蠻期待中共方詳細的說法的 11/27 00:20
afv: 都跟共軍全面開戰了,怎麼還要指望對方不搞事? 11/27 00:20
afv: 國方沒辦法還擊也是個問題 11/27 00:21
afv: 真要說的話,共軍鄉村包圍城市,切斷糧食供應比那些什麼金融 11/27 00:22
afv: 戰更有用 11/27 00:22
afv: 後來中共建國,在上海發動米棉之戰控制物價 11/27 00:23
afv: 方式就是在物價漲到最高點時,從農村運來大量糧食以低價拋售 11/27 00:24
afv: 瞬間就把物價打下去了 11/27 00:24
afv: 中共加強稅收,發行公債,吸收存款,回籠貨幣,緊縮銀根,最 11/27 00:28
afv: 後穩住物價 11/27 00:28
moslaa: 中共這樣做不對 11/27 06:51
moslaa: 用行政方式,把米用低於市價方式賣掉 11/27 06:52
moslaa: 這對農民不公平 11/27 06:53
moslaa: 而且,米是農民種的,怎麼可以送到大城市上海去賣 11/27 06:54
moslaa: 這根本在欺負中國農民 11/27 06:55
moslaa: 我隱約記得,國民黨就是把台灣的米跟糖運到大陸, 11/27 07:04
moslaa: 台灣出產的米跟糖,台灣人自己吃不到,給外人吃,引起民 11/27 07:05
moslaa: 怨,才會引起228 11/27 07:05
moslaa: 至於配給制度為啥不搞,下面說法是國民黨不會 11/27 07:20
moslaa: https://reurl.cc/r1G6Yx 11/27 07:21
A6: 米跟糖運大陸的說法 就是某政營愛宣傳的事情 11/27 07:27
A6: 但實際上都拿不出證據 11/27 07:28
A6: 中共說的金融戰 是干擾法幣 例如偽幣等作法 11/27 07:30
A6: 兩年前 再吵米的事情的時候 我就查過 太平洋戰爭之後 台灣好幾 11/27 07:31
A6: 次大災 特別到1945年 稻米產量更是直接減半 11/27 07:33
A6: 到六十萬旦 1944年約100萬旦 1946年我查到的約80萬旦 11/27 07:36
A6: 八卦板我有看到一篇說日治時代 他爺爺奶奶都吃老鼠了 11/27 07:38
A6: 我在想 當時吃老鼠都沒暴動 應該和中共三年大災一樣 主抓精神 11/27 07:40
A6: 和政治宣傳 這部分一直是國民黨的弱項 11/27 07:40
moslaa: Well...糖是真的有拿到上海去賣啦 就是因為要平抑物價 11/27 08:19
moslaa: 至於米,應該也是有,不過可能數量是15萬噸,這各數量是 11/27 08:31
moslaa: 多還是少,我不知道。我的依據 11/27 08:31
moslaa: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三十二條處理大綱 11/27 08:32
moslaa: 注意第32條,且注意第32條是最後一條的意味 (笑) 11/27 08:32
moslaa: 啊 還有啊 糖沒在32條裡面 >o< 11/27 08:41
zeumax: 配給機制要強健可控的基層體制才行,共產黨從一開始組織就 11/27 09:31
zeumax: 是在練這個的。到現在應用來做防疫工作,說白也是動員極強 11/27 09:31
zeumax: 現代政府如美國靠銀行金融體系發放福利金,由居民自己採買 11/27 09:33
zeumax: 再靠NGO民間自力,嚴重緊急派國民兵,大概如此 11/27 09:34
zeumax: 目前現政府則依靠網路app,配合高度普及的便利商店或藥局物 11/27 09:36
zeumax: 流系統執行各種普及基層的配給事務 11/27 09:36
zeumax: 我現政府也是在有現代科技與完整物流體系已經佈局完成十年 11/27 09:38
zeumax: 以上,才得以往基層發放想要發放物資,即使如此依然有不透 11/27 09:38
zeumax: 明部分 11/27 09:38
zeumax: 國府用的就是不完整的商業鍊,已腐敗且從未深入控制的官僚 11/27 09:39
moslaa: 嗯... 雖然我立場...... 11/27 09:41
moslaa: 日植二戰時,在台灣即採用配給制度 詳情我不清楚 但至少帳 11/27 09:42
zeumax: 想像一下80年前中共就有略輸於封街派人發送生活物資的基層 11/27 09:43
zeumax: 而國府沒有app,沒有穩定物流的便利商店體系,即便是今天 11/27 09:43
zeumax: 分送物資到防疫旅館都有困難,只有部分獲得服務 11/27 09:43
moslaa: 帳面上是有的。而日植時期對於台灣人的掌控,理論上這套 11/27 09:43
zeumax: 國府不是沒想玩配給管制,也施行過管制,但很明顯正是失敗 11/27 09:44
zeumax: 的執行力,反而讓自己更快崩潰 11/27 09:44
moslaa: 基層體系還在,也有轉交給國民政府 不然光復哪能很快 11/27 09:44
moslaa: 舉行民主選舉 11/27 09:45
moslaa: 所以配給制度在大陸無法實行,確實可以推說是無法控制基層 11/27 09:45
moslaa: 但在台灣還要用這個理由,我存疑 11/27 09:46
moslaa: 也不能說是台灣人本身不願意用配給制度,注意上面32條 11/27 09:47
moslaa: 228委員會已經自己提出改用配給制度 11/27 09:47
zeumax: 國府還有很嚴重的控制缺乏距離爆虐,雖然也是他自己體系, 11/27 09:47
zeumax: 但只要距離一遠就經常失控,直到國府整個遷台才完整控制 11/27 09:47
moslaa: 總之,至少以英國來說,即使是戰勝國 配給制度依然持續到 11/27 09:48
moslaa: 1950年左右,台灣二戰也是配給制度 11/27 09:49
moslaa: 為何沒有持續下去,這是個可以研究的點 11/27 09:49
zeumax: 當時國府執行能力確實是頂多中央區,一遠就容易失控的高度 11/27 09:50
moslaa: 前面我連結的說法是 日本似乎有規劃一套戰後配給制度 11/27 09:50
zeumax: 失能,台灣雖然一樣是蔣自己的,但爆發228時很明顯蔣自己 11/27 09:50
zeumax: 都不能掌握狀況 11/27 09:50
moslaa: 準備轉交國民政府實施,但政府接收官員只在意財產清點 11/27 09:51
moslaa: 其實我個人工作經驗,交接工作優先清點財產是很合理的 11/27 09:51
zeumax: 受到各類因素Debuff基本就是政府崩盤前兆,而也確實崩了 11/27 09:52
moslaa: 什麼制度傳承 經驗傳承 是比較後面的事情 11/27 09:52
zeumax: 而龐大官僚直接從大陸轉移到台灣,管控能力就增強很多,不 11/27 09:54
zeumax: 利因素也隨著重開機戒尺,不然也沒法讓他在台灣呆到老死 11/27 09:54
moslaa: 總之,混久後,我覺得歷史充滿細節,而細節又是解釋歷史 11/27 11:13
moslaa: 的基礎。如果你對某些歷史解釋有疑問 11/27 11:16
moslaa: 那你應該作的事情是重新找一次史料,組合出你認為的解釋 11/27 11:17
moslaa: 其實今天你所不喜歡的歷史解釋,人家就是這樣苦幹實幹 11/27 11:18
moslaa: 找資料,弄成自己的解釋,這一點我很佩服。 11/27 11:20
moslaa: 如果今天您無法做到,只能重複比較空泛的評論 11/27 11:21
moslaa: 那麼在歷史解釋權上被人放到在地上哭哭 11/27 11:21
moslaa: 也實在怨不得別人。真正要做的是,站起來,找資料 11/27 11:22
moslaa: 以我自己為例,我對於國民政府避免台灣被赤化,與台積電 11/27 11:23
moslaa: 我很有信心,位什麼?音位我確實去查過。共勉之。 11/27 11:24
afv: 中共在農村是徵收實物税,米的來源就是那些税 11/27 11:32
afv: 國府來台灣後也是直接徵收實物田賦 11/27 11:33
afv: 我覺得米棉之戰能成功壓抑物價,是中共重新恢復農村與城市間 11/27 11:34
afv: 的物資交換 11/27 11:34
afv: 而且中共控制住財政赤字,得以將徵稅帶來的米棉大量投入市場 11/27 11:36
afv: 穩定物價 11/27 11:36
iamoldtwo: ☺ 11/27 12:18
moslaa: 呃,不對,我認為您解釋不對 11/27 12:22
moslaa: 棉我不清楚,但米以您說法,似乎是拿到上海去賣掉 11/27 12:24
moslaa: 如果這樣算回覆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物資交換 11/27 12:25
moslaa: 那為何國民政府拿台灣糖(米我不知道)到上海去賣 11/27 12:26
moslaa: 叫做欺負台糖,搶奪台灣資源。 11/27 12:26
afv: 中共措施的最大重點是控制財政赤字 11/27 13:02
afv: 一但財政赤字控制住,則印鈔融通赤字的壓力就消減 11/27 13:03
afv: 印鈔被控制住後,物價就不易全面性上漲 11/27 13:03
afv: 這時再加上中共投入國營事業與徵稅所收實物,物價甚至能再進 11/27 13:04
afv: 一步下跌 11/27 13:04
afv: 物價下跌,那原先低於市價售出物資,也不易造成虧損 11/27 13:05
afv: 肥料與布料價格下跌,農民虧損自然縮水 11/27 13:07
afv: 陳雲控制赤字避免大量增印鈔票 11/27 13:08
afv: 發行公債與吸收存款、減少放款則是回收市面上的紙鈔 11/27 13:09
afv: 讓市面上的紙鈔流通量進一步下降 11/27 13:09
afv: 這時再投入物資進市場,就有物價下跌的效果 11/27 13:10
afv: 而國府無法控制赤字,進而必須大量印鈔融通 11/27 13:10
afv: 導致市面上的紙鈔流通量節節升高 11/27 13:11
afv: 這時投入物資僅能減緩物價上漲速度,無法壓制物價,遑論讓物 11/27 13:11
afv: 價下跌 11/27 13:11
afv: 所以中共投入物資的成功再於同時有控制印鈔量的配套 11/27 13:13
afv: 而國府投入物資的失敗,則是一面投入物資進市場,一面又印鈔 11/27 13:13
afv: 從市場上收購物資 11/27 13:14
afv: 如此一來,國府時期市場上的物資不見增加,但紙鈔越來越氾濫 11/27 13:14
saltlake: 中共控制住財政赤字 <- 這點如何做到? 11/27 13:26
afv: 畢竟中共是戰勝方,隨著戰爭勝利,接收了大量產業與物資,而 11/27 13:33
afv: 且解放區打成一片也促進交通恢復 11/27 13:33
moslaa: 我覺得引入中共如何控制內戰時的經濟 特別是物價部分 11/27 14:18
moslaa: 這是很重要的方向,因為這時國共兩邊都是在統治同一片土地 11/27 14:19
moslaa: 與人口,這時會比參考日本等外國更有同一基礎 11/27 14:20
moslaa: 不過這各題材真的很大 老實講 超出我實力 11/27 14:22
moslaa: 我覺得這類題材很有寫成碩博論文的潛力 11/27 14:22
moslaa: 附帶一提,國民政府來台也是把許多日資企業整合成國營 11/27 14:29
moslaa: 比如台糖 台紙就是這樣來的。 11/27 14:31
moslaa: 從afv大的說法看來,其實中共不少做法跟國民政府是重疊 11/27 14:32
moslaa: 至少帳面上看是這樣,但細節如何不同,以至於成效不同 11/27 14:33
moslaa: 這真的可以出學術論文 我感覺啦... 11/27 14:35
saltlake: 同上,國共內戰的國家經濟控制真的是兩黨成敗關鍵之一 11/27 16:14
saltlake: 應該是滿有價值的研究題目。 11/27 16:15
saltlake: 但是都過了這麼久了,真的沒這方面的學術研究? 11/27 16:15
saltlake: 還是說經濟系或經濟史方面其實已經有這方面研究? 11/27 16:16
hgt: 一面投入物資進市場,一面又印鈔收購物資-->這不就是權貴能撈 11/27 16:45
hgt: 就撈,大撈特撈的意思嗎?? 11/27 16:46
chungrew: 推afv大 11/27 22:07
chungrew: 對岸有一些研究是關於對岸的通膨 11/27 22:09
chungrew: 這類論文要寫的困難點在於資料難找 11/27 22:09
chungrew: 除非兩岸合作 11/27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