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oslaa (萬變蛾)》之銘言: : 答案,不會。 : 甚至從結果論來說,其實光復前的規劃才比較"差", : 對,你沒看錯,我就是說日殖時期的都市規劃,差。 : 退一步,也該說"粗糙"。 : 先講前提: : 1. 其他地方我不熟,這裡以台北市為例。 : 2. 注意我們在談 <都市規劃>,非 <建築外觀>。 : 3. 所謂都市規劃指:土地分區利用,水力電力等路線安排,交通路線安排。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rban_planning : 日殖時代有幾次對台北市的都市規劃,就我所知,最後一次是1932年。 : 為什麼我說日殖時期台北市的都市規劃很差呢? : 因為1932年規劃的目標想把台北市建設成一個在1960年代有60萬人口的都市, : (日治時代‧臺北之土地重劃 by 黃武達) : 各位,現在台北市的人口多少? : 260萬。 : 顯然根本不適用嘛! : 好好好,我知道熱愛日殖時代的版友內心此刻一定在大叫: : 現在是2022年耶,人家就只規劃到1960年代啊~~~ : 可惜可惜,史實上,1963年,台北市人口已破百萬,日殖規劃依然破功。 : 甚至1950年的台北市人口就破50萬,逼近1932年的規劃上限了。 : (續修臺北市志~社會志) : 好好好,我知道熱愛日殖時代的版友內心此刻一定在狂吼: : 那是因為該死的國民黨在1949年把中國難民塞滿台北市啦~~~ : 可惜可惜,1944年的台北市人口就達到40萬了(數據來源同上), : 得證國民黨並沒有把約120萬的來台外省人都塞在台北市。 : 1963年台北市人口之所以會遠遠超過1932年的規劃, : 根本原因不是1949年國民黨塞人到台北市, : 而是在中華民國統治下,台灣逐漸轉型成工業/商業為主的社會, : 伴隨工商的發達,人口往都市集中,都市化是必然的。 : 日殖規劃的根本問題在:日本人想台灣成為農業島, : 並沒有打算讓台北市成為大日本帝國底下的啥商業中心/科技中心, : 所以不可能給台北市規劃太多人口,不然誰去種田啊。 : 除非我們台灣人自甘永遠當農業島,否則日殖時期的規劃必然破功, : 所以我一開頭講:結果論來說,日殖對台北市的都市規劃可以說差。 : 再來講"粗糙",我們先看1932年的規劃地圖 : https://i.imgur.com/jNLIFjC.jpg
: 上圖的紅圈部分是我加的(不好意思 >o<),是當年台北市的實際範圍, : 大家馬上可以發覺,當年台北市其實很小,大致上今天的西門町一帶。 : 紅圈範圍以外,基本上是農田。 : 換句話說,1932年的台北市都市規劃,說穿是把道路畫一畫,然後給些公園預定地。 : 好好好,我知道有公園很偉大,您們不必在內心嘶吼了。 : 但都市規劃有放入公園就結案了? : 請教哪些是商業區?哪些是居住區?要不要住商分離? : 排污下水道呢?自來水管呢?你家每天煮飯要用的瓦斯管呢?電力分配呢? : 各區住民求學時,中小學的預定地在哪裡? : 本版應該不會有人以為, : 現在市政府捷運站附近的繁華,是日殖規畫好的吧。 : 在我看來,如果您覺得台北市住起來感覺還不差, : 特別是如果資金沒問題,您會優先買東區的房子而不是西區的版友, : 又比如住南港的版友,如果您覺得附近有中研院(1949年起)滿有學術氣氛, : 有南港軟體園區(1992年開始規劃)感覺方便找工作, : 稍遠一點還有新光三越A8A9啥的可以逛逛(1977年開始規劃), : 更遠點有忠孝商圈(1967年規劃), : 平常您府上也沒缺電缺水缺瓦斯, : 拜託記得一下,這些都跟日殖政府沒啥關係喔。 : 如果您總感覺日本人最偉大,台北市有今天都是日本人規畫得好, : 霓虹人,賽高~ : 勞駕,回頭看一下上圖紅圈的範圍。 回一篇好了,雖然大致是認為沒錯 你看這圖回應卻是有誤區,因為台北真正的城鎮區並不是"台北城" 而是 萬華跟大稻 埕。 台北原始的崛起是因為淡水河流域是台灣唯一比較像樣能走小船的一條河,尤其在英法 聯軍開港後,北部的丘陵區非常適合種植茶葉跟樟腦等經濟作物,順流而下很有效率的在 在台北東岸集結後賣給老外 (尤其是英國人),因為搭上了這波世界化潮流,讓清末的台北 其實非常有錢,這也是另一批親日的觀眾常有的誤區(有趣的是阿共仔也常常犯同樣的錯誤 ) 就是台北是日本人來後才開發超越南部的,根本錯誤啊。 最歡樂的是1894年甲午戰爭時 ,整個大清帝國只有兩個地方有鐵路,台北跟北京 (上海本來有但清朝花錢買下後拆掉 了,幾年後才重建) 當然台北有鐵路有一半是因為戰略考量以及當地本來就是移民區+外商 多的地方所以反對力量比較小。 (最近在扯茶金也跟這段算是有關,不過到戰後最大的問題是斯里蘭卡的茶莊online, 更別說淡水河運的優勢已經消失,世界已經跟清末到大正左右不一樣了) 實際上,台北城當初建立的最核心原因是因為台北的械鬥,也就是 頂下郊拚,打輸的 同安人北移後清朝故意在兩群人正中間蓋了台北城,實際用途是要隔開艋舺的三邑人與 打輸後跑到大稻埕的同安人。 尤其在清朝後半段鹿港基本廢掉,讓原本在台灣的許多經營兩岸貿易的商人不得已 另覓他處起爐灶,這批人北遷也對台北貿易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如辜顯榮。 也因此至少東岸從萬華到現在大同區從來都不是什麼農田,日本人來的時候都早 就是很熱鬧的城鎮了。 另外像是松山(錫口) 新店等地也都是有相當規模的小鎮了。 -- 我的水管頻道,幫布袋戲 (金光為主) 高光片段翻譯英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V4Wpp7c2kT_l-sA1IkQI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41.208.6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44248933.A.087.html
vajra0001: 學習了 02/08 00:38
jason222333: 好像當時台北城只是臨時首府 本來要設在台中嗎? 02/08 07:38
detonator: 故意在兩群人中間建城的說法有什麼根據嗎? 02/08 11:35
zeumax: 地理中心直接成為行政中心就是為了交通樞紐 02/08 12:01
zeumax: 但台北其實早期因為淡水河運發達,其實就發展成經濟中心了 02/08 12:02
zeumax: 控制經濟重心比控制地理中心重要 02/08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