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請教一下 漢人從明末清初移民台灣,從安平一代逐漸擴張勢力到整個西台灣 慢慢從平埔族手中取得土地,但是卻鮮少有大型武裝衝突 整個過程是怎麼演變的? 目前看了一些資料 http://www.taiwanus.us/MediaVideoAudio/books/history/b20/02.htm https://beta.nmp.gov.tw/enews/no44/page_03.html 主要是說 清代設有土牛劃分漢番界,禁止漢人往番人區擴張取得土地 但是乾隆以後為了加強治安,對熟番加強課稅以及勞役 由熟番去守番隘,基本上把熟番的工作綁定 導致平埔族人無暇顧及土地,特別是部落社地,紛紛出賣土地或者出租土地給漢人 還有就是由於不斷開墾田地,導致森林面積減少,鹿群跟著減少,使原住民族賴以為生 的獸皮越難取得,只得轉租轉賣土地以維持生計, 不然就是融入漢人的農耕社會逐漸漢化 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 還是有其他需要補充的?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53.23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59534448.A.8AC.html
money501st: 補充一下 當時官員經常役使熟番 08/03 22:01
money501st: 所以很多開始學農耕的也種不好 08/03 22:01
money501st: 但是稅還是要繳 繳不出來那就賣地 08/03 22:01
money501st: 不過理論上到清代中末期為止其實都有「保留地」 08/03 22:02
money501st: 只是就是你上述的問題還有我剛剛說的 08/03 22:02
money501st: 導致後來就賣掉或給漢人耕作了 08/03 22:03
Aotearoa: 土牛線隨著漢人的增加,移動了好幾次 08/03 22:10
Aotearoa: 基本上形同虛設 08/03 22:10
Aotearoa: 這個可以聽看看,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柯志明特聘研究員 08/03 22:13
Aotearoa: 的演講:「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08/03 22:14
TED781120: 武裝衝突哪有少,被打趴而已。 08/03 22:37
TED781120: 早期原住民本來就各自為政,各部落之間互不咬弦根本不 08/03 22:43
TED781120: 會團結對抗漢人,甚至就像北美印第安人一樣接受外來政 08/03 22:44
TED781120: 權籠絡攻擊同為原住民的其他部落,再加上人口在鄭氏之 08/03 22:44
TED781120: 後本來就處於劣勢,敢於反抗的慢慢死光了而已。 08/03 22:44
TED781120: 在鄭氏來台之初,台灣原住民平埔高山合計差不多十來萬 08/03 22:46
TED781120: 人口,到甲午割讓時一樣還是十來萬,但漢人人口卻從數 08/03 22:46
TED781120: 萬一路遷移飆升到250萬,就算原住民再善戰是有什麼能 08/03 22:46
TED781120: 力抗衡這個人口優勢。 08/03 22:46
IAMCSH: 漢人取得土地也不全然要和原住民交流。 08/03 22:50
zeumax: 番人原本沒有產權概念,清代官府為了避免全被漢人佔,劃設 08/03 22:51
zeumax: 番地規定番地番有。但番人稍懂產權之後,番地就不再歸土目 08/03 22:51
IAMCSH: 原住民的分布。絕大部分都是數百人的聚居地,擁有的土地也 08/03 22:51
zeumax: 幾人說得算,於是很多原本共有番地,歸貴族或部落勇士分割 08/03 22:51
zeumax: 於是就有了部落勇士被土目徵派去守隘,最後賣掉他哪一份地 08/03 22:52
IAMCSH: 不會超出聚居地太遠,在地圖上呈點狀分布。漢人取得那些 08/03 22:53
IAMCSH: 未經開發的土地後,接下來便覬覦原住民的已開發土地。 08/03 22:54
zeumax: 有貴族體系的部落,貴族本就不事生產,有番租收入之後劣化 08/03 22:55
zeumax: 喝酒賭博樣樣來,然後賣掉自己那份地,當然也可能被詐賭坑 08/03 22:55
zeumax: 比較好的狀況是賣給大懇號土地合併,部落漢化存續日治也有 08/03 22:57
imsphzzz: http://i.imgur.com/usHYta5.jpg 08/03 23:26
imsphzzz: 這本如果看得下去的話 08/03 23:27
imsphzzz: 再讀柯志明的這本,柯的這本書非常難讀,邵的好讀很多 08/03 23:28
imsphzzz: http://i.imgur.com/ejt0wm6.jpg 08/03 23:28
saram: 梅花鹿瀕臨絕種,抓捕數量遽減時,荷蘭人還在台灣呢. 08/04 04:47
saram: 平埔人並不善獵.反而是荷蘭人從福建引進獵人來台灣 08/04 04:48
saram: 效率更高. 08/04 04:48
saram: 漢人生養眾多是因為務農,農家特別會生,而衛生條件比原住民 08/04 04:50
saram: 好,嬰兒死亡率較低,營養好.特別是漁村人. 08/04 04:51
saram: 越是身居山林的部落人口越少,生殖量遠輸給平地人. 08/04 04:52
saram: 山裡野獸多但是想吃它不容易,不如平地人養豬養雞的. 08/04 04:53
saram: 原住民想吃肉,那要冒生命危險去捕獵的.一去不回的很多. 08/04 04:55
saram: 老人小孩婦女,連打獵資格都沒有. 08/04 04:55
saram: 我認為全世界原住民都有這種生殖劣勢. 08/04 04:56
saram: 他們生命力強,基因好,但數量就是少. 08/04 04:57
saram: 從前原住民平均壽命少平地人約十歲.很恐怖. 08/04 04:59
saram: 身體好但短壽.原因就是死亡率高,意外多,喝酒喝到死.... 08/04 05:00
imsphzzz: 可悲屁話就不要打一長串 08/04 05:46
Aotearoa: 推樓上 08/04 07:03
chrischiu: 原漢武力衝突還不少,所以平埔族有四次大遷徙 08/04 10:10
這部分可以多解釋一些嗎? 另外我很好奇,清官府似乎不希望漢人擴張太多 但是漢人屢屢越界,官府都沒罰則或其他作為嗎?
TED781120: 超過十行 08/04 11:10
※ 編輯: catking015 (223.136.222.57 臺灣), 08/04/2022 13:41:00
zeumax: 有抓過越界,在大事件也經常勒令漢人退出番地 08/04 14:07
zeumax: 走司法狀況下,清廷還是會保護 08/04 14:08
zeumax: 但清廷衙門體制,本本就有不下鄉的特性,多的事沒走司法 08/04 14:09
zeumax: 一般只要沒出人命,清朝當時也沒什麼派出所主動出擊偵查的 08/04 14:10
zeumax: 生番更是不太可能跟衙門打交道 08/04 14:10
Aotearoa: 平埔族被逼到甚至從彰化翻越中央山脈遷徙到宜蘭去了 08/04 19:28
saram: 平埔族很多部落.去東部的是哪一支? 08/05 02:12
saram: 平埔人本來就喜遷移.也不一定要翻山越嶺.部落老人過中央山 08/05 02:14
saram: 脈都活不成.你以為當時有橫貫公路? 08/05 02:15
saram: 清代中葉平埔人就從屏東海邊移到卑南平原了. 08/05 02:16
saram: 他們早就漢化,有水稻栽植技術.算是東部的強勢族群. 08/05 02:17
Aotearoa: 樓上想知道哪一支遷徙到宜蘭,可以自己去查 08/05 04:11
Aotearoa: 遷徙是被漢人逼迫的,不得不,不是什麼「喜遷移」 08/05 04:13
zeumax: 也是有潘賢文屬於競爭岸裡大社管理權,政爭失敗的,然後帶 08/05 07:07
zeumax: 著人翻山越嶺進入羅東,與開蘭的漢人交流 08/05 07:07
zeumax: 現代分類裡他帶的部族分為好幾個平埔族,如果岸裡社最終沒 08/05 07:16
zeumax: 有經濟衰弱,依然統合部族,也許現代分類會少幾個。至少會 08/05 07:16
zeumax: 是更加一體化的族群 08/05 07:16
zeumax: 潘賢文帶走的部族最終是合為一體,給其他平埔後人提供庇護 08/05 07:17
saram: 平埔人大遷移時已經是"漢人"了. 08/06 02:44
saram: 台東原住民所謂的白浪,就是這些平埔人. 08/06 02:45
saram: 是他們把台語帶到卑南的. 08/06 02:46
imsphzzz: 該吃藥 08/06 04:14
saram: 為什麼原住民在台灣沒留下文化遺跡?就是愛搬家. 08/06 05:16
saram: 土地種植久了不肥不沃,除非像漢人一樣強給肥,譬如大小便 08/06 05:17
saram: 爛葉都拿來施肥,才會繼續滋長. 08/06 05:18
saram: 但原住民把部落搬家,就解決這麻煩. 08/06 05:19
saram: 所以搬家不必和他族侵入有一定關係. 08/06 05:20
saram: 外族縱使繼承他們土地一時也不出好收成. 08/06 05:22
saram: 勤奮也沒甚麼用.土地要恢復生機沒那樣快. 08/06 05:23
saram: 我去馬來西亞旅遊看到田裡雜草,一群牛家族閒逛.導遊說: 08/06 05:24
saram: 農民一年才一作.稻田收割後就等明年再種植.田地自然恢復生 08/06 05:26
saram: 機,不要勉強土地. 08/06 05:26
Aotearoa: 真的滿嘴幹話 08/06 20:02
Aotearoa: 「原住民在台灣沒留下文化遺跡」光這句就大錯特錯了 08/06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