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國際之間有貿易,才有外匯的概念。 現在也會以一個國家的外匯存底作為國力的指標之一。 但有個問題是,商業貿易的行為應該是古時候就有了。 古時候可能是以物易物。 但近代的國際秩序,各種貿易行為和跨國經營的公司相當普遍。 外匯概念是從何時開始? 國際間的貿易和金融秩序是如何奠基的?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3.24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86706785.A.AB6.html
A6: 金本位開始 現在講的外匯 其實也只是美"金" 06/14 11:00
asdf95: 成體系化是義大利城市國家時代,義大利當時銀行家族最主要 06/14 11:34
asdf95: 的工作就是這塊,尤其是幫教庭處理各地的「奉獻」 06/14 11:35
asdf95: 伊斯蘭地區應該也有相似的系統,但伊斯蘭金融史我不熟 06/14 11:37
afv: “外匯”要到紙幣時代才有其意義,貴金屬貨幣時代沒有外匯的 06/14 12:29
afv: 概念,只有各種鑄幣成色的概念 06/14 12:29
afv: 例如明鄭時期台灣用的時銀(西班牙銀圓)與傳統中國銀兩間, 06/14 12:30
afv: 是靠兩者成色決定兌換比率 06/14 12:30
zeumax: 其實歐洲金銀貨幣之間就有兌換差,上面講的成色分幣值 06/14 12:47
afv: 畢竟西班牙銀圓或是日本小判金幣,對鄭芝龍而言,價值是建立 06/14 13:16
afv: 在本身貴金屬含量,不是西班牙政府或日本江戶幕府的信譽上 06/14 13:16
afv: 但紙幣時代的”外匯”,就真的建立在外國政府信譽上 06/14 13:16
leptoneta: 哪個國庫裡不會有黃金白銀? 06/14 13:26
A6: afv說的比較詳細 06/14 13:33
A6: 喔對了 我在說個小趣聞 1元新台幣 金屬價值超過1元 06/14 19:13
saltlake: 倘樓上所述為真,何以無人效古人融之營利? 06/14 19:15
A6: 那個其實有 硬幣旁邊的齒橫 就是防這些聰明人的 06/14 19:19
A6: 另一個就近代是袁大頭 當時因為高過價格太多 被大量運出重鑄 06/14 19:21
A6: 前兩年我還看到個國家 貨幣也是被大量運出 我一下想不起來 06/14 19:21
oaoa0123: 是不是因為熔掉的成本又超過價差 06/14 19:22
A6: 火耗稅 06/14 19:45
leptoneta: 那是剛好有段期間銅價飆漲 導致1元硬幣成本比票面高 06/14 19:49
leptoneta: 但銅價回落後 就不能以此套利了 06/14 19:49
milk7054: 從有國際貿易就有外匯概念,貨幣有通膨跟緊縮的問題,套 06/14 20:52
milk7054: 利行為跟預期心理商人會預先收購或拋售外國貨幣 06/14 20:52
milk7054: 商人也想節省成本,只是現代學術有系統性把商業行為紀錄 06/14 20:53
milk7054: 起來 06/14 20:53
afv: 國際貿易在貴金屬貨幣時代,是影響兩國貨幣流通數量:淨出口 06/14 22:10
afv: 國將會遇到流通貨幣增加(例如明代白銀透過國際貿易,大量流 06/14 22:10
afv: 入國內),物價因而上漲(白銀量多則價賤) 06/14 22:10
Houei: 吳墓多處出土蜀漢直百錢 惟起初直百比五銖錢重個幾克 看成 06/14 23:34
Houei: 色帶去吳境交易 相當於高出五銖幣值匯率..隱形的外匯概念? 06/14 23:34
afv: 跟現在的外匯概念無關,就是貴金屬交易而已,就像明朝收了一 06/14 23:42
afv: 堆西班牙銀圓一樣 06/14 23:42
afv: 講直接一點,元朝滅宋後,因為很少鑄造銅幣,導致元代跟同時 06/14 23:45
afv: 期的日本持續使用宋錢,已經滅亡的國家鑄造的銅錢,難不成要 06/14 23:45
afv: 當冥紙匯率? 06/14 23:45
leptoneta: 其實和匯率很像 就是以貴金屬為對照基準 決定硬幣價值 06/15 00:21
Clarkliu: 那個值百錢應該不是那個意思… 06/15 03:29
Houei: 懇請樓上賜教 06/15 03:44
A6: 沒錯 其實我後來也覺得 銅錢銀元 也只是高級一點的以物易物 06/15 10:50
A6: 因為金屬本身價值 同物品實際價值 06/15 10:51
A6: 和今天的銅板狀況不同 現在銅板 多數情況下 是低於實際面額 06/15 10:52
A6: 差額是利用國家信用擔保 06/15 10:52
iamoldtwo: 永樂通寶▲ 06/15 11:08
afv: 明鄭時期,台灣流通的西方各種銀圓,均有詳細記載分別是重量 06/15 11:21
afv: 幾錢,成色幾分,作為與中國傳統銀”兩”兌換的計算依據 06/15 11:22
leptoneta: 銀兩就是以物易物 但銅錢通常面額會比實際價值高 06/15 11:42
A6: 當時有分官鑄和私鑄(當時合法) 私鑄就常常偷斤少兩 06/15 13:00
A6: 也是劣幣逐良幣的成語典故 因為好的被拿去融了錢生錢 06/15 13:00
A6: 但是按照官方鑄造標準 同錢價值是會略高於本身價值 06/15 13:01
afv: 傳統中國銅錢,價值就是它的等重銅價 06/15 14:00
afv: 漢五銖錢,每枚重量即五”銖”(1兩24銖) 06/15 14:01
afv: 唐代開元通寶一枚重2銖4累(2.4銖),10枚為1兩,形成後來的1 06/15 14:03
afv: 兩10”錢” 06/15 14:03
afv: 所以私鑄偷斤減兩,主要問題是造成交易成本上升(大家出門買 06/15 14:13
afv: 賣,都要帶秤來確定到底收付了多少銅(錢)) 06/15 14:13
A6: 五株錢 我是在有個女孩教feeling上面學到der 你是吳子雲嗎 06/15 14:18
afv: 五銖錢的資料,上網找就找到了 06/15 14:53
leptoneta: 其實最大問題是 理論上一貫錢有1千文 但官方會給不足額 06/15 14:57
leptoneta: 未必是銅錢本身問題 06/15 14:58
afv: 一貫錢,民間就是拿一千枚銅錢串起來,不多不少,會出現不足 06/15 15:46
afv: 額現象的是銀票這些銅錢本位的”紙幣” 06/15 15:46
saram: 外匯制度牽涉國際往來帳.沒有面值貨幣無法記帳. 06/16 07:13
tenghui: 我自己知道是十字軍王國時期 從歐陸要前往黎凡特地區的人 06/16 07:39
tenghui: 會先在出發地以現在類似旅行支票的形式 透過四大騎士團( 06/16 07:39
tenghui: 主要是聖殿騎士團)的兌換點網絡 到了當地兌換成當地貨幣 06/16 07:39
tenghui: 已經有點類似跨國兌換的樣子 06/16 07:40
MrTaxes: 謝謝大家回覆 資訊量有點大 06/16 08:11
A6: 那個應該是類似明代的銀票 和換匯有點點差別 06/16 09:52
A6: 我是覺得 不林頓森林體系倒下 與金本位脫鉤之後 才有匯率的 06/16 09:53
A6: 概念 06/16 09:53
corlachang: 外匯市場是近一世紀的事,大概才快一甲子,主要是匯率 06/17 16:08
corlachang: 改浮動後成為金融商品,跟市場自由化全球化有關,以前 06/17 16:11
corlachang: 各國或區域聯盟都會管制保護自己。 06/17 16:11
corlachang: 台灣喊過要成為亞太金融中心,自己人都不當回事,金融 06/17 16:17
corlachang: 管制加上部分會計原則沒接軌,全球化的外資誰會理你 06/17 16:18
A6: 還喊過亞太營運中心.... 06/18 13:53
saltlake: 後來改喊世界跟不上臺灣或者某某需要臺灣 06/18 14:42
afv: 要當國際金融中心,相關財金法規管制要大改才有機會,最後還 06/26 10:19
afv: 是出口製造路線(晶圓代工) 06/26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