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6 (短ID真好)》之銘言: : ※ 引述《MoreLight (大文)》之銘言: : : 香港開始發展庶民文化據說是60年代,也就是英國積極治港的開始,在這之前香港只是廣 : : 新加坡獨立的年代也是60年代,跟香港一樣也是移民社會、多族群、多語言、小、旁邊有 : 因為兩者的開始就不太一樣 : 新加坡的開始是 除了華人都不來 我對於這句話感到十分... 好奇 當然這裡的「開始」是從哪裡開始算就是個問題 姑且就先用原原文的 1960 年代往回推至二戰結束重回英國統治這段區間 整理了一下陳鴻瑜的《新加坡史》 978-957-05-2575-5 在二戰結束後到 1960 年代提到種族分佈的(間接)數據 先說,這本書在個人淺薄的人文素養看來,寫得十分之爛 但引用的資料數據應該是可以相信的.... 吧... Orz p.50 此外,亦重新恢復學校教育, 至 1945 年底,有 66 所華文學校、 37 所英文學校、21 所馬來文學校重新復學。 p.51 (1948 年立法委員選舉) 選出一名英國人、一名海峽出生華人、三名印度人和一名馬來人 p.53 (1951 年立法委員選舉) 這九人中包含三名華人、三名印度人、 一名歐洲人、一名歐亞人、一名錫蘭人 p.65 (1956 年)2 月 9 日,立法委員會通過一項決議, 同意英文、華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可作為議會內使用之語言 (備註:目前新加坡官方語言還是這四種) p.81 (1959 年立法委員選舉) 就立法議會的種族結構來看,華人有 33 人、馬來人 10 人、 印度人 7 人、歐亞人 1 人。 p.101 (1964 年,李光耀的公開談話) 「我們必須和平共處,不論是 43% 的馬來人和土著、 40% 的華人、10% 的印度人以及 7% 其他種族的人士...」 (修正:這邊應該是「整個馬來半島」的數據) 如果要說「馬來人」算在地人,不能算移入... 這個說法好像有道理 XD 不過同一本書的講法是這樣的 p.37 馬來人從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移入新加坡, 1860 年有 12000 人、1881 年有 22000 人。 其他的爪哇人、武吉斯人、波揚人(Boyanese) 在同一時間從 4000 人增加到 11000 人。 印度人則呈現減少趨勢,從 13000 人下降為 12000 人。 p.37 也有 1840~1927 年華人移入新加坡人口數的表格(節錄) 1850 年: 10000 1870 年: 14000 1880 年: 50000 1890 年: 95000 1900 年:200000 1912 年:250000 1927 年:360000 書裡頭沒有提到 1800 以後其他種族的移入量 以 1860~1880 的移入量來說,華人是比較多 但也沒有到可以說「除了華人都不來」的程度 順帶一提,p.38 有這一段關於馬來人的敘述: 在 1920 年代,馬來人的馬來意識抬頭, 他們開始自覺自己是馬來人,信仰的是伊斯蘭教。 (謎之聲:哈嘍? 那之前的數據是怎麼統計的... =.=) -- 錢鍾書: 說出來的話 http://www.psmonkey.org 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 Hiking / Singapore 板 只影射著說不出來的話 and mor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107.6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99672777.A.797.html ※ 編輯: PsMonkey (36.238.107.62 臺灣), 11/11/2023 11:22:59
A6: 請從新加坡獨立開始 謝謝 11/11 12:38
新加坡 1965 年獨立... p.173 至 1970 年底,已經發出新興工業證書 390 張 (註:可以免稅五年) 1975 年,將免稅期延長十年。 諸如德州儀器公司、惠普公司、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等大型公司 紛紛到新加坡投資設廠 19 世紀末就在新加坡開業至今的石油公司就不另外說了
A6: 1960年前 並不是今天的新加坡 而是新加坡州 狀況不一樣 11/11 12:44
A6: 在這之前 進入新加坡 並不需要護照 11/11 12:54
說實在的,你寫的都很簡... 單,然後看起來各種奇妙 p.49(同一本書) (1946 年)2 月 7 日,英國平民院通過「廢止海峽殖民地法案」, 正式將新加坡和馬來半島分開來,新加坡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 就算是 1963~1965 這段時間的「新加坡州」 地理範圍也跟現在新加坡國土範圍沒啥太大區別 (參見 wikipedia 的「新加坡州」) 至於護照一說,嗯,沒有主詞很難判讀 不過我很確定 1942~1945 日本人去新加坡不用護照 [欸] ※ 編輯: PsMonkey (36.238.107.62 臺灣), 11/11/2023 13:49:33 ※ 編輯: PsMonkey (36.238.107.62 臺灣), 11/11/2023 13:51:16
A6: 這得去看原文 第一篇他說的是新加坡獨立後 11/11 14:04
A6: 所以我說的是新加坡獨立後的事情 11/11 14:05
A6: 你要講新加坡區域歷史 也可以 因為星加坡和海盜史的關係 11/11 14:07
A6: 很密切 想討論也可以 11/11 14:08
A6: 我只是覺得他說建國後 我說建國後 然後你拿建國前的數據 11/11 14:08
A6: 覺得怪怪der 11/11 14:09
A6: 我覺得你寫得很好 只是沒審題 11/11 14:10
hgt: 竟然有人想跟A6認真討論!! 笑死!! 11/11 18:48
A6: 比起hgt閣下 我覺得我可能還比較好溝通一點XD 11/12 05:29
saltlake: 樓上發文小心 HGT 已經是歷史群組兩版版主,哪天當上 11/12 07:56
saltlake: 這群組的小組長啥的,搞不好就是另一個水始皇帝 11/12 07:57
saltlake: 插手修理各個版面他惦記上的人 11/12 07:57
saltlake: HGT 先前就已經跨出當版主的版面出征本版了 11/12 07:58
saram: 新加坡原先是個爛泥巴地,早有馬來人住.英國開墾者要尊敬柔 11/12 19:15
saram: 佛蘇丹,那時未開埠,華人大量湧入是招募華工. 11/12 19:16
saram: 但香港純粹是廣東省的一個漁村,都是中國人. 11/12 19:17
saram: 香港割讓後,增加的人口也是華人,並無外國人. 11/12 19:18
saram: 英國是統治者,但英國人並不移民此地落戶. 11/12 19:19
saram: 香港雖然被英國治理,但英國文化並沒代替本地文化.廣東人 11/12 19:20
saram: 也不說英語,也保持傳統的生活習慣. 11/12 19:20
saram: 香港人自認中國人,這點英國政府無所謂. 11/12 19:21
saram: 而新加坡卻有三大族群,只是華人較多數. 11/12 19:22
saram: 殖民政府以英文為官方語言,因此三大族的讀書人都學英語. 11/12 19:23
saram: 三大族群都自認為"新加坡人".這一點和香港不同. 11/12 19:24
saram: 獨立建國前,這已經成為共識. 11/12 19:24
saram: 族群衝突,與本身宗教習慣,文化價值有關.但和其國籍無關. 11/12 19:26
saram: 所以加入馬來聯邦,是"新加玻"市加入,和族群的祖國無關. 11/12 19:27
saram: 退出聯邦,才正式成為主權國家.否則今天沒有新加坡共和國. 11/12 19:29
saram: 新加坡本來就沒有"中國文化"的底子,純是個移民國. 11/12 19:31
saram: 怎麼有香港那種中華廣式文化? 11/12 19:32
saram: 以前港式電影,多麼顯赫?新加坡拍得出來嗎? 11/12 19:33
yenhawk: 請問你說的自認為新加坡人,跟自認為柔佛人、馬六甲人 11/12 21:45
yenhawk: 有沒有差異? 11/12 21:45
saram: 柔佛人=馬來族?馬六甲也有馬來族的. 11/14 03:32
saram: 新加坡人是一地域(國家)居民,並不指某個血緣近的"族". 11/14 03:34
saram: 同樣的"馬來西亞人"也類似新加坡人. 11/14 03:36
saram: 只是馬國的華人比例較少,新國的華人比例高. 11/14 03:37
saram: 馬國有輪值蘇丹(國君)而新國有總統. 11/14 03:38
saram: 外人常以為他們同一國. 11/14 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