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0rz.tw/S9BUM 彼得‧布朗 (Peter R.L. Brown)是研究羅馬史的學生無法忽視的名字,他所開創的「晚 期古代」(Late Antiquity) 概念早已為學界接受,而且是顯學,在其之後有許多學者都 接受了這個觀點。例如,第二版的《劍橋古代史》就採用了此說。 布朗的這個觀點是針對過去學界對歐洲文明史分期的粗暴斷代而生,他撰寫了本書:《古 代晚期世界》,拋開了過去著重政治、經濟層面,把焦點放在社會、文化與宗教,詳述古 典文明並非「終結」在三世紀與基督教興起,而是「轉型」。簡言之,那些基督教父們對 待古典文明的態度,絕非刻板印象中那種「所有異教都是糟糠,一律捨棄與禁絕」,恰相 反,這些教父們其實本身大多也都受了古典教育,對荷馬、奧德賽等希臘史詩與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並不陌生。他們更多的是,將之吸收、包容進基督教的神學之中,或 者是當作一種文學。在西歐,文明的中斷與倒退更多是因為政治上的動盪造成的損害;在 東歐,君士坦丁堡保存的大量文獻是日後文藝復興的火種。這種視角在今日也早已被普遍 接受,即便是大多數的科普讀物,也都會向讀者轉述。 基督教跟伊斯蘭教這兩大一神教的興起是地中海文明的轉折點,前者從根本上「轉型」了 這個文化圈,不單只是精神、思想與宗教層面上,在社會結構上更是如此。教會完全復刻 了帝國的政治體系,甚至可以說是「吸收」與「融合」,宮廷貴族把加入教會視為獲得權 力與財富的階梯,而教會也承擔起過去政府跟人民之間的連結,變成統治機構的一環。布 朗指出,在西半部,社會日益兩極分化,教會與教士成為過往貴族們的專屬,他們獨佔了 所有財富、知識與權力,同時也負擔起了「領頭羊」的社會責任,救濟貧民、保護與反映 民意等,都是教會應有的美德;與之相對,東部由於帝國中央權力在握,所以教會只是整 個結構其中的一部分,神學也更加的「親民」,在君士坦丁堡,即便是一位攤販也可以跟 你爭論「基督是神還是人」。這種狀況也是政治現實一體兩面的呈現:一個帝國消解後的 半邊與架構基本完整的另半邊。而布朗指出一個更讓我深思的點,他說,如果「古代」也 存在所謂的身分認同,那麼,「公民」與「文明/野蠻」是人們區分我者與他者的標準; 在四世紀以後,就逐漸開始是以宗教來區分。這就是踏入所謂中世紀的初步,也才是古典 時代真正終結點。 《古代晚期世界》的篇幅不長,我當初下血本買了英文本,銅版紙黑白印刷,很厚重,但 可惜一直沒看。簡體版面世之後,雖然是採一般紙質,但在設計跟翻譯上都相當有水準, 精裝會讓人有想收藏的衝動。中國在彼得‧布朗的作品引進上走的頗遠,從他最早期的《 奧古斯丁傳》到《穿過針眼》、《古代晚期的權力與勸誡》都出版多時,有興趣的朋友可 以推薦一讀。 PS:《古代晚期的權力與勸誡》這本我看過,是講座文稿,內容主要是補充本書的一部分 ,可讀性更高。 -- 某秋天的晚霞,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秋天到了。 甄宓:嗯,好美的落葉啊..... 伊達楓:是啊,美麗的夕陽,但...更美的是.... 甄宓:...........(凝視著對方)                  別等續集了,結局想不出(核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201.6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705734074.A.914.html fatisuya:轉錄至看板 book 01/20 15:02
fw190a: 推,其實覺得這個過渡曲線蠻清晰的,但要關注思維 01/20 17:03
fw190a: 脈絡才會展現出來,只看政治或者從社會整體風氣來 01/20 17:03
fw190a: 看才會覺得斷裂不相干。 01/20 17:03
articlebear: 推 01/20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