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cyaztfe (1357924680)》之銘言:
: 好像是從漢代開始,君王開始採用這種職官分離的方式來制衡、分權
: 原本的三公位高權重,後來弄了內廷(尚書台)出來
: 尚書台位卑而權重,三公到最後就變成位高但無權
: 這套玩法皇帝也是用的很熟練,對待老臣、權臣可能是給高地位,但不給實權
: 想要攬權就找心腹,給心腹低地位高權力
: 當然,對於需要極力攏絡的重臣則會給予高地位跟高權勢
: 什麼加封太子太保、少保,儀同三司等等
: 不只是皇帝對中央官員這樣搞,朝廷對整個大環境也這樣弄
: 唐宋兩朝就有很多這種職官分離的現象
: 有些人空有官身,但無實權,空有品秩卻不能做事,只能等朝廷分派差事
^^^^^^^^^^^^^^^^^^^^^^^^^^^^^^^^^^^^^^^^^^^^^^^^^^^^^^^^^
: 反過來有些人則是品秩低,權力卻很大
: 這些有官身無實權的身分,到了明清朝就正式化,也就是「舉人」
^^^^^^^^^^^^^^^^^^^^^^^^^^^^^^^^
: 中舉了你就是有官身的人,只等著分派工作給你
: 我其實蠻好奇的,這種職官分離的制度,長遠來看究竟是好是壞?
既然都提到明朝了,還擔心啥朝廷養太多閒閒的官吏會造成國庫負擔?
請搞清楚,明朝不是宋朝。
大明朝打從太祖爺開國,對於官吏的薪資福利制度一項採用勤儉持家的態度
。這還嫌給得太多,明朝的皇帝還會要求官吏的俸祿有相當趴數用寶鈔給付。
可由於朝廷不知是無知還是故意,濫發寶鈔,導致許多時候,寶鈔形同廢紙。
另外,有時候國庫收到一堆外國進貢的奇怪玩意,也要求官員收下抵免官俸。
這些奇怪玩意的朝廷價(發給官員的牌價)和市價(官員市面轉賣的價錢),大家
猜猜哪個更高?
另方面,朱家的皇子皇孫,雖然「沒有官位」,但是照樣由朝廷支付歲供。
尤其朱老四靠靖難篡位之後,更是嚴禁皇親干政,基本上就是放到各地方封地
當朱圈養。總之就是勒令朱家子孫啥(正)事都不准幹(當官經商啥都不行),乖
乖待在封地不准亂跑(地方官有責任監視確認)。
上述的養朱政策的後果? 我們後世的人該聽過馬爾薩斯的人口指數模型吧?
所以史實上朱家在大明各處安居不業而乾領朝廷歲供,到了大明中後期就對國
家財政造成沉重負擔。
具體言,明憲宗中後期(西元一四八零年)的時候,皇室消費,官吏俸祿支出
,和軍費支出,各佔國庫支出約:
(23.37%, 26.25%, 49.15%)
可是到了神宗中後期(西元一六零二年)的時候,上述各種支出比例如下:
(52.89%, 14.18%, 32.44)
(上述統計數字來自以下網路連結之文)
*****
精讀明史系列·明朝滅亡背後的財政崩盤
2022-06-27 由 鵬霄萬里風雲上 發表于歷史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lga3opz.html
***
所以? 針對大明朝國庫支出來說,在那邊計較官吏光拿錢不做事? 根本搞錯
重點。
再次強調,大明朝不是大宋朝。
養朱企業的財務結構是相當不一樣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223.16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717339641.A.4A0.html
※ 編輯: saltlake (114.36.223.162 臺灣), 06/02/2024 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