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ome-sal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自己開的文章自己做總結好了,其實一開始沒想到會有那麼多篇回文。 而且實際上後面的一些回文也跟原本主題有落差了。 總結一下 3000 萬以上房子誰在買的? 大概分為四類: 1. 靠爸靠媽一族 - 我原文就說這種就沒啥好討論的,一點都不意外。 2. 有點資產且年薪尚可 - 例如換屋族賣舊房拿個1000-2000萬,搭配年薪 100-200 萬 3. 存到頭期約 600-800 左右,且年薪不錯有 300 萬以上的首購無後援。 4. 有足夠頭期且超高年薪 600+ 買個 3000 萬的房子。 其中二跟三是我原本設定中最想討論的,因為這類人買了 3000 萬+ 的房子,在當下 卻喪失其他投資累積資產的機會,我原本想討論的就是這類人是怎麼想的,是只想靠 這間自住累積資產就夠了? 還是在買入的當下其實沒想那麼多,再給選一次的話會 分兩間或多間去買? 這方式很像本串 IZ 大回文提到的,他是投資加自住一起買加 速資產累積。 例如買一間或幾間共 2000 萬的房出租讓租金自償,而自己住一間 1000 萬的房自住。 至於第四類也沒啥好意外的,600+買 3000 沒問題,畢竟資產的累積還是很快。 差別只在於是要馬上先爽,還是要加速投資累積資產。 以我個人來說,總房貸也超過 3000 萬,我做法也類似IZ大這樣一間自住其他出租, 另外又配置一筆錢放入股市,目的就是想分散風險以及快速累積資產。 因為我一直覺得如果家裡沒得靠,累積資產的優先級別 > 買好一點的房子先爽。 (是說台北市 3000 萬也稱不上是能爽的房子拉... Orz) 直上 3000+ 先爽或是多間優先累積資產? 就整串看起來都有,也沒有對錯。  下決定時想清楚自己要的是甚麼就好。 ※ 引述《Plutojack ()》之銘言: : 這問題其實有點問錯了,你現在空手當然會覺3000萬看起來非常可觀.如果你有一間小間 : 的成本只要1000,但現在已經漲到2000了,換屋買3000萬的房子等於是空手的人買2000萬 : ,根本沒有這麼困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9.248.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32052700.A.9B9.html
ceca: 2/3那種都是,完全不會投資,本業超忙沒空研究其他的狀態. 09/19 20:02
ceca: 這種是很容易把所有資產all in住宅的型態. 09/19 20:03
ceca: 你只要有投資,必然壓縮你自用住宅的金額. 09/19 20:03
ceca: 投資佔你收入比率越重,你自用住宅就會壓得越低. 09/19 20:04
ceca: 因為你手上每一塊錢都是你的子彈. 09/19 20:04
ILoveRiva: 取決於1.總資產額度 2.資產組合流動性策略 3.資金成本 09/19 20:04
ceca: 不過你要知道,真的做投資的比率其實不高. 09/19 20:04
missucrystal: 能有3000萬房貸 本業也是不簡單! 09/19 20:04
ceca: 也許"做過投資"的人不少,但"還在做投資"的人並不多.XD 09/19 20:05
ceca: 滿地都是被坑殺過的慘戶.. 09/19 20:05
ceca: 然後發誓不在投資. 09/19 20:05
missucrystal: 咦看到ceca大 可以問問對最近台中的看法嗎 09/19 20:05
missucrystal: 還是這陣子忙著處理高雄沒空理台中XD 09/19 20:06
ceca: 台中目前就是轉"低調上漲"狀態. 09/19 20:06
ceca: 就像去年,高雄桃園低調上漲,竹北台中出風頭. 09/19 20:06
ceca: 現在轉成高雄高調上漲台南氣勢也強,台中轉低調. 09/19 20:06
ceca: 低調不代表不漲,只是沒出風頭而已. 09/19 20:07
ceca: 反正幾都就這樣輪來輪去. 09/19 20:07
ceca: 另外中央政府也略有意讓房價平衡發展. 09/19 20:07
Latte7: 有買, 不過是想辦法從銀行搬出同金額的貸款來投資 09/19 20:08
missucrystal: 感謝ceca大~還好去年諮詢你之後有買 感覺轉低調比 09/19 20:09
missucrystal: 較好 09/19 20:09
Latte7: 累積股市資產的速度有變慢,不過就當做是強迫儲蓄到防禦 09/19 20:09
Latte7: 性資產裡 09/19 20:09
kyova: 台中很讚,中科、重劃區大、捷運題材。希望水湳可以規劃的 09/19 20:11
kyova: 超級棒~ 它的指標性建築也許能比台中歌劇院 09/19 20:11
ganninian: 你知道巴菲特雖然當過世界首富 但他60年來始終住在老 09/19 20:11
ganninian: 房子裡 原因就像C大講的 每一元都是他的子彈 且這每一 09/19 20:11
ganninian: 元經過數十年成長會變成十倍百倍 有耐心的人投資都是 09/19 20:11
ganninian: 延後消費 且很可能是最後贏家 不過你要先保持身體健康 09/19 20:12
ganninian: 長壽 不然還沒享受到就只是造福子孫而已 09/19 20:12
kyova: 台中回流的就業也破萬,不過應該還是GG比較高薪 09/19 20:13
kyova: 股市或其他期權很累...會做的人投報率驚人但比例上是少數 09/19 20:18
kyova: 不動產適合比較多數人,相對穩定也不需要頻繁操作 09/19 20:18
kyova: 美股還是有不少長期可投資的個股、新產業。台股太多景氣循 09/19 20:22
kyova: 環類型、機會財。看個人能力和運氣囉... 09/19 20:22
inchlife: 我就是3,買房算是剛需加上覺得是不錯的防禦性資產,買 09/19 20:24
inchlife: 完一年也開始重新存了點錢又開始買了股票跟ETF,其實並 09/19 20:24
inchlife: 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的壓力。 09/19 20:24
maypcc: 投資和自爽件本就互斥 難兩全 09/19 20:31
carterdunk: 1就是爽 09/19 20:43
BRIANERIC2: 我以前在空軍管庫料 別人永遠穿新衣自己穿舊的 現在是 09/19 20:44
linlinme5208: 我是從零開始 一間一間省下來買 09/19 20:45
BRIANERIC2: 跟家人都在租屋 然後一堆房子出租或投資.... 09/19 20:45
GOOSLIVER: 請問ceca大 高雄3000以上的也是高調上漲嗎@@ 09/19 20:54
ceca: 3000以上都是低調上漲. 09/19 20:57
ceca: 不過,車庫別墅是3000以上比較強勢的東西.y 09/19 20:58
ceca: 比大坪數大樓,或是店面都強勢. 09/19 20:58
ceca: 要買3000以上投資,我會建議車庫別墅. 09/19 20:58
ceca: 工業地沒特別接觸,不做判斷. 09/19 20:58
missucrystal: 豪宅線不調的話感覺還是會有上限在? 09/19 20:59
ceca: 豪宅也沒上限,只是漲價能力很弱..XD 09/19 21:00
ceca: 一億也是會往上繼續漲,但是人家漲20%,你漲5%. 09/19 21:01
galaxy4552: 有3000萬房子的屋主家庭普遍3~5間房 買家可能少一點 09/19 21:03
GOOSLIVER: 感謝ca神開示! 09/19 21:09
rig2121: 2其實很多啊,一般人就是住夠用的多的錢投資,只是投資 09/19 22:07
rig2121: 管道不多+工作忙就買房出租而已,真的會歐印買一間自住 09/19 22:07
rig2121: 的大多是小孩父母要同住有需求才買,不然大多也不會歐印 09/19 22:07
kagaya: 我也有感覺,去年到今年,桃園超低調。台中是轉低調。 09/19 23:36
kagaya: 高雄跟竹北現在整個超高調 09/19 23:37
cka: 巴菲特看起來這輩子都沒享受到大房子的好處啊? 09/20 03:29
IBIZA: 巴菲特自己不住, 他旗下可是有房地產公司 09/20 03:44
IBIZA: 而且他私人名下還有農地跟紐約的商業大樓 09/20 03:45
IBIZA: 他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 HomeServices是全美第二大房地 09/20 03:45
IBIZA: 產經紀公司, Clayton Homes是美國最大的房屋建築及建材公司 09/20 03:46
IBIZA: BTW, 其實我前幾天在這串文章裡面講過, 住宅房地產有一個 09/20 03:50
IBIZA: 問題, 就是數量多就難管, 很難scale up 09/20 03:51
IBIZA: 所以如果是幾十億幾百億規模的, 就只能玩商用或土地 09/20 03:53
IBIZA: 不然就是你得為了管理住宅專門請人 09/20 03:55
Plutojack: 2很簡單啊,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環境. 09/20 04:58
chenblue: 1.大部分應該是第三類,否則風險承受能力不太夠 2.對40 09/20 12:35
chenblue: 歲附近的第三類人而言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也不一定會壓 09/20 12:35
chenblue: 縮股票投資多少,因為房產有連續寬限期優勢。 09/20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