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ome-sal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其實最好買的是疫情剛開始, 2020Q2那時候 大多數人都知道QE會拉高資產價格, 但對於QE怎麼拉高資產價格就不清楚 其實QE拉高資產價格的展現方式, 就是在貸款/資金取得條件 央行向市場投放資金, 不管是買政府債、企業債、抵押債, 還是低利提供銀行資金 最終資金都會流向銀行 (政府發債之後執行刺激政策撒幣給勞工, 勞工也是存銀行 拿去做基礎建設向企業買產品勞務, 企業也是存銀行 企業發債拿到錢也是存銀行 只要拿了資金的人最後不是放在家裡地板下或鎖在保險箱 資金最後都會流向銀行) 銀行是靠利差賺錢的單位 流入資金貸不出去等於是年利率0.6%(目前定存利率)的負債 所以銀行收到過量資金, 只能想辦法讓更多人來借更多錢 於是審核條件變寬、成數變高、年數變長、利率變低 目的就是要把超額存款貸出去 而個人企業拿到成本低的貸款, 就可以把投資項目的獲利放寬 以前6%才能做, 現在4%就能做 於是同樣一年100萬利潤的項目, 以前值1600萬現在值2500萬 這就是QE拉高資產價格的方式, 也是過去兩年大家的實際經歷 所以為什麼過去兩年房價大漲 因為以前20年貸款借1000萬的還款負擔, 現在30年貸款可以借1500萬 以前貸款成數大部分地區7成, 少數地區8成 現在貸款成數大部分地區8成, 很多地方85成, 配合20年裝潢貸還可以借到9成 所以以前頭期款300萬, 可以借700萬, 買1000萬房子 現在頭期款300萬, 可以借1200萬, 但考慮還款能力, 你可能借1050, 買1350萬房子 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年普遍都漲兩成甚至更多 而最好買的就是疫情剛開始, 貸款條件已經鬆動, 但房子價格還沒明顯上漲的時候 也就是2020年Q2 事實上即使是現在, 只要你沒有被央行信用管制打到, 也不是買那些翻倍的地區 大部分地方都還是比2020年以前容易買 回想2020年Q2我問銀行貸款條件, 得到85成30年1.31%的答覆 我當下就決定多買一間 台灣房子已經十幾年沒有這麼好買了 -- 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213.1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44544914.A.9D8.html
abc0922002: 裝潢貸 02/11 10:04
IBIZA: 打錯字了XD 02/11 10:05
s26492755: 有些人只看房價不看負擔就是這樣 借貸的條件好的一塌 02/11 10:05
s26492755: 糊塗 有頭期基本上很好負擔 02/11 10:05
s26492755: 沒頭期就想辦法有頭期 02/11 10:05
IBIZA: 缺頭期的 前兩年股市賺錢也很簡單.. 02/11 10:06
spmark: 現在多了限制第三戶貸款成數,就不好買了 QQ 02/11 10:18
spmark: 這年頭,誠信已經像放屁一樣,風一吹就散 02/11 10:18
spmark: 找人頭也沒以前簡單了 02/11 10:18
yuchi0978: 小弟在2020Q1開始看 Q3 購買預售屋。當時價格真的比較 02/11 10:32
yuchi0978: 漂亮。去年漲的太扯 02/11 10:32
morrishh: 大部分也都是眼紅 羨慕忌妒恨 又不敢真的進場的 02/11 10:33
daddy29: 確實沒錯 30年貸款是被酸民笑說要繳30年 但是真的放鬆很 02/11 10:35
daddy29: 條件 讓原本觀望的 以及籃板都摸不到的人有機會去買 02/11 10:35
evan5204: 2020年滿多專家說可以進場,但鍵盤手一直說還會再崩, 02/11 10:35
evan5204: 剛性需求信他們欲哭無淚。 02/11 10:35
daddy29: 真正可惜的應該是信了這些空軍的話本來有能力買停手的 02/11 10:36
daddy29: 那真的會幹... 02/11 10:36
s26492755: 我是一直喊2019可以進還被嗆買房收租等著空空 02/11 10:36
s26492755: 等著哭哭 02/11 10:37
AhJaTyYn: 繳房貸就是房奴 呵呵 02/11 10:37
s26492755: 我身邊sway粉都轉成sway黑了 02/11 10:37
zzyy: 我覺得如果以每月負擔來看 的確現在不會比以前難買房。但不 02/11 10:37
zzyy: 是大部分人都有後援或能以小換大 這情況下總價高就是一種負 02/11 10:38
zzyy: 擔(不過現在通膨跟房價漲的情況下。能買還是快買) 02/11 10:38
頭期比例降低, 月負擔變輕, 哪來的總價高就是負擔? 以前買2000萬要500萬頭期款, 一個月還7.5萬 現在買2500萬也是500萬頭期款, 一個月6.8萬 負擔是高在哪? 如果你要說還30年還比較久比較多, 但 1.你買到的資產價格本來也是比較高啊 2.30年後的6.8萬, 只是現在的3萬 30年貸款是讓通膨幫你還錢, 比20年更有利
s26492755: 不要當房奴 記得繳租金幫房東買房就好 呵呵 02/11 10:38
AhJaTyYn: 空空最愛付房租了 02/11 10:39
giveme520: Q2有看到受股市影響 房產賠售的物件 02/11 10:45
on32: 就會被笑房奴 20年變30年 現在還有35/40年 02/11 11:31
opop1133: 2020 7月下訂 02/11 12:09
opop1133: 應該+20-30% 02/11 12:10
iamala: 好買的角度來看沒錯,但也表示讓不該上車的上車,如果之 02/11 12:20
iamala: 後拋會人踩人。還是要小心。而且這波很多人榨出汁買房, 02/11 12:20
iamala: 也要思考後續的燃料哪裡來。新竹看到發哥分紅我是不擔心 02/11 12:20
iamala: 啦,其他地方就不知道了。 02/11 12:20
buji: 因為這超高房價是超級寬鬆貨幣政策堆出來的 02/11 12:39
ZackRyo: 容易買應該是建立現金夠並且在每月的房貸受惠還款年限放 02/11 13:03
ZackRyo: 寬和低利的狀況,但大部份就是現金不夠啊,房價被拉高, 02/11 13:03
ZackRyo: 原本存10年的頭期要存15年,高還款年限會讓人懷疑自己是 02/11 13:03
ZackRyo: 否能工作賺到那麼多錢 02/11 13:03
1.貸款成數也已經從70-80%增加為80-90%, 現金壓力其實反而減輕 2.沒人規定30年貸款你一定要分30年還, 甚至一定要還完
ZackRyo: 在來是QE,這次QE其實跟之前不太一樣,因為疫情各種紓困 02/11 13:06
ZackRyo: 灑錢的緣故,大量的貨幣流入市場造成了嚴重動盪,以前純 02/11 13:06
ZackRyo: 買資產的QE是沒有這個問題 02/11 13:06
你是不是分不清楚QE跟財政刺激政策的差別? 貨幣本來就要流入市場, 不在市場內的貨幣跟衛生紙有甚麼兩樣? 中央銀行(美國就是FED)做的叫QE, QE簡單講就是中央銀行憑空變出貨幣 但這些貨幣要怎麼流入市場?必須購買資產,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FED資產負債表 FED買入的資產放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表, 流出的貨幣放在負債表 兩者要對等, 這樣FED發行的美金才有價值支撐 所以QE一定必須要換資產回來 雖然沒有硬性規定, 但目前FED只會買政府債、投資級以上公司債跟抵押債券 風險性資產FED目前不會買, 避免影響幣信 財政刺激政策則是由美國政府(中央銀行是獨立在政府外)制定, 財政部負責籌款 財政部籌款的方式除了收賄, 就是發行國債, 然後這個國債就會被央行QE的錢買去 財政部拿了QE的錢, 就可以去大撒幣, 白送給民眾也行 另外, 上次QE, 美國政府一樣大撒幣 2008年經濟穩定緊急法總額8000億美元 2009年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總額1.5兆美元 2010年新一輪刺激方案3500億美元
udream: 推 02/11 13:12
buji: 以後緊縮很可能導致負擔增加,所以槓桿要能承擔 02/11 13:19
buji: 日本之前的泡沫,房價跌到比貸款還低,貸款者進退兩難 02/11 13:20
buji: 台灣應該不會這麼糟,但未來會如何沒人知道 02/11 13:21
nailo71: 推,最近看一哭老師的影片,完全不管經濟面,他看的應該 02/11 13:36
nailo71: 是北市的房,認為這麼舊只值幾百萬,底下還一堆人讚同… 02/11 13:36
nailo71: 北市如果房子只值幾百萬,我看台灣應該是快沉了吧 02/11 13:36
IBIZA: 那美國帝國大廈屋齡都快百年了 我出50元買 02/11 13:37
adamchung: 這篇資訊量有點大,我需要消化一下,謝謝I大 02/11 13:45
sam21sam21: 疫情開始,美股崩盤的時候,根據前面的經驗, 02/11 13:48
sam21sam21: 9成9機會會無限QE,因為美國人就是爛, 02/11 13:48
sam21sam21: 只會用更大的泡沫去搞定泡沫,搞不懂為什麼沒人相信? 02/11 13:49
sam21sam21: 差別只在要買股票還是房產罷了! 02/11 13:49
sam21sam21: 謝謝I大讓我理解執行的方式 02/11 13:49
sam21sam21: 之前只預測會這樣,可是不知道要如何執行所謂的QE 02/11 13:50
sam21sam21: 要是早知道執行方式,應該配置更多房產才是 02/11 13:52
s8752134: 講到信用管制, 想到台北市就只有兩個字 哭啊 ~~~~ 02/11 13:56
s8752134: 漲幅相較其明明很溫和, 但一樣被央行列入管制縣市內... 02/11 13:56
coffee112: 很有錢的 有錢的 沒錢的 資源 想法真的差很多 唉 QQ 02/11 13:58
coffee112: I大從小看的 接觸到的 很多這些資訊 一般韭菜 啥都沒有 02/11 13:58
coffee112: 如果真的躺平 沒有掙扎過 就真的... 02/11 13:58
colorfulplay: 2020年3-4月真的是價格甜、貸款甜、建商態度軟 02/11 14:00
colorfulplay: 但5月時議價空間就變小了,接著就是一路爆走狂噴 02/11 14:00
colorfulplay: 2021一堆打房政策,施行下去全都利空不跌,噴更兇 02/11 14:00
s8752134: 現在其實比以前好很多, 以前根本沒有機會接觸這些訊息 02/11 14:00
s8752134: 我們的上一輩沒有網路, 沒有資訊流通. 高機率是韭菜 02/11 14:00
chipretender: 上一輩真的一堆韭菜,這一輩的倒是很多人繼續擁抱 02/11 14:02
chipretender: 韭菜價值,只會崩潰說不醒也只能QQ 02/11 14:02
coffee112: 有時 真慶幸自己 愛到處亂看 才能稍稍多懂一些 02/11 14:03
coffee112: 而且 也要有人願意分享...也在努力看懂跟看不懂間遊走 02/11 14:03
coffee112: 但房產股票這些東西 接觸到了 也不知道怎麼跟朋友聊 02/11 14:06
coffee112: 畢竟 會相信的就會信 不信的還是不信 也怕害到人 唉 02/11 14:06
※ 編輯: IBIZA (111.240.213.178 臺灣), 02/11/2022 14:11:09
alexstag: 早年銀行利率10%、軍公教18%...以當時台灣環境除了創業 02/11 14:12
alexstag: 拼一把,沒有太多投資可以穩定長期套利...自然就是錢存 02/11 14:12
alexstag: 銀行 02/11 14:12
coffee112: 最現實的就是 要當你歐印自由了 拿出成績單後 講的話 02/11 14:17
coffee112: 他她們才會信...我也不夠能力去說服其他人 唉 02/11 14:18
coffee112: 去年家人也黑人問號 不懂我為什麼一定要那麼急著學投資 02/11 14:21
ZackRyo: 都是大撒幣但跟先前差異甚大,這次是瘋狂白送錢阿,FED買 02/11 14:22
ZackRyo: 了國債的錢政府要幹嘛都行沒錯阿,但問題就是過度的流入 02/11 14:22
ZackRyo: 市場,之前可不是像這樣 02/11 14:22
ZackRyo: FED以高價購入國債或是其他相關債券資產,促使資產價格上 02/11 14:25
ZackRyo: 升是本來就預期到的結果,不一樣的是,這些錢因為要紓困 02/11 14:25
ZackRyo: ,導致”直接流入”市場 02/11 14:25
kyova: 這次QE的規模是比較大,哪裡不一樣... 02/11 14:26
kyova: 難不成這次QE不是去買債券或其他啥的嗎... 02/11 14:27
ZackRyo: 市場上一堆錢直接刺激了需求,大家卯起來買買買,不工作 02/11 14:27
ZackRyo: 躺著也有錢買買買,供應鏈因疫情炸裂,但大家有錢搶著買 02/11 14:27
ZackRyo: 啊,最後搞出高通膨整個XD 02/11 14:27
kyova: 紓困是財政政策阿... 02/11 14:27
coffee112: 改下上面 即使成功了 有些人也覺得是"亂信"網友講的 唉 02/11 14:28
IBIZA: 以前大撒幣也是會送錢啊 失業勞工補貼一樣有 02/11 14:28
kyova: 我覺得紓困是還好就是了...跟整個規模比起來 02/11 14:28
IBIZA: 以前大撒幣買國債 政府也是全部流進市場啊 不流進市場 幹嘛 02/11 14:28
IBIZA: 發債? 02/11 14:29
ZackRyo: 我要說的QE不一樣不是指他買了別種債券還啥的,而是情況 02/11 14:29
ZackRyo: 跟上次差很多,上次QE後,政府拿錢出來的大放送形式跟這 02/11 14:29
ZackRyo: 次差蠻多的啊 02/11 14:29
kyova: 通膨我覺得是運輸和某些供應鏈亂掉了。長期下來還是會恢復 02/11 14:29
IBIZA: 沒差太多 紓困都是給需要的人 頂多是需要的人不同而已 02/11 14:29
kyova: ,當然價格有僵固性,不容易恢復,比較像提前把漲幅漲足 02/11 14:29
IBIZA: 這次是普遍性失業 所以失業勞工拿到很多蘇困 還有街邊商店 02/11 14:29
ZackRyo: 直接免費送你和推行其他投資項目,發的形式就差多了 02/11 14:30
IBIZA: 很多沒辦法開門 所以街邊店拿到紓困 02/11 14:30
IBIZA: 上次是金融業受衝擊 所以上次多半是送給金融業 差別在哪? 02/11 14:30
IBIZA: 頂多就是拿到的單位不一樣啊 02/11 14:31
coffee112: 政府的紓困 其實有點不太公平 唉..很多人被影響 沒拿到 02/11 14:31
IBIZA: 以台灣來講 這次是給計程車司機還有勞工低利貸款 02/11 14:31
kyova: 經濟是真的強勁。美國就業ok的~要說有啥大問題是還好吧... 02/11 14:32
IBIZA: 2008那次是補貼22K 給剛畢業新鮮人 差在哪? 02/11 14:32
IBIZA: 美國來講 企業補貼這次是給街邊店跟航空公司 02/11 14:32
kyova: 最慘的就是沒參與到股市房市財富重分配的魯空... 02/11 14:32
IBIZA: 2008那次給金融業 哪有差? 02/11 14:32
IBIZA: 所謂的紓困 都是低利或是白送錢 02/11 14:33
IBIZA: 對象不同而已 02/11 14:33
coffee112: 身邊有些比較努力的小女森們 不缺也還是去借銀行來炒股 02/11 14:34
IBIZA: 真正有差的是時間 2008那次 美國是先執行3輪財政刺激 02/11 14:34
IBIZA: 三次都反彈一下又下去 2011年才推出QE 02/11 14:35
IBIZA: 然後QE也是分三輪 執行到2014 02/11 14:35
IBIZA: 梭表的時候也是從2016-2019慢慢縮 02/11 14:35
IBIZA: 簡單講 2008那次QE是慢慢執行 02/11 14:35
IBIZA: 這次QE 一個月內就宣布好幾輪 年底就執行完 02/11 14:37
IBIZA: 然後現在梭表也是一開始就放話要兩年八碼 02/11 14:37
IBIZA: 簡單講現在就是被加速了 漲跌都是 02/11 14:37
ZackRyo: IB大,你說的那些都是直接發錢沒錯,我想說的是比例的部 02/11 14:40
ZackRyo: 份,比方說直接發錢是20%,剩下靠低利借貸或是無息借貸80 02/11 14:40
ZackRyo: %去發,免費發出去民眾或企業是不用還的,但零利率貸款還 02/11 14:40
ZackRyo: 是得還,或是政府拿去建設投資增加工作機會,這筆錢政府 02/11 14:40
ZackRyo: 也是得還,只是他們一輩子不會還清 02/11 14:40
yiliang1107: 謝IB大分享與說明 02/11 14:41
sam21sam21: 其實這次很明顯啊!幾乎形同送分題, 02/11 14:49
sam21sam21: 就是藉由手上有無現金購買資產區分你是什麼人, 02/11 14:49
sam21sam21: 然後讓貧富差距拉大,人為性的物競天擇,很爛 02/11 14:50
sam21sam21: ,可是這就是上面的人的思維, 02/11 14:50
sam21sam21: 所以現在跟風買蛋殼的,我也是覺得瘋狂! 02/11 14:50
jc761128: 沒受影響勞工大概只有拿到3、5倍券然後要一承擔通膨xdd 02/11 14:51
sam21sam21: 這次同溫層厚到離譜啊!有房的朋友都有房, 02/11 14:52
sam21sam21: 有股票的朋友都有股票,什麼都沒有的就真的什麼都沒 02/11 14:52
sam21sam21: 有 02/11 14:52
jc761128: 一起承擔* 所以前幾年無產階級沒有搭上股市 這個最容易 02/11 14:52
sam21sam21: JC大說對了,所以才說是人為的物競天擇 02/11 14:52
jc761128: 累積資產的入口 在這波只會被越甩越遠 02/11 14:53
jc761128: 慶幸一入社會就接觸到資本市場. 不然我剛需也會被搞到 02/11 14:53
sam21sam21: 要公平就是直接放手全部都倒,一切重新開始, 02/11 14:54
sam21sam21: 可是,最需要重新分配財富的人 02/11 14:54
sam21sam21: 就會傻傻的希望拿到補助 02/11 14:54
sam21sam21: ,沒注意到自己以為的增加都被通膨吃掉了 02/11 14:54
coffee112: 房市還是比股市穩當 5月那波跟朋友說歐印 但也不敢保證 02/11 14:55
sam21sam21: 然後,我們這種人,就順著時勢想辦法拉高社會階層 02/11 14:55
coffee112: 有的 每天群組一起跟著喊歐印 最後問才發現 只有我衝? 02/11 14:55
sam21sam21: 所以我明明是疫情重災戶,資產反而增加 02/11 14:56
IBIZA: 沒甚麼差別啊 發給一般勞工的 基本上都不會要回去 發給企業 02/11 15:00
IBIZA: 的就是做做樣子 拿企業印的股票抵 或是種種方式讓企業賴 02/11 15:01
IBIZA: 這次有失業救濟 上次也是有 02/11 15:01
IBIZA: 這次發給街邊店跟航空公司的 有的沒拿回去 有的拿股票 02/11 15:01
IBIZA: 上次發給金融業的也是啊 02/11 15:02
coffee112: 舉例上次跟這次的紓困 保在工會 只要有保職災 繳超少 02/11 15:03
coffee112: 你就能拿到 三萬 三萬的紓困 上次保24000以上的 拿0 02/11 15:04
IBIZA: 2008年紓困 有做一個網站上面有個債務鐘 顯示有多少金融 02/11 15:04
IBIZA: 業紓困還沒拿回來 這次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做 02/11 15:04
coffee112: 職災1個月繳好像不到100元... 保25200的繳1614 拿0元 02/11 15:05
coffee112: 這次職災還是拿三萬 紓困好像放寬到保25200 能拿一萬 02/11 15:05
IBIZA: 我是覺得兩次紓困 其實就只是消費券跟五倍券的差別 02/11 15:05
coffee112: 對底層社會的人 真的很慘...繳最低的 卻拿最多 02/11 15:06
coffee112: 因為I大沒有接觸到 底層社會吧? QQ 3萬對他們很多 唉 02/11 15:07
coffee112: 你看那些有錢人 保最低的 整家人我看拿了3*3 OR 3*4 02/11 15:08
coffee112: 然後繳比較多保費的人 拿0元...勞保局跟我說開會很急 02/11 15:08
coffee112: 著就宣布了 聽起來就是畫靶射箭 我就這些錢 沒拿到你雖 02/11 15:09
kyova: 直接放手全部都倒,是不公平也沒效率的做法...有些企業也不 02/11 15:09
kyova: 是說真的爛到底,這次情況很難想像的到。而且企業的重置成 02/11 15:09
ZackRyo: 最終錢一樣進市場啊,但直接免費發出去的比例從20%拉到50 02/11 15:10
ZackRyo: %,就是造成這種失控狀況的原因之一啊,畢竟之前發給企業 02/11 15:10
ZackRyo: ,人還是要工作才有錢 02/11 15:10
kyova: 本很高。除非是已經被未來趨勢淘汰的產業,不然你之後可能 02/11 15:10
kyova: 要花更多錢來培養扶植,太麻煩了... 02/11 15:10
ZackRyo: 這波美國佬躺在家就週收800鎂以上,賺爛了誰要工作XD 02/11 15:10
kyova: 有錢人賺8 9位數的多的是,實在沒必要去計較底層拿那幾萬塊 02/11 15:13
kyova: 真的出現社會問題,或大規模倒閉、失業,你要恢復更麻煩 02/11 15:13
IBIZA: 其實紓困一直都是以差不多免費的方式發出去 事實上這次 02/11 15:15
migration265: 誰跟你漲2成,有些50-100% 02/11 15:16
IBIZA: 美國前財政部長Mnuchin還比2008年那次更硬 02/11 15:16
migration265: 我開玩笑的 02/11 15:16
IBIZA: Mnuchin當時一直叫囂 紓困給企業的錢一定要拿回來不會免費 02/11 15:17
IBIZA: 送 害航空業在2020年六月又跌了一波 02/11 15:17
IBIZA: 你會覺得這次免費比較多 只是因為這次發給一般人好幾千美元 02/11 15:18
IBIZA: 但以前也是幾千億幾千億搬給金融業啊 02/11 15:19
ZackRyo: 對象不一樣結果差很多阿,金融業不會跟平民一樣神經病買 02/11 15:20
ZackRyo: 買買掃貨XD,但炒股炒房倒是從來不缺席 02/11 15:20
IBIZA: 其實這個角度不對 紓困就是給需要的人 讓它們能像平常 或 02/11 15:21
ZackRyo: 越講越覺得美國根本世界亂源XD 02/11 15:21
IBIZA: 低於平常的消費水準去花錢 維持經濟原本的運作 02/11 15:21
IBIZA: 所以哪一個缺了給哪塊 給企業還是給個人是看誰缺 02/11 15:22
IBIZA: 其實沒甚麼差異 目的都是維持原本的運作 02/11 15:22
kyova: 美國影響力太大了,好就大家升天,爛就大家一起死... 02/11 15:22
IBIZA: 這次給勞工多 是因為失業率打到30% 02/11 15:22
ZackRyo: 是啊 紓困的目的是這個,零利或低利借貸也是為了讓企業撐 02/11 15:23
ZackRyo: 下去不要讓他們垮掉引發骨牌效應 02/11 15:23
kyova: 住美國那裏的人說,之前強制關在家裡太苦悶,如果沒撒錢, 02/11 15:23
kyova: 大家股市、虛擬貨幣賺飽飽&消耗心力的話,可能會暴動... 02/11 15:23
IBIZA: 也的確有發生暴動...黑白都有 02/11 15:24
coffee112: QQ 我上面講那些不是計較底層拿了錢 是有該被紓困的 02/11 15:24
coffee112: 卻因為紓困的條件 其實不公平 而什麼都拿不到 唉 慘 02/11 15:24
ZackRyo: 但美國自己也說了,他們這次太Over了,其實這次要說紓困 02/11 15:24
ZackRyo: 我覺得有點怪怪的,因為紓困金幾乎是普發的方式,要拿不 02/11 15:24
ZackRyo: 到還比較難 02/11 15:24
kyova: 紓困這件事本來就無法做到完美,等你規劃好,早就被罵翻... 02/11 15:25
kyova: 而且行政量能也無法做到詳細的評估與驗證。老實說我覺得也 02/11 15:25
ZackRyo: 美國人現在有錢就在亂了,何況沒錢XD 02/11 15:25
kyova: 沒有多少,普發比較乾脆啦... 02/11 15:26
ZackRyo: 不過亂發錢是川普搞的,只是苦果給拜登吞,然後拜登又失. 02/11 15:27
ZackRyo: ..XD 02/11 15:27
ZackRyo: 要求要完美是不可能,只是發了瘋似的亂發是兩碼子事啊 02/11 15:27
physicsdk: 推淺顯易懂,容易買跟房價低兩回事 02/11 15:29
IBIZA: 其實這是現在市場反應速度是10倍速的問題 02/11 15:29
ZackRyo: 現在妙了,發那麼多不能回收的錢去還要升息,是準備要違 02/11 15:30
ZackRyo: 約嗎XD 02/11 15:30
ZackRyo: 房市反應也比以前快很多 02/11 15:30
IBIZA: 2008海嘯 從雷曼開始算 股市也花了大概2個月才觸底 02/11 15:30
IBIZA: 然後美國政府摸索了三年才提出對策 02/11 15:31
IBIZA: 這次美國政府只有15天 02/11 15:31
IBIZA: 已經發的債不會違約啦 02/11 15:31
IBIZA: 利率多少都寫上去了 02/11 15:31
physicsdk: 不是傳說縮表跟升息可能同時嗎? 還是要回收啊 02/11 15:32
IBIZA: 次級市場的價格跟殖利率 跟美國政府發債時的利率是無關的 02/11 15:32
IBIZA: 會影響的只有未來發的新債 02/11 15:32
IBIZA: 政府發債是固定利息 然後用標的 02/11 15:34
ZackRyo: 那個縮表現在的縮法跟之前不一樣,之前是拋售,現在是到 02/11 15:34
IBIZA: 譬如發10000美元 每年利息100美元的債 這樣票面是1% 02/11 15:34
ZackRyo: 期不投資或是再投資一部份,然後有部分債券會賣給銀行, 02/11 15:34
ZackRyo: 避免資產價格動盪 02/11 15:34
ZackRyo: 上次縮表拋售,銀行接到沒錢XD 02/11 15:35
IBIZA: 然後初級市場參與者競標 一萬張可能有些A銀行用10100美元 02/11 15:35
IBIZA: 標走 5000張B銀行用10800元標走 這樣 02/11 15:35
ZackRyo: 不過這次多購入短期債,所以縮表速度會快上那麼多一點, 02/11 15:36
ZackRyo: 看看下禮拜會議紀錄有沒有多一點東西看 02/11 15:36
IBIZA: 不管銀行多少錢標 政府利息是一樣 但拿到本金不同 02/11 15:36
IBIZA: 而我們一般人是在次級市場買賣 基本上就是初級參與者賣出 02/11 15:37
IBIZA: 或是其它之錢買的人賣出 這個部分就跟政府沒直接關係 02/11 15:37
IBIZA: 政府就是付息給目前的持有者 最後到期的時候用面額贖回 02/11 15:37
IBIZA: 所以升息短期內並不會影響政府付息能力 02/11 15:38
IBIZA: 要過好幾年 很多債券到期再換過 才會有影響 02/11 15:38
IBIZA: 甚至如果到期的是30年的 搞不好還是4%的 02/11 15:39
jc761128: 依照3月升息縮表(到期不投入)同時來看 今年FED收回一兆 02/11 15:40
IBIZA: 30年前應該是8% 02/11 15:40
jc761128: 4月到期的就5XXB 2023/4錢到期700B 02/11 15:41
ZackRyo: 主要是資產負債表太大了,即使債券到期,我覺得美國也會 02/11 15:44
ZackRyo: 持續舉新債支應,每年都在玩政府沒錢要調高舉債上限XD 02/11 15:44
ZackRyo: 剛剛去股版看到FED下周一要緊急開會欸,要提早開砸了嗎 02/11 15:44
jc761128: 舉債上限跟中性通膨一樣阿xdd 2%不都自己喊 想提高就提 02/11 15:45
ZackRyo: 美國真的很任性XD 02/11 15:47
zhi5566: QE藥效還在後面 台灣搭上半導體king的火箭 發哥資深工程 02/11 16:28
zhi5566: 師400up 主管至少600以上 1萬6千人 新竹80還真的低估了 02/11 16:30
kyova: 新竹80... 那我真的覺得他們乾脆多買一間台北退休比較好 02/11 16:31
kyova: 新竹那邊問題應該也是土地供給吧,重劃太慢...y 02/11 16:32
kyova: GG寶山也要湧進上萬就業,不知道他們要放哪... 02/11 16:34
zhi5566: GG MTK帶頭拉年薪 新竹又是總部 恭喜all in新竹的投投 02/11 16:35
SkyFee: 多掃貨多賺錢 趁年輕多買吧 02/11 16:36
zhi5566: 可以加入當躺平族了 預計八 九年級大量湧入新竹 02/11 16:37
popcool: “30年後的6.8萬, 只是現在的3萬”,前提是30年後你現金 02/11 16:47
popcool: 流的絕對數字夠多,才能夠這樣看待6.8萬這個數字,以現在 02/11 16:47
popcool: 30歲的人來看,60歲時有把握現金流成長到這個水位嗎,這 02/11 16:47
popcool: 裡有個盲點,是你的現金流成長率不見得跟的上通膨,不知 02/11 16:47
popcool: 道為何大家都這麼有把握 02/11 16:47
jc761128: 現在能繳68k的人 這30年還有很多操作空間 賣掉搬去郊 02/11 16:54
jc761128: 區也是選項 保險都有減額繳清了~ 02/11 16:54
lkm13: 2020Q2臨路透天1200 ,現在要買至少1500 02/11 16:57
buji: QE不是因為美股崩盤而推動吧? 02/11 17:06
sam21sam21: 無限QE是他們認為可以解決類似1929這種災難的解方 02/11 17:07
sam21sam21: 只要把人性一併考慮進去,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 02/11 17:08
sam21sam21: 不過,也好啦!不然現在全世界大公司可能都倒光了 02/11 17:08
buji: 股市崩只是結果 02/11 17:08
sam21sam21: 我們也沒辦法在這邊爽了 02/11 17:09
buji: 控制通膨才是FED首要任務 02/11 17:09
sam21sam21: 他們害怕重演經濟大蕭條 02/11 17:11
sam21sam21: 所以FED都不FED了,畢竟他是私人單位....... 02/11 17:12
sam21sam21: 莊家都下海了怎麼能不跟,您說是吧? 02/11 17:13
piliwu: 現金流你才是盲點負債又不會增加 02/11 17:34
piliwu: 現在現金流能cover未來再差也是一樣但是不可能的你的本業 02/11 17:35
piliwu: 收入跟房租收入都會增加 02/11 17:35
piliwu: 控制通膨的含義包含避免通縮 02/11 17:36
piliwu: 通縮遠比通膨可怕百倍 02/11 17:36
piliwu: 你覺得通膨很可怕是錯誤認知 02/11 17:37
piliwu: 1929年美國失業率30%羅斯福新政後是20% 02/11 17:38
piliwu: 超過十年維持這種水準 02/11 17:38
piliwu: 你覺得哪一個可怕? 02/11 17:38
piliwu: 如果沒有德國跟日本發動戰爭可能還沒辦法解決 02/11 17:39
piliwu: 德日發動戰爭背後也是國內經濟停滯 02/11 17:39
piliwu: QE也許不是全能但他仍是本世紀最偉大發明 02/11 17:40
piliwu: 任何科技發明都沒有能力避免大蕭條但QE可以 02/11 17:41
popcool: 痾...我沒有覺得通膨很可怕也很同意I大跟P大你的論點的, 02/11 18:46
popcool: 沒錯現在就負擔的起的負債在未來根本不是問題,我只是想 02/11 18:46
popcool: 表達在現金流增加率沒有跟上通膨率的情況下,不能這麼單 02/11 18:46
popcool: 純的認為現在的6.x萬可以在未來以3.x萬看待 02/11 18:46
popcool: 換句話說,以絕對數字來看,現在6.x萬的負擔,在30年後不 02/11 18:53
popcool: 會因為時間+通膨讓你覺得負擔跟3.x萬一樣,當然如果負債 02/11 18:53
popcool: 因為還款越剩越少所以負擔跟著變小,那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02/11 18:53
Ddylan: 我也差不多那時候又買了一間 02/11 20:24
sam21sam21: 2020.02的時候,疫情雖然嚴重,可是價格沒什麼掉 02/11 21:11
sam21sam21: 我只能說,當時願意買的,賺到都是應該的 02/11 21:11
sam21sam21: 有這種勇氣,也接受沒有特別便宜,是該成功 02/11 21:12
sam21sam21: 我同學恰巧買,銀行勸他等一下,他想說自用沒差啦 02/11 21:12
sam21sam21: 買到社區低價,還是一樓 02/11 21:13
bms: 推 02/11 22:05
buji: 通縮當然更可怕。這是常識 02/11 22:35
buji: 但通縮很罕見 02/11 22:36
buji: 還有,為工作收入會隨年紀持續增加也是天真的想法 02/11 22:37
buji: 以為 02/11 22:37
buji: 職涯收入高峰平均在40出頭而已,之後少數人續增 02/11 22:39
buji: 多數人停滯,更有不少比例的人越混越差 02/11 22:40
buji: 長年期房貸的風險在於你未來的收入不見得能增加 02/11 22:42
buji: 但史上最優的房貸條件恐怕逐漸變差,利息負擔會逐漸增加 02/11 22:43
buji: 回頭看當然知道好的進場點,V轉前買台指期多好? 02/11 22:49
hsiliang: 但當下根本沒人知道是不是好的進場點,光是能抓個大概就 02/11 22:59
hsiliang: 很不錯 02/11 22:59
kyova: 還有人在提長年期房貸風險... 這一看就超韭... 02/11 23:20
kyova: 雖然房版一直有一堆人澄清一些金融觀念和算法,但搞不清楚 02/11 23:21
kyova: 狀況,胡說八道的人源源不絕。懶的講了,闢謠真是跑斷腿 02/11 23:21
jambojambo: 我也是2020Q3買的,那時候真的是因為疫情關係,價格 02/12 07:34
jambojambo: 很好談,江翠北DE區買到很漂亮的價格 02/12 07:34
sam21sam21: 原來那個時候江翠北有回跌, 02/12 10:45
sam21sam21: 看來重劃區果然有重劃區的問題 02/12 10:45
sam21sam21: 重劃區的成功與否果然很難判斷 02/12 10:46
convey1227: 真的2020Q2最後時機。我Q3開始看房就緩漲了 02/13 10:09
convey1227: 21Q1才買到,已漲了第一波 02/13 10:10
dntm: 看的出來你不懂 我等下補噓 02/19 23:50
dntm: 說到做到 補噓 02/19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