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ome-sal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連結:https://house.chinatimes.com/20220615001905-264401 內文: 房價漲勢驚人,但你的薪水追得上嗎?央行日前於「第16期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去年 不動產市場交易活絡,帶動房價走高,全國房價所得比攀升至9.46倍,已追平2017年第2 季高點,民眾購屋負擔持續走升中。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依據世界銀行定義,房價所得比最好落在4~6倍間較 為合理,當房價所得比太高時,收入所得跟不上房價,將導致家庭負擔過高,進而排擠其 他正常消費。目前台灣房價所得比已追平歷史高點的9.46倍,民眾的購屋壓力和痛苦已是 不可承受之重。且根據勞動部、內政部實價登錄統計資料,全台近3年來住宅總價漲了20. 1%,期間薪資卻僅成長4.3%,房價漲幅是薪水增幅4.6倍,上漲的速度超過多數受薪階級 負擔能力範圍,要光靠薪資達成購屋的夢想,對現代人來說是越來越不易。 陳金萍表示,3年全台平均購屋總價從1006萬元增加到1208萬元,增加了202萬的房價負擔 ,房價飆升的速度相當有感。反觀,2019年勞退每人每月平均提繳工資從39,370元,到 2021年成長至41,075元,僅增加4.3%,雖然工資有上升的趨勢,但仍不敵房價凌厲的漲勢 。 進一步觀察七都會區狀況,近年台南市受惠於科技產大廠利多議題,自2019~2021年平均 購屋總價從502萬元上漲至674萬元,增加172萬元,漲幅達34.3%,幅度相當驚人;但平均 提繳薪資卻低於全台平均增幅,僅成長3.8%,而將近3年房價與薪資漲幅相比,差距高達8 .9倍,為七都中薪資最追不上房價攀升速度的縣市。 【台南市房價漲幅較薪資高8.9倍 差距最大】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則表示,雖然台灣薪資水準長期偏低已是不爭事實,但對 比房市,尤其是台南市,當地過去並非投資熱區,房市價量表現一直敬陪末座,且腹地廣 大,房市熱區集中在部分地帶,各區房市表現落差大,而房價比較上會因為比較基期因素 才有戲劇性起伏性。 陳炳辰進一步分析,台南市只是因為這幾年的房市熱潮帶動,僅有如科學園區、特定產業 等題材,其他強勢的地方建設偏弱,又或許多區域生活圈機能發展還不成熟,反得擔憂根 基不穩要遇房市變動,風險偏高,民眾若要在當地置產,應都以區域行情為依歸,且多還 有許多平價物件可供挑選。 而房價成長速度與薪資差距全台最小的為新竹市,但差距仍有2.4倍。陳金萍解釋,新竹 市雖因新竹科學園區推升縣市整體的薪資水準,近3年增幅達9.1%,為七都最高;但因剛 性買盤需求強勁,帶動房市交易活絡,甚至出現投機客趁機炒作的亂象,房價漲勢兇猛, 購屋總價從1056萬元至1285萬元,3年便差距229萬元,漲幅達21.7%,高薪資依舊是跟不 上房價飆漲速度。 房地產市場在眾人追逐交易下,房價迅速飆漲,但當薪資水準不高,且成長緩慢時,受薪 族要想以「薪水存頭期款」、「薪水繳房貸」,變得越來越困難。若以全台平均總價1208 萬元、貸款8成、20年期本息平均攤還的條件下,以4月五大行庫新增房貸利率1.561%來計 算,每個月須繳4萬6905元的房貸,已超過平均提繳工資4萬1075元;儘管貸款年限調長至 30年期,每月應繳房貸也要3萬3949元,房貸已占薪資8成以上。 陳金萍表示,這意味著高達8成以上收入都要拿去繳房貸,對於受薪族來說,是非常大的 經濟負擔,勢必嚴重壓縮其他生活支出,且未來央行若持續升息,每個月房貸支出還會增 加,房貸負擔壓力不容小覷,甚至可能會出現買房後無力負擔的狀況。有購屋需求的民眾 應計算應考量自身負擔能力,訂立購屋目標,每月貸款金額最好不要超過家庭收入3分之1 ,同時保留一些利率調升的緩衝空間,當不可避免進入升息循環時,才不至出現無法負擔 繳納的風險。 心得: 其實用平均購屋總房價去對應到平均薪資有點不客觀啦 有可能兩個人或三個人一起繳一間R 不過這幾年的漲幅真的 等今年的報告出來再來看漲多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1.145.18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55349341.A.2D5.html ※ 編輯: black1x2y3z (140.121.145.184 臺灣), 06/16/2022 11:16:53
Jackey52013: 再不升息,只會越來越遠,最終泡沫。阿不好意思我講 06/16 11:32
Jackey52013: 錯了,永遠都是看漲,泡沫是我昨天洗澡剩下來的渣 06/16 11:32
FaFaFaT: 你自己不努力不要來房版大小聲好不好 丟臉死 06/16 11:39
k3nt: 窮人不會好好加班工作嗎 06/16 12:22
krit1009: 怎麼我都沒這困擾 奇怪 06/16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