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benson502: 台灣是地震帶阿大哥,如果沒地震,當然可以往上住== 05/14 01:30
推 a386036: 容積率問題,很多都是老建照,卡這容積去變更 05/14 01:31
北市的容積率真的比別處少
推 aasubspace: 你可以查一下建築法規,一般都會卡在14樓和29樓 05/14 01:38
是沒錯 這個正是可以放寬的點
推 weitao: 光是地震帶,你基座就要打多深,你看哪個常地震國家樓都蓋 05/14 01:40
→ weitao: 很高的 05/14 01:40
台中 高雄表示:其實我們也很高呢
噓 wang56: 蓋一堆賣不出去的產品幹嘛,蓋越高都不用成本?看一堆40 05/14 01:41
→ wang56: 樓以上開價貴成那樣,有賣完? 05/14 01:41
推 clubee: 地震帶吧 像香港有些細長的大樓 感覺在台灣就會有危險 05/14 01:42
推 Jackey52013: 地震這麼多的,你敢蓋還不一定有人敢住 05/14 01:43
高雄也有地層鬆軟問題
但高雄還不是照蓋 而且國賓就在愛河旁
照樣規劃250米左右
看了臺北人心生羨慕
推 aasubspace: 50公尺要結構外審,大概14-15樓,舊法規100公尺要環 05/14 01:44
→ aasubspace: 評,大概29樓,新法規是120公尺,大概可以到40樓,再 05/14 01:45
→ aasubspace: 上次要環評超級麻煩 05/14 01:45
新法規大部分都32-33
發哥在華王舊址壓到37真的是極限
不過話說回來 即使這樣
高雄還是一堆建商向前衝150+ 200+
臺北的業者反而比較保守
有時都得佩服南部業者每個都很有心
京城甚至美術館那塊都要找國際業者
我標準放比較寬 即使下面是飯店的也能算
所以THE ONE也入榜
推 truelove356: 台北看下去都是老舊街廓鐵皮海 05/14 01:46
TRUE 其實老舊鐵皮海還好
比較可怕的是地平線已經不知不覺
落後於高雄和後起之秀臺中
推 aasubspace: @再上去 05/14 01:46
推 nisi0773: 遠企旁的那個停車場不大欸 認真的嗎 05/14 01:47
就 拚拚看吧
遠期松機還是會搬走啦
→ aasubspace: 感覺南部環評可以講人情? 05/14 01:47
推 mig21: 日照權 容積 建築法規 現在素地少 走都市更新想看到超過40 05/14 01:59
→ mig21: 樓 很難了 05/14 01:59
→ medama: 不用吧 一個街區擠那麼多人生活品質也不好 05/14 02:06
→ medama: 轉移中心到新造鎮比較好 05/14 02:07
→ gishileh: 林口多蓋幾棟摩天41好了 05/14 02:18
→ miniUU: 大台北捷運跟高架那麼多,就別再蓋更高了啦,市區的天空留 05/14 02:20
→ miniUU: 給大家 05/14 02:20
→ amsjay0829: 所以一定要高?地平線輸了又如何? 05/14 02:43
推 keat: 容積率也要考慮阿,造價,賣出的價格,土地成本等等都是問題 05/14 02:53
→ Taiwanwolf: 除了台北 其實不缺地 05/14 04:23
噓 isco: 有錢誰不想住呢? 05/14 04:57
→ qqqqwe15: 先把都更更一更吧 樓高沒有用 05/14 05:54
→ qqqqwe15: 光塞車就搞死你 05/14 05:55
推 Krisjenner: 台北住高樓會得憂鬱症,每天看出去一堆醜房子 05/14 06:09
→ destinygirl: 每一棟都高就沒意思了,你高我也高,住再高也是你看 05/14 06:17
→ destinygirl: 我、我看你,這樣大家都高有意義嗎?請參考貴陽花果園 05/14 06:18
→ destinygirl: 你有錢的話,你就去挑你文章裡面舉的那些超高大樓 05/14 06:19
→ destinygirl: 附近的樓都矮你住的樓半截以上,這樣才有鶴立雞群的 05/14 06:20
→ destinygirl: 感覺,住高層才不會被擋view。 05/14 06:20
推 F93935: 未來的貧民窟 超高樓維護費用也很貴 05/14 06:21
→ F93935: 日本也沒有很多超高樓塔樓 05/14 06:24
→ F93935: 中和東帝市就已經正在貧民化 05/14 06:50
推 daipon: 這樣做車位應該沒辦法做到1:1,不然就要挖更深 05/14 07:17
推 rainsilver: 容積率問題 05/14 07:28
推 x70435: 人家在談都市跟技術工藝,結果一票人在回文房價 05/14 07:35
推 VicLee: 板橋的馥華艾美也有46喔 05/14 08:01
感謝補充 新北容積率真的比較適合衝高
推 alfrog0414: 為什麼在一個地震帶+交通規劃都做不好的地方 還要硬蓋 05/14 08:02
→ alfrog0414: 超高樓 用高樓接軌國際是啥想法 05/14 08:02
臺中 高雄還不是照樣蓋
況且不說這兩座城市
日本就是地震帶上的大國
但現在和未來 日本也有不少200+的高樓
若地震帶上都不要碰
乾脆台北直接宣布不可住人好了
日本也不用蓋這麼多200+高樓了 是吧
→ Behave: 有需求自然有人蓋,連這也要擔心實在令人佩服 05/14 08:02
→ alfrog0414: 覺得超高建築很棒可以去租看看香港 光搭電梯就爽到爆 05/14 08:04
→ alfrog0414: 吧 有錢誰不想住低密度優質住宅區 05/14 08:04
香港的問題比較像是蓋太密集 但也是地狹人稠下不得不的結果
→ abcpiii: 中國看過有介紹這種超高大樓因為消防及電梯等待時間太久 05/14 08:21
→ abcpiii: ,現在似乎有管控不得再蓋 05/14 08:21
中國主要管控的是250+以上
不過台灣的最大問題是150-250左右的太少
幾乎都在100-150之間
推 sgxm3: 上面那影片很像電馭叛客2077裡的平民大樓,壓迫感很重。 05/14 08:47
推 joseph4229: 成本太高、工期太長,不然容積率一樣下,誰不希望全部 05/14 08:54
→ joseph4229: 都高層建築,法定開放空間會多很多、棟距也拉大 05/14 08:54
推 Anyotw: 成本往上走是幾何成長 05/14 09:12
→ Anyotw: 台灣人還沒養好加很多錢的習慣 05/14 09:12
→ Anyotw: 台北樓下130萬,頂樓500萬。市場還沒準備好 05/14 09:13
推 H2: 因為成本貴啊。 05/14 09:15
噓 chrispherd: 雖然我也愛住高樓 但不是自己住的高樓只有礙眼而已 05/14 09:25
→ chrispherd: 你沒有要買是在擔心啥 05/14 09:26
推 ljuber: 我覺得現在已經一堆25+的高樓了 05/14 09:28

→ a386036: 造價600億 05/14 09:29
→ a386036: 當時物價一坪50萬造價,當時信義計畫區新房子不過50萬 05/14 09:30
→ KrisNYC: 上面也沒說錯 一棟40層的25以上才有視野 下面25層賣誰 05/14 09:36
→ KrisNYC: 建商要找自己麻煩 上面有view的一坪500萬 下面一坪180? 05/14 09:37
→ KrisNYC: 這樣銀行鑑價怎麼做 這種注定要很不好賣的 05/14 09:37
推 Robben: 其實印象日本不少 05/14 09:44
噓 deepdish: 你是不會google水泥都不能用太差 懂 05/14 09:47
推 Robben: 日本住宅特色就是一定外圈是陽台 05/14 09:48
→ deepdish: 神秘水泥實驗室首曝光 測試水泥抗壓強度 龍頭水泥廠品 05/14 09:49
→ deepdish: 像101大樓用到10000磅的混凝土 要多少錢?zzzzzz 05/14 09:50
推 H2: 超高樓層的外陽台會非常不好用。風太大 05/14 10:04
※ 編輯: gishileh (114.37.207.77 臺灣), 05/14/2023 10:13:12
噓 haopig: 有夠落伍的想法 05/14 10:10
推 NCmax: 不懂蓋超高樓跟國際接軌的關係是什麼 05/14 10:27
推 KrisNYC: 而且灌漿要泵送上40層樓高灌漿 知道難度吧 灌101的 05/14 10:32
→ KrisNYC: 到今天預拌車上還掛個牌子說泵送352公尺高啥的 05/14 10:33
推 Redchain: 樓蓋高,戶數多,結果停車場蓋不夠 05/14 10:53
推 johnnychenme: 之前上班在三十樓 地震差的漏尿 05/14 11:47
推 tigerliao: 之前在住高樓層 地震時像在坐大怒神 05/14 12:04
推 ivar258: 住宅和商辦不同,日本超高樓住宅也沒那麼多,超高樓的維 05/14 12:22
→ ivar258: 護成本高,一般社區沒有相應的設備維護能力和意願,目前 05/14 12:22
→ ivar258: 也看不到市場有這樣的需求 05/14 12:22
→ ivar258: 而且,最有條件廣蓋超高樓的台北,以前是座湖啊.. 地質 05/14 12:25
→ ivar258: 條件真的有辦法承受超多超高樓?而且真的也不認為台北市 05/14 12:25
→ ivar258: 需要全面放寬容積率,特定商業計劃區有條件放寬就可以了 05/14 12:25
→ ivar258: ,引導讓鐵皮屋房慢慢退場比較實際 05/14 12:25
推 LonyIce: 另外,很少蓋過的建築,相關法規跟經驗一定都還不夠完善 05/14 12:57
→ LonyIce: ,一定還有不少安全性上的缺口跟漏洞還沒發現。台灣現在 05/14 12:57
→ LonyIce: 的住宅法規也還是每年在改跟補強,你蓋一個很少針對去加 05/14 12:57
→ LonyIce: 強跟注意的建築類型,我只覺得的我住起來安全沒保障。 05/14 12:57
推 tswen: 容積率不夠用。 05/14 12:58
推 alfrog0414: 推原po被砲還是理性討論 不過我建議可以反思「過度追 05/14 13:36
→ alfrog0414: 求高樓住宅(商辦就算了)」是否為過去10多年來落伍的 05/14 13:36
→ alfrog0414: 想法 現在高綠覆率+低密度大退縮寬棟距才是未來都市的 05/14 13:36
→ alfrog0414: 追求 推台中14期/南7期 真正好的住宅區本來就是長那樣 05/14 13:36
→ alfrog0414: 台中高雄蓋一狗票高樓住宅 不代表那是對的 控制好容積 05/14 13:37
→ alfrog0414: 率 配合道路計畫大眾運輸 才是正道 05/14 13:37
噓 asdfghjklasd: 以台灣的消防隊的工具,住太多就別失火 05/14 14:39
推 kony25: 很怕火災… 05/14 14:44
→ ILike58: 對岸不是一堆六十層以上的住宅大樓,光停個電停個水就會 05/14 17:53
→ ILike58: 讓人瘋掉了。 05/14 17:53
推 alfrog0414: 撇除掉曼哈頓豪宅那種例子 戶數多的平民超高住宅居住 05/14 18:21
→ alfrog0414: 品質只有可撥而已 05/14 18:21
推 ciswww: 本文不就舉西華富邦為例? 05/14 20:22
推 cobrabaton: 蓋越高成本越高啊 結構跟水泥磅數都是不同等級,而且 05/14 21:27
→ cobrabaton: 越高樓的房屋稅越貴 05/14 21:27
→ qaz12453: 40樓up 就一燒就放推直接整棟燒一半了吧 05/14 23:45
→ qaz12453: 住頂樓最好買個降落傘或滑翔設備 自己逃生=.=+ 05/14 23:46
推 dondon0419: 我在等高雄大遠百那塊要不要蓋 05/15 00:20
推 ben811018: 地震來了搖到哭 05/15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