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arriag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po的議題,反映了台灣文化很嚴重的現象之一,也是來找我求助的個案們 會遇到的問題,我想在此點出兩個關鍵核心:【課題分離】&【界線】 我常說在遇到問題時,要先分辨以下三件事— 1)上天的事(ex:天災、水災、地震等) 2)別人的事(除了你之外的都叫別人,包括父母) 3)自己的事 一. 課題分離: 很多時候,人們很容易把上面的三件事混淆在一起思考,特別是2)和3),但事實上, 你能改變與處理的,只有3)你自己的事,因為你既無法控制上天,也無法改變別人。 而什麼是課題?個人自己無法滿足的想望、期待或情緒困擾著自己。 重點就在,很多人,會把這樣的困擾歸究於是別人造成的,因此要求對方要來滿足 符合自己的期望,只要如此,自己就會開心、滿意、不失望了。 例如:年輕時無法出國留學/唸XX科系/做XX工作,所以年老後,期望自己的小 孩要出國唸書/唸該科系/做該工作,否則就是不乖、不孝、不聽話、任性等等的批 判施加在小孩身上。然後呢,父母成天碎唸或不高興,自此不管小孩做什麼,父母總 是不滿意的,認為自己幫小孩做的決定才是好的對的,對小孩的抉擇不信任、不喜歡, 而因為內心充滿不滿與怨念,所以總是不開心,於是身為晚輩的孩子,就會覺得是自 己的不對,因為自己讓父母不快樂,因為父母總是說若你怎樣怎樣我就會開心了。 請問上面這個是誰的課題?請想一下。 是父母的課題;對小孩來說,這應該是別人的事。 但因為父母把自己的課題摻入到小孩的世界,並且要小孩為父母的情緒負責+長年的 批判,所以小孩也把父母的課題當成、以為是自己的課題,是自己的不好才導致父母 失望不滿,變成了小孩被迫進入到別人的事/別人的課題裡。 台灣的社會和文化,讓很多人是在這樣的成長環境長大的—課題相黏不分離。 所以,沒有課題分離的關係,不是個健康的關係,會在[各種關係]裡衍生許多許多 的問題。Why?因為這樣的成長環境,會培養出這樣的人格特質,不管是強迫者或被強 迫者,長年下來,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處理其它的關係。 很多時候,當事人沒有覺察,因為他們是無意識的,特別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但 已在看此文章的你/妳,或是已受教育的你/妳,至少可以從自身做起,並意識到你 正在處理或面對的,是誰的事?是誰的課題? 二.界線: 版上大家開始會講情緒勒索一詞,這和課題分離是有相關性的;若分離做得好,就不 易被情緒勒索;同理,若人我界線畫得清楚、執行徹底,自然也較不會輕易被情緒勒索。 台灣的文化,不太有人我間的界線,不管是身體上的距離、公私上的距離或關係的距離。 不管是從肢體上的碰觸、親疏關係、交淺言深的問話、甚至個人物理上的空間(獨處/ 獨住)或心理上的空間,總是喜歡全部攪在一起,再加上缺乏尊重的概念,所以易造成 需要有私人空間、自主生活、甚至過自己人生者感到困擾,感覺界線一直被侵犯。 又因為沒界線和課題不分離的社會文化自我們出生就一直存在,剛好這個社會環境又很 喜歡批判,一旦你沒有滿足誰的期待、沒有符合大眾主流,可能又會遭致親友間的八卦 與指點,因此就會讓很多失去自信又在乎他人眼光者們更加地畏懼做自己,繼續地被情 緒勒索、繼續地讓別人的課題闖入自己的界線,到最後你/妳根本不知自己的界線在哪, 因為你/妳已沒有自己了,你/妳已不見了。 ————— 為何我前面會說它會在[各種關係]存在? 不需進到婚姻,未婚前的人際關係裡就會出問題、社交、同儕和談戀愛時,就會反映這 些議題,若在婚前沒有處理好,婚後進入兩個大家庭的關係,對當事人只會更複雜、更 挑戰。 我無法在短短幾句話跟原po或大家說可以怎麼做,因每人的個性和背景狀況不同,我目 前還是根據不同的個案狀況提供他們不同的協助。 但我想原po可以自問自己【煩請認真地想】:若你的生命只剩最後24小時,你希望是維 持現在的生活狀態嗎?這是你最後要的嗎?會有遺憾嗎? 若不是你要的,那你會怎麼做、你想怎做去過生命剩下的時間? 你打算讓現在的狀況再繼續維持多久? 我最後的建議是:你和你先生都需要諮商,即使你們有去做夫妻諮商,個別諮商大概也 很需要,因為選擇被這樣情緒勒索、無法課題分離,本身內心就有跨不出去的議題,你 們可以找心理師協助,若你真的有心想改善目前/未來的生活。 人生很無常,不一定會一直有那麼多的十年可以這樣過。 與其向外求、期待婆婆的疼愛,我想其實妳應該向內捫心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有否曾了解何謂被sadormad疼愛的自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6.146.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494064250.A.7A3.html
nicestone: 推。 05/06 17:57
cindy033: 推 05/06 17:57
yail0111: 推 05/06 17:58
ytwu: 推 05/06 18:01
opm: 先愛回自己比較實在,要等別人疼愛才快樂,那可能會悶一輩子 05/06 18:09
lynnlin: 推! 05/06 18:13
ruthli36: 推! 05/06 18:21
loshinshin: 推 05/06 18:23
mtyc: 推 05/06 18:37
agnesfreda: 大推狂推! 05/06 18:45
ifly2009: 推 05/06 18:47
t12385: 大推 05/06 18:52
tonyscat: 推 05/06 19:11
kiwibirds: 推 05/06 19:20
chouzen12: 推 05/06 19:24
candra: 推 05/06 19:34
rock061034: 原po有看過鋼索上的家庭或被討厭的勇氣嗎 05/06 20:01
我只看過後者,但只看了1/5,其它未完成。
yonyon: 推推你的文章都好棒 05/06 20:07
hunter05469: 推 05/06 20:32
littleanne: 這篇寫很好 應該被m起來 05/06 20:46
TINBING: 超級推!! 我想請教,您覺得板上的回文有情緒勒索的現象 05/06 21:19
TINBING: 嗎? 05/06 21:19
我沒有細看每篇回文,所以可能無法回答;但目前較常有的感想是常看到很多的批判。
sharkimage: 推 05/06 22:18
viivii: 推! 05/06 22:51
hanavas: 大推!專業助人好文! 05/06 23:02
alaskatomato: 推 05/06 23:29
elaineyeh06: 跪讀呀~~~長知識了 05/07 00:13
TINBING: 感謝您給我的回應,謝謝您!! 05/07 00:26
audrey3138: 很棒的分析 05/07 01:03
karifuyu: 大推! 05/07 01:05
hypeng: 推 05/07 02:51
inneverland: 說得好 05/07 08:30
hunter05469: 再推,版上這種認真的好文討論度總是不高 05/07 08:32
cagalli518: 謝謝您的分析,覺得獲得新的觀點來看世界 05/07 09:18
lbrabbit: 推這篇! 05/07 09:18
CRYM: 推 05/07 09:36
marke18: 推! 05/07 09:49
karenwolf: 好文推~ 這個分類原則適用於每個情境~ 實用~ 05/07 10:20
heygal: 好文~推哦~解決問題應該先從自己的“心”開始 05/07 10:35
newton12: 有推薦的書可以進一步閱讀嗎?關於設立界線與情緒勒索 05/07 11:05
因為我個人沒有看坊間這類的書,無法直接給推薦,但你只要google你問我的關鍵字, 可以看到有相關的書出現,你可以再從中去翻閱看看。課題分離(阿德勒的書/被討厭 的勇氣有提到),其它的主題只要google就會出現。
emptyvoid: 推,很感謝您每篇專業的回文 05/07 12:39
mannequin: 附議樓上、請問有推薦書單嗎?謝謝 05/07 16:34
xulu0: 推,台灣很多人就是活在期待別人及回應別人期待中,展現自 05/07 17:08
xulu0: 我想法的人通常不會得到尊重,反而會被批評壓制。 05/07 17:08
SchatzKiste: 專業又中肯的好文,可以拜託板主m起來嗎? 05/07 18:07
forever0722: 推 05/07 19:25
Jillx: 說的非常清楚 05/08 00:39
stephanie5: 推 05/08 01:32
agnesfreda: 這篇太經典!懇請版主M起來 05/08 02:27
相較於過去的版主,感覺換的新版主們,好像不太會看內文,或可能也不會M文, 在婚姻版目前沒有看過有誰的文被 M, 只有他們公告文才有M...所以謝謝樓上幾位 推文者的喊話,不過我想版主可能沒有進來看,應該也不會看到你們的文字。
yenrong: 推!這種能讓人反思的文章很棒 05/08 08:36
selenahu: 一定要推 05/08 08:44
mayangel: 推 05/08 11:23
evach: 思維清晰,大推!!! 05/08 12:37
christi0507: 好棒~ !!! 05/08 12:51
JamCh: 推 05/08 13:39
※ 編輯: UYC (114.39.204.137), 05/08/2017 13:40:56
na99: 推,好溫柔又理性的文章,值得收藏 05/08 23:47
solluw: 推!上了一課~ 05/09 21:10
karenlo: 推 05/10 03:53
ebear: 推 05/12 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