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studen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來個立體幾何想像好了 無重力環境下,以O為球心做一球體(O為該球質重心),球表面上有一點A,過A做一切面, 切面上取一點B,於A點對該球延AB方向施力,球會如何動作呢? 除了O會延AB方向移動之外,球會以OAB這3點形成的平面作為旋轉赤道面, 以過O又垂直於此平面的軸轉動 再來看看網路找到的Gray上面的圖 http://tinyurl.com/ma6tjjh 前面兩張分別是"anatomical action"與"clinical testing", 怎麼上2條肌換了位置,下兩條也換了位置? 先來看看上斜肌的anatomical action好了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perior_oblique_muscle 我把下面的圖點綴了一下 http://ppt.cc/Dk5m 配合前面的立體想像,上斜肌附著於眼球處當A點,滑車當B點 過OAB的平面應該是藍圈的平面,也就是說眼球應該會以藍圈為赤道旋轉, 上圖是從上方往下看,現在換作從前面往後面看, http://ppt.cc/R~CD 三角形是鼻子,黑橢圓是眼瞼,黑實心圓是眼珠,綠圈是整顆眼球, 而前圖的赤道面在此方向上會是藍線所示, 當收縮前眼珠在藍赤道外側的正前位時(如圖),上斜肌作用會使眼珠往外下方移動, 這就是上面anatomical action的來由 接下來是如果眼珠一開始在藍線上(內側位)呢,那就會從內->內下方, 雖然沒一開始那麼內(也就是說還是有些微往外) 於是就進入了上斜肌的clinical testing部分 http://books.google.com.tw/ 可找到 Gray's Basic Anatomy 第474頁右邊文字有敘述,為了不受inferior rectus 干擾, 要先把眼珠誘導到內側位(也就是上圖藍赤道處),再來"clinical testing" 如果到這邊都能看懂,那其他三條下斜,上直和下直也都同理可證 值得注意的是上下直肌的向量並非正前後,而是由後往前的過程斜向外側, 所以"正前位"的眼珠會落在上下直肌赤道面的內側,也就是赤道面會落在眼珠外側 以上是不專業不負責任分析 XD ※ 引述《forg10 (Swimming)》之銘言: : 我看了參考書和板上之前相關的問題還是不太懂,關於superior oblique m. : 的運動方式是將眼球往外下方看,但在做國考題 : < 100-1-12 > : 眼球欲往內下方向看,需靠下列那一組眼肌同時出力? : A.內直肌和下直肌 : B.內直肌和下斜肌 : C.內直肌和上斜肌 : D.內直肌和上直肌 : 答案為C, 是為什麼? : 手機排板,比較亂不好意思。 題目可能是clinical testing的狀況,如前面案例先內直再上斜... 同步內直加下直理論上好像也可以,不知當初有沒人去申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77.1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edstudent/M.1413971943.A.78F.html ※ 編輯: hahawow (123.192.177.19), 10/22/2014 18:13:46
forg10: 那如果單看下直一塊肌肉的話是可以看內下側嗎? 10/22 23:05
hahawow: 單用下直是往內下,但可能不會非常內,比方說5點鐘方向 10/23 06:52
hahawow: (左眼)想看4點鐘方向可能還是要內直配合 10/23 06:52
forg10: 有搭配內直的話,下直肌肌肉方向不是跟眼軸垂直就無法動嗎 10/23 10:02
當地球自轉時,地球表面上除了轉軸上的南北極之外,其他地方的人都會有位移, 赤道上的人跑最遠,隨著緯度增加(離開赤道靠近南北極)移動距離遞減, 直到南北極的人原地打轉 也就是說,眼球不論以何赤道平面旋轉,只有當眼珠落在轉軸上的兩點時才不會移動, 當然越靠近旋轉平面移動越多 如果先用內直肌收縮到底讓眼珠落在正內側51度時, 該點正好是下直肌旋轉赤道面的對應轉軸上,此時下直肌收縮只會讓眼珠原地旋轉 但如果先用下直肌收縮到底,讓眼珠到內下方,再使用內直肌仍然有效, (因為內外直的旋轉平面正好是水平面,轉軸落在眼窩內部眼球最上和最下方) 而下直和內直如果同時收縮,只要眼珠移動路徑不經過正內側51度(下直轉軸處), 其他任何地方二條肌肉都還是會有作用 今天有空做了幾張圖, http://ppt.cc/A8af 這是從正前方看眼球 http://ppt.cc/owJD 這是從前上方看眼球 圖的右邊(眼球左邊)是內側,黑點是眼珠, 藍色: MR,LR 移動軌跡 綠色: SO,IO 移動軌跡 紅色: SR,IR 移動軌跡 眼珠出現在眼球表面上不同位置受到眼外肌牽引移動的方向和距離會不同 http://ppt.cc/2a08 這是clinical testing的狀況,先沿藍線(MR)到內側51度處,再走綠線(SO)到內下 http://ppt.cc/1oa3 這是先沿紅線(IR)到下方篇內處,再走藍線(MR)到內下 ※ 編輯: hahawow (123.192.177.19), 10/25/2014 17: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