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studen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件事情是很經典的囚徒困境。 住院醫師的選擇跟主治醫師的選擇所能採取的策略,明明利益最大化應該是 這兩個階級站在一起,先談經費的增加,人力的安排,最後再訂定法律的保 障,但實際上操作,還是會以個人利益而非群體利益為優先考量。 以爭取醫師職涯利益為目的,共同向健保署或政府爭取權利為例 很多人在看這個問題的時候,把他簡化成「勞資問題」,這只對了一半。 如果看醫療勞動人權,的確是這樣,但若看醫師勞動人權,則忽略了將近一 世紀,臺灣以醫師為主體的醫療體系發展。 以目前四萬多名醫師,身為資方或潛在資方的大概有一萬多人,佔了四分之 一,這是這個行業職涯分布的結果,出去基層開業的,留在醫院進入經營階 層的,不在少數,醫師人數已經夠少了,再把這四分之一切出去鬥,那還剩 下什麼? 講白點,醫院跟診所,其實是以醫師為主體營運的,但現實狀況是明明很多 人把你當資方,但你卻撈不到資方的好處,我認識不少院長都得看董事會、 股東的臉色,明明醫院的周邊產業是靠醫療行業而來的,但是董事會去經營 醫療器材、土地買賣、看護公司,你半毛都拿不到。 不是合夥人,連繳的稅率都不一樣,前陣子楊志良還把醫療合夥人制給拿掉 ,硬逼長庚承認是僱傭關係。 但是醫院跟周邊產業,還是靠醫師技術在吃飯的,你技術好,病人多,醫院 賺錢,連看護公司、醫療器材都賺錢,但卻不會分給你。 很多人看醫院人很多,都認為你賺大錢,但實際上你卻沒有,原因不是因為 你的工時沒有保障,而是你根本不被當做資方,拿不到資方的好處。 對醫師這行業最大利益,應該是先把錢講好,建立合夥人制,健保應該納入 甚麼項目,在保費不增加的前提下要給予甚麼服務,增加服務要增加收費, 開放自費市場,鼓勵醫師發展高端醫療,經營海外市場,之後來談勞動權益 的分配,錢有了,即可在足以吸收成本的狀況下,改善勞動條件。 但現況不是如此,主治醫師跟住院醫師分流或合流的結果,談錢之前先去談 權,都會造成系統被破壞。 主治醫師 (合作) 主治醫師 (不合作) 住院醫師 (合作) 錢權一起談,在良 主治醫師保障權利 好獲益下,保障權 ,住院醫師被壓榨 利 得更嚴重,面臨抗 爭或住院醫師流失 住院醫師 (不合作) 住院醫師納入勞基 兩邊都納入勞基法 法,主治醫師繼續 ,醫師行情繼續崩 增加勞務,政府在 壞,政府被迫增加 無法增加預算下, 人力 ,被迫增加人力或 延長訓練時間 最近有個很流行的說帖,最後告訴我們主治醫師本來就應該減事,來用心教 學,所以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跟主治醫師的業務量是無關的 這跟本就是邏輯上的謬誤 我同意主治醫師現在的事情太多,但你在事情不減量前,就發動勞權運動, 最後導致的結果不是主治醫師業務增加,不然就是薪資下降。總額是固定的 ,別人的時數減少,就是你的時數增加,人增加就是你的薪水減少。 教學醫院不是事多就是錢少,依照熱力學定律,人一定往基層跑。 這兩年醫學中心的兒科醫師從102 年的七百多位,到今年的五百多位,跑了 快三成,接著你把兒科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又不去處理增加的成本,是叫 醫學中心倒一倒比較快嗎 事實上,文書工作就是得做,不然請醫勞盟針對所在的主要醫療院所即刻發 動明年拒絕醫療評鑑,拒絕中央跟地方督考,做得到嗎 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前,應該先建立醫師合夥人制,董事會或營運委員會裡 有當然代表,醫師像公司股東一樣,醫院營收包括美食街,停車場可以分紅 ,同時爭取健保給付合理化,健保收費公式納入高齡化指標,在不刪減項目 的前提下,增加項目必須增加收費,針對相關醫療業務文件量檢討與縮減。 這些都做得不錯了,再來把勞動權益從評鑑化導向法制化,勝算比較高啦。 否則,從現在的發展看來,就是雙輸而已。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6.3.6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445920389.A.468.html ※ 編輯: achech (219.85.231.197), 10/27/2015 13:20:33 ※ 編輯: achech (219.85.231.197), 10/27/2015 13:22:58
john371911: 分析推。 10/27 16:20
john371911: 我相信那四分之一開業醫中大多數都不願意健保倒。 10/27 16:21
Tosca: 沒有喔 開業醫都很希望健保倒喔XD 10/27 18:17
facemaker: 所以這年頭一定要當商人還是資方才有活路嗎? 10/27 18:33
kuromu: 10/27 19:02
nephrologist: 錢變少 留不住人 醫療崩壞 大立前要先大破 10/28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