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studen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18-07-01 23:35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鄧桂芬、魏忻忻/連線報導 今天起,習慣到大醫院看病的民眾,恐得面對醫師徵詢,願不願意轉到診所看病?這項變 革是因健保署為落實轉診,要求區域級以上大型醫院,每年要減少百分之二、五年減少百 分之十的門診量,否則不給付相關健保費。 對這項措施,醫界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健保費斷頭」有助落實轉診,但上有政策下有對 策,有臨床醫師直言,醫學中心門診減量「不可能」,有醫院曾評估,超量不給付的損失 ,低於減量的損失,寧可承擔受罰風險,也不願輕棄病人的收入,不排除只是消極配合。 病患則擔心診所的醫療品質,對轉診新制似乎不太埋單。 醫改會則憂心,健保署僅要求門診減量,卻未規定減量對象是否為「初級照護病人」,若 減掉的是複雜病症患者,病人掛號依然一號難求,建議健保署修正新制並公開各醫院減量 輕症比率,才符合公平正義,保障病人權益。 國人喜歡到大醫院看病的現象存在多年,造成大醫院患者爆量,健保署近年陸續實施多項 措施,包括提高大醫院就診費用、轉診有費用可減免,希望透過「獎懲」並用手段改善, 但效果仍不好,健保署因此決定祭出「健保費斷頭」的強制性新制。 民眾最關心的是從大醫院轉到診所,就醫權益是否受影響?健保署表示,新措施是針對醫 院而非病患,會把目標數字給醫院,醫院為避免「多做少領」,應該會願意配合。為配合 政策,已有大醫院以減診措施來達到目標。此外,不論大醫院把病患轉給診所,或診所把 患者轉給醫院,都有點值的獎勵,前者是五百點,後者是兩百五十點。醫院會想辦法勸說 合適的病患同意轉到診所,但患者可自行決定到底要不要轉,權益不受影響。 健保署指出,雲嘉南地區為例,去年七到九月區域級以上醫院的門診量為一五九萬多人次 ,按照新規定,今年七到九月門診量就要減到約一五六萬人次,若有一季未達減量百分之 二,就不給付相關健保費。 健保署表示,一○五年成立醫療分級推動小組以來,之前多用鼓勵性質,即道德理勸說, 並沒有強制數字;這次首次提出數據要求,相信會有效果。 醫師表示,公立醫院可能願意配合,要私人醫院把病患讓人「很難」,之前轉診所以沒有 什麼成效,是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醫師開出轉診單,私下卻告訴病患「不必轉也可以 」,因為醫師有建議轉診,但病人不願意,健保署很難稽查真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健保署不想辦法推動衛教、增強分級轉診,要逼醫院自己減少門診,那掛門診的病人是要 跑去掛急診嗎=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97.51.16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530499096.A.C94.html
ken90007: 可以跟隔壁的地區醫院合作,把病人掛過去,醫師報支援 07/02 10:42
hahahahaha: 為何不是管病人 07/02 10:42
Townshend: 管病人病人不爽就不投票了07/02 10:49
反正民調都那麼低了有差嗎ㄎㄎ ※ 編輯: ablabla (175.97.51.167), 07/02/2018 10:50:30
Austronesian: 不能拒絕病患不能漲價又要健保減量 07/02 11:16
Austronesian: 最佳解 醫護做功德 下輩子投胎負二代 07/02 11:17
yutehuang: 不知道醫院要怎麼因應?有啥好對策嗎? 07/02 11:20
yutehuang: 感覺這次來硬的!! 07/02 11:20
hao1992: 天啊 對民眾的就醫觀念不先好好培養 就直接怪到醫學中心 07/02 11:32
hao1992: 頭上 07/02 11:32
hao1992: (大醫院) 07/02 11:32
lisa108920: 醫院會跟社區醫療群的診所醫師簽互轉約吧 07/02 11:37
hygen: 減量不難吧?年底多放假就行了,醫院11月額度完,12月就都 07/02 11:46
hygen: 在放假了不是? 07/02 11:46
Howard2: 一樓 我們醫院有類似這樣的合作 07/02 11:56
Howard2: 不過 center 醫師來的意願... 目前還在喬啦 07/02 11:56
rucwmj273b: 不先好好教育病人直接拿醫院醫師開刀? 07/02 12:01
wz02022: 就是要醫院當黑臉嗎 都是醫院的錯不是健保署的錯 07/02 12:02
wz02022: 跟衛服部差不多的水準 不要太苛責XX病患 不要苛責病人 07/02 12:03
wz02022: 這種話也說得出來 不怕下地獄嗎w 07/02 12:04
jeff52: 事實是大醫院也不希望把輕症轉走,因為多一點輕症病人才 07/02 12:05
jeff52: 能賺錢 07/02 12:05
CCcat525: 各大醫院自己在外面另設診所,設門診單位分流就解決了 07/02 12:06
CCcat525: 啊,一堆私人醫院早就已經在進行了 07/02 12:06
F0r: 樓上的方式會是未來的主流,反正門診一樣給大醫院醫師看診問 07/02 12:33
F0r: 診,需要檢查、住院、開刀回醫院 07/02 12:33
F0r: 但是健保點數就分開了 07/02 12:33
oshi: 不太懂都有總額了為什麼還要弄這個 07/02 13:23
mightymouse: 因為要在總額內搾出最大服務量,DRG的目的也是 07/02 14:27
mightymouse: 既然大家不想要減薪,那就不減薪,可是要你做更多事 07/02 14:29
scott112: 在大醫院旁邊一個門診部門即可 反正都是同一家醫院開的 07/02 19:16
nnsc: 醫生的錢跟醫院的錢分開算會解決大半這種問題 07/02 19:17
holyhelm: 門前藥局超進化====>門前門診!! 07/02 19:18
bluto: 再進化成門前地區醫院就厲害了 07/02 20:15
bathape: 另設聯合診所,深度支援應該就閃得掉了 07/02 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