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先就知道有這部片,但片單上一直有其他想看的片子排在前頭因此沒去看,就這麼 拖拖拉拉都快下檔了,衝著其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殊榮還是決定去朝聖一下。   看完之後走出電影院只有一個感想就是實至名歸,無論從電影節奏、劇情細膩度、說 故事的完整呈度以及配樂等等,幾乎挑不出缺點,這是近期最值得的一部電影!   也想特別稱讚一下配樂,急迫節奏、故事中主角蒐集報導資料時更加深了緊張感,而 人物劍拔弩張或者情緒緊繃時沒有配樂的安排,更是無聲勝有聲。在觀影的時候配樂有特 別讓人感覺氣氛被加強,使觀眾更加融入故事當中。   演員戲分還算平均,看的時候沒有誰特別突出的感覺。看完電影回頭看預告卻被 Rachel McAdams的眼神擊中心臟,她的堅定、勇往直前與掙扎的情緒,很好地透過了肢體 語言還有表情傳達出來。   飾演焦點小組編輯的Michael Keaton那股老練深沉的氣質很吸引人,在跟律師談判的 時候那有富有把握又堅韌的神情實在是大快人心。Mark Ruffalo在情緒爆發與跟Rachel McAdams吐露自己對教會的看法時也很讓人動容,表現出了對教會失望還有複雜的情緒, 頗為讓人驚艷。   在觀影途中其實相當耗費腦力,大量的對白、人物以及人名光是要一下子搞清楚彼此 關係著實不易,往往要出現到第二次、第三次才有辦法確認。   但因為情節本身就繁瑣複雜,電影做了相當好的處理,用剝洋蔥的方式一層一層讓小 組成員將真相往前推進,也引領著觀眾的情緒隨著故事真相的揭開越發緊張與沉重。   且故事過程沒有太大的高低起伏,只是很平順地將一故事呈現在觀眾眼前,沒有灑狗 血的浮誇橋段,而是真實的生命經歷讓人倒抽一口氣。節奏也相當緊湊,前半段逐漸進入 故事核心的時候調性稍悶,但會發現那樣的感覺不知不覺間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揮之 不去的窒息感。   故事敘述環球報社內有一焦點小組,長年以來都針對議題做完整、全面的專題性報導 ,因此每一份報導都得花上個把個月。   原先焦點小組已經要開始新的專題,但環球報來了新的主編,下令指示焦點小組擱置 正在進行的主題,轉而調查長年以來在波士頓地區層出不窮的神父性侵兒童案件。   然而事情的進展相當艱難,波士頓地區有超過半數的人口信仰天主教,且相關有利證 據如和解書等,皆因律師案件的保密條款而難以取得。而焦點小組本身認識相關能提供幫 助的人士,也都勸他們切勿插手,否則只會惹禍上身;   不過焦點小組沒有因此放棄,他們持續深入追查、訪問受害者,發現神父性侵兒童並 不是「大量的個案」,而是已經成為一種「犯罪模式」。   每當神父發生性侵案件被發現或被控訴時,樞機主教便以「病假」、「未指派」等名 目讓其轉調其他區域。然而到達其他區域時,這樣的事件又會再度發生,如此惡性循環下 去。   長年研究此類型案件的學者推估,波士頓地區有高達90名神父利用這樣的模式來性侵 兒童,況且是有目標性地尋找單親、貧窮的孩子,來減低事情被曝光或者鬧大的機率。   當整個專題只差臨門一腳之時,美國發生911事件,整個專題被迫暫停,人力被派往 其他新聞支援,因此延宕了數個月。   面對受害者組織的領導者的焦慮還有擔憂其他報社是否會捷足先登片面報導此事的壓 力,焦點小組成員最後總算說服為此案擔任和解律師的人士給予名單做為確認,加上握有 樞機主教明明知悉此事卻視而不見的證據,專題終歸完成,此事也才終於曝光。   而原先預告為90人的犯罪人數,最終在波士頓地區約為270人的三倍之多。這樣的犯 罪模式更是遍及全球的天主教區域,人們才終於理解這樣的犯罪模式是「結構性」、「系 統性」的掩蓋與護航,並非單純的個案行為。   個人非常喜歡電影收尾的方式,在報導公開之後,並沒有大肆呈現媒體或者群眾的反 ,而是先拍攝其一小組成員虔誠於教堂的祖母,看著報紙那失望又複雜的反應;以及眾 小組成員在週日到報社加班,此起彼落來自受害者的爆料電話聲響,明明已經加派人手卻 仍應接不暇,接著畫面全黑。電影結束。   平淡卻清楚地說明了事情的嚴重性以及規模,遠比他們先前調查的要多上更多,更加 深了觀眾對於這件事情是來自於「系統」與「結構」的權力犯罪。畫面按下後亮出的字幕 說明這樣的犯罪行為遍布全球,更是讓原先就沉重的氣氛更加讓人喘不過氣。   這並不是一部看了會讓人很舒服、充滿希望的電影,而是很嚴肅地傳達給大眾一件曾 經發生、現在也仍然在發生的事情。且想要傳達給觀眾的觀念也是其在電影中不斷質問著 的:「你想站在正義的一方或像別人一樣袖手旁觀?」   很多時候犯罪需要勇氣,但轉身在犯罪體制體制內反抗犯罪體制,其實更需要勇氣。 就如同二戰時期的納粹士兵,在那樣的氛圍之下,一是服從命令是士兵的天職,二是他們 在那樣的氛圍下早就習以為常。   就如同莎夏(Rachel McAdams飾演)訪問的那位神父一樣,他大方承認自己性侵了孩 童,是因為他童年的時候也這樣做過。但他並不是報復心態,也並不認為自己那樣是絕對 正確的,而是早就「習以為常」──一個可以執行的潛規則、一條慣例。   有的時候不自覺的壓迫與犯罪才是最可怕的模式,認為「我也只是做了跟其他人一樣 的事情」,為什麼我有錯?或者為什麼我要改變?   而即使你沒有做,但卻也不能反抗或者暴露這樣的行為,因為做為「天主教會」這樣 的生命共同體,讓事情曝光會危害整體利益,但於此同時也成為了「共犯」。因為沉默不 語的人也仍然是在維護自身的利益,且默許這樣的犯罪行為持續下去。   提及維護自身利益,在電影中幫助和解以及擔任第三方知悉名單的兩位律師,保密與 進行和解事宜的確是他們的「工作」,他們只是把他們的工作做好,保密也屬於合約之內 的條件。   可是,當教會利用其勢力與權威不斷掩蓋犯行,無意阻攔狀況持續惡化甚至包庇的情 況下,律師就還是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足夠了嗎?天主教會在地方有強大的控制 力與影響力,利用其權威對在階級與權力底部的孩子下手,難道律師不該伸手扯一扯拉塊 遮羞布使之鬆動?   而焦點小組,也正是在做好他們的工作,將不公不義公諸於世。然而在過去波士頓地 區的報社也始終沒有對教會進行控訴,大多零星將事件當作個案報導,從未深入追查;   如同受害者組織領導者以及律師控訴的,多年前早已將資料寄給報社卻被置若罔聞, 究竟是因為不想坦上麻煩因此刻意忽略,還是真的遺忘了?   另外,關於電影中「家醜不可外揚」的鄉愿觀念,認為「教會對本區貢獻良多,這種 事情就不要管了」的善惡不分也是包庇邪惡的一環。功過不能相抵、善惡必須被分明,即 使教會對地區貢獻良多,也不應該犧牲那些兒童來換取教會對地區的利益。   而這樣的觀念,在我們現今社會仍然時常上演。認為既然他能夠帶來好處,那麼壞處 就不要計較了──但如果,獲得好處跟壞處的,不是同一個群體呢?這樣是否對遭受壞處 的那方不甚公平?   又或者,做好事並不因此合理化做壞事的行為。就如同家長生養教育孩子,並不合理 化對孩子做出家暴、甚至性侵害等行為;大公司提供諸多工作機會、提升臺灣經濟影響力 ,並不因此合理化使用劣質油品販賣的行為。   政府良好的政策可能為國家帶來良好的經濟發展,但並不能合理化國家濫用公權力侵 害人民基本權利;甚至在保家衛國、維持社會穩定的背景下,也不應該濫抓無辜,錯置罪 名於清白之人頭上。   對的事情應該被讚揚,但同等的錯的事情也應該被揭發,供大眾甚至法律來評判。而 非憑藉著一己之鄉愿情感護航,或者加害者利用其權力來一手遮天,隱惡揚善。   如此無非是將過去的受害者置若罔聞,也可能縱容掌權者繼續利用其權力與職權之便 ,繼續產生新的受害者,獲取他們想要的權力與利益。   這部電影將原先我們就都知道的觀念更是血淋淋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不只是針對天主 教會,而是那些在我們社會、國家當中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所發生的事情,若不公不義, 我們究竟要嫌麻煩而袖手旁觀,還是選擇成為正義的種子,將火星變成野火燎原,揭開真 相?   面對那些難纏而不對等的權力者,我們選擇站在雞蛋的那一方,還是成為站在高牆那 一方,即使只是保持沉默而並未伸手加害,但仍然會讓事情持續惡化的,共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98.1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58716529.A.E76.html ※ 編輯: kaoru1992 (61.230.98.150), 03/23/2016 15:03:51 ※ 編輯: kaoru1992 (61.230.98.150), 03/23/2016 15:09:16
wind0083: 我覺得不算難看,但也沒特別好看,步調很慢,劇情也是一 03/23 23:13
wind0083: 根腸子通到底,太平舖直述了,缺乏張力。 03/23 23:15
可能我能接受吧哈哈:) 劇情這麼複雜對我來說不能再快了,再快我就看不懂了(???) ※ 編輯: kaoru1992 (61.230.98.150), 03/24/2016 11:51:45
miosuco: 推! 對於沉默就是共犯那一部分特別有共鳴! 03/26 17:02
batis: 你的心得太棒了 04/13 04:19
aimify: 推!你的心得寫得很好! 04/20 05:12
aimify:轉錄至看板 PublicIssue 04/20 14:57
arielmayday: 推 04/23 00:28
Chloe0910: 很深入的心得文 大推 04/23 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