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把本片視為導演伍迪艾倫即將重回電視圈的一封「告別」書,會比片中內容更有意思得多 。 非指難看。正好相反,《咖啡愛情》(Café Society)無疑是他這五年來最有趣的一部 作品。這是個纖細的故事,敘述兩個年輕人的年輕心靈逐漸被現實世界一分為二,肉體活 在五光十色的名利場,靈魂深處卻永遠有塊樸素鄉愁,對家人也對愛人。人生中有許多選 擇一選就是一生,會後悔也會不服,但逃得了嗎?聰明的猶太阿姨謂「不選也是種選擇」 ,但這智語反過來說便意味人不能不選擇,生活的磨輪只有前進的份。所以我們學會了緬 懷,想逃避自己眼前持續發生的選擇時刻,暫且假設自己若回到當初,可以過得更不一樣 ,可以得其所愛;於是,鄉愁恆生。 主人翁與他愛的女孩曾在好萊塢打滾,覺得自己可以大隱於市過著簡單生活,最後卻不然 。他們分手,回到各自的新生活,然後歲月流逝,他們在成家立業年近而立之時陷入了深 深的緬懷,緬懷那段年少熱戀的時光。某日,他們在故鄉重逢,一齊在小巷大橋夜遊,看 似外遇卻不然,他們真正想重新體驗的是精神上的鄉愁。他們並未出軌,因為他們知道分 手並不會回到當初,然而這份覺悟正是被現實摩合了的證明。最後,他們繼續回到各自的 江湖,在職場歡場皆最巔峰的慶祝時刻,那份愁情卻禁不住在人群中叢生,倆人想念起在 永遠到達不了的彼方的那個對方,是空間也是時間的彼方,這份鄉愁直到永遠。 然而,僅只如此?恐怕不是。其實還有另一個人在發愁,即導演伍迪艾倫。 說來諷刺是:1986年,伍迪艾倫接受另一個名導高達(Godard)的訪談時,倆人皆流露出 對電視普及的恐懼,恐懼電視的小框會毀了許多人第一次看電影的經驗,對電影創作者造 成了侵害--「電影是種美學,而電視只是種家電」伍迪如是道。誰能比一個NBC電視臺 出道,為了綜藝效果與袋鼠打拳擊的奧斯卡獎得主兼當代國寶,更有資格說這話呢?事隔 三十年,老高達繼續與小伙子爭著電影實驗者的頭銜,老伍迪卻準備回電視了,電視人最 大的對手也從銀幕變成與自己類似的螢幕,個人電腦與智慧手機的普及成了新的恐懼。 那麼,作為伍迪作為五十年來一年一片的紀錄終結,作為他即將返回電視臺的告別的《咖 啡愛情》,成了一部所費鉅資,遠遠超過他個人多年來嚴守的回本預算一千五百萬美金, 改以數倍以上的資金打造一個由比利佛山莊宴會場與布魯克林夜總會雙織而成的1930年代 場景,意義就欲蓋彌彰了: 這部片就是伍迪艾倫自己的「鄉愁」。是他對電影黃金時代永恆的緬懷表白。 所以,我們能這樣說:《咖啡愛情》是部論及鄉愁的電影。而在戲外鄉愁最濃的,導演伍 迪艾倫對自己無從親體的兩個故鄉--電影與紐約的黃金時代的走馬緬懷。 在我看來,伍迪不惜耗費鉅資也不願修改劇本,全因這則少年少女的愁思逸事在任何時代 任何國度都很普遍,古典好萊塢的黃金年華卻僅有一次,布魯克林夜總會文化在紐約的全 盛時代卻僅有一回;世上任何地方都有大世界般的奢華場,任何時代都有大江湖似的眾生 相,但最繁華的中國戲院只有一座,最傳奇的摩洛哥酒吧(El Morocco)只有一間。於是乎 ,當我們看到男主角初入好萊塢懵懵懂懂中識得的那些新鮮人事,其實都是一個老導演對 這些精神楷模一次次緬懷的視覺具現。 這個老導演對偶像們如斯推崇,推崇到甚至不敢如《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找臨演詮釋入鏡,只遠遠地透過對白將名導名人如數家珍;至於他的超級偶像馬克斯兄 弟(Marx Brothers)與鲍勃·霍普(Bob Hope)意外沒有提及,我唯一可想的解釋是《 大家都說我愛你》(Everybody Says I Love You)已經玩過了。 這個老導演對造就歷史的聖殿如斯推許,推許到甚至不願如《那個時代》(Radio Days) 或《百老匯上空子彈》(Bullets Over Broadway)只以畫外提示輝煌,改而放任新寵攝 影指導維多里歐史托拉洛(Vittorio Storaro)在泳池,片廠,酒廳與曼哈頓大橋間縱情 游移焦距,在柔光與霓虹的交錯中任性調度著觀眾的視線,就是要觀眾遊覽這些聖地的偉 業;事實上,這調度實在太過聲張,聲張到我有點疑惑,伍迪為何如此放任維多里歐史托 拉洛,讓他明顯拍了一組明顯想挑戰1970年代的攝影大師高登威廉斯(Gordon Willis) 的曼哈頓大橋的定拍?連鏡位完全一致,高登可是老伍迪唯一會叫老師的攝影師阿...... 有網友謂這又是一部伍迪每隔幾年就會拍一次的半自傳電影,一如四十年前的《安妮霍爾 》(Annie Hall),三十年前的《星塵往事》(Stardust Memories)《那個時代》( Radio Days)《愛與罪》(Crimes and Misdemeanors),二十年前的《解構哈利》( Deconstructing Harry),十年前的《好萊塢大結局》(Hollywood Ending)與若干舞台 劇本,以及他自白很想親演而不得知的《命中注定,遇見愛》(You Will Meet a Tall Dark Stranger)。我不同意。伍迪艾倫是世上最難與作者論影評分開的導演之一,然而 此片除了史迪夫馬丁飾演的王牌經紀人一角明顯影射了Jack Rollins(第一句台詞就是 Jack當年挖伍迪的話)外,其他都跟伍迪的人生脫鉤。伍迪出生時,布魯克林夜總會文化 就已經走下坡,他也自言「童年往事只記得戲院,街頭與車禍」。這故事需要的也並非一 個伍迪電影傳統中聒噪的紐約人,而是一個深刻察覺自己在迷惘與決斷中反覆的歲月已經 逝去的聰明人。坎城影展開幕時,記者曾問伍迪惋不惋惜自己不能演主角,只能找傑森艾 森伯格(Jesse Eisenberg)來演,他說:「不會。我自己演不會比傑森更有層次。」這 話可有意思,莫忘同是主角,伍迪對《午夜·巴黎》歐文威爾森(Owen Wilson)的形容 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我會自己演!」顯然傑森的回鍋不僅是因他常被外界戲稱頗似伍迪 當年的替身而矣,本片需要的不是那種微小的自我觀看,而是對一個黃金時代旁觀而非抽 離的大觀,而他也不副眾望辦到。 黃金的時代一如人的授命,終有消逝的一天。伍迪艾倫一輩子都想解決卡謬點出的人生難 題--「我不想死,不想看摯愛死,但我跟摯愛終將一死,這就是人生的荒謬」這段話的 辨證在片中同樣出現,只是改以一對猶太夫妻的床邊對話重演,妻子希望人有來生,丈夫 則說人必一死,然而他會在死神面前奮力抵抗,好顯示自己曾經活過。《咖啡愛情》的結 局中,夜總會的首任老闆被處刑了,悄悄暗示了總會的未來即將黯淡,正如好萊塢的獨霸 將在1940年代結束後後垮台,然而總會的客人更多了,將至的沒落結局反倒替這地方塗抹 了瀕死乍現的魅力。 物換星移,摯愛將逝,瀕死前的愈發輝煌,與即將告別電影的電影導演--這難道還聽不 出出絃外之音嗎? 伍迪艾倫,電影國的國寶,此名實至名歸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5.65.1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72300035.A.E99.html
y35246357468: 你艾倫系? 08/27 20:28
sandy081727: 太猛了吧哈哈 08/27 21:43
jazy: 推 08/27 22:38
jpopgirl: 演經紀人的是史提夫卡爾 不是史提夫馬汀@@" 08/27 23:26
gmpindoremi: 推 08/28 08:16
dahlia7357: 這部太棒了 劇本跟對白上乘之作 又無處充滿幽默 08/28 09:31
dahlia7357: 男主角是非常棒的人 即便到最後也沒傷害過對方 08/28 09:31
dahlia7357: 我想這是讓女角最後凝視著空氣的重要因子 08/28 09:32
dahlia7357: 伍迪艾倫真的是我心目中的神 08/28 09:32
littleki: 這篇影評寫的真好!! 看完大時代背解說再加上伍迪拍本片 10/14 22:10
littleki: 的幕後故事 更能體會導演的用心和想傳遞的絃外之音 10/14 22:11
Leika : 人生就如這片 善良的人寧可自己委屈 08/06 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