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不知道歐、美、日拍電影時,會不會強調要拍出本土的什麼文化? 印度就算模仿好萊塢,也很自然而然地拍出他們的特色文化。 越要強調的表示越空虛,空虛的原因很多,因為曾被壓抑、曾被漠視、曾被否定, 本質未嘗被發掘時,就已經被冠上成見,永不見天日。 台灣盲從國際形式數十年,終於理解到越在地、越國際, 然而忽然要拿自己的什麼東西出來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或許有部分得怪過去的大中國歷史教育, 它影響了幾代人,習慣國家必須有悠久與光榮歷史的價值觀, 突然摘掉了竟然有點空虛,得靠些自吹自擂找些自信。 再者,戰後台灣社會成長過程很苦,除了吃苦、賺錢以外,什麼都沒有價值, 否定一切,只肯定與賺錢有關、與進入大企業有關的一切。 同時又因為知道自己這樣庸俗,所以只認同那些被高高供在神壇、看不懂的文化, 看得懂的近廟欺神,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嬉耍玩意兒。 魯冰花電影裡描述的那種盲從死讀,扼殺天才的教育現象,現在有比較好嗎? 過了數十年,我們的社會已經能認同與賺錢沒有直接關聯的事物了嗎? 有! 但必須經過國際認證肯定,或者賺到很大筆的錢,然後會稱之為「台灣之光」, 為台灣這艘迷航小船,提供遠處燈塔微光、給予希望。 燈塔不能在船上,船上再亮也沒有燈塔的效果, 所以縱然像魏德聖一樣,即使拍出反應真實生活的成功商業電影,也照被酸個徹底。 整個台灣就像個青少年,熱力四射很有自信,但其實內心空虛, 喜歡偷偷看星座、血型、心理測驗來瞭解自己,但是自己看還不夠說服力, 需要找金髮碧眼老外拍影片,說說台灣到底有什麼優點、缺點。 空虛來自外表叛逆,骨子乖順,想做自己,卻又不敢不聽爸媽的話, 永遠不敢認同那些不在主流內的事,除非有人靠它賺了大錢, 所以當本土化題材賺了錢,那些聽爸媽話的乖寶寶,自然在父母的同意下, 展開形式化的仿效,大大消費「本土文化」題材,直到爛為止。 但什麼是「本土文化?」 台灣人自己不知道,就算知道也因為自卑不願意承認, 還是問金髮碧眼白皮膚的老外好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5.82.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73084610.A.E34.html ※ 編輯: angelstephen (101.15.82.95), 09/05/2016 22:12:27
gowaa: 在一片屍海下 找一個之前討論的話題 也不知是清流與否 09/05 22:44
gowaa: 如果要說 那就是台灣人無論拍了什麼都是本土文化啊 09/05 22:45
gowaa: 就算你拍個日式 法式 美式 骨子裡還是這個島上流下來的風格 09/05 22:45
gowaa: 很難拼過本來就是那個國家風格的吧? 09/05 22:46
angelstephen: 剛剛看到原文時,還沒發現屍海,打完才覺得尷尬 09/05 22:48
gowaa: 哈 對不起原po引起你的尷尬了 其實這就是創作的過程 09/05 22:51
gowaa: 他一定是多方嘗試 臨摹模仿他人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吧 09/05 22:52
gowaa: 別說電影 小說 插畫這種創作類的 就算是運動項目也一樣 09/05 22:52
sleepyrat: 目前的屍海大致反應出台灣人愛跟風的習性~~ 09/05 22:53
bj45566: 其實魯冰花外行/省主任評畫國旗12道芒角沒那段就極度切實 09/05 22:57
bj45566: 點出了威權時代政府空洞貧乏的審美觀和對本土文化的排擠 09/05 22:59
bj45566: 評畫國旗12道芒角沒 -> 評畫國旗12道芒角沒畫全 09/05 22:59
sleepyrat: 商業電影其實不需要太強調本土,只要市場接受,自然而 09/05 23:03
sleepyrat: 然會融入電影創作中~~ 09/05 23:03
speed2: 跟風是人的特色,跟臺灣無關。寶可夢就是例子。 09/05 23:04
speed2: 至於這部票房跟藝術都不及格的卡通片,被淹沒不意外。因 09/05 23:06
speed2: 為消費者眼睛是雪亮的。 09/05 23:06
qazxswptt: 講的是蠻漂亮的 但說真的大多人沒想這麼多 09/05 23:08
qazxswptt: 逼自己用本土降低標準 只有短暫效果 最終還是要回歸 09/05 23:09
speed2: 再者,怪力亂神也跟本土化沒關係,哪個地方沒怪力亂神,要 09/05 23:09
speed2: 扣上反本土化帽子就扣太大頂了。 09/05 23:09
qazxswptt: 電影本質 拍得不順 看得不爽 內容貧乏 再本土都枉然 09/05 23:10
writersky: 坐等看再見瓦城 09/05 23:32
angelstephen: 商業文創的角度,就是用形式理解,所以把本土當賣點 09/05 23:49
angelstephen: 寶可夢是跟風嗎?那其他知名遊戲呢? 09/05 23:52
angelstephen: 說真的,我覺得魔法阿嬤被複雜化了,評審的討論中充 09/05 23:54
angelstephen: 滿成見,已經沒有客觀的作品探討,而缺乏動畫作品的 09/05 23:54
angelstephen: 當時,要用何種標準來評判,這又是另一回事。 09/05 23:55
angelstephen: 我覺得魔法阿嬤好看,但看慣日本動畫的我,不喜歡那 09/05 23:55
angelstephen: 個畫風(本來就不喜歡麥仁杰畫風),用日本電視卡通 09/05 23:56
angelstephen: 的標準來審視更不用說,但當時也沒幾部本土動畫片 09/05 23:57
angelstephen: 是要怎麼淹沒呢? 09/05 23:58
bj45566: 畫風和觀眾買不買單從來都不是金馬獎的評審重點啊不是嗎 09/06 00:05
bj45566: 但那次的評審竟然用「怪力亂神」一句打死該片,用從缺來 09/06 00:06
bj45566: 給予更致命的汙辱(之前動畫得獎片有幾不能看大家心裡也 09/06 00:07
bj45566: 大概知道),這絕對是必須追究並記取教訓的重要史料... 09/06 00:09
bj45566: 有幾不能看 -> 有幾部能看 09/06 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