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aiwen5566 (優文56)》之銘言: : 其他內容就恕我刪掉了 : 就來談談這段吧 我最討厭的論調就是這種檢討觀眾的 : 問著台灣觀眾你能全力支持本國電影20年以上嗎? : 好像台灣電影走不出去是我們不支持一樣 抱歉 我原文可沒有完全責怪觀眾 但台灣電影扶不起來 我認為不只是單方面指責製片方而已 : 在早年 我是很支持台灣電影的 : 本國電影上映 我就會去看 : 但是台灣電影界給觀眾的是什麼? : 是棄城 好 我忍 : 電影界這麼多人才 怎麼可能是這樣 是我踩雷 我的錯 : 再來是什麼 : 大尾鱸鰻1這還能出2 : 再來什麼 大稻埕? : 再來什麼風雲高手? : what the fuck? : 有餐廳一直端噴出來給客人吃 反過來怪客人說 : 因為你不支持我20年 所以我才只能端噴給你吃嗎? : 我支持 我傷心 懂? : 心傷荷包也傷 還要被你這種人說 : 因為台灣電影市場blahblahblah : 台灣觀眾blahblahblah : 聽了就作嘔 : 真正為台灣好才是抵制爛片 ok? 我受夠這些電影了 : 不是一樣的內容一直拍 一直拍 什麼艋舺 角頭 : 就是什麼 雞排英雄 青田街一號 : 人家韓國推的電影 本國人支持的下去 為什麼? : 要是你可以好好說故事 : 上致殺人回億 追擊者 下女的誘惑 : 下致這次的哭聲 屍速列車 : 是有很大成本嗎 小成本有小成本的作法 成本不大?你確定? 《屍速列車》這部片製作+宣傳就快3億台幣了 這到底哪裡便宜?這對台灣而言已經是高成本電影了 我承認我手頭上沒有韓國電影預算的詳細資料 但是2005年監察院出版了一本書啦 叫《我國影音媒體政策及其執行績效總體檢》 http://goo.gl/jqev9r 其中一頁就提到1997年金融海嘯後 1998年韓國電影預算平均是100萬美金(3300萬台幣) 到本書出版前,提高到平均250萬美元(8300萬台幣) 2001年上映的《武士》,則是花了800萬美元 在那一頁前面還寫了韓國企業在金融風暴後,發現投資電影比投資科技業回收期還短 因此開始大量投資韓國電影 台灣過了八年,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情唷 所以這個討論串標題寫的問題,注定不可能發生了 20年也生不出台灣版《屍速列車》刷新本國跟亞洲票房紀錄 現在離我國政府報告出版十幾年了 對照我上一篇文章的連結 韓國本土電影市場已經飽和,500萬觀看人次起跳的韓國電影比比皆是 再加上當地最大片商為了追求更多利潤及最大化觀影人次 我相信加上宣傳費用,平均預算絕對只會更高,不會更低 實際上,從中文wiki介紹韓國電影的欄目 查觀影人次最多的前5名的中、英文版介紹,預算全部上億元台幣 所以當你在嗆韓國電影低成本就獲得當地廣大影迷支持的時候 我看台灣製作人跟導演找投資金主就能找到地老天荒,還是無法到韓國電影水準 搞不好拍完也沒錢行銷了 韓國預算確實最接近這幾年台灣號稱大製作電影的預算 但台灣導演不是人人都魏德聖、蔡岳勳、朱延平、鈕承澤、葉天倫 而且這些人拍的電影只有極少數人靠台灣市場賺到錢 (如果有預算灌水,我也不知道怎樣才叫賺錢) : 你作出來 好好說故事 當然會有人願意支持 : 重點是台灣連說故事都不行 你懂嗎 : 當然台灣國片史 不能說完全沒有好片過 : 但是實在太少了 : 當中我推聽說 我覺得可以 雖然不是什麼大成本 但就是舒服的聽了個舒服的故事 : 賽德克巴來我比較推上 對於下的那個動畫跟那個故事性都沒有上來的好我個人覺得 : 總之說來說去 現在台灣電影我幾乎不看了 除非真的很優 : 不然風雲高手是我最後一部進電影院的電影了 : 抵制爛片你我有責 否則我們才是害了台灣電影圈的一份子 : 你我都推了一把 對這個持續爛下去 電影市場 : 唉 不多說 : 總結一句就是 在怎麼樣有錯 都不會是觀眾的錯 : 你端好料必然有客人 你端垃圾就別怪自己人不支持 很多人認為不該檢討觀眾不支持國片 因為台灣電影從投資金主、製作方、技術人員有太多豬隊友造出爛東西 所以觀眾完全有權力拒絕爛東西 但我認為這是有問題,且過於簡化的論述 依照維基百科的票房紀錄來看 http://goo.gl/uiOyc3 這八年台灣本土電影票房最好的片全部集中在「春節/寒假」檔期 跟 「暑假+9月」檔期 這是觀眾支持本土電影的兩個高峰期 其他時間上映的本土電影處境艱難,處於沒什麼觀眾支持的狀況 只有紀錄片可以打破檔期限制而已 很多人以為在兩個檔期看台灣電影, 且這時有很多台灣人看本土電影,就叫支持國片 但這根本是幻覺 《海角七號》當初能爆紅,是因為暑假檔期剛好有一段好萊塢強片空窗期 《艋舺》能成功,也是因為賀歲檔期沒有好萊塢片壓境的關係 因此後續台灣電影上映日期非常多都選這兩個時間,這一選就是八年 結果其他時段上映的台灣電影,票房多半不突出 所以從來就不是台灣觀眾特別支持本土電影 而是因為強檔好萊塢片很剛好地不在這兩個檔期出現 造就原本非優先選擇的台灣電影,受到觀眾青睞 尤其2008年金融海嘯,好萊塢片商縮減中低預算的電影數量 使得台灣電影曾經有段時間更容易獲得關注 這就是為何今年《死侍》一反常態出現在過年檔期 豬哥亮電影票房不如預期的原因之一 因為台灣電影從來就不是觀眾的優先選項 台灣電影集中出現在兩個檔期上映,純粹是避戰跟討好特定族群 (全家都能收看,且順從長輩意見的族群) 好萊塢強檔電影可以在任何時間上映,是因為他是觀眾的第一優先選擇 不管觀眾這一生看了多少講英文的特效大爛片 他們還是情願相信選擇好萊塢片,認為踩到爛雷的風險比較小 但是對同檔期上映的本土電影就是另一番態度及標準 這點從2008年以來始終未變 而且因為觀眾優先選擇大預算的強檔好萊塢片的關係 片商能有更多預算宣傳 戲院也會投其所好,有更多影廳放映 同期上映,相形劣勢的台灣電影,行銷預算不足,沒多少人知道 就只能在相對少的戲院影廳上映,獲得很低的票房,最終黯然下檔 換言之,看過該部首輪片的台灣人也就少了許多 因此這8年來,是觀眾選擇權優先順序的問題 無關乎少數人曾經有多支持國片,如今卻對國片有多心灰意冷 若國片佔多數人選片的優先順序 那就不可能出現整個國片排行榜都只在寒暑假發光發熱,其他時段上映砸鍋、沒多少人看 好萊塢爛片可是常有千萬票房,卻被很多人罵到爛的情況發生呀 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放在2011年5月播出, 你看還有沒有那麼多人要在電影版謝謝刀大? 總之, 如同我上一篇文寫的,我認為韓國電影能推出《屍速列車》不是什麼奇蹟 那是20年來,從投資者、製片方、技術人員、觀眾一起建立起來的,缺一不可 所以我才說「這不只是韓國觀眾有愛而已,這20年,當地電影人真的是出來發展電影工業 技術,而不是像台灣某幾個導演一樣純粹出來騙錢亂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122.7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73362575.A.BFE.html
webster1112: 承認92共識 一條龍迫陸客進戲院看國片 觀光國片雙贏 09/09 03:31
中國欠一條龍、欠旅行社都多少錢了 你是要再加個陸客看國片也欠戲院錢的醜聞嗎?
lilieye: 推,市場保護的確是第一步,韓影非一蹴可幾 09/09 08:41
darknight127: 朱延平 鈕承澤... 09/09 08:46
這幾個人拍過預算號稱破億的電影
pttnowash: 以這部片的特效+廣告 不可能只有3億 一定還有其他補助 09/09 08:48
pttnowash: 別忘了 連臨演殭屍都要訓練半年 這麼高成本了 09/09 08:49
pttnowash: 台灣一個小小夢想家辦兩場就要兩億台幣(1.5億貪污用) 09/09 08:50
pttnowash: 有可能是故意預算講低 強調韓國電影的強大 09/09 08:51
vini770803: 演員導演實力不夠 有些人像小孩開大車還想超過別人又 09/09 09:05
vini770803: 愛自嗨 明明實力不夠又愛酸別人 說別人行我們一定可以 09/09 09:05
※ 編輯: octobird (114.38.96.229), 09/09/2016 12:45:16
stocktonty: 事實上好萊屋全球化是很兇猛的 能倖免的沒幾個國家XD 09/09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