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網址:http://movietalk0518.blogspot.tw/2016/10/blog-post_30.html ● 情感的絕對 如果要做歸類,「你的名字」的執導者新海誠,大概會被我放在與林書宇、岩井俊二、 馬克·偉伯等者類似的位置:他們擅長的始終不是講述一則起承轉合完整高潮迭起的故事 ,反而是以某些意外的畫面,捕捉或顯影某種肉眼未能視及的感情的千絲萬縷。 換言之,他們的故事/電影裡,雖沒有飽滿的寓意或情節,但卻總有幾個段落能夠對應/招 喚出一些生而為人的敏感惆悵。比如林書宇的「百日告別」陳述的是告別的拒絕與面對、 岩井俊二的「花與愛麗詩」則紀錄著青春時期的酸甜光影。 而新海誠的「你的名字」,則在兩個青春期少年少女不斷彼此似有若無的追尋裡,書寫了 大多數人對於「情感的命定」的信仰,一如村上春樹的遇見百分百女孩或查理考夫曼的王 牌冤家的故事主題:即便失去了關於彼此的記憶,當我們再次相遇,我仍將惦記起你,的 那些感情的絕對。 對於喜愛抒情電影題材者,這故事設定/結尾或不至於讓人失望,加上時機安排得宜的笑點 ,非新海迷者也應能接受。 ● 色彩/光影的魔幻詩 粉彩色的抒情如果是新海的特長,那另外一個則是「色彩/光影」。 對我來說,新海的配色總有其獨到之處,每幅畫面裡的色彩都鮮活獨立,但又能看得出主 色跳躍其中,調配整理出構圖裡的秩序感,這些色彩技法特別在彗星墜落或山洞裡隔世穿 越的幾段裡,應用得讓人/我感佩。 光影則是新海另一項天才之處,過場裡每道光線暗影的描繪都彷彿是以攝影機完成般似地 ,真實繁複,甚或是比真實更多的細節,讓他的動畫電影有著逼近真人電影的擬真。當女 主角一行人走在山林中,而陽光自葉隙中落下,成百的樹影在臉頰上成形。這些景幕常讓 我懷疑,新海的眼睛其實是複眼,所以他眼中的光線/色彩,才總是有種凡人無能觸及的魔 幻朦朧。 ● 畫龍點睛的音樂 電影裡的光影/色彩精彩如昔,但讓「你的名字」從動畫電影走向破億票房大眾電影,與舊 作間最大的差別或是「流行音樂的使用」。質精的音樂能讓電影本身更容易被接受與記憶 ,對此最佳的幾個範例約莫是Disney的童話系列,或是有魔力紅加持的Begin Again,若把 音樂抽離,電影自此成為故事貧瘠的雞肋,但也正因為音樂的存有,一切畫龍點睛有了生 命。 不管是「前前前世」或「夢燈籠」,RADWIMPS為「你的名字」製作的插曲,擴大了新海想 表達的情感的惆悵流轉,也讓電影有了流行音樂的質性,觀者會願意在觀影後反覆傳誦, 並進而吸流更多新觀眾入場,形成一種有效率的行銷循環。 這也是新海在這次電影製作/行銷操作中,最成熟也最接近市場的一手。 ● 適合散文,而不是小說 最後說說一些個人覺得遺憾之處,新海一直以來都是擅長鴛鴦蝴蝶題材的創作者,但這同 時也很容易讓它的故事出現反覆談情卻無實質議題重量的問題: 雖然在「你的名字」之中可以看得出來新海作出了一些新的調整/努力。在前半裡他企圖置 入一些關於「去大城市營生v.s在老家繼承家業」的都市化/文化傳承議題,也透過山中小 鎮的設定帶到自然/環境保護的議題, 但最後這些議題都僅成為了曇花一現的劇情工具,並沒有與最後的結局彼此配合呼應,使 得「你的名字」再次成為了另外一部輕飄無重的夢幻小品,而不是幾年後你仍會想打開電 腦/電視再次瀏覽觀看,吟味再三的留念大作,此點十足可惜。 整體來說,「你的名字」是一部格局工整敘事清楚的抒情小品,但私心覺得,新海最適合 拍的不是長片,而是短篇(像是:她與她的貓), 而如果他是作家,他適合寫的不是小說,而是散文。 轉載心得: 你的名字電影中音樂和華麗的畫面確實讓人印象深刻 算是一部好作品 覺得這篇電影評論寫的很中肯,也很清楚的指出這部作品的優缺點 看完後很有同感 和大家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2.12.1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82807267.A.C3A.html
lpbrother: 支持五樓 12/27 11:02
wlsh: 沒吧 日系小說很多都這個調調 12/27 11:06
kuniok: 敘事清楚的抒情散文? 在我看來卻是燒腦的科幻小說 12/27 11:08
kuniok: 電影只看一遍就以為自己看懂裡面設定的人才會這麼認為 12/27 11:09
kuniok: 可惜的是 大多數人都把它當成輕飄無重的夢幻小品 12/27 11:10
gidens: Terrence Mallick那才叫散文... 12/27 11:15
bigcity1214: 個人不怎麼認同這篇 12/27 11:27
nurais1127: 為什麼君名的影評怎麼都那麼文青又高深 12/27 11:39
nurais1127: 而且我不信誠哥當初有想到要呈現三小城鄉問題 12/27 11:41
nurais1127: 君名光是呈現感就屌打這部虛渺無重的影評 12/27 11:43
leo96628: 寫的沒很差吧 樓上在崩潰甚麼0.0 12/27 13:31
benage: 其實是電影啦,呵呵 12/27 14:18
Amontillako: 前面不錯,結論不以為然 12/27 14:34
Amontillako: 我相信就算我今年已經台灣七刷日本一刷外加飛驒新宿 12/27 14:35
Amontillako: 諏訪朝聖過,十年之後一樣會把BD拿出來看,有機會 12/27 14:36
Amontillako: 再訪飛驒地區或住宿諏訪湖的話,一樣也會想起這部電 12/27 14:36
Amontillako: 影。 12/27 14:37
musimed: 原來我搞錯了,我還以為"你的名字"是一部動畫電影 12/27 14:52
laechan: 君名的評論大多是「只有我看見了這一點,你們都看不見!!」 12/27 14:59
sg1987: 該恭喜林書宇被拿來跟岩井俊二相提並論嗎XD 12/27 15:55
sg1987: 真要用文學來比喻 新海誠以前的作品才比較像散文 12/27 15:57
sg1987: 你的名字是故事結構完整 又有考量到商業市場 紮實的小說 12/27 15:57
Amulet1: 他以前的更像散文其實 12/27 16:25
Keyblade: 同上+1 他原本的風格無法大賣狂賣 12/27 16:26
Keyblade: 因為能共感的人太少(例如我 12/27 16:26
Keyblade: 像你的名字這樣比較符合大眾的也不差 至少我會想再看 12/27 16:27
ben101068: 城鄉這個點有什麼好不相信的 之前Z會廣告就有這味道 12/27 17:04
efkfkp: 每次這種評論都讓我不以為然,他可以舉出一部,優秀的小說 12/27 17:11
efkfkp: 改編電影,有深度寓意並且膾炙人口的商業電影嗎?這種人跟 12/27 17:11
efkfkp: 本就是雞蛋裡挑骨頭,只適合看那種不賣座怪觀眾看不懂的文 12/27 17:11
efkfkp: 青電影,如果電影有向商業妥協就可以大賣的公式,我相信有 12/27 17:11
efkfkp: 許多導演會搶著使用,但每年還是一堆導演重金拍出一堆不叫 12/27 17:11
efkfkp: 好也不叫座的垃圾,難道片商都不想賺錢只想衝獎?事實上根 12/27 17:11
efkfkp: 本沒有什麼向商業妥協的屁話,那都只是所謂影評人搞出來唬 12/27 17:12
efkfkp: 弄一般人的說詞,好讓大家覺得影評人的水準比較高的技倆, 12/27 17:12
efkfkp: 電影只有觀眾買不買帳,沒什麼商業不商業的藝術不藝術的, 12/27 17:12
efkfkp: 看票房高就唱反調的影評人,就跟大家喜歡我就討厭的顯示我 12/27 17:12
efkfkp: 風格超群國中生一個樣子 12/27 17:12
gametv: 五十年後,人們會想起當年有個導演叫做新海誠,而不會記住 12/28 01:51
gametv: 影評的名字。 12/28 01:51
gametv: 要不然怎麼沒有最佳影評獎? 12/28 01:51
mysmalllamb: 影評這行業本在藝術產業中解析作品刺激觀眾欣賞並活 12/28 02:00
mysmalllamb: 絡藝術市場,但現在有一大部分已經變成打分數專家了 12/28 02:00
wallowes: 這篇也寫的很清楚啊 02/09 01:17
reiko90 : 12/28 20:02
reiko90 : O 12/29 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