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四月中好評上映!國寶音效師的工作紀實《擬音 A Foley Artist》 https://goo.gl/Hiqnkl -- 去年金馬影展有一部首映就大受好評的紀錄片《擬音 A Foley Artist》, 片中以台灣資深音效師-胡定一為主要紀錄對象, 帶領大家認識台灣電影歷史發展中的聲音製作。 紀錄片從胡師傅個人故事出發,拉大至更寬廣的視角, 深入探討華語電影聲音世界,前往香港、北京、上海,一窺聲音製作歷史及技術發展。 《擬音 A Foley Artist》試圖在這個時代,為華語電影聲音發展留下重要記錄。 首映後好評如潮,想一窺華語世界第一部關於電影聲音的紀錄片, 千萬不可錯過 4 月 14 日在國賓長春戲院的獨家上映! -- 影像紀錄不為人知的音效幕後工作 1997 年三谷幸喜拍攝了《心情直播,不NG》,故事圍繞著廣播、音效製作, 以喜劇電影形式成功讓大家對廣播音效師多了新的認知。 而在真實世界中,電影製作,也有專門負責音效的靈魂人物, 最常聽到的 Foley,俗稱「擬音」,就是專指對著電影畫面、劇情,打造出相對應的音效。 而《擬音》這部紀錄片,就是華語圈第一部描述電影聲音製作的電影, 由曾參與《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拍攝的導演-王婉柔拍攝。 她六年前在工作上遇見了胡定一師傅,這位將 Foley 當成生活一部份的聲音職人, 專心投入工作,一做就是 40 餘年,不曾轉換跑道。 導演以細膩優雅的敘事手法,帶領觀眾更加熟知擬音師的工作內容, 她拿起攝影機拍攝台灣資深音效師的創作生涯,追溯台灣電影歷史發展中的聲音製作, 如何創作出適合的音效,加進電影中聽起來不突兀? 影評人-聞天祥就在《2016 金馬影展選片指南筆記》中寫到: 「我們通常把電影當成視覺媒介,忽略聲音在裡面的效果。 無論是現場收音,或者是音效製作,甚至是配音這個行當,他們到底是怎麼工作? 這個技藝如何傳承?這應該是第一部關心的紀錄片。」 -- 揭開台灣國寶級 Foley 大師的職人精神 胡定一,被譽為「國片聲音魔法師」,是台灣資深影視人員, 擔任到「中央電影公司」聲音部技術指導副理。 台灣早期至今,電影與音效產業都不成熟,音效師的培養極其困難, 也沒有學校專門傳授音效相關專業,只能靠業界師徒制,讓這門技藝代代相傳。 他年輕時因緣際會報名了中影招考,在 800 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進入中影, 從此開啟與電影的淵源,參與製作過上百部電視電影作品。 縱使科技進步,電影、聲音製作數位化, 但拍攝現場沒收乾淨的聲音,是無法用罐頭音效輕易了事的, 必須靠音效師的雙手一格一格的對著畫面環境,將聲音模擬還原成最自然的狀態。 胡師傅擅長用細微的音效輔助觀眾進入電影情境, 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之一:「電影」更貼近真實。 製作音效這條路,胡師傅已經走了 40 年,技術也走入新的時代。 聲音製作是沒有既定方法與規則的,得靠個人平常觀察生活週遭環境, 再逐步測試,一點一滴累積經驗,摸索出最好的製作方法。 全台灣幾乎只剩他用這種土法煉鋼的方式,做出屬於國片中的好聲音, 如今換他成為電影中的主角,將自己的職業生涯說給更多人聽。 -- 預告: https://youtu.be/6emsT_Dqe1k
-- 心得: 這部之前看了,覺得很感慨 因為現在中影裡面都拆掉變成片場,只剩下外面的圍牆 影片中的辦公室好像都消失了,片中拍到變成廢墟還有流浪狗狗 QQ 然後片中介紹中國的影視園區,就好比好萊塢片廠, 根本就是一個小都市,連專屬的飯店都有, 裡面的製作音效廠更是大得不得了,甚至光配音就好幾間 台灣的小工作室根本不能比... 這部片最大的優點是 導演刻意讓有些片段的聲音與影像不同步,企圖讓聽覺感官放大 剛開始看的時候會覺得這樣怪怪的,可是久了之後發現會很專心在聽聲音 好紀錄片請大家支持!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7.142.1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91023381.A.920.html ※ 編輯: MyAll (220.137.142.195), 04/01/2017 13:11:26
cheakmo: 大推 04/01 15:33
cam: 期待!準備揪團! 04/01 16:20
xmoonlight: 幫高調 這部好片阿 04/02 00:44
TheoAllen: 高調 04/02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