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 聞天祥 http://blog.sina.com.tw/atom/article.php?entryid=573149 本文轉載自世界電影雜誌 2007 年 9 月號 -- 看似這麼簡單的一部電影都能被他點石成金, 北野武的才華,到這部電影可說是無庸置疑了。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1991)是北野武第一部除了編導、還同時身兼剪接的作品。 或可說明本片獨特語法的由來。 第一個鏡頭是只有幾根浮標隨浪擺動的藍色大海, 接下來是車窗裡的兩個男性臉孔,之後是其中一人(男主角真木藏人)的特寫, 最後才是類似一般電影的建立(定場)鏡頭:一輛清潔車停在海前的馬路上。 亦即北野武用了一種類似「倒裝句」的形式交代了全片的第一場戲, 不是「一輛清潔車停在大海前面的馬路上,車上坐著兩個男人, 其中一個捲髮的年輕人正專心地看著眼前的大海」; 而是「海——兩個男人在看海——其中一個是男主角——他們原來是清潔隊員, 此刻工作用的清潔車正停在大海前面的馬路上」。 這個效果除了有種從疑惑到肯定的「柳暗花明」之外,也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幽默感。 此話怎講? 隨著車子發動的過場鏡頭,下一場戲開始,男主角又定定地看著前方, 此時我們的反應不外乎「又再看海了!」但下一個鏡頭卻將了我們一軍, 他注視的不是遠方的海,而是近在眼前、一塊因破損而被丟棄的衝浪板。 當上一回的恍然大悟,成為我們辨識下回合鏡頭邏輯的依據時, 北野武聰明地耍了我們一次。 當男主角留下衝浪板、把其他垃圾丟進清潔車,不捨地回過頭看了一眼上車後, 我們看到下一個詭異的鏡頭是讓「孤獨」的衝浪板彷彿被遺棄地處在鏡頭左前方, 清潔車則向右後方駛去,然而車子就在即將出鏡時停了下來, 男主角跑下車回去撿起衝浪板。 這個「物不動,人或車在動」的固定鏡頭,讓我想起王家衛《阿飛正傳》(1991) 那座電話亭和期待張曼玉會在巡邏時打電話來的警察劉德華, 好像一旦你踏出有情物所在的鏡頭之外,就此注定兩隔。 拿回衝浪板的真木藏人,下一場戲是坐在公司前的停車格上, 計畫著要怎麼用保麗龍補好衝浪板的斷口,此時另一輛車要停進來,對他猛按喇叭, 他竟渾然未覺,直到同事下車拍了他一下,這才起身離去。 我第一次懷疑:之前的沈默,不是孤傲,也非冷漠,而是他根本聽不到。 第二天,女朋友(大島弘子)在樓下等他時, 面對一邊作體操一邊問她是不是要去約會的歐吉桑,也沒什麼回應。 直到男主角抱著衝浪板下樓,跟歐吉桑點點頭, 證明他不是什麼「怪叔叔」的同時,也暗示了他的女友可能也是聽障。 直到他們在路上,一對顯然在片中被當作「對照組」的活寶, 其中一個大叫男主角的名字時,另一個說:「他們聽不到啦!」 我們才完全確認本片的男女主角果真是對聾啞情侶。 就連主角特質的帶出,北野武也用了如此間接、甚至懸疑的方式。 我認為他的電影是很好看的, 其中原因之一正是這一點一點剝開的趣味,而且是用鏡頭和剪接在傳達意義。 比如說抱著衝浪板走路的男主角,突然停下腳步、回頭, 接的是女主角微笑臉孔的特寫,然後男主角點了點頭, 在下一個較遠的背面鏡頭裡,我們才看到原來女主角主動幫忙抬起衝浪板的尾端, 這才瞭解先前男主角停下、微笑、點頭的理由。 因為「無言」,所以我們會特別注意動作;但如果他們的動作又被減至最低, 鏡頭與剪接(應該再加上久石讓令人印象深刻的配樂)就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敘說功能。 北野武本來就擅長「低限」的美學,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更透過一些小小的「重複」與「變化」, 精巧地展現他另類的幽默技巧。 例如男主角迷上衝浪後,一下班就跑來衝浪(後來甚至一度荒廢正職), 晚到的女主角則會靜靜地坐在一旁整理他丟在沙灘上的衣褲; 這個鏡頭第一次出現,好像只是為了說明他們的默契與女主角的嫻淑。 第二次出現,我們又作如是想時,鏡頭外卻有個小石子丟進來, 這次不是活寶們的惡作劇,而是女主角摺錯衣服了,男主角正好整以暇地坐在另一邊呢! 這其實完全是「鏡頭趣味」,女主角怎麼會沒看到男主角就一屁股坐下? 偏偏做為觀眾的我們,一來受到前面出現過的鏡頭的重複暗示, 二來我們只能看到鏡頭讓我們看到的, 自然也就犯了跟女主角一樣的錯誤,忽略鏡頭外的世界。 好玩的是當搞錯對象的女主角假裝若無其事地到男主角身邊坐下, 他所摺的那批衣服的主人也在此刻回到沙灘,看著自己整理好的衣褲,啞然而莫名其妙。 這段劇情完全不訴諸語言,但驚訝、轉折、趣味,一應俱全。 同樣的,女主角某次去幫男友買飲料,一個女孩故意跑來跟男主角搭訕,還賴著不走, 女主角回來,一聲不響地坐在男友另一邊,沈默地宣示主權; 但第二次這種畫面再度出現時,女主角卻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但聽不見的男主角恐怕根本不知道女友負氣離去這件事吧! 北野武曾說:「我不喜歡嗅到性的氣息,不喜歡探討兩性之間的關係。」 因此《那年夏天,寧靜的海》起初的故事除了 「二個耳聾的人抱著一個衝浪板走著」以外,什麼也沒想。 他又說:「這男的一直想玩衝浪,女的就一直在海邊看著他。光這就構成了故事大綱。」 這部電影確實沒有什麼濃厚的性訊息,但並不表示男女主角的感情戲就索然無味, 北野武反而擅以「獨腳戲」去表現「兩人的感情戲」。 矛盾嗎?未必。 比如他們去買衝浪板的那天「衰事」連連, 先是用 12 萬元買了別家只賣 9 萬 8 的衝浪板, 回家時公車司機又不讓扛著板子的男主角上車,他只好跟已在車上的女友揮手道別。 之後,剩女主角一路站著,即使車上的人都下得差不多的時候,她依然沒找座位坐下, 北野武甚至安排一位慈祥的老嫗跟她說:「有座位,請坐吧!」 她為什麼不坐?在想什麼呢? 只見後來她按鈴下車,拼了命地往回跑,直到男主角面前才停步, 這場戲結束於男主角笑著摟了她的肩,一塊走回去。 很溫馨,但整段戲花最久的,其實是女主角一個人在車上的時候。 類似的例子還有女主角負氣離去後好久,男主角才去找她, 這場戲大部分時間男女主角也是各演各的,女主角坐在房裡,雙手托腮,生悶氣。 男主角一個人先是按門鈴,然後脫下一隻球鞋往天空扔,希望引起她的注意。 後來則是拿起石頭扔窗戶,這其實是個蠻「白目」的「奇想」, 這雖是大部分愛情電影常見的浪漫行為,但女主角又聽不到小石子打在窗上的聲音! 不曉得是不是北野武有意的諷刺? 誰知後來男主角用力過猛,打碎了玻璃, 只好像做錯事的小孩一樣低頭溜出畫面,沒想到這反而讓女主角下樓來了。 男孩看見女友出來,立刻故態復萌一臉酷樣地自顧往前走著,直到發現女友沒跟來, 才跑回去,走到女友面前,特寫鏡頭裡發現她臉上有淚痕(當然不是為了玻璃破掉)。 北野武接著果然直接省略他們之後「和解」的過程, 也避掉了他無法忍受的傳統兩性關係的呈現,而跳至兩人坐在港灣堤岸上, 忽見對岸有個騎腳踏車的男子掉到海裡,被人慌忙救起,兩個人這才相視而笑。 北野武用幽默覆蓋在浪漫之上的味道,再度蕩漾而出。 這部看似簡單的電影,最大的難處正是 「要讓觀眾在最小限度的資訊中感受到北野武的訊息」。 他的節制,不只是種電影美學的體現,也像是種觀照生命後的心得。 以本片的結尾為例,男主角最後一次現身,是在一個天氣不很好的日子, 攝影機擺得遠遠的,原來的畫面只見一根電線桿佇立在鏡頭的左後方, 然後男主角入鏡,攝影機跟著他的步伐向右搖,等到右邊那根電線桿變成在鏡頭左側, 一如開場,攝影機又回覆到靜止的狀態,讓男主角出鏡,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然後變成女主角入鏡,運鏡方式則如男主角出現時如出一轍, 只不過緩慢的鋼琴配樂這時孤單地響出。 接著她走到海灘,站在每次等待的地方,而鏡頭卻停在她茫然的臉上好久, 漸或穿插兩次空鏡頭,既是她搜尋男友的視線,也帶出海上空無一人的事實, 然後一個浪捲來男主角的衝浪板,擱淺在水與沙之間, 如此沈默的噩耗,也要觀眾自己去體會。 接下來北野武依然省略了一大部分,沒有呼天搶地,甚至一滴淚水都沒有。 直接跳到女主角帶著男友衝浪板去坐船的畫面,生活好像一如往常, 所以接的畫面是海灘上依然坐著那群衝浪者,球場上照舊因為湊不足人數而無法開踢, 清潔車還是在街頭穿梭收垃圾……,但真的一樣嗎? 當世界並未因男主角的失蹤而改變運轉速度,別人的生活也照常過下去時, 海灘上其實少了一對情侶,清潔工的伙伴也換了人。 變與不變,人的微小與巨大,在此辯證了起來,卻又不失感性。 女孩抱著衝浪板,前去充滿記憶的海邊,那裡曾是男孩奪得獎盃的地方。 看見來接她的司機,他也是這段記憶的一部分, 他們第一次來比賽時,就是這個先生載的。 她笑了,像是告訴別人不要為她難過,很迷人的痛苦。 然後主題音樂隨著車行開始流洩。 當女主角抵達目的地,蹲在沙灘上對著男友衝浪板貼貼割割的時候, 北野武故作神秘地讓衝浪板的後半截躲在鏡頭之外, 你只看得到女主角的動作,卻看不到她在作什麼, 之後女孩抱著衝浪板走向大海,畫面成了大遠景, 接下來再跳成特寫,我們這才清楚地看到衝浪板上貼了一張兩人的合照。 而當板子在藍色大海上漂啊漂時,北野武隨後剪進一連串回憶的畫面: 有熱心的司機、在工作上總是照顧他的同事、兩個活寶、衝浪的夥伴們; 有女孩在前、男孩在後,扛著衝浪板的滑稽模樣; 以及女孩想從後頭給男友一個擁抱驚喜,聽不到的男孩卻剛好起身去衝浪的好氣又好笑; 還有女孩抱著男友獎盃的滿足模樣; 最後,在兩個情侶望著大海的背影上,出現藍藍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這個片名。 為什麼要在生命殞逝後,才透露生前的歡愉? 出現的這些畫面,表面上並不煽情, 但是當整部電影大部分時間都維持在一種靜懿的節奏與狀態時, 這突如而來的拉起(音樂進入高潮、剪接加快、答案揭曉), 自然會因為前後情緒的落差,而形成強烈對比,並產生莫大的張力。 在不破壞整體風格的情況下,完成溫柔又殘酷的煽情藝術。 很多人都認為《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是北野武最「奇特」的作品, 無關警察、黑道、暴力,就連他自己都退居攝影機背後,不參與演出。 確實,無論從題材、氣質、表演來看,本片都和其他北野武作品大異其趣。 但真的距離那麼遠嗎? 從敘事手法的簡約,以及最終男主角依然不脫直奔死亡幽谷的命運來看, 北野武的風格還是昭然若揭的。 只是看似這麼簡單的一部電影都能被他點石成金, 北野武的才華,到這部電影可說是無庸置疑了。 -- 影迷藏寶圖 以前,在鮮少日片進口,電視只有三台的時候, 除了 MTV,錄影帶店那些不知從哪盜錄來的綜藝、卡通、電視、電影錄影帶, 反而是我們接觸日本影劇文化最主要的來源。 我就是在台北一家錄影帶店找到《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只不過當時錄影帶的片名叫做《今夏寧靜之海》。 北野武的導演作品在台灣已上映過的有 《一起搞吧!》(1995)、《恣在年少》(1996)、《花火》(1997)、 《菊次郎的夏天》(1999)、《四海兄弟》(2000)、《盲劍俠》(2003)。 演出作品則有 《俘虜》(1983)、《捍衛機密》(1995,基努李維主演的好萊塢科幻動作片)、 《大逃殺》(2000)、《血與骨》(2004)。 1991 年完成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雖然影響了不少人,卻一直未在台灣正式上映。 直到今(2007)年 8 月,台灣才終於發行 DVD。 -- 心得: 這篇影評是我看過聞老師的影評中,最最詳細的一篇。 內容比上課講到這部片時還要詳細,前面玩弄觀眾的部分則都有講到。 可以從這篇詳細的程度看得出老師真的很愛這部片。 我甚至覺得先看了這篇影評,才不會看電影時睡著 XD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212.1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92761958.A.214.html
radiohead56: 這部需要細心體會 04/21 16:26
ThreeNG: 天才北野武 04/21 16:49
PatsyGallagh: 我就是在輔大電影社借錄影帶看到這部片的,超難忘! 04/21 17:31
PatsyGallagh: 一想到說不定就是聞老師的那捲錄影帶,心裡很激動 04/21 17:33
MasterAsia: 這部真的是經典 04/21 19:34
waynehow: 懂得看電影推 04/21 21:33
joey0602: 推 04/21 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