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別忘了,深淵也在凝視你。」尼采這句話被引用到爛,但我 還是想引用它,因為這句話挺適合當作切入這部片的楔子。這部片的主軸,正正在於 名為恐懼的深淵,或者再更精確一點講,這部片一直扣合著恐懼的樣貌、恐懼的本質 ,以及凝視恐懼之後會發生的事。 社會心理學家將人類對行為的歸因概括性地分做兩種,外在與內在。我們在看待恐懼 時,也會出現類似的情形:看著恐懼幻化出的幻象,或者看著恐懼本身。 在看這部片的時候,我腦中有一個三層結構一直出現,那跟海德格所言的das Seiende / das Sein雷同: | 日常生活 = das Seiende :迷失的 (missing),飄浮的(float),沒有 | 實感的,表面的,遮掩事實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恐懼的投射 :諸種幻象,表徵個人化,要是孩童才得同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恐懼本身 :幻象的根源,空心,小丑。 | ˇ das Sein 這部片有太多太多元素可供撰寫,為什麼主角們全都是小孩?為什麼大人看不見幻象 ?為什麼稱呼小丑用的主詞,會選擇使用非人的It?消失(missing)是什麼?飄浮 (float)又是什麼?漂浮的時候,這些飄浮在空中的人,他們在飄浮的時候發生什 麼事? 可能我受坎伯的影響很深,整部片對我來說,是一層一層又一層層的隱喻。片名是隱 喻,小孩是隱喻,missing這個字是隱喻,被隔離是隱喻,刺穿是隱喻,什麼都是隱 喻,整部片都是存在主義式的隱喻。 什麼叫做存在主義式的隱喻? 所有人都可能有過一種經歷:突然在什麼場景被擊中,或者有什麼被喚起,我害怕、 恐懼,我沒辦法直接去看那個令人恐懼的東西,那很可怕,令人想轉身而逃。面對考 試之前、面試工作之前、正式與人交往之前、得知身染重病的時候、親人離開的時候 、做決定的時候......,這一直都不是什麼深奧的理論,這是日常生活的常態。 只要不去看,選擇比較安逸的道路行走,人生大概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但那也會置人 於一種情境中:由於我們都在選擇,無時無刻不在選擇,如果我們選擇了一個已經知 道確有回報、風險小的道路,那會很安全,但是那是我順應某些價值觀做出的選擇。 最簡單的例子,是那些我們都聽過的新聞:成績特別頂尖的那些人,進了頂尖的學校 ,身處於很好的環境。這一切都沒有什麼問題,唯一的問題存在於,這些人沒有出於 自己的選擇,便將他人的選擇當作自己的選擇時。 把選擇的權利交出去的同時,我們也同時將生命中那一點微小的可能性交出去。 在與他人晤談的過程中,我曾經聽過不計其數,因為把這種選擇權交出去,或甚至不 知自己有選擇權,而哀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例子。他們的描述多半與一 個畫面有關: 我的生活沒有實在的感覺,沒有活著的感覺......我覺得這個世界好像少了我也沒差 。這描述總會營造出一個畫面:一個被泡泡包住、浮在半空中的人,不知前去何路, 往後看卻又沒有退路。 然而,他們卻從來都未曾發現,自己原來未曾站在地面上。 而有更多的人,卻就是這樣地長大了。只要選擇不去看,不去關注居住在我們內心中 ,不斷蠱惑著我們的那個小丑,那種奇異卻難以言說的感受,我們就可以長大,跟其 他人一樣。或許在某些小地方上可以有些不同,但又不會太過不同。反正,大家都是 這樣,沒什麼好抱怨的。 說真的,誰不害怕跟其他人不一樣呢?我們就這樣迷迷糊糊地長大了。 然而,如果把每個人的個人歷史譜作一首首曲子,會發現沒有兩首曲子完全相同。我 們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恐懼,我們害怕成為的事物,那些自小就深根於我們內在的惡 夢,那些我沒有成為的自己,那種種我因為刻意而被忽略一旁的事物,卻總是在夜深 人靜時,不斷騷擾著自己。 這內心的小小騷動不會消失,除非我們直面它。 所以,片中的主角們只能是孩子。這些孩子是我們心中一個個的原型(prototypes) ,怕髒、膽小、畏懼、虛張聲勢。然而,「孩子」也代表著未曾社會化過的我們,那 意指,我們得採取與那些維持著日常生活的大人截然不同的路:不再視而不見,而是 轉過頭去看。 面對恐懼的歷程是個人化的,不只是沒有兩個人的恐懼會完全相同,還有更多的是, 恐懼會營造出幽閉感。而當我們面對恐懼的時候,總會有一種無力感,我們會很容易 對恐懼投降,那也是孩子的第二重意義:在恐懼面前,我們都像個無力的孩子。 我喜歡這部片,正正因為它在描述恐懼的本質是精確的:當一個人直面恐懼,會發現 裡面空無一物,只餘一縷輕煙。只要你直面它,總有一天,你能認出它,看穿它。It 本身毫無生命,它的生命,來自於我們一直拿己身餵養它,一直壓抑著心中的恐懼而 這正正讓恐懼續存。 令我覺得惆悵的是,這部片並沒有講到最後。他們殺死了小丑,打破了原先日常生活 的常軌,但接著呢?實際是,打破恐懼所營造出來的那層薄紗,只是旅程的第一步, 接下來還會有一大段更漫長的自我新塑,我未讀過原著,不知道接下來會描述什麼。 只能期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57.6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05492577.A.A66.html
XZXie: 精闢 09/16 00:40
ziyun034: 說得滿好的 推 09/16 01:00
p2816007: 推,有時候面具後面什麼也沒有,有時候面具本身就是所有 09/16 01:14
這句好精闢,謝謝你。
kraftwerk: 怎麼沒搬出黑格爾 09/16 01:31
也可以啊,我寫的時候沒想到。
inbow: 呵呵 09/16 01:34
hisayoshi: 淚推這篇 09/16 02:40
cashko: 小丑沒死,還有第二部的樣子 09/16 03:25
原來如此,小丑會再出現的確是比較合理的描述。
angeling1026: 喜歡這賞析 09/16 05:27
ICEN: 怎麼有點血源的感覺 09/16 08:22
血源我沒看過,會不會是劇本產出年代接近的關係?有好陣子一批劇本家受坎伯的神 話學影響很深,並採用相似的進路,對人生中許多不同的面向來描寫,或許可以從這 個方向去找看看答案。
Mazu323: 推 寫得好 09/16 08:30
※ 編輯: Imbufo (42.77.57.65), 09/16/2017 08:45:24
abc110857: 有寫進我心坎QQ 09/16 12:47
cashko: 片尾名單跑完有隱藏片尾是小丑笑聲 09/16 14:39
GgGoIn: 爛死了 09/16 19:55
Etrangic1795: 推 09/22 01:50
abow0704: 推推 10/07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