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家應該還記得九年前的《惡魔教室》Die Welle ?當年的兩小鮮肉如今已變成兩大帥男,今年秋天都有新片在台上映,先是 Frederick Lau 的《心之物語》Das kalte Herz ,他這兩年演過最紅的應是一鏡到底的《維多莉亞》Victoria;再來是 Max Riemelt的《顫慄柏林》,他這兩年最出名作品則是世界大同劇《超感八人組》Sense8(搭檔的小跟班也演了《維》片)。不論是 Victoria 還是 Sense8 ,看來兩大帥男的英語片副業都在走一種世界青年不分你我四海一家的多元文化主義戲路。嘿嘿,這部《顫慄柏林》也是 XD http://imgur.com/eLViz1J 儘管中文片名直白表達「顫慄」,而英文片名 Berlin Syndrome也暗示了一種類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柏林症候群」,但電影一開始是極漂亮的,滿滿的柏林文化青年風情,帶著夏意的柏林風光明媚景觀多彩、東德 DDR建築勾勒異國風情天際線、街頭巷尾處處是藝術書店與跳蚤市場、午夜屋頂啤酒會認識國際青年直到旭日東升... 當然,我們的單眼背包女主角比柏林還美,是《獵殺第四行者》的第六行者 Teresa Palmer又來放電眼,當然許多男性觀眾期待的「殺必死」這片也一點沒少。 http://imgur.com/fVcJHoX 柏林,窮而性感的烏托邦 這位來自澳洲的女主角 Clare是怯生生地來柏林旅遊體驗人生的,電影完全沒有正面交代她在澳洲的成長背景,卻讓她在柏林的姿態呈現一種曖昧與矛盾。她進入柏林心花朵朵開,彷彿開了眼界也開了心門看見什麼都是美好;不過在許多背包客放浪形骸瘋狂玩開的場合中,她又顯得心有保留裹足不前。這感覺我是還蠻感同身受的,成長在保守壓抑的台灣社會,我們都好期待一種自由解放,只是激越心理尋求突破的同時傳統體感又隨時叮嚀自己戒慎,讓我們在路上期待搭訕卻又小心翼翼、期待加入派對卻又裹足不前... http://imgur.com/vvnmAqB 當然戒慎保護自己總是對的,只是當然這麼一部驚悚片一定會讓女主角馬失前蹄落入壞人之手,既然片名有 "Syndrome" 這個暗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字眼,顯然電影就要走上綁架囚禁的老路了。漸漸對異地敞開心胸的 Clare遇上了帥氣風趣知書達禮的年輕柏林老師 Andi ,兩人從藝術書店、都市農園、東德佔屋、一路爬上床展開背包客心裡最蠢動期待的異國戀情;誰知戀情才第二天,帥哥老師就露出了真面目,Clare 就此陷入長期軟禁,眼看秋去冬來到了聖誕與跨年,牢籠裡的公主該怎麼辦呢? http://imgur.com/r7meLjp 隨著漫長的囚禁, Clare & Andi 陷入一種矛盾又迷幻的關係,綁架者對籠中鳥既是禁錮虐待又是百般呵護、籠中鳥對綁架者既是依戀迷醉又是伺機而動。老實說這只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經典病徵,只是有別於一般主角努力逃出生天的綁架片會把這結構疏理清楚,本片反而不疏理結構而直拍迷醉不清的現象,彷彿要觀眾跟著 Clare投入進那情境後越來越搞不清楚。要說這種模糊取向是電影的缺陷嗎?我反而覺得是種特色。 http://imgur.com/ERxyXB1 一個柏林,兩個世界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簡單論述往往價值分明一番兩瞪眼,在譴責加害者之餘往往針對受害者採取一種高高在上的摸頭姿態,把一切的癥狀視為撤守自我崇拜權威。但本片讓 Teresa Palmer睜著一雙湛藍大眼睛演來,從初期的抵抗、中期的妥協、後期的冷靜調適甚至自得其樂、到長期彷彿嗑了藥一般演出順從,我們在外表上覺得「一個好好的女孩墮落成這樣」之餘,還是會在那每每一閃即逝的機會中看見她眼神中驚人的求生意志。也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一切都是沈潛的修行、等待一線曙光破浪而出? http://imgur.com/e23A6hE 而放在柏林,還面對一個溫柔的前東柏林綁架犯男主角,這「柏林症候群」就在斯德哥爾摩之上走出了新的面向。電影仍然不明說這症候群是什麼東西,只是靜靜讓我們暫時離開 Clare、改為跟著 Andi 出去他的後東柏林生活環境,這裡有前蘇聯與前東德共產遺緒「青年體育學校」,儘管圍牆倒塌後東德全心放棄自己擁抱西方,孤寂的 Andi 在此仍日復一日欣賞學生運動的強健肢體、眷戀一絲不苟的團體紀律。我們慢慢體會到童年給他安全感的世界正土崩瓦解,正如童年母親投奔自由一去不返,這世界僅剩下的東柏林卻如風燭殘年的老父,只剩自己日日守護直到熄滅。 http://imgur.com/fmSSmKx 一個柏林、兩個世界,我們發現這「柏林症候群」在天真懵懂的外國青年背包客眼中,是圍牆倒塌了、四海一家了、柏林窮又性感是世界青年的烏托邦,但其實我們看看當代的《維多莉亞》與復古的《極凍之城》都知道這表面皮相有多脆弱;而在光鮮皮相背後,是一整代老柏林人的存在價值土崩瓦解了、無人聞問了、變成性感的 DDR風情給別人玩樂消費,我們看看當代的《柏林迷幻夜》或復古的《再見列寧》也都知道這無情的變遷挖出了多龐大的心理空缺。也許 Andi 當隻惡狼囚禁心上人,為的只是「下班回家妳會在」的安全感?填補空缺的渴求無限擴張卻成了巨獸? http://imgur.com/g0wmEpV 斯德哥爾摩,在柏林 拍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電影好像並不是很多?這幾年我有印象的只有 2015 瑟夏羅南主演的《斯德哥爾摩,賓西法尼亞》(我覺得比同年的綁架片《不存在的房間》有趣多了、認真多了、也深刻多了)。反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不外是肉票在威脅下理解同情綁票犯、進而和綁架犯同氣連枝建立一種革命情感。而本片(以及原著小說)選擇柏林談這議題,倒是選了個洽到好處的舞台,為綁票犯鋪陳了綁架豢養以補償空虛命運的心理源流、也為肉票提出了由迷戀到摸頭一路哉下去的凝視姿態。 http://imgur.com/RYwPztS 無憂無慮的西方背包客 Clare,與空虛絕望但臉上雲淡風輕的 Andi 之相遇,本來就是一個不平等的凝視、揭開了心理扭曲的創傷。一開始在街上是觀光妹拿著日本單眼遠拍東德郎、關係逆轉後變成東德狼拿著東德拍立得近拍肉票妹... 我們每個帶著單眼遊走前共產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富裕國家觀光客,也許在走馬看花之餘更渴望達成一種「體驗在地生活」的虛假滿足感,但是否這才是真正刺痛當地人甚至掀開創傷的傲慢姿態呢? http://imgur.com/kxqqzCa 當然這許多議題在此片都完全沒有討論,甚至沒有任何明顯的對話台詞或佳句引用指涉這些議題,甚至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字眼都只出現在標題中卻完全不見於電影內。不過電影不明說之餘,所有乍看與女主角逃出生天的劇情毫不相關的小細節,無一不在側寫這「外國觀光客凝視」與「東柏林遺孤命運」的殘酷對比。這個故事在原著小說就已經是完全著重心理刻劃,幾乎沒有刺激的綁票脫逃成分,電影還加了女主角 Clare沈潛機智逃出生天的情節,已經算是轉化為驚悚商業電影的極大誠意了。 http://imgur.com/k9n6BrS 此片可看德國帥哥 Max Riemelt破例使壞卻引人同情、可以看澳洲美女 Teresa Palmer用藍色電眼說話、可以看正反派愛恨交雜的火花、可以看心理狀態細微卻模糊的鏡頭與節奏處理、也可以看(大概半片)清爽亮麗的柏林景觀,當然要看綁票殺人與美女逆轉乾坤的驚悚刺激也很令人滿意。至於「斯德哥爾摩在柏林」的主題聯想,這很吃觀眾對東西德歷史與柏林文化的既有關注,那就隨緣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utyrAQgWv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53.2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08332017.A.8C4.html
lovephi: Max長大怎麼有點Matthias Schoenaerts的感覺 10/18 23:06
真的耶,還沒把他們聯想在一起過,這一想想還真像
lovephi: 看維多利亞時完全沒認出來... 10/18 23:08
yuzuneko: Palmer是第六行者喔 10/18 23:44
哈哈我居然記錯這個,多謝指正。看來行者日已遠,我們期待的續集呀...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53.200), 10/19/2017 09:24:59
swizzleyeh: 惡魔教師超讚 10/24 01:00
swizzleyeh: 後來才發現看過的幾部德國片都有Max Riemelt 10/24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