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聞天祥專欄:大銀幕上的英國文豪 https://goo.gl/CDJQtW 2016 年 04 月 23 日 -- Shakespeare 雖已與世告別 400 年, 但一代大師至今仍是眾多後生輩晚效仿致敬的典範, 且看莎翁筆下的雋永篇章如何轉化為銀幕上的各式身影。 今年適逢 Shakespeare 逝世 400 週年,國際藝文界有各式展演活動紀念。 雖說「莎翁」是英國文學戲劇課堂上的必修科目, 但近百年來,更多人是透過「電影」而認識他。 就連妙改他劇作與生平而硬拗出的小品電影《莎翁情史》 都在奧斯卡上擊敗 Steven Spielberg 的戰爭史詩《搶救雷恩大兵》; 莎翁魅力,不言可諭。 ▍從劇場跨足電影 其實早從電影在 19 世紀末發明之際,影壇就急著向 Shakespeare 取經。 目前已重新出土的《莎士比亞默片集》(1899 - 1910)就是一例。 但真正把「莎劇」與「電影」完美結合的關鍵人物, 是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英國 Laurence Olivier。 1944 年自導自演的《亨利五世》讓他獲得一座奧斯卡特別榮譽獎, 1948 年改編自《哈姆雷特》的《王子復仇記》 則教影藝學院諸公們也不得不心悅誠服把最佳影片與奧斯卡影帝都給了他, 這既是史上第一部獲得奧斯卡大獎的莎劇電影,他也成為首位封帝的英國演員。 日後崛起的 Kenneth Branagh 也循同樣路線,由劇場跨足電影, 未滿三十便以自導自演的《亨利五世》(1989)一炮而紅, 日後也拍過足本《王子復仇記》(1996), 不過我特別偏愛他改編的莎翁喜劇《都是男人惹的禍》, 他與前妻、亦是奧斯卡影后 Emma Thompson 在片中唇槍舌劍、冤家變情人的對手戲實在好看。 有趣的是他也在提名奧斯卡男配角的《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 扮演前輩 Laurence Olivier,而有種接班傳承的趣味。 ▍自古代穿越現代 但別以為莎劇電影是英國才子的專利。 美國導演 James Ivory 就拍過以印度為背景的《莎劇演員》(1965)。 大陸導演馮小剛的《夜宴》(2006) 表面上是五代十國的宮廷內鬥,其實根本是「哈姆雷特」的翻版。 義大利導演 Franco Zeffirelli 更是莎劇電影專門戶, 指揮過「玉婆」Elizabeth Taylor 和兩度離合的英國性格巨星 Richard Burton 共演《馴悍記》(1967), 也讓 Glenn Close 與 Mel Gibson 在《哈姆雷特》擦槍走火, 不過最膾炙人口的還是他選擇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扮演 Romeo 與 Juliet 的《殉情記》(1968) 彷彿把觀眾帶回小兒女的樓臺閨閣,青春無敵,推出後簡直無人敢與爭鋒, 二十多年後還啟發了年輕時代的 Leonardo Dicaprio 主演的現代版。 沒錯,經典本來就該經得起時代考驗,莎劇洞穿人性與道德的永恆性, 讓影壇樂此不疲地重拍、翻拍,甚至變成年輕人的 YA 片,也不乏例子。 你知道《對面惡女看過來》(1999)其實就是《馴悍記》、 《千方百計》(2001)就是《奧賽羅》嗎? 近年以《魔戒》及《X戰警》系列為影迷所知的老牌男星 Ian McKellen 勇奪歐洲影帝的招牌戲《理查三世》(1995)也把時空改到現代,讓暴君和納粹相呼應。 而英國導演 Derek Jarman 的《天使的對話》(1985)、《暴風雨》(1979) 則把莎劇給「酷兒」(queer)化, Douglas Hickox 的《血染莎劇場》(1973)更讓莎翁與血腥驚悚沾上了邊。 是不是? Shakespeare 簡直無所不能,而且無所不在。 經典沒那麼遙遠,藝術也不見得艱澀。 人家能把八點檔變成影劇聖經,讓後世前仆後繼地挑戰詮釋,這不叫大師,誰才是呢? 看來電影界也應該好好地感謝莎翁一番, 或許年底的金馬國際影展會端出讓你垂涎的莎劇電影片單喔! -- 原文結束。 -- 題外話: 當初在金馬影展只看了《理查三世》,只是因為有甘道夫 XD 但這齣戲真的好嚇人啊,很震撼,尤其是 Ian McKellen 演得超討人厭! 剛才發現這篇沒有 PO 過,抱歉 PO 了舊文 QQ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7.159.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16462565.A.BEA.html ※ 編輯: MyAll (219.87.159.71), 01/20/2018 23:39:31